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20日,姐弟俩成都四日游第四天,《青羊宫》。</p> <p class="ql-block"><b>青羊宫</b></p><p class="ql-block">中国四川省风景名胜</p><p class="ql-block">青羊宫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占地5.2公顷,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也是全国有名的道教宫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 青羊宫始建年代不详。据考证,三国时取名“青羊观”,唐代称“玄中观”,而在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唐僖宗避难于蜀中,曾将此作为行宫,中和三年 (公元883年) ,诏改为青羊宫。五代时改称"青羊观",宋代又复名为"青羊宫",直至今日。至明朝,唐代所建殿宇不幸毁于天灾兵焚,破坏惨重,不复唐宋盛况。现存建筑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公元1667年-公元1671年)陆续重建恢复。青羊宫主要建筑有山门、三清殿、唐王殿等,整个建筑群呈现出均衡协调的格局。混元殿宫内高大雄伟,八卦亭是其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华贵的建筑,供奉着老子骑着青牛的塑像。吕祖殿前的八仙石刻,三清殿供奉的镇馆之宝青羊,1991年,公布为第三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道观青羊宫以北青羊宫窑址。</p><p class="ql-block">1984年,青羊宫张元和道长与四川巴蜀书社达成协议,联合重印《道藏辑要》。使得中国唯一幸存下来的清代刻版《道藏辑要》重新印刷行世。1983年4月9日,青羊宫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2002年12月27日,青羊宫公布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历史沿革</b></p><p class="ql-block"> 关于青羊宫来源的传说,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乐朋龟撰写的《西川青羊宫碑铭》记载青羊宫来历正是依据汉代的老子传说:“太清仙伯敕青帝之童,化羊于蜀国。”可以说是从《蜀王本纪》进一步演化的故事,提到关令尹喜三年后如约来成都青羊肆寻老子,结果在青羊肆遇见一个孩童手牵一只羊,就是太清仙伯老子命青帝童子变化而来,然后指引尹喜来找老子。这时,老子已再次降生青羊肆李大官人家,是一个生下来长白发的孩童。尹喜跟随牵羊的小孩来到李大官人家,白发孩童老子忽然显现法相,端坐莲台,为尹喜敷演道法。尹喜因此悟道成仙,并随老子西去。近据徐中舒先生考证,《蜀王本记》的作者是蜀汉时代的周,则三国之际已于此地建造了青羊观。到了唐代,青羊现已具相当的规模。安史之乱,玄宗主在蜀,即住其中。斯时,恰好杜甫在草堂,亲见雨映行宫,即景言情. 赋诗《严公雨中垂寄见忆奉答二绝》,青羊宫又史称“玄中观”。</p> <p class="ql-block"> 黄巢起义后,义军攻破撞关, 中元元年(公元188年),唐惶宗避乱,逃至成部,也在现中驻营。传说在观内挖得一块玉砖, 上面刻着古篆文“太上平中和灾”。后因黄巢起义失败,倍宗返回京城长安,认为这是太上老君的恩典,于是持下诏令,赐内外库钱二百万,大兴殿堂,改观为宫。时有山门、灵宫殿、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姆殿、降生台、说法台、唐王殿。今日我们看到的宏大恪局,基本上就是那时形成的。宫观落成之后,气象盛慨。唐乐朋龟《西川青羊宫碑记》说:“冈阜崔 里,楼台显敞,齐东溟圆之殿,抗西极化人之宫。牵剑阁之灵戚,尽归行在;簇峨眉之秀气, 半入都城。烟粘碧坛,风引清薯”。由此观之,青羊宫堪陈店末四川最大之道观耳。 追至明代,青羊宫已残颓败。现了子的殿字则重建于清代。康熙、同泊、光绪年间,屡有修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亦多次修茸。该宫原来的范围和规懊计总面积约为150余亩。明末清初重建时 占地面积300余亩。现有殿字,房舍建筑面积5, 793平方米。主殿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建 筑整齐,气势雄伟,由大山门外起,有七星槽,龙风情,大狮子一对和龙王井。七星情上刻 有藏内容的篆字文,系根据中天北斗内容布局的,称为北斗七星。其主要建筑分布六重。</p><p class="ql-block">1984年,青羊宫张元和道长与四川巴蜀书社达成协议,联合重印《道藏辑要》。使得中国唯一幸存下来的清代刻版《道藏辑要》重新印刷行世。