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艺术家之:李明昌·他是一位来自矿山的艺术家

黄薄几

认识他是2011年春节期间在我的老家安源区高坑镇王家源村召集的乡贤联谊会上,村支部书记介绍他说书法家,乡里乡亲的,我对他有着良好的印象。马上加他的微信,发现其微信名为“是否”,我曾问过他取之的用义,他答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他就是李明昌,1957年5月出生,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萍乡书画院常务副院长,2011年被评为中国煤矿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br> <br> 在采访他的过程中,他坚定地说:我在艺术的道路上,哪怕再孤独、再寂寞、再煎熬,始终用热爱来坚持,始终用情感来创作,始终用初心来执守。 <b><font color="#333333"> “我是否可以搞艺术”,这是他最初的徘徊</font></b> 1973年7月,李明昌初中毕业,但并未考上高中。按照当时的政策,他响应号召向组织提交申请,来到位于萍乡武功山脚下当时的茅店公社黄江村,成为一名知识青年,从城市走向农村,在广阔的农村接受锻炼。<br> 他自幼酷爱书法、美术。初中时,他临摹“嫦娥奔月”,在一张泛黄的白纸上用水彩方法画出了一张约摸50厘米见方的“处女作”,得到家人们的肯定和夸扬,受到莫大的鼓励与鞭策。他将作品带到知青点,一直挂在自己床面的墙壁上,伴随着他走过那段记忆深刻的日月。<div> 在五年多的知青生涯中,他省吃俭用买来一些文学、书法,美术方面的书籍,业余时间刻苦自学。他在家排行老三,哥哥和姐姐对他关爱有加,同时正在与姐姐谈恋爱的未来姐夫还借机来到知青点关心他,鼓励他多学习。哥哥也带来了招工考试的准确信息,让他提前有些准备。<br></div> 水粉画《海边》 1978年12月,李明昌顺利通过招工考试参加工作,分配在萍乡矿务局高坑煤矿机电科做起重工,笨重的体力劳动一干就是5年多。有时候肩膀上压过300斤,个头矮小且瘦弱的他经常受累,显然他受不住如此艰苦的重体力活,有些力不从心。尽管如此,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书法与美术的追求。此时的姐姐和姐夫更加关心他,萍乡师范毕业且有着一些美术功底的姐夫在家现场指导他、启发他画画,充当他的美术启蒙老师,还送给他不少画册等绘画资料及画笔等工具,带他去看当时的几个书画展,让他有了许多的感悟。 水粉画《激流》 这一年,高坑矿举行全矿职工美术展览,他试着创作出一幅《笔与笔筒》素描作品,获得美术类二等奖,在全矿产生良好反响。机电科团支部首先选定了他,将他吸纳为团干,让他负责宣传与报道,画宣传画和做板报,组织机电科团员青年参加相关活动,有声有色,表现优越。他随后在1983年底接替为团支部书记。<div> 命运的轱辘在转动。此刻,少年时及在知青点所学到的吹拉弹唱等各项“本事”都被李明昌一一用运到团工作之上,尤其他的书法更为自己增色,他将团支部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并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被评为全矿务局的优秀团支部。</div> 水粉画《小径》 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对他有着深刻的影响。1984年年初的某天,他参加机电科的一个干部会议。会议期间,矿党委组织科一名干部到会时向大家说机电科有个输送去江西省干部学校学习的指标,条件必须是班以上干部且年龄在30岁以下等。几位与会人员听后异口同声地说:李明昌最合适。后来该指标被一名领导的亲戚所占用且最终因其条件不符而浪费。读书深造的机会被彻底泯灭,残酷的现实深深地拍打着他,也给了他深深地触动。 他开始反思:自己已是一位27岁的人了,天生的身材矮瘦,长相平平,没有出色的本领换不来女孩子的芳心;光靠着自己诚实地劳动与辛勤地工作,换来不了自身价值的升华。<br> 他开始沉思:是否只有我沉默,人们才可听到我的心声?是否只有我落泪,人们才会看到我的伤痕?是否只有我放弃,人们才能看到我的付出?<div> 他逐渐醒悟:光凭自己与生俱来的这点禀赋,不凭甘之如饴的努力与坚持,缺乏独立的思考力、强大的艺术表达力和超凡的艺术创造力,自己的艺术之路走不长远。他必须鼓起勇气,心无旁骛,无所畏惧,始终追求。<br> 从此,他不再低沉;也从此,用事实证明,他可以搞艺术。<br> <br></div> <b><font color="#333333"> “我是否可以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远一些”,这是他下定的决心</font></b> 也就是1984年,矿俱乐部需要有人做事,将他挑选上,起初让他画宣传画以及电影海报。他沉浸在自己的这份工作中,毕竟已经远离了在机电科做重体力活的工作,到了一个凭着自己的本领和智慧而工作的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因而他过得开心且愉快。