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铅山乡土志》载:“闽省出入,咽喉属铅。七关扼险,八寨备边。设有阃府,警报风烟。武帝征闽,关道始辟。平越置郡,军政创立。”巍巍武夷山,逶迤东南,纵贯江西、福建两省。千百年来,铅山境内留下关口十余处,或为省界,或为县界。温林关属于赣闽八大关中的一关,位于铅山县武夷山镇东偏南16.1千米处,海拔1050米。东西两侧山峰分别高1371米和1395米,属王头山峰和五府山峰。因关口南邻福建温林村,故名温林关,是古代兵家必争的要塞之一。</p> <p class="ql-block">车盆坑村子。</p> <p class="ql-block">见手青,牛肝菌的一种.</p> <p class="ql-block">大小犀牛🦏石。</p> <p class="ql-block">猪🐷嘴石。</p> <p class="ql-block">温林关是武夷山南北两岸人民的信仰之路,承载着家族的兴衰又见证历史的更迭,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之道、生命之道。古时它为茶马古道,近代它是红军之路。古时茶马互市,来往络绎不绝,它也是朱熹、陆九渊、柳永等文化名人由闽入赣的要道,留下了不朽诗篇,谱写了壮阔的诗词之路。近代,1931年4月方志敏带领的红十军4000余人首次从温林关入闽,其中一路延温林关古道而下;另一路延大王凹—车盆坑共同合围,激战长涧源,灭敌一个连,缴获不少武器和弹药 ,使红军的弹药得到充实。</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秦基伟将军带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在地方游击队的引领下,分别从温林关和寮竹关入闽,其中一支部队,走的就是温林关古道。此外,温林关还是闽浙赣中央苏区重要的秘密交通路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围剿,中央苏区建设资金何其困难,闽浙赣红军凭借勤劳和智慧及当地百姓的默默支持,几十万两黄金和无数钨矿在其道上运输贸易,大大支持了苏区建设。坑口有“红旗不倒”的美称、是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所在地、武夷干校创办地、新四军第三支队崇安留守处、闽浙赣边指挥中心、中共七大福建代表团选举产生和出发地、南方三年游击战策源地、2022年温林关和寮竹关均已被中共福建省委列为红色地下交通线遗址保护单位。这一个个功勋刻印在武夷大山深处,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古道的精彩一直在延续,由古色到红色,到最后的红古结合,绽放精神之花</p> <p class="ql-block">温林关三个字依稀可辨。</p> <p class="ql-block">过了这片沼泽地,就到温林关关口了。</p> <p class="ql-block">江西一侧的古道边上有一块指☞路石。</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大王凹。</p> <p class="ql-block">山楂树,山楂果还没成熟。</p> <p class="ql-block">秀丽野海棠。</p> <p class="ql-block">山上凉爽,景色很美,就是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