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京津勤工俭学得和失

凡夫子

前不久我的同事发来一篇,在今日头条上刊登的的回忆文章,题目是《大庆会战--会战指挥部地质调查处北京石油地质学校地震队》,署名作者为地球科学人。这篇文章是长江大学的前身,北京石油地质学校的老师们,回忆学校师生参加大庆石油会战波澜壮阔的情景,为国家的石油工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让广大师生学习和体验大庆石油勘探人,用青春与热血铸就的大庆精神。 文章回忆了广大师生在那激情燃烧的会战岁月,奋战在石油勘探的第一线,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发扬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气概。这篇文章的发表,说明学校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莘莘学子,为学校争光和艰苦奋斗的付出,我感到非常欣慰,谢谢学校领导和老师们。<br> 1958年是中国历史上大跃进的代名词,各行各业都在搞大跃进,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激情燃烧大干特干,特别是钢铁工业,在全国以钢为纲,请钢铁元帅升帐的舆论一浪高过一浪,全民总动员大炼钢铁,成为全国每个人必须知道的第一任务。 <br> 全国各地都搞得红红火火。教育战线也不例外,到工农中去,到实践中去,也成为学校大跃进的主要目标,长江大学前身北京石油地 质学校也紧跟形形势,大搞勤工俭学活动,争取在大跃进中锻炼成长。地质专业的学生组织地质队,去黑龙江省完达山找矿,在完达山找到一个铁矿,受到北京市政府的大力表彰。<br> 地球物理专业的学生组织地震队,去河南省作地震勘探;电法专业的学生也组织电法队去山西和内蒙作电法勘探测量。<br>我们野116班是学电法专业的,全班被一分为二,分别参与到野310班一部分去山西作电法测量,另大部分跟野310班一部分去内蒙作电法测量,完成国家的勘探任务,一方面学校可以拿到勘探费,二是可以提高学生对电法勘探全过程的了解,并参加其各工种的实践活动。<br> 对野310班同学而言,这些活动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他们的专业理论课程已基本学完,他们可以参加电法勘探的全过程,参与全部技术工作的操作、解释及研究工作,为他们毕业后直接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是一次很好的全面实践活动。<br> 对我们一年级新生而言,不能说没有帮助,但毕竟帮助比较小。因为,我们班连基础理论课还没有学完,对电法专业是一片空白,我们只能配合他们,当作勘探队的工人,主要为各工种做苦力。当然也毕竟参与了全过程,了解了电法勘探的各程序,对以后的学习还是有一定帮助,对我们的思想提高,意志锻炼,克服困难,团结同志都还是有好处的。<br> 我们班的这两个队,均是在1958年“五四”青年节后,离开北京分赴山西和内蒙的。我们班有三成同学,可能有何景荣、蒋龙林、王芦山、王均中、陈世碧、张国忱、刘明、朱仁堂、周瑞民等,跟野310班的部分同学去山西作电法勘探。<br> 我们班的七成同学,如我和邝豪胜、曹子义、费忠义、吴良元、秦听生、李效祥、杨凤池、孟宗德、凌长根、顾云祥、郭庆连、陈兰机、王国福、杨志超、张耕田、杨维民,及女同学李素英、王进保、孙存敏、王映晨、陈彩霞……等同学参加到野310班的另部分同学中,组成的电法队去内蒙古作电法勘探。 我们电法队,叫707队隶属西安地调处银川大队,领队老师是:队长盛守灿老师,指导员路克惠老师,供电操作员老师纪玲、解释员叶盛芳老师。还成立临时团支部,支部书记是学校学生会主席、野310班班长、中共党员王秀春,我班邝豪胜(中共党员)任组织委员,我任宣传委员。<br> 我们一部分重要成员乘坐仪器车进入内蒙工地,大部分人员乘坐大卡车从北京出发、经河北,进入内蒙,在包头市轮渡黄河,经东胜,到第一个住地杭锦旗的哈拉昭庙,途中在包头和东胜(是银川大队住地)各住一宿。在包头吃饭时,我觉得最好吃的是葱爆羊肉片,感觉羊肉特别的香,从此我对羊肉厚爱有加,非常喜欢。<br> 我们队的全部人员住帆布单帐篷,紧靠蒙古族村子和哈拉昭庙旁边,蒙古族乡亲们对我们十分好奇,大概很少见到外地汉人的缘故,经常掀起我们帐篷的窗帘,指指点点说些什么,按规定我们都不随便与他们接触,有时只在帐篷外,远远看到蒙古族老乡,出出进进哈拉昭庙,好像在固定的日子,蒙古族的女人成群结队进出哈拉昭庙。<br> 我们电法队的任务,是从杭锦旗向北西西方向,经新召庙、百眼窑,到卓子山的一条电法大剖面。长约100多公里。<br>大剖面通过的地域有三种地形,即草原、沙漠、和山包(丘陵)。以草原最多,沙漠其次,山包最少,只在剖面个别地段通过一些山包、冲沟,剖面的北西西端点进入卓子山山陆,如大山的前缘地带,上山平缓,山顶平坦似桌面,名曰桌子山。 