可这段日子并不长,俱乐部交给了他一项新任务:跑电影片场。单位上给他配了一辆摩托车,专门在高坑矿几个放映地来回倒运电影胶片。 <div> </div> 版画《老农夫》 最初的一段时间他还感到挺新鲜的,他仿佛有了某种优越感。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感觉这项工作的风险越来越大,尤其遇上一个好片子,观众欢呼度高,经常要加演,他也随之要加班加点。这辆上海“幸福”牌125型两轮摩托车高大笨重,加上当时的路况不好,矿上的货运卡车也很多,人们也不太遵循道路规则,他几次差点出大事。同时,这项工作每天消耗了他大量的体力,占去了他大量的自由空间,造成他无力在业余时间进行艺术创作,因此他很彷徨。 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他向领导表达了他的担忧,请求更换新的工作岗位。恰逢此时,矿建材厂团支部书记职位出现空缺,1984年10月他经组织调动,走马上任。重新回到兼任团支部书记的他游鱼得水,尽管仍然有自己的专职工作岗位上的活要干,但他的心情尤为开朗。<div> 在此期间,全矿举行首届黑板报比赛,要求在规定的两个小时内制作好长3米、宽1米的黑板报,20多位矿基层单位的参赛选手踊跃参加。他代表矿建材厂,凭借着自己出色的版面布局、优异的色彩搭配、游刃有余的字体书写风格,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被评为一等奖,脱颖而出。这段时间里,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div> 水粉画《浪击》 这些似乎就是他人生转机的铺垫。不久,新上任的矿工会主席发现了他,找他谈话,要他参加矿工会宣传委员会的工作,为全矿中心工作书写喜讯、喜报、号外、板报、标语等。1985年底,矿党委组织科发出调令,并且明确其“工代干”身份,进入矿工会,当宣传干事,他开始了新的历程。<br> 有了新的平台和舞台,李明昌似乎嗅到了什么,暗下决心在艺术的领域里奔跑。业余之外,他开始积极参加各种书法比赛,获得了很好的成绩。<br> 1987年6月,作品荣获江西省青少年书法竞赛青年组三等奖;8月,作品被选入“中国首次赴日硬笔书法”作品展,该作品在日本、中国等多地进行巡回展览;10月,作品在全国书画“临川之笔”大奖赛中荣获三等奖。<br> 1988年6月,作品荣获全国“屈原杯”海内外书画艺术大奖赛优秀奖;9月,草书作品荣获长白山国际书法大奖赛成年组毛笔佳作奖。<br> 1989年7月,经过三年的学习,他完成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的全部课程并顺利毕业;这一年,他成为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br> 梅花香自苦寒来,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获得了同为矿工子弟的心仪女孩的喜欢,开始恋爱了。1990年8月,他俩步入婚姻殿堂,次年生下宝贝女儿。婚姻的花朵虽然开的晚一些,但也恰到时机,更值得他好好呵护。<br> 李明昌是一位善于总结、举一反三的人。回首往事,他有了自己的思考:前阵子的工作是那么的辛苦,自己是否逃避,没有;生活的压力是否让自己迷失了方向,没有;交不上女朋友,自己成了婚姻的“老大难”,家人们惦记、朋友们忧虑,自己是否可以不理会,不可以;自己在赶路的时候的确流下了不少的汗水,如今回头来看,也在自己的路边开出了几朵小花,且是那么地绚烂。看来人间的有些事,自己是不可以去改变的,那就改变自己吧。 <font color="#333333"><b> “我是否可以放弃搞艺术的准则”,这是他最初的抉择</b></font> 李明昌是矿工的儿子,兄弟姐妹4人完全靠父亲当时每月60元的工资维持,日子过得节俭与艰辛。参加工作之后,自己虽然没有直接当上一名煤矿工人,但每天在矿上工作,与矿工们交往,深知矿工生活的艰难。 <div> 眼下,他看到身边的矿工们生活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工作模式与社会态度也发生了重要的变迁。在李明昌的思维认知里,他发现矿工们粗犷、胆大、不拘小节,似乎有点野蛮,但有志气;在具体工作中表现出谨慎和心细,面对着高风险性,似乎有点蛮搞,却又表现出强烈的危机意识。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特征表现,无时不刻地迫使矿工们更加重视亲情,更看重和在乎与家人的相处。基于此,也因矿工的职业特殊性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矿工文化。</div> 于是,对矿工的无限的爱和对社会当中那种侮辱、丑化矿工形象的现象的憎,成为了李明昌从事艺术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成为了他为人处事的一个基本底线和原则。搞艺术的准则,也正是他做人的准则。