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走走玩玩,近三百公里的路程,我们车行了七个多小时,下午15点16分,我们进入塔县,塔县全名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简称,是一个以塔吉克族为主体,汉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等多民族居聚区。这个中巴边境上的小县城接壤了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个国家,塔县——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塔吉克民族语言中,塔什库尔干是石头城的意思,在塔县北侧就有一座石头城遗址,是塔什库尔干著名的景点之一。石头城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这里也是每个到塔县的游客必去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的感觉是这样的,大致是白沙湖部位就应该属于帕米尔高原了,白沙湖海拔高度只是3300米,而塔县是绝对的帕米尔高原,波斯语,帕米尔意为平顶屋。帕是汉语“平”的意思,中国古代称帕米尔高原为葱岭,世界上14座8000米以上山峰,帕米尔有4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分别是乔戈里峰、布洛阿特峰、加舒尔布鲁木Ⅱ峰和加舒尔布鲁木峰。乔戈里峰,是世界上第二高的山峰,海拔8611米。布洛阿特峰,海拔8051米,与乔戈里峰相邻,。加舒尔布鲁木峰和加舒尔布鲁木峰,分别海拔8034米和8068米,古丝绸之路帕米尔高原经过。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主要山峰均在6000米以上。西部塔吉克斯坦境内主峰共产主义峰海拔7495米,列宁峰7134米。加上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还包括喜马拉雅山的一部分。牛,实在是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但塔县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一县邻三国”,鸡鸣叫四国,也就是说,一个小小的县城,却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国接壤,这就是塔县的魅力所在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塔吉克族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主体民族,占塔县总人口的80%,根据《中国2021统计》,中国境内塔吉克族的人口数为50896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塔吉克族为欧罗巴人种,是中国境内五十六个民族中唯一的一个白种人种群,民族语言为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塔吉克族主体在中亚,主要分布在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和地区,中国境内的塔吉克族主要聚居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塔县的塔吉克族与塔吉克斯坦的民族尽管都叫塔吉克,但分属不同的民族。从西汉到西晋以及唐代在中国中央版图中始终有一个羯盘陀国和西域三十六国蒲梨国,他们与中国的渊源,比西汉还早,要追溯到先秦甚至周初。这一切要从一个塔吉克人耳熟能详的美丽传说开始。这就是塔吉克人“汉日天种”的传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唐玄奘取经归国途中经帕米尔,在羯盘陀国停留了20余日,详细地考察了此地的历史与地理,国王亲自向他讲述了 羯盘陀国的来历,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作了记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传说,公元前二世纪,波斯国王要迎娶汉地公主,他派出迎公主的队伍在走到葱岭(帕米尔高原)却遭遇战乱,被困在了当地。之后这支队伍将公主安置在了一座只能通过梯子上去的孤峰之上,兵士们则在孤峰周边团团守卫,三个月后,当地的战乱平息,但公主已经怀孕了,这下波斯国的使臣就慌了,觉得这样回去之后国王恐怕会把自己杀掉。公主的侍女说,每天中午的时候,都会有骑士从太阳中骑马来到孤峰和公主相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虽然队伍兵士对这一说法也将信将疑,但大家都知道回到波斯肯定难逃一死,所以最终干脆就在当地安顿下来,自己建立了一个政权,公主的儿子,长大后,成为羯盘陀国。而在玄奘听到的传说里,这个政权也就是羯盘陀国了。与传说相吻合的是塔县附近确实有一高地,也确有一座公主城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塔吉克族人认为,高原上跑的最快的马和飞的最高的鹰都是可以通天的神兽,因此这两种动物都被塔吉克人视为神兽,其中鷹又比马更加孤傲,所以早期的塔吉克信仰中把鹰作为了他们的精神图腾。在塔吉克文化中,鹰的元素也比比皆是,塔吉克人敬鹰爱鹰,也梦想成为高原上的雄鷹。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眼睛所及之处,有很多鹰的雕塑,据说塔吉克族族是一个非常爱好音乐舞蹈的民族,在他们的舞蹈中,有许多鹰的元素,就像蒙古族舞蹈中的马的元素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冰山脚下是我可爱的故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我离开它的时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好像那哈密瓜断了瓜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白杨树下住着我心爱的姑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我和她分别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好像那都塔尔闲挂在墙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首《怀念战友》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样,都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里的插曲。