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相见(新疆行二)

静静

<h3>我是旅行上瘾者吗?<br>(新疆行二)早就该动笔写了,诸多事情拖到现在,本想着不写,但看到一段文字“人们总是喜欢追问旅行的意义,觉得有意义的事情才值得去做,我反倒认为万事万物存在的意义都不是一个统一的答案,旅行也一样,它的意义取决于每个人如何去定义它。”就此产生了共鸣,不敢懈怠,述说开来:现阶段的我衣食无忧,也许是为了成全自己的精神世界,用旅行来调剂生活,或者为了“清醒地”活着而通过旅行滋养身心。不管怎样,帕米尔高原及周边是此次行程的重要一部分,最应记录 。</h3> <h3>从和田到喀什,一路全程高速,路边全是笔直的白杨树,树下种着麦芽已泛黄,这样的场景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上网查资料才知道,南疆的村镇城市周围白杨最多,是防风固沙一把好手,此刻若放一首阎维文老师的《小白杨》,就太应景啦!<br>到喀什已下午两点多了,办理好酒店入住,赶紧乘出租车去办边防证,因为明天的塔县游要用。司机送我们到艾提尕尔广场,广场位于喀什古城的中心,广场西侧是艾提尕尔清真寺,东侧是汗巴扎。我们快速穿行汗巴扎到达警务室,几分钟就办好了边防证。解决好这一大事,我们轻装上阵,把今天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喀什景点了。</h3> <h3>先游览艾提尕尔清真寺,它没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看上去质朴清雅。听讲解员介绍每天艾提尕尔寺都会进行5次礼拜,礼拜时寺院谢绝参观。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清真寺内无任何偶像,穆斯林做礼拜时只须面向麦加方向。寺内建筑以白色和绿色为主调,风格简约大方,不同于我之前看过的清真寺。</h3> <h3>寺内一幅纯手工羊毛挂毯,寓意深长。</h3> <h3>游览完艾提尕尔清真寺,打的去了喀什市东郊5千米的浩罕村,香妃园坐落在此。我们到了景区门口才知道,主墓在修繕,不能靠近。既然来了,还是进园看看吧,可惜天公不作美,一阵狂风刮来,风沙弥漫,吹得眼睛都争不开,阴沉暗淡的天空一瞬间就压过来了,我们只能走马观花到此一游!</h3> <h3>高台民居,也像很多古老的村落一样,游客很感兴趣,觉得独特、与众不同、有韵味,我们在去香妃园的路上看到它破败的样子。从香妃园回来,天空又有放晴的迹象,那高台民居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啦,我们兴趣亦浓亦烈地踏进去了。高台民居很特别,建在800多米长的黄土高崖上,四周很是空旷,因此十分显眼。高台民居的楼房十分有特点,楼上楼、楼中楼、过街楼,楼楼相连,相互映衬。身临其中,令人对维吾尔族的建筑风格叹为观止。这里的房屋是用泥巴和粗木搭建而成,居民们把树木的枝桠去掉,无需其他任何加工,直接用树干来架构和支撑屋顶、阁楼和阳台。房屋高低错落,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这里的房子非常牢固,很多已历经了600多年甚至上千年的风雨,依旧安然无恙。高台民居里有铺着各种花纹地砖的小巷,纵横交错、曲曲弯弯、犹如迷宫一般。我在里面转了半天,都是迷迷瞪瞪的,尽管这里并不太大,但要想逛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巷子的布局没有任何规律。后来听说,在高台民居的小巷行走,要按照地上铺着相同花纹的地砖行走,这样就不会迷路,游客是不知其所以然的。但当地人不会迷路,地面的铺砖暗藏神奇的奥秘——铺四边形砖的是死胡同,铺六角形砖的是通道,只要沿着六角形砖走,就能走出高台。<br><br></h3> <h3>高台民居的陶器作坊非常有名,这里的土叫“色格孜”,粘性和柔性极强,非常适合制作陶器。我在里面闲逛,居民们十分友善,小孩子还会主动打招呼,只是这里似乎是老人和小孩居多,年轻人很少。