内蒙古桌子山 电法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勘探矿藏的一种方法手段,它的原理是:把大地当成导体,利用人工发电,给大地A—B(距离是变化的)两点间通电,建立一个人工电场,再在A—B间任何两点(即M—N)两点测量其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在剖面纵、横上的变化,即可反映地层基底的起伏状况,因而达到地质勘探的目的。<br> 电法队的主要工种有测量组、放线组、电话员(电极工)和操作员(包括供电员、操作员)。操作员主要由队长任守灿老师和纪玲、叶盛芳老师担任,野310班的同学也轮流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我们班的同学们当辅助工人,都交换着当测量员(扛标尺)、放线员和电话员,而我先后当了放线员和电话员。<br> 测量组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剖面的走向,确定剖面起始点,各测量(中心点)点,剖面终点方位及坐标。这对于勘探工作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其中还分前后标尺员、记录员和观测员。观测员是测量组的核心,主要由测量老师观测和读数,记录员认真地把观测数据记录在记录本上,要求字迹工整不能涂改,主要仪器是水准仪。<br> 电法队里的放线员(包括收线员)最累。因为他们要收放直径为约6毫米左右,重约60--70多公斤一盘的大线(供电线),这种装大线铁盘中间的洞直径只有约5厘米左右,大的木杠子放不进去,细点的又承受不了那么重的重量,只能用电极穿上抬着放。电极长约1.5米,直径约3厘米的铁电极,重约十多斤,两人抬起一盘大线,显得很重,特别是电极压在肩上十分难受,一盘大线500米,放线时要换好几次肩,还要休息几次,一盘线放下来把两个小伙子累的受不了。收线也一样累,摇动收线盘越摇越重,越摇嘴里发干,越摇浑身没有力气,腿都迈不开步,必须换人或马上歇一会喝水和吃一个糖三角,以补充水分和食物。<br> 开始的时候没有经验,总是以人抬肩扛来放线,其结果是把人快累死了,放线的速度还跟不上去,后来我们在草原(平坦宽阔)上放线时,直接把大线铁盘架在架子上安放在卡车尾部,打开汽车尾部车厢,大线接好后用汽车沿测量标致竿方向行进,由一个人掌握住不使大线跳出线盘拉翻盘架,而造成事故,另有一人掌握大线摆直,特别是汽车过标致竿后,不使大线偏离标致竿太远,以保证大线的位置比较准确。<br> 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既保证了大线的铺设的精度,又确保了速度,提高了测量工作效率,还大大减轻了同学们的劳动强度。不过,这个方法,也是有危险的,如不注意安全,是要出问题的,如掌握不好,大线跳出线盘,拉翻盘架,盘架飞起来,是要打着人的,或是把人直接拽下汽车,发生危险。<br> 我有一次由于处理不慎,因我的双脚踩住盘架,大线搅住盘架,一下把我和盘架一起拽出汽车,重重摔在地下,把屁股摔紫了,也肿了,万幸的是头没有着地,才没有出更大的危险。<br> 再就是在沙漠和丘陵地带收、放线,是最困难不过了,有一天,我们6个人在后面的沙漠里收线,时间已晚,车偏离我们大约有700多米的地方,收完线后,因为找车,偏离了大线后,怎么也找不着汽车,夜虽然不是一片漆黑,但月亮外面好象蒙了一片面纱,大地蒙蒙笼笼,分不清方向,我们抬着大线,在沙漠里艰难地走着,走一步退半步,一脚采下去,沙子掩埋了半腿,走起来十分吃力,关键是还没有水喝,口里干地冒火,我们仍然信心十足,边走边开着玩笑,摆起龙门阵。说当我们到老了的时候,一定要对孙子讲忆苦思甜,说这段故事,叫他们不忘了过去。不知过了多长时候,才听到汽车喇叭声,看到灯光,我们找到汽车,才回到住地。 电话员在电法勘探中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打好供电电极,接通大线,做好供电准备,提供一个好的供电环境;二是做好通讯,听从操作员的指令,为测量服务。<br> 电话员分为短距离和长距离,短距离一般都是跟中心点行动,即如4500米以内的各距离点;而长距离的是指6000米、8000米、10000米、12000米、15000米五个点,都是在外分组单独活动,中心点两边各一组,每组六人,每组一顶单帐篷,一般是每点一人,另有一人作搬家和值班,随测量工作的进展情况而定,并准备晚饭。<br> 一般,每天吃的如馒头、花卷、糖三角、包子(分羊肉和猪肉)等和水都是搬家车送来,并送来疏菜如西红柿、卷心菜、黄瓜、土豆等,还有油、盐、酱油等,早晨吃完饭后,各自带上中午吃的喝的,我们的饭量都很大。晚饭由值班的准备,把西红柿、卷心菜、土豆等汇成一大锅,几个人吃着,说着,也乐着,交流着,有时还唱着歌,显得非常自得。<br> 电话员工作时带的工具有电工刀、钳子、黑胶布、改锥,电话耳机,20多根电极,一件雨衣,外加一头毛驴。电工刀、钳子、黑胶布、改锥是为接电线用的,电话耳机是作通讯用的,电极是作通电的电极(打入地下),雨衣是用来防雨和席地而坐,或躺着所用,而毛驴是运电极的运输工具,因20多根电极约200多斤,没有毛驴我们是寸步难行。