他深知自身外在的形象已经无法改变,因此努力的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提升自己的内在涵养。1997年7月,他完成萍乡煤矿职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业,获得中专文凭;2002年6月,完成江西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业,获得大专文凭;2010年7月,完成安徽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学业,获得本科文凭。 李明昌始终认为自己是矿工的一份子,因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矿工文化的深刻影响。他的书法刚劲有力,韵味绵远,一撇一捺之中饱含着笔墨间的激情。1992年12月,他的书法作品在全国煤炭企业精神书法展评中荣获二等奖。2002年8月,他的行草作品荣获江西省煤炭集团公司“塑造江西矿工新形象”书法比赛二等奖。 长期以来,在他内心中涌现出一种冲动,他想用自己的画笔来描绘矿工们的形象。1984年,他曾创作过一幅版画《延申》,创作出一种矿井井口向800m地层深处不断延申的艺术效果,获得当时由萍乡矿务局邀请来的评委的高度肯定,并且将他的这幅作品指定为可以深加工、深创作的好作品。可基于有限的美术功底,他最终没能实现这一目标。尽管2011年他的版画《脊梁》在全国煤矿美展中还获得了三等奖,但在他的心中一直埋着一颗如何用自己能够自由驾驭的其他艺术手法更好地讴歌矿工们的种子。他在等待着这粒种子的发芽。 版画作品《脊梁》 矿工会有一台照相机,经常被用来拍会议现场及领导下基层视察、考察、调研的场景。学会使用相机成为李明昌的日常工作,聪明好学、善于观察与探索的他很快上手,渐渐地也成了行家里手。可谁曾想到他会拿着相机来进行艺术创作,实现他的心中的目标呢?<div> 李明昌爱上了摄影,这一年是1995年,他开始在摄影艺术的道路上进行着锲而不舍的追求,竟是那么地执着。为了避嫌,做到公私分明,他省吃俭用,买了一台上海DF-海鸥牌照相机,到附近的照相馆请教专业摄影师傅,订阅摄影报纸、杂志,刻苦钻研摄影知识。有着书法、美术功底的他,很快体会到了艺术的共同点、融通性,极力把自己所学到的美术色彩、构图、立意以及书法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融入到摄影创作中去,注重摄影艺术的大胆创新。</div> 摄影作品《灰色人生》 1997年,他加入中国煤矿摄影家协会。1999年,他的摄影作品《热流》,获“兖煤杯”中国煤矿职工第五届美术、书法、摄影展览获得二等奖。<br> 1999年2月,得益于有关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李明昌被调入到当时归属于萍乡矿务局管辖的萍乡煤矿职工大学,机遇在于该校急需一名书法教师。转岗后,他家庭的经济压力逐渐得到缓解,三口之家的小日子也越过越甜蜜,这更令他有时间、有些资金和有精力集中在艺术创作中去。<br> 摄影作品《热流》 2000年,摄影作品《呤唱》获江西省“世纪之光”摄影展览获得二等奖和萍乡市摄影展览一等奖;7月,摄影作品荣获“你好,祖国”当代青少年文艺作品大赛一等奖;9月,他加入中国煤矿摄影家协会。<br> 2001年5月,他加入江西省摄影家协会。<br> 2006--2010年,他担任萍乡矿业集团职工摄影协会主席。<br> 摄影作品《呤唱》 2007年5月,他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10月,在第二届中国职工艺术节“中国石化杯”全国职工摄影展中,作品《庆添丁》荣获银奖,作品《程村晨雾》荣获铜奖。<br> 2010年5月,摄影作品《矿山晨曲》在照相机杂志社摄影月赛中荣获二等奖;10月,摄影作品《光荣路》在纪念中国煤矿工会成立60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中获得一等奖;<br> 摄影作品《矿山晨曲》 2011年9月,摄影作品《幸福时光》在国务院主办的“汾酒杯”全国庆祝建党90周年“转型、创新”国企新风貌摄影大赛中荣获一等奖。<br> 摄影作品《幸福时光》 2012年1月,摄影作品《电力抢修》在照相机杂志社举办的摄影月赛中荣获二等奖;12月,摄影作品《武当金顶晨光》在“印象武隆”中国风景名胜摄影精品展中被评为银质收藏作品。<br> 2014年9月,在江西省第23届摄影艺术展览中,摄影作品《钢铁长城》荣获社会生活艺术类铜奖,《干旱的呼唤》荣获优秀奖。 摄影作品《干旱的呼唤》 在李明昌看来,每一个人的“三观”形成均源于自己的经历,有什么样的经历,自然会对眼前现实世界具有什么样的认知,艺术家也不例外。因此,艺术家创作的源泉就来自内心。当艺术家创作出作品时,所表达的更是自己内心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有时候是一瞬间的。<div> 李明昌用心创作,以处处皆艺术的心态过日子,生活中也处处充满着艺术趣味。