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兵十三师郑州训练大队

欧阳建中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忆1970年1月26日至1972年1月15日,河南郑州空军航空兵13师训练大队的经历。该照片为2018.5.17---47年后重返郑州时由的士司机师傅帮照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1年12月郑州二七纪念塔(王京生照)那时候应该是郑州的最高建筑了。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位于郑州市中心二七广场,是郑州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纪念塔是为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运动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是郑州铁路工人领袖汪胜友、司文德的牺牲地。塔建于1971年,高63米。(内容介绍由网上下载)</h3> 1970年1月26日,我们到达河南郑州东郊燕庄机场。空军航空兵第13师驻郑州南十八大队。大队临时学员队队长:刘太亚,指导员:毛向雄,副队长:吴大本,副指导员:杨鸿池。南十八大队组建于1966年10月底,是专门训练老挝飞行员的,开始是里二.1969年1月改为伊尔14,运5和地面各项专业保障人员的三个训练中队。于1969年10月正式结束训练,1970年1月15日老挝人员全部回国(1994年版13师史第103页)。在王洪智师长力保下,保留了该单位,我们这批学员11天后就到了。郑州机场原来是空13师的驻地,60年代中期搞大三线建设,当时的空军副司令员成均在他的老家地区,湖北当阳选址,修建了当阳基地机场。1969年4月将13师搬迁了过去,空19师迁移到了郑州。南十八大队因训练外国学员就留在了郑州,由19师临时代管。 郑州东郊机场名称为燕庄机场,燕庄因伟大领袖毛主席来视察过而成名。1960年5月11日,毛主席在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的陪同下,视察了燕庄麦地农田。据燕庄党总支书记宋长润回忆,毛主席在实地视察燕庄麦田、详细询问小麦产量后,根据燕庄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条件,提出了符合燕庄实际的“一麦一稻”的种植模式。燕庄从此走上了富裕的道路,燕庄成为了福地。我们一到部队就能来此福地,真是一个美好的开端哪!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60年5月11日,毛主席亲临燕庄视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毛主席视察燕庄纪念亭(以上资料由网上下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住的营房,应该是苏式建筑,中间是一个通道,两边都是小房间,木头地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住的营房-我的印象当中,郑州是冬天冷的要死,夏天热的要命,冬天还好说,有暖气,我最得意的是,晚上睡觉前将棉帽放在暖气包上,第二天早上,棉帽又软又松又暖,戴着非常舒服。夏天只能干熬着了。那时候没有空调,也没有电风扇,我记得睡觉时拿着个毛巾,一边流汗一边擦一边睡,睡的也挺香的嘛。</h3> 2月14日,我们到祭城公社新村大队后禄庄九队,进行政治野营,搞两忆三查。又重新来一遍刚入伍时的教育,看来部队的政治教育到哪儿都是一样的呀!我们有个学员叫李法谦,安徽蚌埠市人。搞忆苦教育时大出风头,表演能力特强,忆苦时声,色,泪俱下。给我们忆苦时,他的爹妈一共死了好几回。今天因某某事被地主打死了,过几天又被另一个恶霸打死了。后来才明白,原来他说的死,是指晕了过去。他立刻就被政治领导干部视为先进典型,他也有点飘飘然了,自我感觉自己的政治地位比我们都高,说话的口气都不一样了。后来大伙儿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李美丽。当然,他也为我们这批学员做了件大伙都觉得值得赞扬的事。就是他直接找师长,要求为我们提干,并且得到了师长的批准。因为我们是在航校还没毕业(飞完高教机才能算毕业,我们只飞完了初教机。)就被分到了部队,一般正常情况下,航校毕业以后,到部队就能提干。如果不是他勇敢的要求,我们还不知何时才能提干。所以我们都打心眼儿里感谢他,我们的李美丽,同学,同志!后来他因飞行能力不佳停飞回老家了,非常遗憾没能留下他的照片。他也是一个活跃分子,我俩关系一直很好,其实我还是真想他的! 刚到郑州时,有两点感受挺深,一是郑州的水矿物质太多,是标准的硬水。当时我们喝的水都是自己烧,烧水壶没几天就结上一层厚厚的水垢,倒出来的开水肉眼都能看到水里有片片晶体在闪光。不像在山西时,怎么烧壶里都是干干净净的,不会结垢,喝这样的水很容易得肾结石。好在我肾功能好,喝的水不多反而尿多,特别是在上午,老想拉尿。所以水在体内停留的时间短,还来不及结晶就都排出去了。有人说我尿频是肾虚,其实我认为正是因为这样才救了我啊!还有一点,就是风沙特别厉害。郑州地处黄河沿岸平原地带,那年代因自然环境破坏严重,风沙说来就来,又快又猛,突然性极强。有一次,我看天气很好,阳光普照,就把被子拿出去晒太阳。还没过一会儿,就听到怪声,风沙就来了。赶紧跑出去收被子,还是没来得及,眼见着被子被风沙吹走了,赶紧追,当时我只有这一床被子呀!还有一次晚上在大礼堂前的操场上看电影,电影刚结束时,突然人群就炸了锅。随着一阵怪声响起,一阵大风沙迎面扑来,眼见着几个小孩儿被吹走,好在被路边的柏树墙挡住。我撒腿就赶紧跑回屋里,赶紧关窗。也来不及了,浑身上下,鞋子里,屋里,床上都是土,太惨了!有句话怎么说的呢,风走一条线,这可是我在天上飞行时亲眼看到的,只见地面一条黄龙直窜,凶猛异常。