<br> 电话员最难受的是寂寞。因为工作区是内蒙古的人烟稀少的草原、沙漠地区,往往是一望无际,不是沙漠就是草原,看不到人,一个人在一个点上一呆就是很长时间,有时是半天,有时也可能是一天,工作期间是不能睡觉的,也不能随便乱走动,不然就会影响工作,因此,只有耐心等待,干什么?一是看小说,二是打电话,与各点上的同学通话聊天,但是,聊天也会影响工作的,怎么办?看小说或无聊地等待,无聊的躺着、走着,默默的看着蓝天、白云、草原……。这还有不难受的吗! <br> 电话员是最危险的。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沙漠中,有人类生存的敌人,即狼群。<br>我们在野外的帐篷里宿营的时候,经常听到过狼的吓人的叫声,让我们惊恐万状,不得不在黑夜里商讨对付的办法。更可怕的是,远距离的我们,白天的工作往往是一个人的活动,如果出现狼群,那是其极危险的了。<br> 我曾两次遇到这种危险。一次,我在完成了一个点的测量任务后,已是下午6点多钟,夕阳慢慢落下,落日的美景无暇顾及,只顾用毛驴驮着电极,牵着毛驴,转移到晚上休息的点上去,手上也拿着一根电极准备以防万一,准备战斗,就在过一个冲沟时,看到一只狼,拖着长长的尾巴,溜过冲沟向另一条冲沟跑过,顿时,我全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好在没有发生意外,虚惊一场,顺利回到了驻地。<br> 更为惊心动魄,至今我也难以忘怀的,是一次我在12000米工作,我的同学李效祥在15000米工作,因为是最后测我们这两个点,这时已经是天快要黑了,我和李效祥在电话里商量,先测15000,测量完他向我这里走来,我在12000这里等他。<br> 当我测量完12000和他汇合后,一同回中心点住地。我们每人牵着一头毛驴,还拿着一根电极(防身),开始凭着天黑前的明亮和我们对地形的了解,前面是一座小山包,翻过这座山包,往前一点就是中心点的住地,就可以看到驻地的灯火了。<br>我们认为这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们离开了大线,向小山包走去,可是越过山包,凭着暗淡的月色,好象眼前都是茫茫的草原,没有任何的特征可以把握,走了很长时间,也看不到驻地的灯光,于是,我们不断的走着,也不断的商量着……。<br> 就在这时,我们听到了那可怕的声音,狼在嚎叫着,毛驴的耳朵都竖起来了,我们也感到了可怕,握紧手中的电极准备战斗,同时牵着毛驴向狼嚎叫的反方向走去,当我们听不见狼叫的声音时,心情才放松一点。这时的我们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是怎么走的,也不知那时是什么时候了(当时我们没有手表),只知道自已是又累、又饿、又渴、又冷,疲乏不堪,也确实走不动了,我们俩决定背靠背的站一会,稍作休息;可就这样,我们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当我们醒过来的时候,睁开眼,已是天亮了,中心点住地的帐篷就在前面不太远的地方。<br> 我们就这样度过了一个极其危难的晚上,这个晚上是永世不能忘记的。我记得在回到学校后,我曾以此为题,作了一篇作文,以作纪念!<br> 回到驻地,领导老师说很多人都为此非常着急,曾派出几个人出去找过我们,也在帐篷外面挂过灯,可我们不知为什么就是看不着,找不着? 根据资料鄂托克召是鄂托克旗最大的寺院。其前身是豪沁召,始建于1652年(顺治九年),1824年道光四年迁址重修,故也称新召庙。鄂托克召1949年以后还有12座殿堂,十分盛旺。文革期间,新召庙遭严重破坏,大小12座殿堂全部拆毁,昔日金壁辉煌的大召落为一片废墟。2005年开始修复,鄂托克召庙檐正中悬挂藏蒙汉三种文字写“吉祥慧瑞寺”匾额。 这是女同学与蒙古族老乡的合影。照片中间是蒙古族妇女抱着小孩,左边是女同学李素英,右边是王进保同学。 在做大剖面时我们班女同学与队指导员的合影,照片中间是指导员路克惠(学校团委书记),照片左边是李素英同学,右边是王进保同学。 大剖面通过内蒙著名寺庙--新召庙,我和同学在这里的合影,前排左一为费忠义,前排右一为邝豪胜,后排左一是孟宗德,后排中是李效祥,后排右一是樊开意 内蒙古蒙古族居住的蒙古包 大剖面通过的地域是以蒙古族人居住为主的,我们也因此了解了不少蒙古民族的情况。首先,是庙宇特别多,给我们的印象是只要有蒙古族人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就有喇嘛庙,庙有大也有小,在我们的印象里杭锦旗的哈拉昭庙和新召庙给我们的印象最深。<br> 哈拉昭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第一个住地,大概住了20來天,它并不算大,然而它的香火却十分盛行,四乡的蒙古族人和部分汉人都来烧香拜佛,看到的好像以女的蒙古族人为多。当我们第一次参观新召庙时,我为寺庙内金光闪闪、金碧辉煌而感到惊讶,你看那香烟渺渺终日不断,可谓盛矣。