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昆明是云南的省会城市,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中部,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这里历史悠久、人文璀璨,血脉中流淌着文化的基因,是马可波罗笔下的“壮丽大城”。</h1><h1> 昆明三面环山,南濒滇池,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享有春城的美誉。昆明的美是多元的,自然与人文构成了昆明的灵魂。比起日渐浮躁的大理丽江,这里更多了一份从容沉静,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更加耐人寻味。</h1><h1> 以前来过昆明几次,都是把这里做一个中转站,脚步匆匆,忽略了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古迹。这次来了就不想走,住了十二天。</h1> <h1> 不经意间,那些遗落在繁华城市中的古建筑就成了历史发展的物证,把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联系起来。</h1> <h1> 街头的每一个铜塑像都传诵着一个鲜活的故事。</h1> <h1> 钱王街是昆明城市中具有古朴风貌的老街,因晚清云南金融业和民族工业的创始者王炽在此开设“同庆丰”票号而得名。几百年的光阴悄悄溜走,只留得这些古建筑见证着历史的更替,它们承载着这座城市太多的记忆与故事,同时又展示着云南传统文化和时代风情。<br> 在这里每一个转角都有新鲜的景象,每一处文物建筑都有其独特之处,一砖一瓦,仿佛都是老昆明的故事在眼前轻轻滑过。经典的民国元素、整齐的建筑、林立的商铺,潮流与历史在此碰撞、古老与现代两种风情完美融合。渐行渐远的市井记忆与故事,留在时间的光影中,藏在了千年街巷里。</h1> <h1> 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要去它的博物馆。每当我进入一座城市、古镇,仿佛能听到博物馆招呼我的声音,即使是那些小城私家的民俗博物馆也不愿意放过,他是深度了解当地的历史文明发展进程最好途径。</h1><h1> 云南省博物馆馆藏很丰富,完整系统的展示了云南自然历史、人类进化、新石器时代、古滇青铜文明、南诏大理国、元明清时期直至现代的历史概况。</h1><h1> 云南省博物馆,其建筑以简洁明快纯粹的正方几何体,源自云南传统民居“一颗印”方形的建筑形态,外墙交错折叠、有实有虚,形成一种既富有地方特色、又彰显时代特点的现代博物馆形象,用其独特的建筑语言,表达着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对话。</h1> <h1> 第一展厅:金沙水泊云崖暧。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先后途经云南七个州市31个县境,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铁一般的革命纪律,云南各族人民从红军身上看到了希望的曙光。</h1> <h1> 第二展厅:远古云南,涵盖了云南延续25亿年的地理变迁以及远古人类的原始生存状态。</h1> <h1> 第三展厅“文明之光”,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古老的兵器、祭祀礼器、舞蹈乐器,再现当时滇国人的生活状态。</h1> <h1> 第四展厅:展出的是南诏与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物,以及近现代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物。</h1> <h1> 张胜温绘于宋代堪称国宝级的大理古画卷《清明上河图》画卷题材以反映佛教故事为主,反映了佛教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十分兴盛的历史。</h1> <h1> 1937年7月7日,倭寇侵我河山。