国内规模最宏大辉煌的寺院——拉卜楞寺(2024.6,挨森)

W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位于甘南夏河县城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由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宋哲大师创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立“拉章”(即嘉木样佛宫),“拉章”音变为“拉卜楞”,意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经过30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该寺院,坐北向南,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84座佛殿和囊欠(活佛的府邸)、12000多间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是目前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相对于内地的最高等级学府。寺庙内还设有藏医院、艺术学院等机构。</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实际所属寺庙有139处,教权范围达甘、青、川、康、蒙古、东北及新疆等地域。它不仅成为佛家神圣的宗教禅林,而且是传播知识的综合性学府,也是整个安多地区藏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心。其中北京的雍和宫,也是拉卜楞寺的附属寺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目前,寺内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艺术品共计1万余件,各殿堂内高8米以上的铜制鎏金或檀香木雕的大佛就有十六尊,各种质地多样的中小型佛菩萨、佛塔、法器等不胜枚举。寺内还珍藏有历代嘉木样大师的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还有帝王册封和赠赐的金敕、印鉴、封诰、大幅匾额、千佛树、珍珠塔、玉如意、陨石、海马牙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拉卜楞寺,不仅是一座宗教圣地,也是藏传佛教的文化艺术宝库,许多内地以及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的大批僧侣前来学习佛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全寺所有梵宇,整体建筑下宽上窄,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谚。各庙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的教学体制,以闻思、医药、时轮、喜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分别研究佛学哲理,探求自然科学,最高学位可获得相当内地的博士学位。每个学院设有专用的经堂。除闻思学院是显宗学院,其他学院都属密宗学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闻思学院,是其中心学院,又称大经堂,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着重研习(《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具舍论》、《戒律论》),学完全部课程至少需15年,学僧人数多时为3000余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续部上学院和续部下学院,续部上学院设有初、中、高三个学级,学习内容包括《妙吉祥名号经》、《怖畏九首金刚经》等,毕业合格者可授予“昂仁巴”学位。</p> <p class="ql-block">时轮学院学习拉萨历的时轮金刚,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喜金刚学院和医学院分别专注于天文历算和藏医学。喜金刚学院学习研究各种艺术,而医学院则研究藏医学,学制长达15年,包括认药、制药、抄方、开方等环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在,有的学院,也开设新兴学科课程,比如英语课程,根据学位授予的高低要求也不一样。有些僧人与外国人交流,完全是一口流利的英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58年后,及“文化革命”期间,拉卜楞寺整个建筑群也基本被毁,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是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全寺共有六大经堂,最大的是闻思学院经堂,又称大经堂,是“磋钦措兑”会议的场所,为全寺中枢。经过5代嘉木样兴建,内有140根柱子,可容纳3000僧人诵经,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10余亩,是全寺最宏伟的建筑。现在大家所见到的是1987年后复建的建筑,保持了原有的式样和风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其他不同的学院,除了各自的经堂、前后殿外,一般都供奉着相应佛祖的铜像和灵塔等。比如,时轮学院内供奉着时轮金刚佛铜像、释迦牟尼和七大弟子画像和堪布仓、贡唐罗智仓、旦巴嘉措等活佛的灵塔;医学院经堂供奉着药王佛、药师佛和拉科仓的舍利塔;续部上学院经堂供奉有弥勒佛铜像、十六罗汉象、八大药师佛、35尊仟悔佛、第五世嘉木样大师父母的骨灰塔、21尊度母佛像及无量寿佛1000尊;续部下院经堂供奉着密集、怖畏、胜乐等密宗佛像、一世德哇仓等7 位活佛之灵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有众多佛殿,佛殿是僧众诵经和信徒朝拜的场所,较为著名的有宗喀巴佛殿、千手千眼观音殿、弥勒佛殿、释迦牟尼佛殿、白伞盖菩萨殿、救度母殿、白度母殿、寿安寺、悟真寺、普祥寺、图丹颇章和护法殿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主要的是释迦牟尼佛殿,为馏金铜瓦屋顶,共三层。二层内供有释迦牟尼佛像、释迦金佛,是第一世嘉木样从西藏本堆地方迎请来的;三层为嘉木样活佛护法殿,殿前为图丹颇章,系历世嘉木样坐床和举行其它隆重仪式典礼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寿安寺,门上悬清嘉庆帝御赐用汉、藏、满、蒙4种文字书写的“寿安寺”匾额,殿内供狮于吼佛铜像,高13米,另供八大菩萨、十六罗汉。</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尚有藏经楼、印经院、夏丹拉康、菩提法苑、嘉木样别墅、铜塔、厨房和牌坊等建筑。曾经经卷、经版等物,在1958年后及“文化革命”期间,损毁或丢失严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现任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活佛,1948年生,青海省冈察县人。1951年由十世班禅认定,1952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坐床。其他的领导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赛赤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记得,我第一次见到嘉木样活佛,是1969年冬的一天。当时是随父母单位组织到拉卜楞寺参观和接受教育,嘉木样活佛当年也就20出头,身穿普通的兰色衣裤,个头不高,体块略显瘦小,皮肤较白,他是由二名带“红卫兵”袖箍的人专门陪同。嘉木样活佛,对我们一行讲了大概5分钟的话,我一直记忆犹新。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快到拉卜楞寺寺院的土路两边屋顶上,每个屋顶上都有若干只藏獒,始终冲人吼叫不停。</p> <p class="ql-block">嘉木样活佛,后来担任过甘肃省佛教协会会长、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青联副主席、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以及担任过中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常务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员等职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外围的转经长廊全长有3.5公里,‌由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转经筒组成,‌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沿着长廊徒步走完一圈,需要1个多小时。长廊的墙壁上悬挂着近一人高的转经筒,筒内装有经卷,用手顺时针推动经筒转动,每转一圈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不停转动的经筒代表着无尽的念颂,无尽的虔诚。</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建筑面积,都是目前国内寺院最大的寺院。其占地面积比北京的故宫要多出近五分之一;其建筑面积是故宫的2.7倍。如果去故宫参观过的人,那一定要到拉卜楞寺来看看如此众多、如此辉煌的经堂和殿宇,感受一下藏传寺院的宏伟辉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雍和宫是拉卜楞寺的附属寺院。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并赐予四子胤禛,成为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王府被改为行宫,并称雍和宫;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自幼深受藏传佛教的熏陶,他在位期间,为了遵循祖制缅怀父亲,将生身府邸改建为藏传佛教寺庙;乾隆皇帝请藏区高僧在此长期居住研学佛法,密切与藏区的互通往来,加深了对藏区的影响和控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将雍和宫附属拉卜楞寺,既是出于政治目的,也是对个人信仰的实践。因此,雍和宫不仅是一座宗教建筑,也承担着维护藏区的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职责,体现了清政府对藏传佛教的重视和管理。</p> <p class="ql-block">转经、诵经的信徒们。</p> <p class="ql-block">摄影:尕滩平措</p><p class="ql-block">策划:尕滩顿珠</p><p class="ql-block">编辑:挨 森</p><p class="ql-block">制作:Wan—YunLia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