</h3> <h3>高台民居现在所保留的一部分未改造的危房,依稀可见过去房子层层往上垒砌的风貌。</h3> <h3>来这旅拍的人很多,这组很酷,我特喜欢,赶紧入了镜😄</h3> <h3>黑云压城城欲摧,仿佛下一秒极端天气就要袭来,我们快速撤离了高台民居,穿过一条马路从古城东门进入城内。喀什古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古城内街巷纵横交错,迷宫一般,土木或砖木结构的房屋独具特色。来不及看,大雨倾盆而下,没有地方可躲雨,我们就近走进一家餐馆,连名号都没记住。<br>外面已滂沱大雨,我们顺势把晚餐吃上,点的全是新疆特色,烤羊肉、烤羊排、烤鸽子、还来了一份骆驼肉……配上灵魂的格瓦斯不要太爽啊!哈哈😄餐厅有歌舞表演,以致于我没有拍下美食照片。歌舞已经植入维族人的基因,无论是在街上率性舞动的小男孩,还是在餐馆表演的小姐姐,天性里的热情、自由、快乐一览无遗。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我被一群女孩男孩簇拥着滑进露台,跟着他们一起载歌载舞起来,虽然肢体动作僵硬,但心情还是愉悦得很。旅行不只是为了看美的景色,在美好视觉收获的同时,如果没有人文的穿插与融化,会少了很多高尚情趣的情愫,这也是南疆看人文的重要窗口之一。<br><br></h3> <h3>汗巴扎夜市,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感觉和大多数古城一样,比较商业化,现在的喀什,虽然人文风情浓郁,但这仅仅只是针对尚且抱有强烈新鲜感的外地游客而言。主要都是做写真和卖吃的,唯一的不同是在这里,能看到的商业是有异域风情的。我们四位凡人也不免落俗在此游玩了近四个小时,一路逛吃逛喝,享受买买买的乐趣,完全忘记了明天还有艰辛的行程在等着我们。走出热闹的市集街道,游人络绎不绝,似乎每一位游客都在享受“不到喀什不算到过新疆”的快乐。我想旅行的实质就在于愉悦身心。</h3> <h3>第二天我们9点从市区出发,向帕米尔高原进发,终点塔县县城。料想着今天7个多小时的车程,加上沿途大小景点,到塔县会很晚。而且对高原反应心有畏惧,我和姐姐都吃了药,带上葡萄糖水和氧气瓶,心神荡漾着对未知事物充满了憧憬。刚离开喀什的时候,白杨树绿意葱葱,根本感觉不到这是在南疆,恰好天空也助兴,这一段也算是超值的景观公路。当公路还在平原段的时候,山脉如同一片白峰绝壁阻挡在前方,当时我在想,这些雪山会是我们经过的地方吗?沿着314国道行进大约20公里,随后就进入奥依塔克红山石林,这里两侧山体都是红色,但越往前走植被越少,山体颜色也开始变成浅色。这一路上,都是绵延不绝的雪山相依相伴,此时还没有一丝高反,可以尽情享受“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的美景。</h3> <h3>穿过公格尔遂道,耳朵有点听不见声音啦,吞下口水就好多啦。</h3> <h3>车开着开着,就看见了雪山,如巨人列阵一般,气势磅礴。导航把我们带到白沙湖的东侧,从停车场延伸了一条长长的栈道通到湖边,在栈道上往远处看,白沙湖如睡美人一般,湖面如镜子一样清晰透明。岸边有人有牦牛在移动,沿着栈道往下走,湖水呈现出变换的色彩,偶尔有风吹过掀起涟漪,又很快归于平静。我们感叹着今天运气真好,遇到了万里白云的晴天,兴致盎然,没有还价迫不及待地坐上漂亮的牦牛。整段湖面分成两个方向,东岸和北岸,待会儿我们就要走北岸去木吉乡火山口。一面是有白沙堆积的山体和雪山若隐若现,倒映在湖面。一面的白沙没那么明显,但雪山更清晰,也有山体叠嶂的层次感,且水面更平静无波澜。碧绿的湖面倒映着雪山与沙丘,朵朵白云在蓝天和湖中飘荡,分不清哪是天上哪是人间。“这个世界最美的,还是世界本身”。时间在这里静止!眼前的一切瞬间定格在了记忆里!<br><br></h3> <h3>我们一直疑惑白沙山的沙子怎么来的?百度一查,由于千百年来高原风沙的侵袭,使得沙湖周围的山遭受侵蚀风化成灰白色的沙子,形成了沙山。万年风吹沙成山,谁也说不清为什么风沙只吹向这一座沙山,只知道经历了许多许多年的万世轮回,才有了如今的模样,这就是自然界里时间的力量!在天地之间,人类是如此的渺小!