南京沦陷,武汉即将不保,为保存中华文化与教育命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后因战火逼近长沙,1938年4月,再迁至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联大八年,极大地推动了云南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云岭大地的发展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h1><h1> 西南联大在现今的云南师大校园内,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抗日战争时期临时合并,仅在昆明存在了八年零八个月,这所“战时大学”秉持刚毅坚卓的校训,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了大批人才,不仅为中国文化教育保存的“火种”,还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座精神丰碑。</h1> <h1> 著名的砚池,是当年日军轰炸的弹坑淤积而成的小水塘,校长梅贻琦捐款修整成一个小型花园,叫梅园。</h1> <h1> 面积不大的民主草坪上,巨大的树影遮盖,它也是著名的一二一运动的开启之地。</h1> <h1> 西南联大博物馆展陈面积达3400余平方米,展出实物及各类档案1000多件,历史图片1200多张。</h1> <h1> 联大迁滇之初校舍及其简陋,一下雨就满屋漏雨,无处可躲。更多的是靠租借房舍艰难维持办。</h1> <h1> 云南陆军讲武堂始建于1909年,与天津讲武堂和奉天讲武堂并称为全国三大讲武堂之一,朱德、叶剑英等大批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都曾是这里的学员。<br> 讲武堂旧址是一栋民国风格、优雅又不失威严黄色小楼,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院校,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br> 讲武堂开办之初,以军事学科为主,普通学科为辅,学制三年。军事学科分步、骑、工、炮、辎重等五个兵科,设甲、乙、丙三班,课程仿照日本士官学校略作调整而成,分为学科、术科两项,后期还创建了飞行及空降兵科。<br> 普通学科有国文、算术、几何、英文、法文、日文等等。这种课程设置,在那个时代,是比较先进的。</h1> <h1> 作为一所跨越晚清与民国的军事学校,这里陆续培养了大批著名将帅,其中中将军衔以上的高级将领有数十人。</h1> <h1> 在这些看似相同的毕业证书上其实都留下了不同时期的烙印。</h1> <h1> 云南一直是以“绿色植物王国”和“有色金属王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却忽略了云南是第一个与国外通火车的省份。1910年的春天,云南诞生了第一条铁路,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百余年间,铁路深刻影响着云南的变化与发展,也因生于斯长于斯的山水人文滋养而形成了云南铁路自己别具一格的风情和灵性,书写出米轨寸轨和准轨铁路,三轨并行的独特历史,演绎了滇越铁路、个碧石铁路、成昆铁路等闻名遐迩的动人故事和传奇。<br> 博物馆的主体建筑为仿制原云南府车站的法式建筑,黄色的外墙,顶部的钟楼和拱形外窗与碧色寨车站如出一辙,完美地还原了那段历史。</h1> <h1> 大型浮雕中间是一幅云南地形图,图上发光的彩条代表着云南通火车的地区。</h1> <h1> 铁路在云南的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存下来的机车头和火车厢就是那段自强不息历史的见证。</h1> <h1> 官渡古镇迄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原是滇池渡口,来往的渔舟及过往的官船都在此停靠,之后再改坐轿或者骑马过状元楼入昆明城,因此而得名。<br> 官渡在古时,商贾云集,也成为达官贵人修建行宫别墅,名流贤达关顾流连的宝地,高塔辉映,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文化建筑遗址。“多少行人此来往,马蹄踏破五更霜”。