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开封府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包公东湖北岸,与包公祠隔湖相望。开封府景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壮观的建筑群而闻名,它是根据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进行重建。布局规整,庄重典雅,高挑的屋脊和精细的彩绘充分展现了宋代建筑的特色。</b></p> <p class="ql-block"><b> 开封府城门楼充分显示了作为宋代首府衙门的非凡气派。门楼为面阔三间的重檐歇山顶,金碧辉煌,洞开的城门上有“开封府”三个金色大字,门前一对石狮子分列两旁。在宋代,除了皇宫没有那个府衙可以与开封府衙相比。</b></p> <p class="ql-block"><b> 府门内是第一进院落。院内东西各有一座方形单檐攒尖顶碑亭。东亭内有“开封府题名记”碑,记载了183位历任开封府知府的名字,包括包拯。西亭内有“开封府尹题名记”碑,记载了开封府最高长官改称“府尹”后48位历任府尹的名字,也就是现在的开封市市长。</b></p> <p class="ql-block"><b> 开封府的第二道门是仪门,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仪门是古代堂官迎奉圣旨、科举会试、迎祭孔圣等重要仪式的场所。门前台基的东边有“鸣冤鼓”,西边有“开道锣”。这是官员出巡时鸣锣开道,百姓鸣冤时击鼓升堂时所用。</b></p><p class="ql-block"><b> 门柱楹联:“忠心昭日月力革弊端上书北阙;正义满乾坤严惩邪恶施法南衙”。</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仪门内正中陈列的一枚巨型“开封府印”。</b></p> <p class="ql-block"><b> 过仪门,是府衙的第二进院落。空旷的厅院正中立着一块巨石,上刻着“公生明”三个大字。其背面刻有“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据说这字是宋太祖的手迹。</b></p><p class="ql-block"><b> 将“戒石铭”作为官签,竖立府衙之内始于北宋,这也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首例。这是告诫官吏要洁身自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b></p> <p class="ql-block"><b> 绕过戒石铭就是正厅,这是北宋开封府长官发布政令、处理政务以及府衙举行重大活动、公开审理要案的地方。正厅面阔七间,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覆顶。</b></p><p class="ql-block"><b> 庄严肃穆的大堂正中悬挂“正大光明”,两侧楹联“仰学士遗风且向汴京寻胜地,瞻龙图旧制可知首府有青天”。左右“清正廉明”、“勤政为民”的匾额。正座太师椅背后是一幅“黄河巨浪图”,寓意包拯尊崇的“民生如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情怀。</b></p> <p class="ql-block"><b> 大堂前摆放的龙头、虎头、狗头三口铡刀,令人望而生畏,也使人禁不住想起“上打君,下铡臣”的包拯。</b></p> <p class="ql-block"><b> 出正厅,走过半封闭的过厅,就是议事厅。过厅还竖立着一面镶嵌于木架上的铜镜——“正冠镜”。以方便官吏、衙役升堂办案前整理衣冠,提醒他们见贤思齐,为官清正、执法为公。</b></p><p class="ql-block"><b> 议事厅正中是一组主题为“欧阳修宽简治京师”的逼真人物雕像。条案正中端坐的是欧阳修。众官蜡像端坐于大厅之上, 神情凝重,形象逼真。</b></p> <p class="ql-block"><b> 开封府中轴线最后一进院落“槑竽堂”,紧挨开封府后门。“槑”为梅异体字,“竽”同华,即为“梅花堂”。门联“千衙治内无双品, 三友图中第一春”。梅花堂是北宋时期包拯的办公室,也是传说中包公“倒坐南衙”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梅花堂的北面是开封府的后门。相传,包拯为便于百姓申冤,包公常于夜晚打开府衙的后门,允许百姓直入府内诉说冤情。因为当时开的是后门,所以人们都称之为“倒坐南衙”。传说“走后门”一词即由此而来。