<br> 新召庙不管其规模,还是装饰都比哈拉昭庙大而华丽多少倍,特别是每日太阳下山前的法会,全庙的喇嘛都集中在庙前广场上,吹吹打打,非常壮观,长长的大大的长号排成一排,吹出来的声音婉卷而忧长,喇嘛们手舞足蹈,看来十分有趣,我们同学们称之为喇嘛舞。<br> 另外,蒙古族人中,喇嘛特别多,但没有女的,有老的、少的,更有不到十来岁的小男孩;再则就是蒙古族人特别直爽、朴实而好客,有一次我们放线组在一个烈日炎炎中午,我们的水喝光了,同学们感到很渴,刚好离剖面不远处,有一户蒙古人家,我和两个同学去要些水,他们非常爽快地给了水,又一定要我们在他们家喝奶茶,不喝不让走,我们十分感动。<br> 大剖面从百眼窑旁边通过。百眼窑,顾名思义是有百眼(窑门),形容它大。有百眼吗?当然没有那么多,但确实是够大的,我所见过的最大的砖窑,与它比起来可说是小巫见大巫,没法比,它象一座小山,上上下下都有窑门,看起来十分雄伟,只是已经破败,不小地方已经坍塌,从历史而言,大概已是非常久远了,从这可知,我们当地的先民,确实勤劳而充满智慧伟大!<br> 完成了电法大剖面后,我们又在纳林卓(鄂托克旗),又做了一片面积测量,直到九月底完成勘探任务。<br> 1958年“十一”晚上在纳林卓和银川大队705电法队的同志们召开了联欢晚会,共同庆祝我们伟大祖国的国庆节,队长任守灿老师与人跳舞的舞姿优美,令人倾倒。“十一”后不久,我们胜利完成任务,回到学校。 <br> 野310班的王秀春,是一名中共党员,也是电法队临时团支部书记,他在队里起着非常重要作用,他工作积极,敢于承担责任,与我们低年级同学的相处融洽,还多次与我长谈,聊及做学生工作的体会也谈及个人的人生追求,对我帮助很大。 <br>在内蒙勤工俭学的集体里,是非常快乐的,有很多趣闻轶事值得回忆。<br> 在内蒙古草原工作,吃羊肉是不可避免的,基本上每天都吃,如卤羊肉、羊肉包子、懒龙(羊肉卷)、羊肉饺子等等,同学在一起时常开玩笑,撒出尿来都有羊骚味。<br> 最有乐子的是吃羊肉饺子比赛,每逢包饺子,就十分热闹,杀羊剥皮,弄陷的弄陷,包饺子的包饺子,都是同学自己干,当然,我们南方同学只能是看,等着吃,因为不会,帮不上忙;吃起来,个个都是如同猛虎下山,放开肚皮,互不相让,我记得吃得最多的是我们班的杨凤池,是85个,吴良元第二,是76个,我也吃了31个。后来在90年代初,我、吴良元以及其他同学在一起谈起这个事时,都笑得肚子痛。<br> 再就是抢猪肉吃。那是大跃进的年代,就如进入了共产主义,都是各尽所需,我们班的张耕田同学在队里当炊事员,一般需要搬家的时候,都是粮草先行的,有一次我们放线组的人,从后面收完线往前头送,刚好路过炊事班,老远就闻到肉香扑鼻,同学们一下车,一个个直扑橱房,各自动手,你一块我一块,一会儿就吃得满嘴流油,上车走了,中心点的人来了,骂我们这些人是土匪来了。<br> 吃晚饭时,大家还以为必定又有一顿美餐,吃饭十分踊跃,菜名曰烧大肠,大家一吃觉得味道特别,当有同学吃出猪粪来,大家才忽然大捂,知道上当了,也没有办法,只好把张耕田臭骂一顿也就完事。因为张耕田是北京市人,从来没有杀过猪,他能把猪杀死就不简单了,哪会洗猪大肠呢?<br> 在草原上追黄羊,也是十分有意思,在草原上我们看到最多的一种动物,它形状象羊,毛的颜色是黄的故而称黄羊,它以群居为特点,我们看到的一般都是以几十只、上百只而出现,以善于奔跑著名,速度极快,我们有几次放线,离它们很近,司机一时兴起,加足油门朝黄羊群直冲过去,黄羊也快速奔跑,在那辽阔的草原上追逐;黄羊很聪明,你追它就跑,你快它也快,你慢它也慢,你停它也停,站在那里抬头看着你,从我们实践情况看,在草原上开解放牌汽车,是追不上成年黄羊的。<br> 我们只是在两次追捕中,抓到过两次未成年的小黄羊,而且是追了很长时间,才追上撞死的,黄羊肉很香,非常好吃。现在想起来,我们那时根本没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只想到好吃。 回北京的路程中处处可见大跃进的热火场面,那“一切为了1070”,“请钢铁元帅升帐”,“三面红旗万岁”,“人民公社是金桥,社会主义是天堂”……等大幅标语非常醒目。<br> 一座座土高炉,小高炉,到处可见,冒着黑烟,到了晚上火红半边天,如同白昼,壮观极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大跃进中所爆发出来的那种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激情,就象火山爆发,无法阻挡,当然是不可厚非的。但是,它给国家所带来的损失也是很大的,这种大跃进显然是不正常的,打乱了国家的经济规律,是一种头脑发热的蛮干,是一种左倾思潮。<br> 回到学校的第一件事,是对到内蒙和山西参加勤工俭学工作进行分班总结。<br> 从总结的情况看,在山西工作的同学们所受的苦,和所付出的代价,一点也不比我们在内蒙的同学们少,有些方面还可能还要更艰苦。<br> 在山西参加野310班搞电法勘探工作,我们班的同学主要是负责放线和电话员工作。当时的电法测量的供电线,是很重的,工作时前面必须不断的放,后面不停的收,而工作的地方,乃是老乡的庄稼地, 另就是夏天在庄稼地里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工作辛苦又特别闷热、口干舌燥,非常难受;在山西工作的同学们表现都很好,特别出色。 