他将事事都认真的态度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中,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品质,时刻保持着观看事物的好奇心,用生命的热情参与到艺术的创作中去,踏踏实实地走在了艺术的道路上,而且越走越远。</div> 摄影作品《与井架同辉》 此时,他仍然在思考自己的艺术人生之路:自己的生活是否永远都不会被打破,显然不会,人生总会有些波折;生活中偶然遇到一些挫折,自己是否可以任性地甩下自己钟情的艺术,不可以;所以,自己没必要畏惧这些,无论输赢,我还是我,不会改变。<div> 他始终没有放弃搞艺术的准则,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不可以的。</div> 摄影作品《光荣路》 <font color="#333333"><b>“我是否可以违背搞艺术的初心”,这是他最坚定的情感</b></font> 当年的萍乡煤矿职工大学之所以能看中他,是基于他在艺术领域的卓越成效。起初,他但任书法课,后来教务处的领导发现他特长多,书法课改为综合艺术课,按照教学计划,他每学期上六个班的课程,每个班每周两节课,分别向学生传授书法、美术、摄影、音乐、新闻写作。<div> 他的综合艺术素质摆在这,讲讲艺术课似乎并不难,难的是要让整个班级的同学感兴趣,普遍认同与接受。他为此煞费苦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因材施教。他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考上了教师资格证。2004年10月,他获取教育部颁发的中专教师资格证书;2013年7月,获取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div> 摄影作品《雾荷》 随着萍乡煤矿职工大学的变迁,200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李明昌也随着体制的变更而得益,自己的身份也由“工代干”转为全额拨款事业人员。岗位的变迁,并没有影响他个人追求艺术境界的脚步,他继续朝着自己的艺术理想和目标迈进。<div> 师之道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李明昌毕竟是半路出家而来到大学教书,显得有些拘谨。他明白自己的处境,懂得自己的角色定位,扬长避短,注重与学生打交道,耐心教好自己的课程。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他还手把手地培养苗子,引导他们走向艺术道路。</div> 摄影作品《丰碑》 2006年9月,他指导的学生摄影作品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三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比赛中,《春》获得一等奖。<br> 2007年11月,他指导的学生摄影作品《乡村晨雾》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一丝不苟》获得一等奖。<br> 搞艺术的初心,也正是他信仰的初心,他从未违背。2009年12月,中国煤矿文化艺术联合会、中国煤炭文化宣传基金会向他颁发了荣誉证书,表彰他“荣获国家级艺术奖项,为煤炭行业争得了荣誉”。 我调入市文联后于2017年5月开始拿起相机学摄影。出于对拍摄摄煤矿工人题材的迫切想法,我邀请了包括李明昌在内的几位摄影师来到萍乡市紫家冲煤矿,一起拍摄煤矿工人的形象。他倒好,自带了不少的道具,例如大红花绸带,40厘米见方的荣誉证书,增添了不少的采风效果,可见他的用心、细心。 <div> 2018年7月,李明昌还带我去莲花县荷花博览园进行摄影采风,专门教我如何拍荷花,甚至在夜晚还深入荷池中,打着灯光,用各种颜色的玻璃膜片遮住灯口,制造出灯光效果,果然拍出了效果奇妙的荷花。</div><div> 我自从加入江西省摄影家协会后,多次与李明昌在一起进行煤矿主题的摄影采风。在他的引荐下,我也于2018年3月加入了中国煤炭文联摄影家协会,这些都得益于他的热心帮助和精心指点。</div> 这是李明昌老师那晚教我拍摄的习作《残荷》 2024年3月,萍乡市书画院更换了新的领导班子,李明昌担任了常务副院长,肩上有了一副新的担子,身上多了一份新的责任。<br> 在接受我的采访中,李明昌对我说:我们每个人是改变不了现实的,那么是否愿意接受它的挑战,无论谁都应该愿意;我们个人在追求自己的艺术目标时,是否可以轻易放弃,这是不可以的。<br> 摄影作品《矿工兄弟》 李明昌是清醒的。他明白蝴蝶为什么要痛苦蜕变,明白艺术为什么要始终追求,明白生命为什么要负重前行。他的艺术成效是否已成定局?我想,对他而言,似乎还远远不及。 创意摄影作品《飞向太空》 2024年7月4日,在接受我的采访后,李明昌与我在萍乡秋收起义纪念广场合影留念。 文/人物摄影:黄薄双;感谢李明昌提供采访机会及相关资料;感谢皮达、童道才、刘才源、卢林等几位老师的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