</b></p><p class="ql-block"><b> 梅花堂内有包公“倒坐南衙”审案的场景,审案的腊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b></p> <p class="ql-block"><b> 走出梅花堂,照壁上写有“清、慎、勤”三个大字,与“公生明”相呼应。</b></p> <p class="ql-block"><b> 开封府中轴线西边是府司西狱,按北宋时期的状况,设有典狱房、死牢、男女牢房等景观。</b></p><p class="ql-block"><b> 分别布置有雕塑、刑具以及各种反映当时狱政、狱务情况的场景,是宋代刑狱文化的一个缩影。墙壁上醒目的“刑罚无嬉”、“罪恶莫瞒”八个大字,令人毛骨悚然。</b></p> <p class="ql-block"><b> 府司西狱的北面是开封府的校场区,是开封府所辖部队定期训练之处,也是开封府举行重大节庆活动的场所。演武场立有一面琉璃瓦顶照壁,南壁书“亦文亦武”,北壁绘“五岳真形图”</b></p> <p class="ql-block"><b> 演武场一侧是北宋的“清官长廊”,墙上有北宋著名清官的画像和简介,如苏轼、王安石、包拯、司马光、欧阳修、范仲淹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这对了解著名历史人物、弘扬中华廉政文化很有意义。</b></p> <p class="ql-block"><b> 绕过照壁,即是天庆观的大门,这是一座四合院落。进入院内,广场地面一幅硕大的太极图十分引入注目。</b></p><p class="ql-block"><b> 天庆观是开封府管理全国佛、道教事务官员的办公场所。主殿为三清殿,殿内供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位主神。</b></p> <p class="ql-block"><b> 开封府中轴线东侧有一个潜龙宫,这是一个两进的院落。殿内供奉有宋太宗、宋钦宗、宋真宗三位皇帝塑像,他们在做皇帝之前都曾做过开封府府尹或开封府府牧,故称潜龙宫。</b></p> <p class="ql-block"><b> 紧挨着潜龙宫的是明礼院,这是开封府的教育科举文化区。一层大厅是北宋科举时的解试考场,大厅四周墙上的壁画,很详细地描绘了宋代科举考试的全过程。</b></p> <p class="ql-block"><b> 过明礼院,看到一座四层建筑,这就是清心楼。清心楼外四层内七层,是开封府的标志性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清心楼一楼的包公铜像。千百年来,包公被世世代代的人们所称颂,包公的形象深深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正义的化身。</b></p><p class="ql-block"><b> 新建开封府,虽然不全是因为“开封出了个包青天”的缘故,但没有包公也就没有了开封府延续千年的传奇,也就缺失了在百姓心中代代相传的“开封府包拯等于正义”这个魂。在开封府内的很多楹联、匾额、各种物件,你细想一下同包拯有关的居多。</b></p> <p class="ql-block"><b> 一楼两侧墙壁上分别镶嵌包公自勉诗和宋庆历四年(1044年)宋仁宗颁布的“宋真宗戒谕百官七条诏”碑文,要求官员“要清心、奉公、修德、革弊”等。</b></p> <p class="ql-block"><b> 二楼展示记载了寇准、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蔡襄、沈括、宗泽、包拯等二百余名历任开封府知府、府尹的生平事迹。通过这些人、这些事、再联想到他们写的这些诗文,你就能了解整个北宋史包括北宋文学史。</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清心楼一侧在举行抬花轿的古装表演。</b></p> <p class="ql-block"><b> 开封府,作为仿宋建筑的集大成之作,不仅向人们展现了一部丰富、生动的大宋府衙文化史,也向我们展示了整个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繁荣。</b></p><p class="ql-block"><b> 漫步在这府衙里,漫步于古城街巷间,每一块砖瓦、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底蕴,“游开封府,品味大宋文化;拜包龙图,领略人间正气”正是许多人来此的目的。让我们一起去深切感受宋代文化的魅力,一起去深刻领略千年前经济总量占整个世界百分之八十的北宋繁华盛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