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就象浩瀚无垠的星际天空,灿烂辉煌,源渊流长。我们绿华村村史就是这浩瀚无垠的星际天空中一个微小的闪光亮点。</p><p class="ql-block"> 绿华村,是原绿野村和华山村二0一七年合并后的统称。一九五十年代,绿野村因东邻北宋大儒“关学”创始人張载的绿野书院(今绿野中学)而名;华山村因南邻小华山庙而名。</p><p class="ql-block"> 绿华村,位于武功县武功古镇南关正街周围。全村现在有423户,1598人。设有六个村民小组。共有耕地779亩,人均0.5亩地。全村以党、冯、徐,赵、马、张、付等姓居多。全村有党员44人。低保户16家,残疾22人。</p> <p class="ql-block"> 绿华村历史久远。绿华村村史以前虽无详细资料记载,但武功古镇做为老县城,《武功县志》有确切记载:武功县城始筑于北周时期的566年,历时8年建成,于北周建德三年,即574年由邰城(今杨陵西南)迁回到武功镇,距今己1550年了。那么与武功古城相生相伴,唇齿相依的绿华村,村史也就自然相当久远。</p><p class="ql-block"> 原华山村由卧牛堡、来凤堡(现只有遗迹)和红花堡、天上堡(又称灶爷板板)、嘉惠堡(又称下店)、南里城六个自然村组成。无论华山村建于武功古城前或后,村史都在千年以上。</p><p class="ql-block"> 尤其传奇的是,根据人们口口相传和古县志记载:南里城竟在唐朝时做过武功县城多年!</p><p class="ql-block"> 事情的经过是:自唐玄宗三干宠爱在一身,溺爱杨妃懒朝时,775年始,安禄山,史思明相继叛乱,唐玄宗率太子李享和百官文武西逃至武功,叛軍追至相持混战,加之吐蕃、党项等少数兵马相继叛乱侵扰,与唐军在武功镇川道多次大战,各有胜负。导致老县城署衙被战火焚烧得面目全非,瓦砾遍地。县城迫不得己于800年(唐德宗十五年),搬到了易守难攻的南里城。数年后,局势稳定,县衙修复,才又搬回。至今也已 1276年了。这就是当地历代流传的:甭看南里城小,县衙建得早。</p><p class="ql-block"> 原绿野村,旧称南关新堡子。因东邻北宋张载的“绿野书院”,故于五十年代末改名绿野大队(绿野村)。这里的“新”字是相对武功古城而言。原绿野村,是由一条南北向整齐划一的村堡组成。城墙高,城壕深,南北各有城门楼和城门洞大门。</p> <p class="ql-block"> 绿野村街道上原来有两株古槐树,村中间东边的是孙家古槐、村南头西边的是党家古槐,都有三四抱粗。古槐历经岁月苍桑,虽中间洞空,孩童出入玩耍,但仍一年四季,葱翠绿荫。遗憾地是“文革”中被砍伐了。所幸党家古槐是大门前和后院,各有一株。门前被毁,后院的现仍如化石般存活。现存古槐,处于村民党軍昌家院中。站在南关关帝庙南30米,向路东党軍昌家中望去就能看见古槐。</p><p class="ql-block"> 从树身上所挂的省绿化委古树保护牌上可看出,古槐树龄最少600多年。由此可推算出,绿野村村史最少也在600年以上。</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崖姜嫄陵墓下小华山庙南边的二台阶耕地上——即原来凤堡,笔者和社员们在耕作或打墓时还能碰触到过去人类生活的遗迹遗物,如水井渗井,砖石台阶,瓦砾碗罐。</p><p class="ql-block"> 住在此处腊祭坡下的社员张宝娃一家,直至七十年代初期才搬离这里,其家窑洞,院墙基础,至今尤在。</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0二四年七月二十日夜</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