“此地酒帘邀我醉,隔船笙鼓送我归”,现仍然完整地保存了老昆明的地方传统文化风貌。1.5平方公里就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多处景观。<br> 官渡牌坊柱梁上的两幅对联概括了官渡的人文历史。正面对联为:“万劫沧桑存古渡,千秋日月照螺峰”。</h1> <h1> 妙湛寺双塔、金刚宝座塔浸透着宗教文化的灵光,又洋溢着建筑艺术的魅力,给人以精神陶冶和美的享受。</h1> <h1> 妙湛寺是官渡六寺之首,建于元代(1290年)2008年时连同土主庙、法定寺和观音寺一起,由嵩山少林寺接管。</h1> <h1> 悠远的历史和触手可及的现实,自然地柔和,交融着,诉说着不老的故事。</h1> <h1> 金殿公园始建于明代,园内自然风光优美,小径穿林而过,树木遮天蔽日,伴有鸟鸣,深得道家文化之精粹。</h1> <h1> 金殿的柱、门、窗、屋顶等全是铜铸,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纯铜铸殿。里面供奉的是真武帝。</h1> <h1> 翠湖公园,面积并不大,但水光潋滟,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人们称之为“镶嵌在昆明城里的一颗绿宝石”。</h1> <h1> 海心亭历史上曾有“东面高楼西面廊,翼然亭子立中央”之说,亭上匾联较多,成为当时城中秀丽的风景名胜。</h1> <h1> 冬季的翠湖公园,红嘴鸥铺天盖地到处都是,天上飞的、水面游的,进入公园就等于走进了鸟的世界。</h1> <h1> 大观楼公园是昆明市区最大的公园,因“万里云山一水楼”的大观楼耸立其间而得名。园内花木繁茂,假山、亭阁、小桥、流水,景色极美,近吞波光浩渺的滇池,远与太华山遥遥相望,营造出雅致、隽永的气氛。大观楼公园之美,美在景色,也美在建筑!主要景观包括大观楼、近华浦、怀古廊、涌月亭、观稼堂、彩云崖、溯徊洲、燕语桥等,保存着清代以来不少历史文化名人撰写的楹联、匾额、题记、碑刻。<br> 近华浦至今完好保存着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以来兴建的古典园林建筑群,这些传统古建筑,既反映中国清代古建筑的风格,又具有云南地方民族建筑的特色,是云南清代园林建筑的博览苑。</h1> <h1> 近华浦四方八角穿心重檐门楼,两旁对联:曾经沧海难为水;欲上高楼且泊舟。</h1> <h1> 湧月亭建于康熙年间,掩映在古树之中,构造精巧典雅,常有文人雅士在此聚会酌酒赋诗。</h1> <h1> 四大名楼之一的大观楼,孙髯翁180字长联,被后人公认“天下第一长联”,赋予大观楼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h1> <h1> 华亭寺位于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园的华亭山腰,依山临水,环境清幽,是昆明最大的佛寺。</h1> <h1> 三清阁和龙门是一组构建在西山主峰罗汉山悬崖峭壁上的建筑群,是一条长约数公里的大断层。</h1> <h1> 整个龙门石雕、石室、崖壁上,历代文人留下不少题咏,是书法和摩崖石刻艺术珍品。</h1> <h1> 登上龙门,上接云霄,下临绝壁,凭栏远眺,滇池浩瀚空阔。</h1> <h1> 滇池, 昆明的灵魂,红嘴鸥每年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为昆明增添了一道独特的城市景观。</h1> <h1> 九乡溶洞发育于6亿年前的震旦纪,拥有上百座大小溶洞,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溶洞景观最奇特的洞穴群落体系,被专家们誉为“溶洞博物馆”。有被称为“史前奇观”的古海洋微生物化石---叠层石,倒石牙,生物喀斯特(亦称生物造礁奇景),边石湖群、地下广场大厅、暗峡谷、鱼背石、卷曲石、涡穴等多种水文地质奇观及立体层型洞体和多层洞穴景观等典型剖面和景点。有的是国内罕见的绝景,有的是世界地质学教科书上从未有进的实例,因而备受国内外名家的赞誉。<br> 荫翠峡清幽迷人,两岸古崖苍苍,浓荫摇弋,一泓碧水,清幽迷人,如诗入画的景观致使人流连忘返。</h1> <h1> 麦田河水流入卧龙洞,轰然扑下河流陡坎,与另一支合成洞中双瀑,也称雌雄双瀑。</h1> <h1> 边石坝,是同类岩溶地貌中洞穴化学经亿万年沉积形成的罕见景观。</h1> <h1> 亿年之吻,洞穴滴水沉积景观的精品。