歌中所唱的“冰山脚下"就是指塔什库尔干的塔吉克自治县,《冰山上来客》讲述了一个塔吉克人民与解放军共同努力与敌特势力斗争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塔吉克民族有着戌边的光荣历史。塔吉克族守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绪年间,当时清廷在当地建立了第一个军民联防制度,塔吉克人按照汉制建立起了基本的军事作战力量,并在清晚期迅速投入到和沙俄以及英国等列强国家的反殖民斗争当中,遗憾的是,虽然塔吉克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但清廷衰弱,光靠塔吉克人已经无力回天。解放前,国民党顾不上新疆地区,共产党员自发进入新疆腹地,组织起边防大队巡视边境,塔吉克族人也积极加入到边防大队的队伍当中,成为了我国边疆防御力量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塔吉克人爱国守边的情怀是一直刻在其骨子里的,他们对于军队有天然的好感,也乐于帮助军队完成守边的任务。塔吉克县的边境线上,光是公开的通道就有40多条,其中只有4条主要的过境通道有驻军值守,其余通道都是塔吉克族人自卫,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石头城原来的大门,从这个大门进去,石头城堡就在不远处,但是,石头城管理人员将这个大门弃用了,新大门距离石头城堡感觉上有两三公里,进入新大门,需乘坐景交车,才能到达石头城堡,景交车票倒是不是很贵,好像十元人民币,景区改变大门的原因,是不是考虑从游客那里获得这区区十元钱,不得而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进入大门,司机田师傅去购买门票,我们准备在游客中心前的石刻标志拍照,有几个巴基斯坦小伙上来搭讪,这些巴基斯坦小伙虽然看上去像是一个个老油条,实际上他们所能表达的中文只是单字,单词很少,交流挺困难,幸亏我们旅友,做外贸工作的孙先生,与他们交流就方便多了。原来他们主要是卖烟,兼着卖点低品质的玉石也有一部分饰品。我们参观石头城遗址后,这几个巴铁又跟我们到汽车上,最后,150元一条的烟,70元推销给我旅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丝路古道,高原明珠》石刻标志,标志上方有塔吉克族的“鹰”图腾。第三张照片是一个塔吉克中年人与标志石处一位弹“拉巴布”乐器的音乐人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游客中心乘坐景交车,大约十几分钟到了,是不是似曾相识,一点不错,石头城原大门,是的,就是景区关闭的那个门的里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石头城历史文化陈列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石头城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城北侧,是新疆境内古道上一个著名的古城遗址。城堡建在高丘之上,极为险峻。城外建有多层或断或续的城垣,隔墙之间石丘重叠,乱石成堆,构成独特的石头城风光。汉代时,这里是西城三十六国之一的蒲犁国的王城。唐朝统一西域后,这里设有葱岭守捉所。元朝初期,大兴土木扩建城郭,旧的石头城换了新颜。光绪28年,清朝在此建立薄犁厅,对旧城堡进行了维修和增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塔什库尔干一词塔吉克语为“石头城堡”。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原名蒲犁,又名羯盘陀,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关于塔什库尔干石头城的记载最早见于《梁书》:羯盘陀国(今塔什库尔干县),国有十二城,风俗与于闐相类,出好毯、金、玉。梁书作者姚思廉(生于557年—637年)受唐太宗李世民的托付,著《梁书》。时间应该在公元600年前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石头城第二次出现在《大唐西域记》中,唐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时,是公元644年来到盘陀国。事后他说,该国首府建筑在一个大石岩之上,背靠陡多河,城周长20多里。根据此说法,石头城应该是修建在公元600年以前,石头城的历史可以认为是1400年左右。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张骞出使西域的汉代,就有了石头城,如此说来,石头城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二百年左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史书中,除了上述的书中有记载外再无其他记载,但是,塔吉克民间传说有这样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石头城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最早的名字蒲犁联系在一起,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汉代时,这里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蒲犁国的王城。蒲犁国王好像挺有思想的,就像现在说的,种上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当时西南地区相当落后,丝绸之路上的商队经常会遭到暴风雨冰雪天气,为了给自己修建一座宫殿,也为给丝绸之路上南来北往的商队提供一个歇脚的地方,他下令修建石头城,让全国的百姓排成行,从塔什库尔干河一直排到阿甫拉西雅布山上采挖和传送石块,经过40个昼夜的苦战运来了足够的石头;又让全国的百姓在山下挖土和泥,一桶一桶地传递到高地上,经过40天的努力,运来了足够的泥土;又经过40个昼夜的奋战,一座宽敞宏大的皇城建成了,这座皇城就是今天的石头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现存的石头城,内城保留较完整,外城基本荡然无存了,内城古代城堡的规模依稀可见。