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大地母亲的礼物

行路人•Journeye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蘑菇:大地母亲的礼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行路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采蘑菇的小姑娘,</p><p class="ql-block">背着一个大竹筐,</p><p class="ql-block">清晨光着小脚丫,</p><p class="ql-block">走遍森林和山冈。</p><p class="ql-block">她采的蘑菇最多,</p><p class="ql-block">多得像那星星数不清;</p><p class="ql-block">她采的蘑菇最大,</p><p class="ql-block">大得像那小伞装满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当这首旋律优美、意象清新的歌曲传遍大江南北时,我还是个从未见过野生蘑菇的内陆女孩。这首歌虽然激发了我对蘑菇的好奇,但我从未有机会接触真正的野生蘑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看见”并试吃野生蘑菇还得从2020年的秋天说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年前,我退出了几乎所有的微信群,准备好好看一阵书、学点东西、做点思考。当疫情在北美蔓延时,我已适应了安静的生活,但是还没有准备好失去活动的自由。就在我寻找可以独立进行的活动时,无意中看到了一个澳大利亚老人探寻菌子世界的纪录片,深为震撼。以前我也偶尔见到蘑菇,但兴趣仅限于拍个照片而已,从未想过要辨别它们、研习它们,因而不能算真正的“看见”。如今,机会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先是在YouTube上看各种蘑菇的视频,初步了解了北美不同纬度、经度的蘑菇季节和品种。然后在我们当地的蘑菇群里观摩,看别人发贴探讨。也加入了微信上的一个华人蘑菇群凑热闹。很快我就发现了两个群的最大区别:当地蘑菇群以辨认、学习蘑菇为主,而华人蘑菇群以“能不能吃”为主要话题。一个英语群,一个汉语群,我兼而习之,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当我对蘑菇刚有了一点点认识的时候,我后院一个早些年砍掉的树桩下长出了一圈土棕色的蘑菇。经过多方请教,我得以确认是美味的蜜环菌。我拍照、观察了两周,看着它们从可爱的小圆头慢慢长大变成打开的蘑菇,我每隔几天就收割一波,品尝口味的细微区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家院子里的蘑菇把我对野生蘑菇的热情直推上天。我立刻买了当地蘑菇指南及北美蘑菇指南之类的入门书籍学习,并把见到的蘑菇贴进群里认真地向高手请教。因为疫情限制我们外出活动的范围,我经常带着狗狗去郊外的林子里探索。狗狗可以免绳自由自在奔跑,而我则可以走走停停四下里寻找蘑菇。我和狗狗,独享那一大片原始森林;我的心里时时充满了安宁与喜悦,恍如身处世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类社会可能会因为天灾人祸而停摆,但是大地母亲却从未间断过给予和教导。这几年的夏秋季,我基本上可以靠林子里的蘑菇和我后院的蔬菜供给生存所需的营养。我有过三个月不吃肉的记录,而同时身体却更结实;这是因为野生蘑菇不仅有极高的蛋白质含量,还有抗癌及增强免疫力的功效。传说中的灵芝也不过是菌子的一种。认识菌子世界就是认识动植物以外的另一大类食材,另一个我们知之甚少的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我以前视而不见的蘑菇慢慢地有了子实体名字,也有了菌盖、菌底、菌杆、菌根、孢子印、切面、乳液色、质感、味道、可食性、毒性、伴生树等等的特征。那些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蘑菇也逐一进入我的视野,把我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充满乐趣的世界。懂得越多,我就越谦卑,越感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菌子的生长、传播靠孢子粉和菌丝体。菌子成熟后喷发的孢子粉在空气中散播,菌丝体依靠与土壤、植被的共生互助关系在地下延伸。人类的过度砍伐、开垦、建设,阻断了菌子的传播,对我们知之甚少的地下根系与菌丝体的共生体系造成了断指、断臂性的损害。人类改造、征服大自然的种种成就其实是在破坏自己的生存空间,因为没有菌子帮助分解消化的人造环境不是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习蘑菇也常让我类比到人类社会。我们经常把毒蘑菇与那种红帽白点的“毒蝇伞”鹅膏菌联系起来,可是看到洁白轻盈的“天使翼”贝形圆孢侧耳菌,你会觉得有毒吗?答案是:天使翼会送人上天堂或下地狱。那是不是漂亮的蘑菇才有毒呢?灰头土脸、其貌不扬的纹缘盔孢伞问:知道我的外号叫“夺命盔”吗?同样的规则适用于可食菌:有的美的让人不舍得吃,有的丑的让人想立刻吃掉。毒蘑菇各有各的毒性,而可食菌各有各的口感与作用。每一种蘑菇都需要仔细观察、用心研习才得其真谛。可见菌子世界与人类社会一样,绝对不可以简单地以貌相取、见标不见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几年采蘑菇,我的脑子里经常回旋着“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也经常为歌词的荒谬之处而感到好笑。诚然,艺术作品可以使用夸张的语言和超现实的意象,可是不知情的人若果真光着脚丫去树林,那最好至少带上创可贴、防蚊喷。至于我,我向来都是全副武装出门,宁可闷汗、费鞋帽,也要保护自己的身体。即便这样,划伤、刺伤、蚊叮、虫咬都是平常的事。其次,我也绝对不会只带一个大筐,把不同种类的蘑菇混装在一起。对这一点不理解的话,想想最近热议的油罐车事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人只对蘑菇的可食性感兴趣,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正如你不会跑上去拥抱不认识人或动物,请你也与不认识的蘑菇保持合理距离。采蘑菇最忌讳的是一知半解时就自信满满,殊不知被蘑菇毒死的人都是自认为懂得蘑菇的人。大多数野生蘑菇都是不可食的,所以见到不认识的蘑菇,一定要假定它不可食,然后你的学习过程就是验证这个假设是否成立的过程。相信我,这个过程很有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毒蘑菇的毒其实并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触摸、咀嚼毒蘑菇都不会中毒,只有吞咽下去才有效。一些蘑菇会扰乱神经系统,比如巫师用的致幻蘑菇;一些蘑菇会攻击人的五脏六腑,导致脏器衰竭使人在几天、几周、几月后死亡。一般来说,能在几个小时内夺命的只有很少的一两种。所以下次你再看到电影中出现毒蘑菇即刻导致人口鼻出血而死的画面,大声嘲笑这其中的无知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近当地蘑菇已经现身,我已小小收获了两次硬柄小皮伞和金色鸡油菌。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投身于大地母亲的怀抱,接受她的无偿赠予,探索她的奥秘,并向她表达我深深的敬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