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山的老照片和故事,_与连云港市新浦农场一起共事的朋友们共勉

时新建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随着知青大返城的潮流中,我没有返回阔别九年的上海市,来到了连云港市新浦农场,经历了四年的农场团委工作。记得当时正值正党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本清源,拨乱反正的时期,在团中央,连云港市团市委的号召下,我们团委的工作放在了“振兴中华,建设四个现代化”重点上。那时的广大团员青年,渴望在学文化,长知识,增本领,强技能中焕发青春的力量,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奋发图强做奉献!我们团委开展了适应青年特点的活动,许多团支部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创办“学文化补文凭夜校”,“振兴中华红色之旅”,“科技兴农劳动竞赛”等等,共青团的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朝气蓬勃!</p> <p class="ql-block">  八零年十月,秋高气爽,稻花送香。在“红色之旅振兴中华”活动的感召下,农场团委组织团支部书记们风尘仆仆来到当时的赣榆县抗日山,悼念在抗日战争中抗击日冦而牺牲的烈士们。虽然当时抗日山的纪念碑,碑和纪念馆非常简陋,但这是第一次非常振撼人心的祭奠。在团干部们心中矗立起中华民族在国家危亡面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崇高丰碑!几张团干部们在抗日山合影的老照片一直保存在我的像册里,也成为一种永恒的美好回忆和记载。</p> <p class="ql-block">粮站团支部组织参观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农场机关团委的团委委员们在一起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抗日山简解:</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现连云港市赣榆县隶属于山东抗日根据地滨海区,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门户和屏障,同时也是日伪军“扫荡”“蚕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前哨阵,赣榆柘汪港还是黄海运输线上滨海抗日根据地的唯一港口。县内河川纵横、林木丛生、村庄繁密,便于指挥作战,八路军115师和滨海区领导机关,长期驻在大树村、朱范村等北部山区。</p><p class="ql-block">1941年3月19日,八路军115师教导二旅和山东纵队二旅联合发起青口战役,取得八路军主力东进滨海抗日首次大捷。战役中,教导二旅六团一营一连18位指战员为掩护大部队转移,在青口火叉巷与敌人血战,大部壮烈牺牲,史称“青口十八勇士”。青口战役胜利后,八路军115师决定,由教导二旅政委符竹庭负责为“十八勇士”和抗战以来全旅牺牲的指战员择地安葬,建碑立碣。</p><p class="ql-block">1941年春,符竹庭牵头成立教导二旅抗日烈士纪念塔建塔工程处。赣榆、莒南、临沭三县边界山区属沂蒙山余脉,有大小山头32座,符竹庭带队跑遍了这些山头,最后选中了赣榆西部海拔仅167米、名不见经传的马鞍山。</p><p class="ql-block">1942年7月7日,抗日烈士纪念塔建成。8月2日,八路军115师、山东军区在马鞍山召开了5000人参加的大会,隆重举行抗日烈士纪念塔落成典礼。八路军115师教导二旅政委符竹庭为主祭人,宣读了祭文。随后,由115师代师长陈光、山东军区副政委黎玉和山东省参议会副议长马保三致悼词。符竹庭将军语重心长地说:“我三千将士为反法西斯侵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今安葬在巍峨的马鞍山上,假如有一天我牺牲了,请同志们记住,也要将我安葬在这里!”没想到一语成谶,第二年,将军就在与日寇作战中牺牲,长眠于此。抗日烈士纪念塔建成后,随着小沙东海战中牺牲的烈士遗体迁葬到马鞍山和中共滨海区委书记、滨海军区政委符竹庭烈士墓的修建,到1944年7月,抗日烈士陵园初具规模,抗日山也由此得名。这也是中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p> <p class="ql-block">在连云港市和农场的一起同事,亲朋好友的合影留念,难忘的回忆和友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感谢您的观赏,祝您健康快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