遇到大风沙天气,好几天都天昏地暗的。我们飞行时经常是看不到机场全跑道,按仪表做,到近距离时只能看到个跑道头,如果不是对地形熟悉,都不敢认为,那就是跑道。说完风沙,就得说说河南的胡辣汤了,集市上的胡辣汤都是在露天熬制的。讲笑话说是越熬越浓,风沙且当做佐料吧,说没有它还不是正宗的胡辣汤呢! 四月份,南十八大队正式改称为13师训练大队,重新分为两个飞行中队。4月9日,我被分到了二中队三组。中队长:栾述水,指导员:耿君,三组教员:王世顺,学员:张继尧,于德雄,李连生和我,领航员:黄建忠,通讯员:钟风权。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队长:栾述水1935.1.1,山东昌邑,55.3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栾述水,苏爱梅1949.3.3河南驻马店,67.5入职,2008.8结婚,(后夫人)2018.5.18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指导员:耿君-1964年10月16日,我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飞机采样钻蘑菇云的机组成员,时任空勤机械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的飞行教员-王世顺河南方城县-本人拍摄1973土门607(湖北宜昌土门机场飞行二大队驻地)山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世顺夫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的飞行教员-于志苓.董锁箴(第二批女飞行员,二位是老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于志苓1936.7.20沈阳.56.7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于志苓-第二批女飞行员50周年北京聚会留影.2006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领航员-黄建中1972照.75.6转业回上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通信员-钟凤权1938.5.25哈尔滨双城.58.3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钟凤权1938.5.25哈尔滨双城.58.3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钟凤权81.10转业.徐玉芹.居郑州.2018.5.18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继绕河北涿州-空13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余德雄1947.10.26广西平南.66.8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余德雄80年转业.李志芬1951.3.23广西南宁.76.5结婚.居南宁.2018.12.8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连生1949.6.7北京.66.10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连生-付军1951.12.北京.69.3入伍.77 .1结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连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连生81.12转业.付军.居北京2020.3.30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欧阳建中1949.11.10广西田阳.66.8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欧阳建中-空13师-广空运输团86年转中国民航</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援朝1950.12.23广西田东.70.1入伍.77.9结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欧阳建中86年转业.黄援朝88年转业.居广州.2022.9.6结婚45周年纪念照</h3> 我们是八月份提干,定级23级。提干后有钱了,我第一件事就是存够了钱后,买了架折叠式的上海海鸥牌的照相机,从此后就可以留下许多历史记录了。但那还是要用胶卷,还比较贵,还不能当时看到效果,比较麻烦。不像现在用数码相机可以随意拍照,不用考虑成本,还能当时看到效果。后来因为让别人帮照取景老是不能让我满意,特别是邓应彦,让他帮照个相,他只给你照了个脚出来。没办法,只好托黄建忠回上海探亲时,花了一个多月的工资买了个海鸥牌儿的三脚架,用自拍的方式解决了照相取景的问题,唉...!麻烦哪!当年为了省钱,我还自己学会了冲胶卷和洗照片。都是土法上马,自力更生,自己做设备,但还是很有乐趣的嘛!下面几张照片儿是新买了相机后的首批作品。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1年10月我的第一张穿飞行服的照片(还是年轻好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2年年初郑州二七纪念塔上看,当年郑州基本上没有什么高大建筑。右边是陈志强在看着我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2年年初郑州-王京生,陈志强,欧阳。