老笋高耸、新乳羞垂、银丝吻结,洞穴景观中的特色石柱。</h1> <h1> 独秀峰高5.4米,由洞穴落石长期被盖化沉积物所层层包裹形成。在神田间如孤峰突起,气势雄伟。</h1> <h1> 蝙蝠洞,一群密集秀美的钟乳石,倒悬于洞顶,形态酷似石林的缩影倒挂。</h1> <h1> 腾冲是一座小巧而精致的县城。街道纵横交织,旧宅与新楼交相呼应,是云南到缅甸、印度、泰国的必经地之一。腾冲历史悠久,西汉时称滇越,东汉属永昌君,隋唐置羁縻州,南诏置软化府,后改藤充府,元宪宗三年设腾冲府。。后几经更名于民国2年(1913)年改为腾冲县。1942,腾冲被日军侵占,1944年,腾冲光复。</h1><h1> 腾冲的魅力是多样的,绿色晶莹的翡翠让这座“极地边城”有着太多悲欢离合的故事,火山地热又让它名扬天下,“侨乡”是它的另一个名字,这里是无数英雄长眠之地,有雄峙苍穹的火山、喷珠溅玉的温泉、金黄的银杏村和美丽的湿地,这就是腾冲,一座云南西部的美丽边城。</h1> <h1> 在腾冲城内中心以西一公里处,奔泻着一股大落差的瀑布,这是我国唯一的城市瀑布—叠水河瀑布。</h1><h1> 叠水河两侧排列着奇妙的柱状节理,从北向南穿过腾冲坝子的大盈江,在刘静坝子边缘时,遇到一个巨大的断层崖,崖旁三峰突起,江水夺路而出,从46米高的崖头分三道跌入深潭,中间的主瀑布,壮如垂帘,所以腾冲12景称之为龙洞垂帘,被誉为大盈江第一瀑。河水仿佛被跌为两折,故称叠水河瀑布。</h1><h1> 临近水边的观瀑台,仰观飞流,似银河从天而降,胜如万马奔腾,雷霆轰鸣。登上瀑布顶端的太极桥,桥上有观瀑亭。大盈江逶迤而来,从我们脚下猛然跌落,桥下波涛汹涌,激流奔驰,巨浪翻滚,更绝山摇地撼,令人惊心动魄。</h1><h1><br></h1> <h1> 一座常年烟火不断的仙乐小观,二副“天书”对联,查了很多资料,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怎么念。</h1> <h1> 美丽的腾冲不仅是抗战名城,还是我国最为著名的“地热之乡”,境内遍布大大小小的火山,火山地热相伴而生,规模宏大,为国内罕见。</h1><h1> 热海不是海,而是一个热气蒸腾的山谷。进入热海景区,即可听见瀑布的轰鸣声。我们脚下7000米深处即是滚滚岩浆。站到这里热气扑面,只见山谷密林中、崖壁间、地面上,到处都有热气喷涌而出,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硫磺味,相机在包中都没敢拿出来。水汽从岩石中喷射而出,飞沫犹觉烫人。行走在雾气缭绕,山水朦胧的峡谷中,如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h1><h1> 火山与温泉,是大自然给腾冲带来的温暖,是大自然给予腾冲这个城市的厚爱,腾冲的人们年年无冬季。</h1> <h1> 大滚锅因盛产硫磺,又称硫磺塘,锅底水温可达102℃,昼夜翻滚沸腾,四季热气蒸腾,老牛掉进去都化了。</h1> <h1> </h1> <h1> 用大滚锅里的热泉水(兑一大半冷水)给游客泡脚生意也不错哦。透过树间的空隙可见谷底大大小小的温泉池。</h1> <h1> 腾冲翡翠博物馆位于高黎贡国际健康旅居小镇欢乐湖畔,是中国第一家翡翠专题博物馆,所展示的有翡翠的开采加工、翡翠贸易的历史、翡翠名商大贾、翡翠精品的鉴赏、翡翠的评判与识别,通过人物模型、历史史料等多种手段,充分展现腾冲近600年的翡翠历史。是个博古通今、藏珍纳奇,长知识增见识的地方。</h1><h1> 腾冲当地有“穷走夷方急走厂”的谚语,所谓“穷走夷方”是指当地人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不得不前往缅甸、印度、泰国等地打工,而“急走厂”则是当年腾越商人外出寻找财富的另一个方向。缅甸生产的翡翠通过马帮运输到腾冲,加工后销售到世界各地,腾冲曾垄断了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翡翠流通。</h1> <h1> 由一组手镯组成,宛如时光隧道的展柜里陈列着很多精美绝伦的翡翠艺术品。</h1> <h1> 一组以中国四大名楼为主题的翡翠屏风。山西永济鹳雀楼、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岳阳楼。<br></h1> <h1> 数百年来,翡翠文化渗透了腾冲的血脉,呼吸着翡翠的味道,诉说着腾冲深厚的历史积淀。