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直想去拜访友人倪昌国老先生,均因这样那样的情况,未能成行。</p> <p class="ql-block">前不久,看到他在《扬中日报》上发表的文章,得知他的夫人因中风住院,拜访之愿更切。</p>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5号,甲辰龙年六月初十。虽已进入伏天,但由于前段时间梅雨,天空还没有放晴,灰云遍布,早晨的温度也还不是太高,本人便从家里开车出发在拜访倪老先生的途中。</p> <p class="ql-block">倪老先生离我家约30公里左右,根据导航,九点十分不到,便来到了新霸永平七组,在路边询问了一下,车子就准确地开到了倪老门前。</p> <p class="ql-block">因事先未成联系告知,倪老竟不在家中,经保姆叙说,老先生今天一早去县城三茅看病。</p> <p class="ql-block">在保姆的引见下,我先是去房间看望了他的夫人,送上了带去的礼品。因其夫人中风,已不能说话。和保姆寒暄片刻,便走了出来,有时间前后欣赏了友人家住情况。</p> <p class="ql-block">站在门外看,倪老住居的房屋,是一座典型的局部三层别墅,能够代表扬中住宅的一般特点。只是门楼有点与众不同,是不锈钢打造的,两个门柱上各有一盏乳白色圆形门灯。左右两边的门柱的正中各贴有一个大大的红色的“福”字,寄予着主人一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右边门柱的福字上方有一块金色的门牌,上面用红色写着“永平村东区97号倪宅”几个大字,这块牌子的左上方还有一块红底金字牌子,上写“家和万事兴,齐力可断金”,这是友人家风的展示,也让我感受到新霸永平村在村镇文化建设方面所作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大门左边围墙外分别栽种了一株无花果和美人蕉,翠绿养眼,右边则栽种了一些爬藤植物,绿色的藤蔓依次缠绕在围墙的栏杆上,让人觉得怡情养性。友人家住的后面,是一小块菜地,干净整洁,一畦畦的,一排排黄瓜架上,绿色的藤蔓满满,一条条黄瓜点缀其间,此处景象,仿佛让我看到友人闲暇时忙碌的身影,也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笔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及“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著名诗句,充分感受到友人退休之后悠闲乡居劳作的那种闲适快乐与怡然自得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来到友人的客厅里。只见对面的电视柜屏幕上方横排书写着“爱国爱党爱家”六个红色行书大字,显示出一个平凡之家的家国情怀。右边靠墙边有一排橱柜,上方也用行书写有“奋进之路”四个红色大字,橱柜里放着各种书籍,更有各种荣誉证书、获奖证书、喜报及有关照片。其中有一张“烈士证明书”特别的吸引了我,原来是主人的先辈,为了家乡的解放,为了革命的胜利而英勇献身了,这是一个革命的家庭!</p> <p class="ql-block">在友人的客厅里,我还看到了友人的朋友赠送的几幅字画。一幅是“三尺讲台育桃李,一寸丹心写春秋”的书法作品,这幅作品正是对主人一生从教的高度评价。还有他的老朋友赠送的含有赞美和祝福的旌旗(内容见下文图片)。另一幅书法是“鹤寿不知其纪,大德必得其寿”(前句语出《瘗鹤铭》,“鹤寿不知其纪也”,其意为“仙鹤的年纪不知其有几百岁了”,鹤寿在中国民俗中用作祝寿的吉祥用语,也借指长寿老人),这幅书法作品的意思为“主人因高尚的品德一定会健康高寿”,朋友的赞美和祝福之意溢于字里行间。</p> <p class="ql-block">我和倪老可以说是“忘年交”,相识于上一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倪老先生年轻时原在丹徒建山中学教书,后调回家乡扬中县县高中(那时我县还未撤县改市)教了一段时间的书,便调入我县教师进修学校,从事全县的中小学师资培训并担任学校的教导主任。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常有接触。因为都是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后来,我们又一起参加了苏、鲁、豫、皖四省中语会组织的相关活动。1987年,我们还一起参加了镇江市教育局举办的镇江市属各校的校级领导培训班学习,应该说是老友了。</p> <p class="ql-block">倪老从事语文教学40余年,长期以来不断探索语文教学改革途径,主张“教要有方”,“教要得法”。多年来,倡导“点面结合教学法”,其撰写的有关论文被收入《中国当代新教学法大全》;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多次在省、市获奖;并利用业余发表若干散文、小说。出版合集《教坛履痕》(见下幅图片),本人曾于2005年5月获得他的赠本一阅。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倪老曾先后被扬中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人民教师”,被中共扬中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退休之后,倪老很长一段时间,参与主持编写《扬中教育志》,同时笔耕不辍,经常在《扬中日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p> <p class="ql-block">倪老,今年已经八十七岁高龄,我和倪老相识也已有四十余年了,四十年多来,我们虽然在年龄上有所悬殊,但双方时有联系,感情不断,尤其是退休后,曾有过互动。特别是,当年一起参加校级领导培训班共有六人,如今就剩我们两个了,因此更觉感情值得珍惜。这次拜访,虽然未能见面,但作为我,衷心地祝愿倪老先生耄耋之年健康快乐,衷心地祝愿倪老先生夫人早日康复如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