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随笔(11) || 车到王家庄·2024暑假村落漫步之四

清氣若蘭

<p class="ql-block"><b>作者:方仁淦</b><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歙州学校)</span></p> <p class="ql-block">  王家庄,熟悉的陌生落地,经常路过,冇深入了解。趁暑假,趁阴雨天,走走,发现王家庄也挺有点意思的。</p><p class="ql-block"> 全村都是潘家,一村就一个姓,和王家不搭撂,名与实际不符,怎么叫王家庄呢?</p> <p class="ql-block">  一老妪讲,是上嘞杞梓里人家噶当。那个杞梓里人,每个小鬼滴都发一把糖,叫他们跳,边跳边叫“王家庄,王家庄……”于是就叫开嘞。</p><p class="ql-block"> 另外一个长者就讲,不是噶,不是噶!他就慢慢讲嘞另外一个版本。</p><p class="ql-block"> 这个落地,最早歇王家,杞梓里来噶,此处山环水抱,地势垄墁,如同庄园,故命名王家庄,以“庄”命名,颇有尊贵气息,可惜王家歇来歇去歇不发,就回杞梓里去嘞。</p><p class="ql-block"> 后来,胡家歇,也歇不发。再后来,洪家从叶村歇来,也不发。最后潘家歇,居然歇发了。目前,潘家在这个落地生产队时候有300多人,属于三阳镇高峰村的一个自然村。</p> <p class="ql-block">  我就问,古怪嘞哈。王家、胡家、洪家都歇不发,单单就潘家歇发嘞?</p><p class="ql-block"> 长者讲龙公庆公的典故。</p><p class="ql-block"> 歇到王家庄噶是龙公之后。庆公歇到燕窠,祖上在金川岭上“庆宝堂”。一对兄弟,大噶龙公先歿嘞,苦妇老妪𤉙了地理先生三年。结果坟墓做好,夯老二家的儿媳妇用金簪放在浑水的面盆里贿赂地理先生。地理先生看看洗面水,讲,你跟朝何提搞浑水给我洗面哈?那老二儿媳妇就讲:浑水里头好摸鱼。地理先生意会了不可言传的暗语。下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不多叙述。但也照顾苦妇老妪三年招待殷勤周密,就讲龙公家发人,发到冇嘞程度呢?地理先生就讲“龙公如蚂蚁” ,就是发人发到像蚂蚁一样多。</p><p class="ql-block"> 龙公后代歇到王家庄,岂有不发人噶道理。</p> <p class="ql-block">  听他叙述有滋有味,有条有理,我也觉得很是神奇。</p><p class="ql-block"> 一开始,在上舍,现在两根桂花树后头。我也到两根桂花树那里去看了看,觉得老祖宗确实有点聪明,有点高人一筹,地理位置不上 不下,前有屏障之山,后有山垄倚靠,昌源河环抱。</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地理位置太好,现在反而不歇人家,做菜地,做坟墓地。这种事,村村处处都有,好落地放空。这道理大家都懂,我也不用多说了。</p> <p class="ql-block">  在上舍歇下来之后,所养的鸡啊狗啊都走到下头来,而且夜噶也不回家,就耽搁到竹窠里。老早下头叫竹溪,老祖宗见鸡总是到下头不回,是不是有某种暗示:鸡在底下,寓意地基在下头。</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下头做嘞一排四堂老屋,一排桌下头在河塔边。</p><p class="ql-block"> 这个讲法有点新意,讲地基和鸡有关系,我还是第一次听到。</p><p class="ql-block"> 这四堂老屋不是拆掉重新改造就是倒塌了。老人家讲,老早有众屋,后来做嘞学堂。</p> <p class="ql-block">▲ 徽派建筑<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马头墙)</span></p> <p class="ql-block">  整个村庄都是崭新崭新的。而且不少新屋式样新,品位高。房屋更新换代有点快,民国时期的老屋几乎不见。除了水口的“五猖庙”有点古老,几乎是新噶。</p><p class="ql-block"> 这与子孙繁衍发展快有关,大家都要做屋歇。翻旧做新,地皮自然是有点紧噶,同时往后垄发展,一色新屋,还有一个是,整个村庄的人都记吃记做,肯吃肯做有关。很多屋宇石头磅高又长,架磅楼也多,门扇考究,有心互相比较的味儿。</p> <p class="ql-block">  讲到五猖庙,挂牌保护,县级文保。当地老人家叫“关爷庙”“水口庙”,也是让我不怎么懂的落地,名称几种,年代不太长,也是一怪。</p><p class="ql-block"> 此处风水宝地,当我问出过什么大人时,老人家讲,没出过什么大人物,都是勤劳致富做嘞吃噶普通大众。</p><p class="ql-block"> 我问为什么,长者说,一个是村后的靠山太矮,前头的山“凹”头太深。据讲这“凹”还是岳飞斩龙脉,一棍打三凹打出来噶。</p><p class="ql-block"> 有人讲,人多地少山微之地大集体挺苦的,毛主席时代招工挺多的,邓小平时代大学中专考的比别村多。</p><p class="ql-block"> 漫步王家庄,神话故事传说多多。收获不少。</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作者:方仁淦,歙县杞梓里镇新庄人。歙州学校工作。歙县作家协会成员。13965527786微信同步。</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