从1960年开始,根据国家勘探工作需求情况,石油部宣布停止电法专业课程,将我们班转为地震专业,开始讲授地震勘探专业课程。<br> 地震勘探理论课,由任苏东老师讲授,以前苏联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顾尔维奇《地震勘探》为教材,地震仪器课由高满镛老师讲授,主要讲授《五一型地震仪》的线路原理、仪器操作与维修,及其他勘探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等。<br> 由于中途调整的专业,时间紧迫,所以课程讲的很快,到1960年10月,地震勘探的理论课程全部基本讲完。由于我们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也比较自觉努力,有比较好的学习环境,又有同学们之间比较好的相互帮助,共同商榷传统,同学们的学习比较轻松,学习成绩也自然比较满意的。 <br> 1960年“十、一”前,我国在东北黑龙江省发现了大庆油田,石油部正在组织大庆石油会战,我们学校也在石油部的安排下,派出了野415班组成地震队参加了会战,还派出矿410班、矿411班参加大庆会战,参加各测井站测井工作,我在青海时的同学姜俐生有幸也参加了大庆会战,经受了大庆会战的战斗洗礼,得到了很好的锻炼。<br> 北京市在这种形势的鼓舞下,也想在京津地区找到石油,因而组织了京津地震勘探会战。北京市的计划是由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和我们学校各组织两个地震队,北京地质学校组织一个地震队,共7个地震队,部署在京津凹陷开展地震勘探工作。<br> 我们学校原计划由我们班一分为二,分别各领野317班和野318班,组成105、106两个地震队。后来由于计划的改变,最终只由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和我们学校,各组织一个地震队参加京津地区的地震勘探活动。<br> 我们学校的任务在京津凹陷做一条大剖面,即从北京的黄村到天津的王庆坨以东,后在河北省三河县以南做一片面积测量,寻找构造圈闭。<br> 根据计划的变化,学校决定以我们班为主,野317班和野318班参加,组成了105地震队参加京津会战。队长是高满镛老师,指导员是席绍曾老师,另有付队长,付指导员。队里的各主要技术岗位都是由学校老师担任,仪器操作员宋金印、张铁河老师,解释组是武建勋和另一位女老师带领,爆炸组是教无线电的老师,钻井组的是教机械的老师,测量组是教测量的老师领衔。<br> 各组参加各主要技术工作的都是我们班的同学,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工作,如开始的时候,学生各组组长分别是:解释组组长是我,仪器组组长是王芦山,爆炸组组长是吴良元,放线组组长是费忠义,测量组组长顾云祥等,以后有所轮换。其他那两个班的同学都参加到各组作辅助工作。<br> 地震队成立了队务委员会,由队长、指导员、付队长、付指导员和我5人组成,解决队中的一切重大问题。队上还成立了临时共青团支部,由我任团支部书记,支部成员还有野318班的团支部书记兼班长李继顺,野317班的团支部书记马力。 这是60年代的廊坊火车站,做大剖面时住火车站南的一个村子了 我们于1960年11月初出工,先做京津大剖面,剖面长约100多公里,从西向东南方向做,起点在北京大兴黄村附近,终点约在天津王庆坨以东,随着剖面向前进行,我们的住地也在向前挪动。<br> 我们每人带有行军床,因地制宜,有炕的睡炕,没有炕的睡行军床。第一个驻地是黄村,以后在安定、廊坊、落垡、王庆坨等地居住。<br> 在这些临时驻地中,我对廊坊和王庆坨印象很深刻。<br> 在廊坊居住时,我们住地是在铁路以南的一个农村村子里,我和解释组的三名同学住在一家农户的土炕上,一天下午上班的时候天气不太冷,我把毛衣脱下来放在炕上叠好的被子上,上了门锁就去上班了,等感到有些冷回来拿毛衣时,毛衣不见了,仔细查看,发现窗户纸破了,窗户破口的窗台上的有明显的拖痕,说明我的毛衣是被人拿走了,当时正期国家困难时期,又是在农村,这有什么办法呢?只有吃哑巴亏了,不能计较了。这个冬天,缺了毛衣的我过得确实有些艰难。<br> 在收工回到学校后,我把丢毛衣的事,告诉了我的同学姜俐生,她向我伸出了友谊之手,她非常诚恳的表示愿为我织一件毛衣。但在当时困难时期市场上虽有毛线卖,可是要买到织一件毛衣的毛线是困难的,按定量(凭本)每人二两毛线,我只得到处找同学借本,才把毛线凑够数。而毛线的颜色又十分单调,只好买的是红色的,在这位好心女同学帮助下,才重新有了一件毛衣,她也是顶着同学们的讥笑,才得以完成的。<br> 廊坊,我在后来还多次在这里工作过,可这次在我的经历中则是刻骨铭心的。<div> 天津市的王庆坨它给我的印象也很深,首先是它的大,听天津附近的人说,王庆坨是中国最大的村子,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谁也没有对比过,谁知道那里最大呢?