城垣周长1285米。城基石砌,城墙用泥、石砌成,还有几处用土坯修筑的哨所和炮台。辕的四角有四座大门,其中东北角外城的大门保留较为完好。城东有寺院,城西和东南部残存40余间居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石头城”官方介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远看石头城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外城遗址,仅有四散的石头,所有的石头城痕迹荡然无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木栈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因为要保护石头城遗址,所以要求游客必须走木栈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内城遗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现存的石头城,内城保留较完整,古代城堡的规模依稀可见。城垣周长1285米。城基石砌,城墙用泥、石砌成,还有几处用土坯修筑的哨所和炮台。辕的四角有四座大门,其中东北角外城的大门保留较为完好。城东有寺院,城西和东南部残存40余间居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玄奘讲经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历史上许许多多著名人物都曾在石头城留下足迹,比较著名的如东汉晚期来东士传法的安息僧人安士高、东晋高僧法显、北魏时受胡太后之命由洛阳西行求法的宋云、唐代将军高仙芝、《经行记》作者杜环、佛经翻译家玄奘和元代进入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等。可惜与这些人有关的遗迹如今几乎荡然无存。只有一个例外——玄奘讲经处还在。这里青岛的读者注意了,文中的东晋高僧法显就是在华严寺外雕塑的法显和尚,中国西行取经和尚第一人,步行经西域去西方取经,返回时,走海路,青岛仰口湾登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可惜!可惜!可惜!入眼皆残垣断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佛寺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佛龕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没有搞明白,这是慕士塔格峰还是乔戈里峰,根据地图,我分析应该是乔戈里峰。</span></p> <p class="ql-block">阿拉尔金草滩</p><p class="ql-block">位于石头城下的草滩,号称金草滩,据说是因为秋天游客看到一片金黄得名。金草滩湿地是国家一类保护湿地,总面积10万亩,由湿地、草甸河流、沼泽、雪山、高原景观组成。金草滩动、植物丰富,生态保护特征显著,具有调节气候、水源补给、缓解旱涝、娱乐游览等功能,对维护塔县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金草滩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要通道,这里民俗文化独特,人文古迹色彩浓郁。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游牧地,是帕米尔高原游牧文化保留最为完好的地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金草滩上有一个“阿拉尔”的村庄,所以就赋予金草滩“阿拉尔的名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因为金草滩在维修中,木栈道禁止游客进入,我们共计一小时三十分钟游览结束,当晚住宿在塔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六月十三日晨,这是五点三十八分我拍摄的塔城日出的照片。塔城五点起床,六点出发,前往瓦罕走廊,盘龙古道,喀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高原的气候,五点温度七度,六点温度八度,七点,温度升至十一度,我们都穿上了抓绒外套御寒,还可以,一件抓绒完全可以抵御高原的寒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点四十五,已经呈现出日照金山,金光映雪山的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六点十八分的雪山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六点四十拍到的雪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七点十二分我们到达瓦罕走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块介绍高僧的牌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东行传法第一人安世高经行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安世高(公元二世纪)安世高来自安息国,王族出身,因此,西域人都称他为安候,历代经录家也沿用这种称呼。他译的一部《十二因缘经),也被称为《安候口解》,安世高博学多才,泽经传法之同时,为人治病、望气、占卜、推步,以异术激发人们对佛教的敬信皈依,对汉末佛教的迅速传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各地流传有关他的神奇故事极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东晋高僧法显经行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法园公元334年-420年),东晋高僧、世界级旅行家、中国古代出国留学第一人。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六十多发高龄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前后历时15年最后从海路回到中国。