站在岸上遥望湖面,湖水颜色随着沙山和天空的颜色不断变化,晴好时翠绿,阴沉时清灰。有人说白沙湖像镶嵌在高原上的一块蓝宝石,可我觉得它更像一块绿松石,低调而内敛。一座座的沙山线条优美,沙子细腻柔软,整体呈现出银白色,就好像白色的绫罗绸缎铺落在湖边。阳光照在波光细细的湖面上时,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绿缎。</h3> <h3>我站在白沙湖北岸陡坡上看到四周的景色,还是大为震撼,当时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安静的,所有世俗的想法都抛在了脑后,只想好好享受这个与自己、与自然独处的时刻。可一阵风把帽子刮到了坡下面,沙石路不好走加上坡又陡,向下走了几步我放弃了,可没想道有个好心人冲下去把帽子救回来了。我不知道他是游客还是当地人,看上去像少数民族,当时就觉得这世界和我刚刚看到的是多么的相似,一切美好,对他说一声谢谢都显得多余,但还是说了很多遍谢谢🙏</h3> <h3>帽子失而复得,雪山下我又拥有了它,更懂得“遇见的都是天意,拥有的都是幸运。”</h3> <h3>简单午餐后,白沙湖逐渐消失在后视镜中,我们的目标直指木吉火山口。白沙湖往木吉方向,路右边,木吉火山口对面连绵起伏的十八座雪峰就是十八罗汉山。看见有人在山下骑马,画面好有氛围,我也很想去……汽车在蜿蜒的道路上飞驰,如同一支笔在画布上舞动,将这片土地的美景一一勾勒。我不敢睡着,一直陪司长卿卿,路边,绿茵的草滩和婉蜒的溪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光,灰褐色的山体近在咫尺,它们仿佛是大地的雕塑,沉默而坚定。而更远处,连绵的雪山起伏,如同一条条银白色的巨龙,盘旋在天际,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br><br></h3> <h3>到达景区门口,我感觉到身体有些不适,胸闷气短还轻微恶心,走几步头也开始疼起来,心想这大概就是高反了吧。沿着栈道坚持向火山口方向走去,可实在是太难受了,走了十来米还是折回了,终究是没能看上一眼火山口!</h3> <h3>我坐到车内,吸了半瓶氧,不动不说话,身体才感觉好些了。从火山口原路返回,车窗外这些山体,这些色彩,这些牛羊,它们共同编织成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卷,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星球。每一次目光的转动,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一次呼吸,都似乎能吸入这片土地的灵魂。不连续的水沟在青绿的草滩上勾勒出自然的纹理,远处连绵的雪峰静静伫立,它们的冰雪融水和草滩上的涓涓细流共同滋润着这片富饶的土地,绘就了一幅生动的荒原风光。</h3> <h3>火山口往返花了三个多小时,返程路上下起大雨,不时还加杂着冰雹,加上路况不好,四周的景色渐渐变得令人生畏,喀喇昆仑山开始显露出它的威仪。无论转多少个山口,前方依旧是千山万壑,山势巍峨、冷峻肃杀。那些暗黑色的山峰顶着终年不化的冰川如同伫立于天地间的巨大屏障,此时最担心泥石流发生,想找个出口却始终未能如愿,只得硬着头皮往前开,偌大的雨点砸在我们的车窗上,紧张的心情袭来。好在老公的发小车技过硬,灵活地穿梭在山体之间,每一次的加速和转弯都恰到好处。直到突然间,两侧的山岩向四周褪去,阴沉暗淡的天空在一瞬间撕裂开,白沙湖出现在视线的中央,我们终于踏上了G314国道。再看白沙湖唏嘘感叹❗️好大好大!好美好美!<br>经历了刚刚的跋山涉水,沿途经过喀拉库勒湖和塔合曼湿地,我们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看了,而且我的高反越发严重了,只能在车上远眺公格尔峰和慕士塔格峰,最后到达塔县住处傍晚7点多。今晚一定要好好睡觉!<br><br>照着图库顺序回忆有感而发,一不小心啰啰嗦嗦一堆,还是待续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