反正在我的印象里确实是够大的,方圆好几里地,在村里找个人那是够困难的。二是老,你看村里的祠堂建筑,大而古,高高的屋顶和高高的粗大的门槛,屋檐及房拄上雕龙划栋,很有气魄,据老乡们说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三是乡亲们待人热忱,好客,愿意帮助人,我们在此工作,在生活各方面都得到了公社及老乡们很好的帮助和支持。<br></div> 1961年春节前完成了大剖面的野外施工。接着又搬家到廊坊北边三河县的采育村,在这里做了一片地震面积测量,大概做了井字形测线,工作量大约不到100公里,我们就在这里度过了这一年的春节。<br> 春节后队里对各工种进行了调换,我被调到爆炸组当组长,费忠义被调到解释组当组长,吴良元被调到放线组当组长。<br> 在这里我的腰痛病又复发了,因为是痼疾加上冬天睡行军床,垫的太薄,腰受凉,穿的也很单薄,棉衣里没有毛衣贴身而复发,腰直不起来,也弯不下去,活动十分困难,因为在野外工作,也没有医生医治,只能从农村的医疗点上买些止痛药吃,就是这种情况下,我还坚持着繁重的野外工作和社会工作。腰痛病直到回到学校,天气热了以后,才慢慢好起来。<br>也正在这时,由于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粮食定量很低,我们学校也同样因粮食而捆扰着,虽然我们在野外工作定量有所提高,但仍然发生同学们与食堂许多矛盾,为了解决矛盾,稳定队伍,队里成立伙食委员会,队务委员会决定由我任伙食委员会主任。这样,除了正常的野外工作和团支部的工作外,又加上了这个辣手的事情,白天工作后,晚上要与食堂管理员和炊事员研究如何改善伙食,提高主食的数量,提高副食的数量和质量,让同学们吃饱吃好,以便不影响同学们的生活和工作。伙食委员会同时还兼有监督的职能,使有限的资金和粮食全部用在同学们的生活上。<br> 这次京津地区地震勘探任务,约1961年3月底全部结束野外工作。<br> 这次参加的京津地区的地震勘探会战,据我所知,北京这几所院校地震队所使用的地震仪器,工作中的地震观测系统,工作方法,大体上是相同的。<div> 我们队的工作方法是这样的:地震仪器是国产仿苏的五一型模拟光点照相记录仪,拾震器是很重的马蹄状检波器,使用单边放炮简单连续的观测系统,炸药震源,单个检波器接收,检波器间隔50米,24道检波器接收,经过试验,爆炸井深5--9米。<br> 这次参加的勤工俭学,对我们来说是收益非浅,它是对在学校学到的地震勘探理论,从施工设计,工作试验,到每个工种的实际操作,到获得地震记录,直到进行地震资料解释,时距曲线的绘制,到地震速度的计算、综合,到地震剖面的绘制,到构造图的编制等工作的一次全面、系统的实习和实践,为我们以后从事地震资料解释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它也垫定了我们进行地震记录对比基本功的基础,也培养了我们从事地震资料解释工作的兴趣。这是一次难得的工作经历,是我们从事地震资料解释工作,获得成功的重要里程碑。<br> 同样,同学们对《五一型》地震仪,以及爆炸机、测量仪的原理、操作、维修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和实践。<br></div> 我在解释组的工作,一方面是做好同学们的组织分工,组织好每天的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好与老师的沟通,另一方面是做好自己那一部分解释工作。<br> 解释组中的工作,包括有:把地震记录反射波变成时距曲线(时距图),再变成地震剖面图,或利用时距曲线计算地震速度,或利用剖面图以完成地震构造图等。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在武建勋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开始阶段地震记录的对比也是由武建勋老师进行。<br> 我们每天的具体工作是:首先是对地震记录做初步整理,如记录头盖参数章,并填写各种记录参数,确定记时零线,标记时间,每秒注数等。<br> 点时距图,是从地震记录上的反射同相轴每一道的时间,和它对应的距离,按一定的比例尺点在方格纸上,一张地震记录为24道,有10个以上乃至20多个反射(层)同相轴,要把如此多的同相轴都点在方格纸上,其工作量是非常巨大和烦琐的,它要有一定的精度,读数误差只能在10毫秒左右,时距图是解释工作中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如果把它倒过来可以似为剖面形态,可以了解地下地层起伏状况。<br> 点时距图,一般由两个人同时工作,一个人报数,一个人点点,如果两人配合默契,读和点的基本功过硬,速度是很快的,这个基本功是需要在工作中培养和摸索经验;读的要求眼快、嘴快、反应快,点的要求眼快、手快、反应快。要求每天都必须把前一天所放的地震记录,全部点完,不得留到第二天去做。然后由武老师根据点点情况,连成时距曲线,以供下一步工作使用。