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出门旅行,于我最需要划重点的就是地名与方位。哈拉和林遗址的位置,在蒙古国前杭爱省鄂尔浑河右岸,呼舒柴达木之南20公里处。我记地名方位的主要方式,还是老办法,看地图!尽管找一份哈拉和林地图实在不易!</p><p class="ql-block">哈拉和林地区,其实并非从蒙古帝国时期才开始繁荣。更早曾是匈奴帝国的牙帐,即首都;也是回鹘王朝首都哈拉巴勒嘎斯城所在地。我们所到几日,都是围绕鄂尔浑河谷这一带观景!</p><p class="ql-block">六月的蒙古中部,应是当地最好的季节,说是雨季,依然是晴天多,日照充足。紫外线有些强烈,但气温相当舒适,那几天均在最低12,最高25摄氏度左右。早晚厚外衣,白天两件套,不冷不热,正是户外活动的最佳时段!</p> <p class="ql-block">从额尔德尼昭出东门向北,去看更大范围的鄂尔浑河谷景区。据载,最早在1889年沙俄时代,就有地理学者在此地发现遗址,推测为蒙古帝都哈拉和林。</p> <p class="ql-block">寺院的高墙白塔,尽显净土之地的庄严。而鄂尔浑河谷地带的历史留存和人文遗产,也密集地存在于额尔德尼昭周边。</p> <p class="ql-block">眼前这片旷野,正是从19世纪末以来,探险家们考察的重点地带。而对此地系统的考古发掘,大约从20世纪初才开始。</p> <p class="ql-block">沿着车轮轨迹向前,可以看见远处的白色高台。资料显示:1912年波兰考古学者曾在额尔德尼召找到写有“和林”字样的残碑,而我们要探寻的万安宫遗址,就在附近。</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片草场,风光旖旎。“以畜牧为业、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有史可查最早出现在公元前8世纪中叶。哈拉和林,就是这样一个水丰草盛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一座小土地庙?导游说此非古迹,而是现代产物。虽说额尔德尼昭曾发现“和林”字碑,但蒙古帝都究竟是否在此,学术界一直有争议。</p> <p class="ql-block">关于这座石龟,据说13世纪时,哈拉和林城东南西北共有四座石龟,充当界标。目前看到的这只,好像是赑屃,背上有槽,应该是驼过碑的。</p> <p class="ql-block">至于驼了什么碑,有无碑铭,内容为何?已经不得而知。听说当地人认为,只要摸摸石龟相应的位置,就能治好自己相同部位的病。而今石龟被保护在栅栏内,想摸也摸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石龟北面,便是万安宫遗址。1948-1949年间,前苏联学者找到这片遗址,经考察认为是哈拉和林的万安宫。</p> <p class="ql-block">由于与法国人在《东行记》中的描述吻合,因而学者们基本确认了哈拉和林的位置,以及万安宫所在地。此处遗址于2001年由德国考古队发掘。</p> <p class="ql-block">万安宫又名万安阁,在哈拉和林镇的西南隅。宫殿遗址除柱础石外,没有其他遗物。在随后的考古发掘中,也有个说法,倾向于此非宫殿,而是一座佛寺。</p> <p class="ql-block">图为遗址高台之上,姑且认定它就是万安宫。史载,万安宫于哈拉和林建城第二年完工。蒙古语称“合儿石”,意为“行宫”、“宫殿”。在游牧民族居住区,宏大建筑十分鲜见。</p> <p class="ql-block">台址上,纵横各8行的白色方框,约两米见方,为大殿圆柱的柱础石,共六十四个。每块柱础石之间的距离约三四米,由此可见宫殿规模。</p> <p class="ql-block">为了保护遗址,考古工作者应用夯土技术,将一层层沙子、砾石和壤土夯入木制的铺板中,建造起两米高的人工平台。</p> <p class="ql-block">根据记载,哈拉和林城由外城和宫城两部分组成。万安宫是宫城内最重要的建筑。除有高台基和柱子,还有精致的装饰和彩绘、图画。宫殿四周为诸王府邸,形成华丽的建筑群,可惜无缘一见。</p> <p class="ql-block">1995-1996年间,根据联合国的计划,鄂尔浑河谷地区进行了一次大型考古活动,取得可信成果。图为在高台看到的石龟,货摊,以及远处的哈拉和林镇。</p> <p class="ql-block">忽听一位团友惊呼:海市蜃楼!大家向他所指方向一看,还真有些亭台楼阁的影子,隐隐约约,似是非是。</p> <p class="ql-block">忙不迭掏出手机,但还是手慢了,那些楼宇,边界已经不分明。以上两图为团友所拍,云中似有屋檐,各位觉得像吗?</p> <p class="ql-block">彩色遮阳伞下,女老板摆出的货物琳琅满目。有些像是蒙古特有的物件,更多的和国内旅游纪念品差不多,也来自义乌?</p> <p class="ql-block">这只狸花猫虎视眈眈地替主人看守货摊。本以为这样随处可见的旅游商品,不会有人问津,没想到生意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在哈拉和林的各个景区,都有这样的文字说明,除了听导游介绍,还可以通过手机翻译软件获取信息,可惜多半译得文理不通。</p> <p class="ql-block">这块黑乎乎的石头叫“男根石”,位于距额尔德尼召不远的坡地上。男根石指向的山坡,为阴穴坡。游牧民族的生殖崇拜,由此略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哈拉和林镇的背景,便是杭爱山,古称“燕然山”。长约700余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主峰鄂特冈腾格里峰海拔4031米。</p> <p class="ql-block">图为远摄哈拉和林。离了地图便找不到东西南北,我只好以额尔德尼昭为坐标,以便搞清楚万安宫遗址与寺院、城镇的方位关系。</p> <p class="ql-block">原来哈拉和林镇也有楼房!路过而未入,只因时间短。这片河谷要看的内容很多,所以没能来个City walk,是此行最大的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