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闻全州县蕉江瑶族乡的苞谷粑粑非常地道,色香味俱佳。近日,我不但品尝到了蕉江苞谷粑粑这一美味, 而且还与几位老同学一道去体验了一把制作过程。<br> 同学们驱车从全州县城向蕉江出发,大约早上八点钟,我们来到了蕉江黄泥桥村,老同学蒋业美的姨妈正在家里整理她刚从地里摘回来的那背篓苞谷。<br> <p class="ql-block">姨妈叫唐翠英,我们都叫她唐娘娘,虽然七八十岁了,但身体还蛮健朗,耳聪目明,看起来也没比我们大多少。有道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我们远道而来,甚是高兴!倒茶水、搬凳子、上美食。</p><p class="ql-block">为了让我们亲身体验采摘苞谷的快乐过程,她又给弄出两个竹背篓,带大家走向她那片苞谷地。很快就能体验到四十年前的农耕生活,大家都有那么一点小小兴奋!</p> 一大片苞谷地层层叠叠,绿油油的看不到尽头,苞谷长势非常好!足有两米多高,几栋乡村别墅散落其中,与远处叠翠山峦、蓝天白云、蜿蜒道路,构画出一幅醉人的乡村画卷。<br> 也许,这就是蕉江乡村振兴之产业致富的一个缩影吧?<br> 来到地边,唐娘娘先给大家简单讲解采摘苞谷的基本常识,看大小,识老嫩,做苞谷粑粑要选不老不嫩的苞谷,这样才能做出地道上乘的美食。 最后她说:“你们随便摘,老点嫩点也没关系,老的可以拿回去喂猪、喂鸡、喂鸭,嫩的可以蒸来吃。于是大家伙一头扎进了苞谷地里,一下子不见了人影……<br> 苞谷采摘回来后,要经过挑选、去苞叶、洗苞叶、擂苞谷、磨苞谷浆(以前要用石磨手工推磨磨浆,现在此项辛苦的工作可交给打米厂的师傅轻松代劳了)、配料、搅拌、包(粑粑)、蒸、出锅等十来道工序后,就可以尽情享受其无穷美味了!<br> 千百年来,因蕉江山多田少,蕉江瑶、汉人民曾刀耕火种,垦荒种地。苞谷,曾成为人们维持生活的主食,勤劳勇敢而智慧的蕉江人民便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探索出丰富的美食文化,而苞谷粑粑便应运而生。<br> 如今,蕉江苞谷(玉米)已经成为焦江产业致富的一大亮点,品种经过引进改良,无论是品质还是产量都得到极大提升,而且苞谷加工的食物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美味。苞谷粑粑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招待贵客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若与蕉江油茶搭配,那更是稣香爽口让人回味难舍。<br> 大约十一点半钟,我们总算把苞谷擂完,把包粑粑的苞谷叶选好洗净,准备去加工厂打苞谷浆。这时,唐娘娘说:大家还是吃了中午饭再去打浆吧,打回来的苞谷浆必须马上做好(粑粑)、蒸好,并及时冰冻,要不就不正宗了。<div> <br></div> 唐娘娘真是太热情,太好客了,早就给我们杀了一只自养的大肥鸭,血鸭煮阿米豆,实在太开胃了!<div><br></div> 餐桌上,大家可是感慨万千啊!想当年,我们吃不饱、穿不暖,每天不是红薯饭就是苞谷饭,那实在是难以下咽啊!可如今这个苞谷粑粑怎么就这么抢手呢?听说好多跟我们一样在全州、桂林、南宁工作的也开车回来弄这个苞谷粑粑!也许现在大鱼大肉吃多了,也许现在品种改良了,也许美食工艺更精进了吧? <br><br> 午餐后,一切流程顺利进行,下午四点钟,总算可以出锅了,锅盖一揭开,一股热气腾腾的香味扑嚊而来,深吸一口,沁人心脾!而眼前那黄澄澄、金灿灿的苞谷粑粑更是让人垂涎欲滴,一口下去,那香甜、那稣软、那美味,着实无以言状! 依依不舍地离开时,回头看看那如诗如画的乡村,回味那美美的苞谷粑粑,感叹这乡村振兴所带来无限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