1983年4月9日,青羊宫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2002年12月27日,青羊宫公布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方位布局</b></p><p class="ql-block"> 青羊宫号称川西第一道观,坐落在成都西南隅,南面百花潭、武侯祠,西望杜甫草堂,东邻二仙庵。相传宫观始建于周,初名“青羊肆”。汉扬雄《蜀王本记》载:“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时隔三年,老君降临此地,尹喜如约前来,老君显现法相,端坐莲台,尹喜敷演道法。”这里的“青羊肆”就是青羊宫,老子、尹喜在道教中名声显赫,有此二人加持,青羊宫自然声名日隆。青羊宫由南至北建有灵祖楼、混元殿、八卦亭、三青殿、斗姆殿(一说为“通明宝阁”),最后为唐王殿(又称“紫金台”)。灵祖楼现为重檐五开间硬山敞厅,檐柱部位安置了鹅颈靠椅。混元殿单檐五开间硬山。三清殿已改建为演出大厅。</p> <p class="ql-block"><b>重要景点</b></p><p class="ql-block"><b>青羊宫山门</b></p><p class="ql-block">青羊宫主体建筑,规模宏大,建造奇特,富于变化。原山门建于明代,占地六百平方米,山门西侧为八字墙,长二十米、高四米。墙顶盖琉璃瓦,边上是花瓣为白色,中心为红色的琉璃荷花。右边塑有土地神、青龙像各一尊。还有明代正德十二年冬立的皇恩九龙碑一座。右边塑有白虎像一尊。还有七星桩,上刻有道教秘传天书云篆,根据中天北斗布局,称为北斗七星桩。龙凤桩,大石狮一对,龙王井一口等。因建设需要拆除。现新建山门庄严宏伟,重叠飞檐。龙、虎等吉祥动物雕饰镶嵌在飞檐壁柱上,雕刻细致、造形典雅。殿顶塑有两条游龙正戏抢灵珠,生动活脱,煞是宏丽,展示了东方文明的古老与活力。金字横匾“青羊宫”高悬在山门正上方。此匾为清雍定、年间成都华阳县令安洪德的墨迹,笔力遒劲,为青羊官一大文物。</p> <p class="ql-block"><b>灵祖殿</b></p><p class="ql-block">山门内灵祖殿,重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四百五十平方米。殿宇为楼底式结构,各种雕刻图案,细致美观。殿宽二十七米,深十五米,高二十米。现重修芽,与山门合为一体。楼下供奉的“先天王灵祖师”像,称为“豁落火车王灵官”,亦称“玉枢火府天将”。相传为北宋时人,姓王名善,曾师蜀人萨守坚真人受符法,为林灵素再传弟子,死后由玉皇封为“先天主将”,主管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成为道教的护法主将。</p> <p class="ql-block">祖灵殿</p> <p class="ql-block"><b>混元殿</b></p><p class="ql-block">重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六百一十六平方米。有石柱二十六根,木柱两根。殿柱上雕刻有镂空的鹿、凤凰望月、双狮戏球等图案,形象生动活泼。在宋真宗时,真宗崇奉道教,封太上老君为混元上德皇帝。殿内正中供奉的就是“混元祖师”,祖师面容慈祥,手持混元乾坤圈。将圈拉伸便是“-”字,故它展示着世界的本原还处于混沌状态,而祖师开天辟地,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后供奉的是“慈航真人”。她本是佛教华严宗三大士之一的观世音,至明代以后,又被道教封为十二金仙之一,称为“慈航”。传说为救济苦难、拯解危厄的女神,她端坐莲台,容貌秀丽慈祥,遍洒甘露,普渡众生,故佛教、道教都供奉着这位慈爱的女神。</p> <p class="ql-block"><b>八卦亭</b></p><p class="ql-block">重建于清代同治末、光绪初年。为一座十分精巧的石柱木亭,柱上檐上,横挑 噩脊,皆雕飞龙,大小共80条飞龙。按道教说敦,老子母亲怀胎九九八十一春才生老子,老 于有八十一化之谓也。另有八八六十四卦。据道教所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 五行,五行生八卦,故称:“八卦亭”。亭中塑有老君依牛像。</p> <p class="ql-block">八卦亭</p> <p class="ql-block"><b>三清殿</b></p><p class="ql-block"> 重建于清代同治八年。起初道敦最崇奉的神是太上老君。但六朝以后又特崇 “元始天尊”,其地位高于老君。道教把神分为等级后,其最高者为“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 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老君),殿内两旁塑十二金仙,即:太乙、广成、巨留、玉鼎、 燃灯、淮提、接引、文殊、慈航、赤松真人,黄龙。三清两旁的四位天帝(又称“四御勺,即 玉皇大帝(又称吴天金阙至尊上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富天皇上帝,后土皇斗队(又 称水天效法土皇地年时。大殿后正中座南向北塑有救苦天尊像,左塑有汉钟离像,右塑有吕洞 宾纯阳像,再左侧塑有开山真人(即汪一翠)像。前殿两侧有铜羊二支,左一支单角羊是清 代雍正元年〈公元1725年)由大学士张鹏嗣从北京购来送给青羊宫的。