</h1> <h1> 银杏村位于腾冲市固东镇,掩映在一片金黄的秋色里,村在林中,林又在村中,大大小小的古银杏树伫立在村间的小路上、低矮的农家院墙里,金光闪闪。微风吹过,小伞一般的黄叶在空中翻滚飞舞,徐徐飘下。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投下斑驳的光影到落满秋光的小路上和用火山石垒成的矮墙上,构成一副副唯美的图画,让人心醉。<br> 古老的银杏树虬枝屈曲盘旋,树型似华盖,其中最古老的“银杏王”树龄在1300年以上。树叶稀疏,露出千年古树遒劲的身躯。1300多年的守候,经历了几朝几代,见证了千年风云,天地将神灵赋予了它,站在树下,我感到它的气场,怀着敬畏之心仰望着它。</h1> <h1> </h1> <h1> 风起,金黄的树叶洒满院落,村里每一户院子都是一个风景。</h1> <h1> 一把吉它,一首老歌,年轻歌者在洒满阳光和铺满落叶的林中拔动着的琴弦,时光停留在金色秋天的深处。</h1> <h1> 奶奶用鲜花编织的花圈成就了姑娘们的时尚</h1> <h1> 季节以其特有的姿态诠释着凋零,如此任性寂寞,却又风情万种,醉人心魂。</h1> <h1> 无尽的岁月轮回中,就像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雨会记住一片叶的美,我会记住此刻内心的美好和悸动。</h1> <h1> 村民们从不清扫落叶,摆上几个木桌凳,泡上一壶高黎贡山的土茶招待远方来的客人。</h1> <h1> 树影斑驳的林中,叶落纷纷,一路繁华,已然消瘦在晚秋的音符中。</h1> <h1> 国殇墓园,是腾冲绕不开、化不掉的伤痛。1944年冬,中国远征军收复滇西南后,为纪念攻克腾冲的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而修建的陵园。<br> 东侧高高的台基上矗立着一座警钟亭,亭内悬挂着一口大钟,顶端一枚炮弹壳上有一对飞翔的和平鸽。亭额上蓝色的“警钟”二字,十分醒目,给人以战争与和平的警示与思索。<div> 滇西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里,这里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可歌可泣、气吞山河又悲壮激烈的战争场面。在血与火交织的滇西抗战中,中国军队,云南民众,共赴国难。谱写了一曲卫国战争的不朽诗篇。<br></div></h1> <h1> 滇西抗战纪念馆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对战争过程有详细记载,可真切体验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的悲壮历史。</h1> <h1> 三面墙上整齐排列的1003顶钢盔,气势恢宏,庄严震憾,代表着1942年奔赴缅甸抗日的十万三千名远征军。</h1> <h1> 每个头盔都是中国远征军将士与日寇搏命厮杀时曾经佩戴的,上边还有明显的弹孔,是馆长多年收集回来的。</h1> <h1> 馆内珍藏滇西抗战文物8万多件,大量的图片、文字、实物向我们展示了80年前那场惨烈的卫国战争。</h1> <h1> 忠烈祠,为重檐歇山顶仿清建筑。为供奉抗日阵亡将士英灵的殿堂。檐下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h1> <h1> 山丘上从山脚到山顶,竖立着的3618座小石碑,从列兵、大校到少将,每个石碑下就是一位牺牲战士的英魂。</h1> <h1> 国殇墓园挥之不去的肃穆凝重,比任何陵园都来的强烈,在这里追思凭吊,也是旅途中不可多得的体验。</h1> <h1> 133米长的中国远征军名录墙,镌刻着103141名参加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和盟军将士名单。</h1> <h1> 和顺古镇位于腾冲城西南4公里处,古名“阳温墩”,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其封闭、传统、安定的环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明清文化的特色。云南的特色乡镇很多,但腾冲的和顺古镇风光独与别处不同,穿过青砖黛瓦的牌坊,放眼望去,远山近水,纵横阡陌间一派和谐的田园风光。