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这个阳光热烈的夏日,我们继续着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盛宴——《迷失在学校》读书活动。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引人入胜的情节,让我们在字里行间中体验了一场心灵的旅行,更在书页翻动间找到了自我成长的方向。</p> 随时分享阅读感受 阅读分享会 <p class="ql-block"> 在心里种花,灵魂才不会荒芜;在书中品茶,人生才不会阑珊。烂漫不过世间花,漫煮时光一盏茶,且将新火试新茶,诗书趁年华。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弥漫着书香的空气,我们沉醉其中,翻开一本书,细读慢赏,感悟良多,在成长的道路上且读且行。本周,我校老师们继续分享了阅读感受。</p> <p class="ql-block"> 张主任:本周我主要阅读了《迷失在学校》第三章和第四章,这两章针对学生的挑战行为和积极合作式问题解决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阅读这两章后,我深受启发,对改善学生行为、营造积极学习氛围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在第三章中作者介绍了应对学生挑战行为的三种方法,在应对学生挑战行为时,1.了解背后的原因:在书中,罗斯W指出,学生表现出挑战行为并非仅仅因为他们“调皮”或“不懂事”。很多时候,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经历,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其行为背后的动机。通过这一方法,我们可以更加人性化地处理学生的挑战行为,避免简单粗暴的惩罚,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书中提到,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是应对挑战行为的关键。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尊重和理解时,他们更愿意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减少学生的挑战行为,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3.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挑战行为也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在应对学生的挑战行为时,我们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这个计划应该包括明确的目标、具体的步骤以及相应的评估机制。通过实施这个计划,我们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改变不良行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在第四章中,罗斯W详细介绍了积极合作式问题解决方法在改善学生行为方面的应用。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来共同解决问题,而非简单地通过惩罚或训斥来纠正学生的错误。在阅读这一章时,我深刻感受到了这种方法的智慧和魅力。积极合作式问题解决方法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过程,他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还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有效地沟通和协商。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积极合作式问题解决方法还有助于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和校园文化。当师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成为常态时,学生们会感受到更多的尊重和支持,从而更加愿意参与到学习和生活中来。这样的环境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阅读《迷失在学校》的第三章和第四章,我深刻认识到在应对学生挑战行为和改善学生行为方面需要采用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方法。同时,积极合作式问题解决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本书第四章告诉我们在处理有问题的学生时,方案a和方案c都不太合适,而方案b更有操作性和实效性,是一种积极合作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b一共分为三个步骤,共情,确定成人的担忧,邀请。通过这三个步骤,能帮助有行为问题的孩子解决他们的问题。通过学习书中的理论,我发现了自己平时解决问题的缺陷,可能更多采取的是方案a的方式,却往往忽视了去了解学生的内心和他们面临的困扰,一味强加自己的意愿,在以后我要多多走进学生,理解他们问题出现的心理,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多鼓励多引导孩子,邀请孩子和自己一起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 孙老师:《迷失在学校》的三四章继续引领我深入探索那些被教育体系边缘化的心灵角落,让我感受到了更加深刻和复杂的情感与思考。读完这两章,我更加坚信了教育的力量。它不仅仅是改变个体命运的钥匙,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需要的是更加包容、更加多元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我们的教育方式,确保它能够真正地满足每一个孩子的需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尤其是这两章中介绍到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有印象,在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也应该根据情况得应用起来。</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迷失在学校》中的第四章让我深有感触,本章节强调了积极合作式问题解决法在改善学生行为方面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侧重于惩罚和纠正错误行为,但这种方法往往只是暂时压制了问题,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而积极合作式问题解决法则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沟通、理解和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这种方法让我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不良行为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困扰。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表面的行为,而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同理心去感受他们的处境。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我们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引导他们主动寻找改进的方法,这不仅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自律和自信。</p> <p class="ql-block"> 任老师:《迷失在学校》第三章告诉了我们应对学生挑战行为的3种做法,日常教学中,成人在应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或孩子未达到目标时,最常使用方案A,尽管普遍,但在很多方面会适得其反。而方案B和孩子协作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学会所欠缺的技能。第四章更深入的讲述了如何使用方案B,告诫我们用积极合作式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改善学生行为的关键。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正确审视每个孩子的问题行为,要从内在挖掘孩子的技能缺陷和未解决问题,通过与孩子共情,确定成人的担忧,邀请孩子协作的方式帮助孩子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帮助他们改正。</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本书中通过积极合作式问题解决法改善了学生行为管理,揭示了学生挑战行为背后的真相,并教会学生认知灵活性挫折适应性和情绪调节等技能,从而改善了学生的社交、情绪和行为问题。在这本书中强调了一种新的学生行为管理策略,与传统学校纪律规范和零容忍政策形成对比,突出了理解和引导有行为问题的学生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能够处理行为问题,还能在社交和情绪管理方面获得实质性的提升,为他们的未来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郑老师:在第3、4章我学到了很多解决应对学生行为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本章点明了传统老师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案A会带来的隐患,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身上会大大提高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可能性,所以这种方案的起效时间不长。而方案B用协作的方式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能够找到双方都满意的方案,且帮助孩子习得技能。而且前瞻性方案B会比应急性方案B要更好,前瞻性方案B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在本周阅读学习中,作者列举的多种可能性和不同可能性的应对策略,给了我很多解决学生行为问题和与学生谈话的灵感,希望能现实用于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去。</p> <p class="ql-block"> 郭校长:《迷失在学校》第三四章开始,针对有行为问题的孩子,通过CPS积极合作式问题解决方案,并更清晰地表述了“未解决问题”的措辞在决定学生是否能够参与到问题解决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果“未解决问题”提到了学生的问题行为,包含成人对于学生问题行为起因的理论,太过宽泛或模糊,那么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可能性会降低。如果按照指南来做,我们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可能性。还更加清晰地表明了教师在协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额外指导。当涉及从学生那里收集有关他们对“未解决问题”的担忧的信息时,许多教师都会遇到困难。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更多的策略,它会在信息收集过程中提供指导,并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成人的担忧,知道如何与孩子协作完成头脑风暴、选择实际且令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p> <p class="ql-block"> 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弦歌不辍,芳华待灼, 品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阅读,用文字拓展教育的宽度,用思想丈量专业的厚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