<br> 根据时距曲线算速度,主要是用量板法求取每个反射波的速度,再把所求取的全部速度用算数平均法进行综合,求得该条测线或该区得综合速度,可以作为时深转换用。我们在工作中对全部地震反射都进行了计算和综合。速度资料是地震勘探中最重要的基础资料,这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要。<br> 划地震剖面图,是另一项非常重要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工作,也是另一项解释基本功,是每个解释员必须掌握和具备的基本功。它是根据时距图同一反射层的时间变成深度剖面。单个同相轴和半个同相轴剖面的划法,是非常难的,搞不好就会把反射产状划得不对,或把地层产状划反,会造成整个地质解释的错误。1962年冬天,我们在长春整理地质部松辽盆地东南部资料时,我就检查出一个参加工作半年多的学生,把剖面产状划错的例子。<br> 速度资料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十分重要,最好有地震测井求取速度。在确定了速度资料后,按时间换算成深度,做成深度量版,这样才能提高划剖面的速度。<br> 以上这些工作我通过实践深有体会,大有收获。在后来的地震记录对比工作,由我来完成。 地震记录对比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关键,它包括对地震波的识别,波与波的相似性、连续性,断层在记录上的识别,特别是对异常波的识别,如果反射波或其波组稳定、有特征的话,还应该能够确定断距的大小等等。如果对比不对,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可以歪曲地下地质特征,造成对地质情况的判断错误。<br> 在记录对比过程中,我总喜欢向老师问些为什么?总喜欢对记录反复观察,仔细研究,十分注意反射波的变化,总觉得地震记录中有着无数的秘密,如果不尽全力的去研究它,就没有办法去解开它的奥秘。<br> 工作中采用的震源,用炸药爆炸产生地震波,所以我们爆炸组的工作是包炸药包,炸药包下井,放炮爆炸(操作爆炸机),转移炮点等四步曲。<br> 爆炸工作,头等重要的就是安全,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思想上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除此之外,还必须有严格的操作流程。<br> 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单边放炮的简单观测系统,一个炮井要放两炮,所以第一炮响过并井喷以后,要立即抢下第二包炸药,以保证把炸药包下到预定深度,如下不到预定深度,将对地震记录质量带来影响。<br> 爆炸机是爆炸组技术工作最核心的技术,我们所使用的是前苏联的桶式爆炸机,重量很重,搬炮点时需一人扛着走,爆炸机的爆炸和线路原理,在上仪器课时就学过,通过实际操作和跑线路,很快就把线路熟悉了,在使用中排除故障,也就得心应手了。<br> 在施工过程中,队里考虑到我还没有上仪器放过炮,也想让我实习一下操作地震议,我按队长的要求,上仪器车放了几次炮,其中一次我的记忆很深,那次队长把我从炮点叫到仪器车上,让我操作放炮。 <br> 我首先检查检波器埋置情况,24个,一个不少,检查仪器因素,通知全排列警戒,启动记时马达,准备放炮了,喊:预备!注意!放!隆一声巨响,放炮结束,拿相纸洗相,记录很漂亮,记录黑白分明,信噪比也很高,但就是没有记时线,废品一张。原来是放炮心切,忘记再检查一下记时马达是否启动。<br> 放废品是操作员最难堪的事,虽然队长没有批评,但责任是我,应该自己作检查,教训是深刻的。 1961年4月初,京津地区的地震野外施工全部结束,4月下旬全部回到学校。 <br> 在学校的四年学习生活里,我们班经历了两次长时间的勤工俭 学活动。这些具体的勘探实践,无疑是有很大收获是的。它使我们学到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知识和本领,也让我们直接参与到实际锻炼,使我们毕业就能毫不费劲的融入到技术工作中,使得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起来了。也是我们一生追求的起点。 <br> 这两次勤工俭学,已经过去了60多年。<br> 回忆这些情景,一方面是想回忆当年所走过的艰苦历程,以及那些美好画卷,也回想我那些年轻帅气同学们的音容笑貌,我们一起走过的那些日日夜夜,那些天真烂漫的同学们。也想用这些回忆来纪念已经离开我们的那些可敬的同学们。<br>另一方面,我也想用理性的方式来分析一下,我们班(当然不只是我们一个班)花那么长时间,进行勤工俭学,对我们学生,或对学校,或对国家的得和失。因为这关系到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大事。