在这一片火山热海环抱中的古老建筑群里,回荡着商贾马帮的铃声,飘逸着耕读人家的书香,撒播着大众哲学的思想,更留下壮怀激烈的悲歌,走在和顺的小巷和街口,眼见的是美景和历史,心见的是文化与传承。</h1><h1> 古镇的大门,是由几个巨大的牌坊构成,雕梁画栋,气势恢宏,远远望见威严尽显。</h1> <h1> 荷花池中雨洲亭,陪伴着残荷倔强地竖立在湖中。</h1> <h1> 和顺的魅力精华当数这五花八门的古民居,或雕梁画栋,或青瓦灰墙,每一栋楼房都像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h1> <h1> 这里既能观赏到大量的明清建筑,也可以领略到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还能寻觅到西洋建筑的元素。</h1> <h1> 600年的古镇,黛瓦粉墙,俗美风淳,文韵悠长,这是现代人梦中家园,一个能够让你寻得乡愁的村庄。</h1> <h1> 不同风格的建筑被古树环抱,映衬在青山绿水间,举手投足间便可触摸到斑驳久远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气息。</h1> <h1> 每条巷口均设闾门、“闾”是里巷的总大门。和顺先祖很多是戍边军士,分族而居,设置闾门防御外敌。</h1> <h1> 《阳温䁨老茶馆》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古朴幽静的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很适合在这里品茗聊天。</h1> <h1> 一片碧波荡漾的湖水,生活着许多野鸭,垂柳拂岸,远处是起伏的来凤山,蓝天白云、远山近水,画面惹人醉。</h1> <h1> 和顺图书馆是中国乡镇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图书馆,有80多年漫长的历史。牌楼式大门上蓝底白字的大匾“和顺图书馆”是和顺最后一位举人张砺的手笔。<br> 和顺图书馆第一任馆长是教育家李启慈先生。第二任馆长是艾思奇长兄李生庄先生,第三任馆长,是云南大学副校长寸树声先生,继任者都是乡中后起之秀。这里的先民边种田边行商边读书,基于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和顺出了不少的名人大家。<br> 当我们沿着历史的隧道,循着这家小小图书馆的轨迹探访时,它成长的历程,前进的脚步,其实就是一首高亢的颂诗,一幅壮美的图画,一册启迪人性的教材,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食粮。</h1> <h1> 中门所用的铁门为当年在英国定制,运至缅甸,又用马驼,才运至和顺,铁门至今依旧完好,仍在使用。</h1> <h1> 中门内是花园,穿过花园即达馆舍主楼,二层五开间木结构楼房,两侧突出两个半六角亭,建筑立面玲珑别致。</h1> <h1> 门窗造型西式设计,室内光明敞亮。楼下是借书处和阅览室。</h1> <h1> 藏书楼,分设古籍、民国、现代三个书库,典藏文献图书图书13万余册,其中不少是国内珍本、孤本。</h1> <h1> 和顺是哲学家艾思奇的故乡。他一生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哲学著作,引导了无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h1> <h1> 和顺小巷精致古典的门头下,是清末云南唯一的状元袁嘉谷先生写给和顺人的对联:“一路沿溪花覆水,数家深树碧藏楼”<br> 和顺小巷是一个没挂博物馆牌子的民宿博物馆,虽然多数是仿古建筑,然而他的许多配件都是由真古董组装而成。建造者研究了和顺大量古建筑的布局结构和细节,收购了大量古董旧门窗家具,挖掘出十多副腾冲历代名家撰写的匾联。<br> 大马帮博物馆,巧妙地设计了九个巨大马掌组成的通道,全套的马帮装备,把人们带入了马铃叮当的崎岖古道上,带入艰辛、神秘的马帮生活。3000件文物和近百幅老照片,展示西南丝绸之路的历史、滇商辉煌的历史、和顺人走夷方的生活方式。</h1> <h1> 众多的实物见证着腾越帮是滇商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商帮,是开放早、商号数量多以天下为己任的新儒商。</h1> <h1> 全国最小的古法造纸厂,</h1> <h1> 总兵府是清代光绪腾越镇总兵张松林老宅,张松林在江西从军,官衔为从一品振威将军,被慈禧赐福寿二字。