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南古道

张继强

<p class="ql-block">“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渡兰沧,为他人”</p><p class="ql-block">这是云南最古老的歌谣,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滇西广为传唱。</p> <p class="ql-block">这首诗歌也是一则珍贵的历史资料,它不仅是关于博南古道早在汉代便已开通的明确历史记载,它还是云南融入汉王朝体系并与汉文化融汇的源始事件。</p> <p class="ql-block">南方丝绸之路从四川起始,以东西线“灵关道”和“朱提到”进入云南,两条道路在云南驿汇合成“博南道”,经过祥云、弥渡、巍山、大理、漾濞、永平后,跨过澜沧江经过保山,然后分别沿西南、东南方向出境南亚、东南亚。</p> <p class="ql-block">其中,通往印度的一线在历史典籍里被称作“蜀身毒道”。</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博南道是连接中原、巴蜀、云南和南亚半岛诸国及印度洋地区的陆上必经路段,堪称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咽喉地带,交通地位极其重要。</p> <p class="ql-block">明代末年,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游历博南古道后,感叹道“固知迤西咽喉,千百载不能改也”。</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期间,沿着博南古道方向开通了滇缅公路;新中国成立后滇缅公路又演变成了320国道;2002年320国道发展成大保高速公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泛亚铁路西线大瑞铁路大保段2022建成通车。</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博南古道的交通作用和地位没有改变。博南古道是一部完整鲜活的人类交通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境内的博南古道,涉及一乡两镇,遗址从北斗乡黄莲铺村顺濞桥至杉阳镇岩硐村澜沧江边霁虹桥,以永平县博南山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四世纪这条道路以民间商道的形式存在,西汉武帝时开始寻找铺筑,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正式开通,系蜀身毒道的枢纽地段。</p> <p class="ql-block">该道由大理西行经漾濞后,进入永平黄连铺,过北斗铺、天井铺、梅花铺至永平县城,沿西南到桃园铺上万马归槽,经铁厂、花桥上博南山下杉阳镇,由西山寺过凤鸣桥,沿岩洞上江顶寺过霁虹桥进入保山,横贯永平县境100多公里。现保存较为完整的博南古道路面主要集中在叫狗山、博南山、江顶寺,长约30公里,宽2至3米不等。</p> <p class="ql-block">1988年2月1日,永平县人民政府公布博南古道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埃德加•斯诺称,博南古道是云南的皇家古道,是通往印度的黄金之路。走在博南古道上,可以领略云南在汉王朝以来,2000多年的风雨晴阳故事。</p> <p class="ql-block">博南古道几乎跨过云南所有水系,被《中国科技史》称作世界上最古老的铁索桥“霁虹桥”虽沉没于历史,但现实版的霁虹桥更加宏阔状观。在这里,提一壶酒,歌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依然是监江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