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故事】亦喜亦忧总关情

<p class="ql-block">  这次来武汉又快两年了。对于家乡总是有太多的不舍,家乡的亲人和朋友,家乡的山水草木,家乡的一切一切,都是我的牵挂。好在现在网络发达,有抖音、快手、微信,朋友圈里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到与家乡有关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近日喜闻,我的家乡延安市延长县张家滩镇谭家河村东边的延河湾里,出现了黑鹳的活动迹象。很多朋友奔走相告,把这当成一件稀罕事物,前往察看观赏。</p><p class="ql-block"> 文友王福建老师,他本身就是一位专业摄影师,以其敏锐的嗅觉,和专业的水平,在此地多次蹲守,拍到了许多黑鹳在此活动的珍贵照片<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span>把这一事件写成了新闻报道,近日在陕西日报刊登见报了。他还给我分享了一些他近距离拍摄的照片,好消息接二连三,真的是可喜可贺!</p> <p class="ql-block">  以前对黑鹳这种鸟类的了解,知之甚少,于是,在网上查阅关于黑鹳的信息。方知,黑鹳俗称乌鹳、钢鹳、老鹤,又名老油鹳、捞鱼鹳,由于颈部和脊部均呈黑褐色,故名黑鹳。是一种体态优美,颜色鲜明的大型涉禽。是世界濒危珍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其数量稀少,被誉为“鸟中大熊猫”,1998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在全球范围内,都被视为非常稀缺的保护动物,已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p> <p class="ql-block">  据见过黑鹳的人讲,黑鹳的个头大约有1米左右,体重大约有2~3千克。整体大致呈黑色,下胸和腹部为白色,嘴及腿为红色,眼睛周围裸露红色皮肤。黑色羽毛带有金属质感的紫绿色光泽,阳光照射下不断的变换着颜色,十分漂亮。飞行时黑色的翅膀和白色的腹部形成显著对比,在野外极易识别。黑鹳的幼鸟羽毛色泽暗淡,整体偏灰褐色,大概3~4年才能成熟。</p><p class="ql-block"> 黑鹳的分布范围广泛,但种群数量较少。在我国,黑鹳主要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多在山区悬崖峭壁的凹陷处或浅洞处筑巢,越冬时多活动于开阔的平原地带。黑鹳声带退化,不善鸣叫,性情机警,喜欢在沼泽和湿地上觅食鱼、蛙、甲壳类和昆虫等为食物。繁殖期一般在4~7月,每窝产卵3~5枚,由雌雄鸟共同轮流进行孵卵育雏,寿命可达二三十年。</p><p class="ql-block"> 由于森林砍伐、沼泽湿地开垦、环境污染等原因,黑鹳的栖息地被破坏和消失,导致其种群数量骤减。</p><p class="ql-block"> 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并将其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p><p class="ql-block">黑鹳是重要的环境指表性动物,对栖息地环境要求高,一般在远离人类的区域活动,被誉为是山河间的隐者。</p><p class="ql-block"> 黑鹳体态优美,红嘴红脚、黑背白肚,它是优雅的舞者。时而在河边草地上漫步啄食,时而在水里嬉戏玩耍,时而在蓝天上翱翔,时而在岩崖边栖息,与山川河流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p> <p class="ql-block">  家乡出现了罕见的黑鹳活动迹象,它能在这里安家落户,孵卵育雏,繁衍生息。这说明家乡的生态环境,符合它生存需求。家乡这些年的退耕还林成效显著,环境治理大有改观,生态环境方面,完全具备了黑鹳等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p><p class="ql-block"> 据说,家乡多地还陆续出现了消失已久的多种野生动物,还将会有更多的野生动物回归这片土地。想想看到那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川河流处处是景,到处鸟语花香,我的家乡会越来越美,这真是一件令人欣喜的大好事情,也是可喜可贺的利好消息。</p> <p class="ql-block">  可是,好消息也伴随着坏消息接踵而至。今年家乡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干旱现象,连续三个多月没有有效降雨,田地里稼禾枯死,大片的玉米地里,玉米叶子卷曲枯黄,许多地方的果园里,由于缺乏有效灌溉,青果朽落一地,果农心急如焚。苹果可是当地的支柱产业,遭遇旱灾减产,果农将会面临着重大经济损失。</p><p class="ql-block"> 往年,我的家乡一进入夏季,到处山清水秀、绿意盎然,一派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美好景象。被誉为陕北的好江南,城里人羡慕的避暑山庄。可今年长时间的被烈日炙烤,导致土地干裂,青草干枯,鲜花萎蔫,蔬果遭殃。有些地方,河道断流,人畜饮水困难。家乡正面临着严峻考验,乡亲们怨天尤人,苦不堪言。我听了这些消息以后,心情也是无比沉重,不由得替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担忧。也不由得在想刚刚落脚的黑鹳,会不会因此而远离,又一去不复返了……</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环境的因素,经常在春夏之交会出现旱情,今年尤为严重。虽然大部分地区通过退耕还林还草等环境治理,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但是,对于一辈子以农业生产为生的农民来说,他们的生存环境还是比较艰苦的。由于所耕种的土地,一般都比较零散,因此,很多地方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灌溉设施,特别是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农民来说,他们几乎还是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天旱雨涝关乎着他们一年的生计。</p> <p class="ql-block">  今年遭遇大旱,庄稼几乎没有什么收成了,虽然国家会有一定的救助和补贴,但杯水车薪。干旱造成的年馑,还要他们自己面对,一想到这些,所有人都忧心忡忡,难以释怀。</p><p class="ql-block"> 做为家乡的子民,我也是他们中间的一员,我的心和家乡的父老乡亲是连在一起的,始终关注着家乡的动态,他们高兴我也跟着开心,他们难过我会跟着忧伤,看着他们无奈而苦涩的表情,我这心里真的很不好受,亦喜亦忧总关情。</p> <p class="ql-block">  最近,总是不由得想打电话发视频询问家中的亲人,旱情怎么样了?天气预报说近期有雨了,有没有下保墒?旱情缓解了吗?今年的天气预报也跟人们开起了玩笑,屡屡失准,让人们一次次的满怀希望,又一次次的叹息失望。问的多了不耐烦了就怼我:给你说管什么用,你知道了又能怎么样?是的,我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p><p class="ql-block"> 人常说:上苍有好生之德,天道有慈悲之心。面对灾情,我想表示关切的应该不止我一个吧?但凡有良知的人,都不会无动于衷。更何况我还是市县两级作协的会员,更有责任有义务替农民发声,为乡亲们呼吁,希望当地政府出台相应的救灾措施,帮助村民抗旱救灾,尽最大可能,将灾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靠天天不应,靠我们自己。相信人定胜天,相信乡亲们一定能克服困难,战胜灾情,渡过这次的难关。</p> <p class="ql-block">  我在心里默默地为家乡祈福,希望珍稀的黑鹳也和家乡的人们一样,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故乡,成为这里的“常住居民”。希望我的家乡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不断传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