他写的游记《法显传》对世界的影响远远超过佛经翻译,是中国古代关于中亚、印度、东南亚最古老、最全面的第三部完整的文字记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世界地理学史和世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研究印度历史大为重要。十九世纪以来,先后被译成法文,英文、日文,并出现一批专门研究此书的著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大唐高僧玄奘经行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玄奘(公元602年-664年),大唐第一位经行瓦罕走廊,翻越帕米尔的世界级旅行家,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与法显、鸿摩罗什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泽家,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外交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14岁出家,629年西行,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45年回到长安,总行程5万余里,历时17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瓦罕走廊设了三位高僧经行处的石刻标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瓦罕走廊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瓦罕走廊,又称阿富汗走廊或瓦罕帕米尔,是阿富汗至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带。它位于帕米尔高原,西接阿富汗,东端接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整个走廊东西长约400公里,阿富汗300公里,中国境内1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瓦罕走廊不仅是连接中国与中亚的重要通道,而且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与贸易的重要通道。这条横亘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天路”,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瓦罕走廊对面的小坡下方,用白色的石子书写了【万岁,祖国万岁】使我们激动不已,多么让人感动的词汇啊,这是我们祖国增加凝聚力的重要因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阿之间,瓦罕走廊一年8-9个月大雪封山。东晋高僧法显、大唐高僧玄奘和西域佛经汉译创始人安世高(安息高)都曾走过这条艰苦的道路,,去古印度(天竺)研究佛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公元399年,东晋僧人法显从长安沿古丝绸之路西行求佛,归来后著有《佛国记》。法显在书中描述经过葱岭的路程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历史上,帕米尔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唐朝,中国设置“葱岭守捉”,其管辖范围是整个新疆西部地区,包括帕米尔。乾隆24年(1759年),清朝政府在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木叛乱后,统一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巩固了帕米尔在中国版图中的法律地位。清朝政府长期在帕米尔地区设官、驻军镇守,并一直对帕米尔地区行使有效管辖。19世纪80年代,沙皇军队在完成对哈萨克、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征服后,进一步积极准备军事占领帕米尔。与此同时,英国势力也已经扩展至阿富汗并向帕米尔渗透。沙俄英国两个国家,将中国的帕米尔高原瓦罕走廊300公里划给了阿富汗。由于中国当时积弱,东方日本伺机而动中国只得接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瓦罕走廊还流传着一个故事,1949年,当解放军到达最西部的一处中国领土的时候,发现这里的边境上竟然还驻守着国民党部队,手里有不少重机枪等武器,依然是整建制地原地驻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解放军先头部队大吃一惊,赶紧派人交涉询问,这支国民党部队的负责人紧紧握住来人的双手,激动地说:“终于把你们盼来了!我们已经断粮好几天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来,这支国民党部队虽然接到了新疆和平解放的消息,但是由于边境形势复杂,他们担心境外势力入侵我国领土,所以依然坚守着,即使是迪化(乌鲁木齐旧称)已经无法给他们提供后勤保障了,依然在高原上坚守,饿了就捕捉野兽,渴了就喝雪水—一因为海拔太高,不少前沿哨所都无法烧开热水,只能喝雪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解放军到达之后,发现很多战士衣衫单薄、又冷又饿,赶紧把随身带的棉袄给他们,把粮食也分给他们。他们也高兴地交出武器,走出碉堡,迎接新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群士兵坚守的那块领士名字叫瓦罕走廊,是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边境交界处,这里海拔高达5600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一旦被敌军入侵,则很难再收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u>【今日走过所有的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u></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后面我们即将进入盘龙古道,在盘龙古道入口前,设置了这款牌子,凡是后面要走盘龙古道的游客,排队在这里拍照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盘龙古道」原名瓦恰公路,依山而建就像一条盘卧在昆仑山脉的巨龙,故名盘龙,古道一词则是沿用了历史上塔县瓦恰乡、马尔洋乡等地农牧民前往县城、牧场的狭小牧道。