</h1> <h1> 宗祠文化是古镇一道独特、亮丽的人文景观。明朝洪武年间,为保卫边疆四川湖南江苏江西等地的将士受朝廷派遣,不远万里来到和顺军屯边,这些汉族大将在此地开枝散叶,渐渐成为这里的名门望族。<br> 明朝实行卫所军屯制,军队三分差超七分耕种,为锁军丁一人一户,称为军户,可带家眷即隶军事籍,世代袭职,由朝廷分给田地,有事征战,无事种田。从明代洪武年间先后有寸、刘、李、尹、贾、张、杨、钏、许、赵十大族姓,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中原汉文化也随之在这里生根开花,传承至今。 600年来,各大姓氏和谐共处,村里现在还留存着八个大姓的宗祠,拜祖宗遵祖训是造就这里民风朴实的主要根源。</h1> <h1> 寸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腾越地和顺乡多为屯垦戊边将士之后,秉承有国才有家的传统,无论士农工商都有报效国家的情怀,其中寸氏满门忠烈的故事广为流传。<br> 三道罗马式圆拱门中西合璧式的大门,拱门上为饰浮雕图案的山花。使用的建材:水泥、钢筋、沥清都是从缅甸驮来。整个宗祠两进院落,石门门联书:“五岳宗山百川赴海,千秋报本万古流芳”。中间一门“寸氏宗祠”的牌匾上雕刻有祥云龙腾,门外月台成半圆广场式,树有两只石柱标杆,悬两层方斗,每个方斗上的雕刻颇具明显的佛教图腾。石门门顶,采用近代较先进的材料及工艺,气势恢宏,是华夏文化与西方文化水乳交融、珠联璧合的经典之作。<br></h1> 寸大进有九子均参加抗战,有三子为国捐躯 <h1> 祠中悬挂着清代光绪乙未进士寸开泰手书的寸氏家训:礼义廉耻忠信孝悌宽和谨勤慈让恭俭,每字下都有解说。</h1> <h1> 刘氏宗祠修建于清咸丰五年,门口存有“永免钱粮”、“保我子孙”乾隆时的古碑和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昭烈帝刘备的三祖遗训碑。有目前国内最大的“家堂”(供奉祖先的神龛);宗祠内匾联、题词比比皆是,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div> 清光绪年间,学人尹子章在刘氏宗祠设书塾教授乡中学子7年,名“芸香馆”。他在和顺还写下大量诗文,为《芸香馆诗文稿》。辛亥革命后,刘氏宗祠亦设小学分校。刘氏二代祖拜卜花和尹氏二代祖尹资,都是和顺先人最早出入缅甸的先驱。1949年前后,刘玉铉兄弟曾在此设织染厂,1972年后,曾为乡企业办开办卷烟厂、综合厂,刘氏家族为和顺的产业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br></div></h1> <h1></h1><h1> 大气磅博的李氏宗祠正门挺立于16级石阶之上。八字形的大门围墙依地形渐渐升高,围墙为白墙黛瓦,用火山石镶砌的墙基比一层房屋还高。飞檐下,“李氏宗祠”四字匾额悬挂在门楣上。匾额上有烫金的二龙戏珠,蛟龙在祥云间翻腾,雕刻为浮雕,字体为阳刻,匾的底色为绛紫。大门两侧翼门的门楣上分别挂有扇形的匾,右边为“礼门”、左边为“义路”。礼门上书有对联:“型族型宗排启礼门义路,乐山乐水放开知眼仁眸。”</h1><h1> 李氏始祖赫师波,自明代洪武年间,由重庆巴县随军到了腾冲戍边。后长居和顺古镇,世代修葺这李氏宗词,也因此将徽派风格建筑带入了这边境小镇。</h1> <h1> </h1> <h1> 一座座祠堂,就是一本本遗落在边地和顺的汉书。不管是气势恢弘的李氏宗祠,精细别致的刘氏宗祠,还是中西合璧的寸氏宗祠,都是族人的精神归宿与守望。在每个祠堂的最深处,都写满了这个宗族悠久的故事,珍藏着无数的古典章回,闪耀着文化起转承合的光芒,昔日的繁华盛景,仿佛都镌刻在了这雕栏玉砌之中,戍边英雄们的故事也将在这宅院代代传颂。</h1><h1> 走过百年时光,在花开花落间看尽人间繁华,见证百年沧桑,它完全颠覆了我以往对宗祠的认知。人的一生可以诠释为一场旅梦,和顺人,用走这个旅梦,收尽了物华日月,扩容了个体和家庭的生命。</h1> <h1> 在和顺的河畔有一种建筑,叫洗衣亭,沿着小河和荷塘走,每隔一段会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小亭子,共有7座。这是在外闯荡的和顺华侨,发财之后,心疼在家的妻子任凭风吹日晒每天都会在村口小河旁一边洗衣,一边翘首以盼自己的丈夫归来,于是建盖了洗衣亭为她们遮蔽风雨。