右一只铜羊系道光九 年(己丑)由四川成邑信女张柯氏率子万福,孙俊配捐造的铜羊。左边铜羊座台铸有“京师 市场得铜羊,移住成都古道场”,“出关尹喜如相识,寻到华阳乐未央,信阳子题”字句。 </p> <p class="ql-block"><b>斗姆殿</b></p><p class="ql-block">建于明代,斗姆是道敦信仰之女神。道书中述叙她名紫光夫人,生了九个儿子。 老大为天皇大帝,老二为紫微大帝,其余七子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 军七星。因此,道教奉为尊师。斗姆塑像颇为英武,额有三个眼睛,肩有四首,左右各出四 臂,为三目四首八臂的女神,左右为待女神像,南二斗像。 </p> <p class="ql-block">斗姆殿</p> <p class="ql-block"><b>皇楼殿</b></p><p class="ql-block">重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楼上称玉皇楼,塑有玉皇大帝像,另有四臣塑像(即玉 灵官、赵公明、殷文仲、马武〉。楼下塑有北方真武祖象。据道书介绍,宋代出现一位“豁 落火车王灵官”。传说他姓王名善,曾师蜀人萨守坚真人受符法,为林灵素再传弟子,死后由 玉皇封为“先天主将”,主管天上、人间纠察之职.道现中塑有王灵官像:赤面红脸.圆眼三 眼,被甲执鞭,英武威严,如同佛教护法神韦陀一样,成为道敦的镇山神将。论及赵公明,道 书介绍称武财神,即人们传说的赵公元帅,原是青城烁海鬼国的鬼帅,后来被张天师降伏.改 邪归正,遂被封为“玄坛大将”。道家传说他能驱雷役电,除瘟剪疤,又能预料商贾行情,买 卖求财,祭之宣利。他的塑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一手高举铁鞭,一手扬持翘宝,身跨黑 虎,全副戎装,堪称威武大元帅。与文财神,即相传为春秋时代的范草一陶朱公不可混淆。</p> <p class="ql-block"><b>唐王殿</b></p><p class="ql-block">唐王殿建于康熙年间,殿上塑有唐王(李渊〉夫妇像。楼上有老子骑青牛塑像,此 殿为该宫最后之殿。 以上三清殿,八卦亭、混元殿、灵祖殿四处,从清代同治八年开始至光绪二十一年始峻 工,耗银三万余两,各方善士所捐献的钱财和物资尚未计入。</p> <p class="ql-block"><b>青羊</b></p><p class="ql-block">在青羊宫三清殿供奉有一对黄铜铸成的铜羊,俗称青羊,它们是青羊宫的镇馆之宝,是民间家喻户晓的神羊,左侧为独角青羊,右侧为双角青羊。独角青羊包含了十二生肖的特征,有鼠耳、牛身、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胡、猴头、鸡眼、狗肚、猪臀。独角青羊为雍正元年(1723)清朝大学士张鹏翮捐赠。其底座有记事性诗文:“京师会上得铜羊,移往成都古道场。出关尹喜似相识,寻到华阳乐未央。”落款为“信阳子题”,信阳子乃张鹏翮之号。相传这只青铜异兽是宋代河南开封红梅阁之物(羊颈部补疤处原有“红梅阁”三字)。另一双角铜羊是清道光九年(1829)成都张柯氏延请云南匠师陈文炳、顾体仁铸造,献给青羊宫的。</p> <p class="ql-block"><b>道藏辑要</b></p><p class="ql-block">青羊宫内珍藏有《道藏辑要》经版,共收入道教经典283种,雕刻一万四千多版,按二十八宿字号为序,分二十八集。它荟萃了历代道教著作精典,是研究道教文化的重要文物。</p> <p class="ql-block"><b>八仙石刻</b></p><p class="ql-block"> 吕祖殿前的八仙石刻可谓是青羊宫内石刻艺术的精品,它们立于须弥座之上,服饰各异,每个人都佩有各自的暗八仙法器,神情和站立的姿势也绝不雷同,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八仙人物各自的特点来。例如,钟离权左手拿着酒杯,右手持扇,坦胸露乳的行走态,给人以逍遥自在、悠然自得之感。韩湘子则显得文质彬彬,他双手紧握横笛,置于嘴前,正在为来往的行人吹奏着一曲悠扬的笛歌。从细节上考察,也可感受到其雕刻艺术的精湛,不仅在于他们服饰的领口、袖口、衣带等纹饰美观醒目,更在于他们不同的衣纹走势细腻地表现了每个人不同的站姿特点。这也是我国石刻艺术的一大特点,十分注重衣纹的处理,衣纹的平直圆润、简洁繁密,常常成为品评雕刻水平和雕刻技巧的重要内容。除了八仙石刻外,宫内还有诸多灵兽石刻,如祥龙、狮子、貔貅、玄武等。八卦亭旁的一对貔[pí]貅半蹲在须弥座上,口部大张,目视前方,雄健威武。其下一米高的须弥座上布满了各种浮雕图案,有龙、蝙蝠、花、草等诸多元素,其中蝙蝠与“福”谐音,在中国文化中也是吉祥之物,这些雕刻元素共同传递着道教仙道贵生、趋利避害、祈盼吉祥的价值理念。</p> <p class="ql-block">青羊宫道教八仙石雕 吕洞宾</p> <p class="ql-block">登机返邕</p> <p class="ql-block">感谢提供视频及照片的摄影师们!</p> <p class="ql-block">模版:青山隐隐;</p><p class="ql-block">音乐:花开盛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