而称为古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于瓦恰乡距离塔什库尔干县城75公里,当地牧民出行不便,为能让牧民们与外界联系,并拉动瓦恰乡的经济,因此有政府出资修建了这条盘龙古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人曾经提出修建高架桥,也有人提出打隧道,最后都被否决了,因为“盘龙古道”所在的山地土质比较松散,穿山打隧道,建设高架桥,相当困难,耗资巨大,所以最后决定依山势而建环绕的S型道路是最安全、最稳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9年7月,“盘龙古道“正式通车,在当地村民的心里,这条“扶贫之路”也是“致富之路”,是瓦恰乡迈向新生活的强大助推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瓦恰公路全长70公里,其中盘龙古道长30公里,海拔从3000米到4216米,整个落差达到1200多米,为了保证行车的安全,这30公路的山路建了639个(有600弯,608弯)弯道,而且基本都是为180度以上的S弯,前些年,或许是因为只有瓦恰乡的百姓才走这条公路,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这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户外爱好者来到这里,他们也被这震撼的景色倾倒,盘龙古道被迅速传播开来,新疆游走盘龙古道就成了无数人必打卡的目的地,它也慢慢成了网红公路。现在规定,盘龙古道成为单行线,逆行车辆,绝对过不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李琼一首《山路十八弯》火遍大江南北,平时,我们形容道路崎岖曲折也是用十八弯来形容,在我们国家,弯路比较多的道路有那么几条,比如西藏的怒江七十二拐,它从最低点海拔3100米,一路攀升到最高点业拉山口海拔4651米,再盘旋下降至邦达镇海拔4100米,长约12公里,是全国有名的“魔鬼路段”。.湖南的天门山“通天大道” 大道两侧绝壁千仞,空谷幽深,共计99个弯,180度急弯此消彼长,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层层迭起,被誉为“天下第一公路奇观”。贵州的晴隆24道拐,24道拐公路设计精巧,从晴隆山山脚的大水沟至鸦关关口,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6米,在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我们的司机田师傅是旅游达人,开车走过无数的路,他认为,盘龙古道是最为壮观,弯路最多,坡度最大,线路最长,又有雪山相伴,可谓国内第一。前两天看了个新疆人拍摄的盘龙视频,视频中新疆人骄傲的称盘龙古道一共两个弯,一个左拐弯,一个右拐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一路向上,中间看到几个比较适合拍照的地方,我们不住的呼唤,“这个地方太棒了”,“这里拍照能出大片”,司机田师傅始终不为所动,一直上到坡顶,我们看到这个标志牌,【4216米】,田师傅终于开始找停车位了,盘龙古道顶部一片不大的空地,到处堆满了车辆,根本就找不到合适的停车位,我们只能继续向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旅友王玉斌在“4216海拔标志牌”拍摄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里是望龙亭观景台还是大盘龙观景台,指示牌上有两个名字,不过是什么观景台已经不重要了,大部分人根本不管他是什么,直接向观景台走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壮美的盘龙古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家都在传,盘龙古道有一地点弯路达360度,(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是270度)我们终于找到了。瞧,这就是360度弯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坎儿洋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坎尔洋村 ,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距县城55公里,海拔3000米左右,面积约985平方公里,居住着228户塔吉克族807人。坎尔洋村是塔吉克文化保留最原始、最古朴、最完整、最系统的村落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会丢东西的地方,这里牧民的毡房和帐篷,普遍都没有门,只挂有一张毡门帘。这里没有发生过入室抢劫、盗窃等案件。县城里的监狱,据说都闲置了十几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别的地方莺歌燕舞,这里是“鹰”歌“鹰”舞。塔吉克族是一个崇拜太阳,以山鹰为图腾的民族,所以在他们看来,任何见不得人的苟且之事,都逃不过鹰的眼睛,“草原是牛羊的天堂,不是窝藏豺狼的地方”。因为塔吉克人有崇拜苍鹰的习俗,所以他们的主要乐器鹰笛都由山鹰的翅骨制成,最主要的舞蹈鹰舞也是以模仿山鹰的动作而形成的。鹰舞多为双人舞。舞蹈时,舞者屈膝、耸肩,模拟雄鹰展翅飞翔、回转盘旋等动作,其动作刚健、强劲。坎尔洋村塔吉克人民的能歌善舞的文化传统,成为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歌曲的发源地。这首歌曲已经传唱了近60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坎尔洋村附近的乡镇里,到处都是与《冰山上来客》的内容相关的宣传照片,大街上放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歌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