<br> 学校的办学方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和实践如何结合如何处理呢? <br>我觉得应该用理性的认识来分析和总结,来考察一下当时在办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才是有益的。通过我对我们班在学校四年学习的实践,我认为,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br> 首先,在政治、思想工作上,过于强调抓阶级斗争,过于依赖政治斗争,过于相信搞轰轰烈烈,干什么都搞群众运动。如反右派斗争,反自由王国运动,把同学们自由恋爱中出现问题公开化,为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而停课搞群众运动,在学校大办民兵师,用群众运动开展劳卫制达标活动等等。<br> 这些名目繁多、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不但严重的破坏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别是混淆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差别,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造成了严重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我们亲眼目睹了年轻学子吊死在烟囱上,严重的破坏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极大的挫伤了知识分子对党的认知和感情,造成了严重后果。<br> 学生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现象,完全是人民内部矛盾,是应该通过体现党的政策和有力的思想工作去解决问题,可是学校却采用轰轰烈烈,大鸣大放,揭露、批判、斗争的办法,触及了很多人,对这些同学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给党的政策抹了黑。<br> 如何理解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办学方向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弄不好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我以为,学生在经过理论学习后,需要有诸如参加实验,参加实习,参加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即实践,达到加深理解,掌握操作技能,掌握工作方法,以达到完成理解、掌握,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是完全可以的。<br> 但是,我认为我们班所经历的“实习”“勤工俭学”,却大大超过了这个范围,实属是在打政治牌,是一种不正常的思潮反映,是非常不合适的。<br> 在前面的回忆中可以算出这样一笔帐:我们班第一次在内蒙的“勤工俭学”,时间是约5个月,如果除去掉暑假一个半月,浪费的时间也有3个半月之多,加上前后的准备和总结时间也就有4个月了。<br> 第二次在京津地区的“勤工俭学”,时间约5个半月,除去寒假一个月,浪费的时间也就有4个半月,加上前后的准备和总结时间也就有近5个月了。第三次是停课搞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时间有近一个多月。<br> 其他因各种各样理由而停课都不算的话,仅前面这三项,共计浪费我们班学习时间达10个多月,即一个学年。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极大的损失,学期四年实际上变成了三年了,我们与其他年级或其他班级相比还多学了一个专业,这样,学校只有采取加快进度和压缩教课内容的办法,这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也少学了多少东西啊!<br> 再则,在我们课程设计中,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外语教学纳入学习内容,在我们之前的年级,学的是俄语,从我们这一届开始,什么都不学了,这对学生而言,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啊!它等于我们缺了一种学习和工作的手段。这是学校最大的失误了。<br> 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我作为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作人员,没有理由对如此重大问题发表议论。只是在回忆这段历史时发表一些感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