男人所有的温情都细腻的体现在了这座建筑里。由于建盖时间不一,造型也各具特色。<br> 在不知道它背后的故事时,以为这里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处场所;但当你知道这背后的故事时,眼前的每一方每一寸,就不光是没有生命的石材,而是用妻子的一丝丝一缕缕愁绪,和丈夫的一点点一滴滴挂念而搭建起来的一座桥梁,一座承载着爱的桥梁。<br></h1> <h1> 元谋土林是世界上一大奇妙的自然奇观,物茂土林风景区是元谋众多土林风景区之一,是元谋土林中开发最早的一处景点。走进土林,仿佛走进了“天然原始博物馆”,原始、荒凉、粗犷,沙沟、荒山、幽谷构成一个蛮荒的远古世界,自然风光别具一格,给人领略到一种原始的美,粗犷的美。<br> 土林由沙粒、粘土组成,其中含有少量钙、铁质胶结物。这些土壤在200万年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致使地面龟裂;加之雨水延裂缝冲刷、流动,久而久之,裂缝逐渐加深、扩宽、延长,土柱逐渐显露、增高,因而形成土林。土柱身上杂有的石英、玛瑙等,显露出来后,在太阳的照射下,放出奇异的光彩。<br></h1> <h1> 我们入住《土林窑洞酒店》,一次购票凭酒店门卡可以数次出入景区。</h1> <h1> 土林的造型千姿百态的,像一组组工程巨大的艺术群雕,如屏风似瀑布,如石柱似群山。</h1> <h1> 站在山顶更能清晰地看出土林形成的脉络,我站的位置是地面,土林是陷下去的部分,岁月的雕刻使我们叹服。</h1> <h1> 各种形态的土柱错落有致,沟壑纵横,像一座废弃的城堡,荒凉而又神秘。</h1> <h1> 随处可见由形态而得名的标志牌,我觉得意义并不大,欣赏大自然的手笔,自由想象那个广阔无垠的洪荒世界。</h1> <h1> 从上俯览与从下仰望的视觉差异竟是如此之大,角度的差别,从不同程度上诠释了土林的宏伟与雄奇。</h1> <h1> 极目难穷、延绵不绝、变幻万千,每个方寸之间都向我们展示着岁月的痕迹,历史的遗赠让我心生敬畏。</h1> <h1> 在湛蓝的天空下,我们可看见层次分明的岁月剖面,一层层都是压缩紧密的时间和岁月。</h1> <h1> 不同的泥土石子被涂抹上日光和月光,便有了光泽与色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然能发挥到这样的极致。</h1> <h1> 土林的基本构成是一座座黄色的土峰土柱,其顶端大都呈圆锥或扁平形,峰拄的顶端犹如带了一顶顶土帽。</h1> <h1><br></h1> <h1> 峡谷内道路蜿蜒迂回,深远宁静的幽谷地缝、高悬半空的洞穴天门、惟妙惟肖的沙雕泥塑让人为之倾倒。</h1> <h1> 物茂土林与浪巴浦土林之间没有交通,必须回到元谋县城再坐到新华乡的班车。入住景区内的《月亮弯摄影客栈》。<br> 两个土林风格不尽相同。物茂土林宽广、宏伟;而浪巴铺土林高大密集,类型多种多样,周围山势平缓,四季苍翠,一条流沙河从中穿过,在阳光下闪烁着波光粼粼的璀璨光芒,犹如让人置身世外桃源。<br><div> 奇、特、美是对二个土林的共同感受,跌宕起伏,那些原本是远古的群山,经过亿万年的地质结构的变化和风雨的洗涤,留下了沧桑和雄壮,褪去了婉约的线条与华丽的外衣,气势磅礴如诗如画,那些大自然的雕琢形象逼真,给没有生命的黄土和沙石赋予了灵魂。<br></div></h1> <h1> 阳光将浪巴铺土林的颜色与层次渲染得斑斓多彩。蓝天下每一座土壁的顶峰都演绎着风格迥异的故事。</h1> <h1> 鬼斧神工般的景观令人目不暇接,历史的洗涤,天然的雕琢,你来到土林,就会领略到她的神奇与瑰丽之所在!</h1> <h1> 有的土柱如整装待发的凛然武士,有的土柱形同摇扇苦吟的寒窗书生,有的恰似亭亭玉立的纯情少女。</h1> <h1> 土林就像一首诗,立起来是一堵墙,倒下去是一堆土。鬼斧神工的魔幻、大自然神奇让人对生命有新的认知。</h1> <h1> 高大挺拔的造型,形成了风姿各异的土林奇观。高达42.8米的土峰,无所倚靠,突兀地、孤傲地挺拔着。</h1> <h1> 如锥似剑的土柱直刺蓝天,如书似画的土柱灵动盎然</h1> <h1> 有的土林如廊如殿如堡,有的土林似鸟似兽似人,天造地设富丽堂皇,沟壑纵横荒凉粗犷<br></h1> <h1> 夕阳西下,色彩瞬间变得丰富起来。它们沐浴在斜阳的余晖里,光影变幻,迷离恍惚使人联想翩翩</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