我们是在纪念塔附近老百姓的房顶上照的,当年和老百姓关系还是挺好的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7年3月22日,在山东烟台战友赵明家里,我的第一个三脚架终于罢工了,但也使用了46年了。</h3> 在郑州我还第一次看了外国大片,经周总理批准,为了进行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教育。部队排以上干部观看了日本宣传军国主义的电影“山本五十六”和“阿!海军”。给我的印象是非常精彩,因为以前从来没有看过这类的好莱坞大片电影。那年代也没有什么更多的文化生活,就是部队时不时的放放电影,还有就是部队各单位之间的篮球赛。有时也和郑州市地方各大单位进行篮球友谊赛。有一次空军篮球队还到郑州来给我们做过表演,和19师的篮球队进行过友谊赛。我记得19师篮球队里有一名队员,是徐向前元帅的孙子。还有就是各大节假日,有时部队或者地方文艺团体来部队慰问演出。其它也就没有什么活动了,更没有电视可看,记得当年部队都是晚上十点钟就吹熄灯号了。现在叫我十点钟以前睡觉,简直都是不可能的事了。 我还非常清楚的记得,有一次我们全体人员去听空军司令员吴法宪的报告。吴法宪把林副主席的儿子林立果,当时时任空军作战部副部长。大肆吹捧了一番,说他如何如何天才,如何如何智慧,如何如何能力强。举的例子有:歼六飞机搞垂直起降试验,因为垂直起飞耗油量太大。他就建议接个油管,等升到一定高度后再脱开飞走,这样就能增加续航时间。还有就是在沙堤机场搞了个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在跑道头按个激光仪,照射出一条飞机下滑的航道,然后飞机就可以顺着这个航道下来,解决了低能见度的着陆问题。这个我在沙堤机场训练低能见度着陆时还真使用过,还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不是他搞的,就不一定了。就像当年八个革命样板戏,别人都已经搞好了,江青只不过是去提了几条意见,就变成了她的作品了。当吴法宪要求空军所有的事情都要向林立果请示报告。当时我就听到身边有人议论,感觉这样做真有点不可思意。林立果是1945年出生的,我哥哥都比他还大3岁,当年我们都在武汉东湖八一学校。原第四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上学,他们都熟悉他。我探家时,我哥哥还说你们空军人都疯了吗?后来广州民航的文艺宣传队还到郑州来给我们演出,宣传天才的林立果。这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可不是凭想象说的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魔幻垂直起降歼六,仅为科研所用,并未实用。</h3> 再说说飞行吧,那时候我们飞的伊尔12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飞机,有些飞机移交给我国时,连飞机履历本都没有,伊尔14也是50年代捷克生产的,还算新一点。和苏联关系不好后,严重缺少器材,要不是65年1月,国产的651发动机造出来连飞都飞不起来。当时在郑州19师是老大,安排给我们的飞行时间是早上九点钟以前,九点钟以前必须结束,后面就是他们飞了。还有就是天气不好时,不符合歼击机飞行,但运输机可以飞时,我们就能钻个空子。所以我们得天不亮就起床,早早的到机场等着,天刚亮就起飞,一天每人只能飞两个起落。飞完后中队长交代叫我们回去浇菜地。当我们到菜地时,找管水泵房的人要钥匙,打开水泵房,结果人家还没有起床。后来大队领导想办法。在郑州西边30多公里,有个废弃的小土草地机场,叫上街机场,联系了当地的政府,当地政府人员想坐飞机就同意了。我们飞机一落地,当地的老百姓就一窝蜂的涌到飞机下面来看飞机,拦都拦不住。我跟一个老头说,看飞机要到远处去看才是飞机,在跟前看,只是一块大铝皮。老头笑的张开口,没有见到有几颗牙了。后来好不容易才将群众劝走,上飞机一看飞机里都是政府人员,准备坐飞机过瘾。后来飞机一起飞,灰尘太大,指挥员看不到飞机状态,就不敢再飞了。后来当地政府又派消防队来洒水压尘,结果飞机上又多了些消防员坐飞机。后来又在郑州南面,好像是鄢陵县有个报废的小机场。又去试了一次,就放弃了。最后又不知经哪一级领导批准,由我大队出面组织修复南阳机场,我记得是大队陈启元副政委负责去办的,还有据庄就之(原南18飞行中队的指导员,后为师宣传科科长)的回忆说,他和万先廑(我的飞行教员于志苓的老公,我师资深的老领航科长)。都参加了这项工作,我在郑州还见过万老一面。于教员站在他面前,就像小孩儿一样,规规矩矩,还立正站着,给我印象太深了!本来机场修的差不多了,后因跑道头有座小山影响净空条件。但该山产玉,是当地政府的摇钱树,不让挖掉。就又不适合当时我们所谓的大飞机伊尔14的飞行条件了,只能飞运5飞机。所以就又放弃了,真是打游击式的飞行训练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庄就之1935.5.16上海.51.1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庄就之.叶佩佩(第二批女飞).63.8结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庄就之.叶佩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庄就之82.2转业.叶佩佩73年转业.居杭州.2021 .1.26</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70年代-李金庆</h3> 当年师里有个副参谋长叫李金庆,还有一个师训练科副科长叫应岩宣。时不时的从当阳老来我们大队参加飞行,原来他俩都是南十八原来的老人,李金庆是南十八的首任大队长。有一次应副科长和我飞,他可能是想给我露一手。起步、滑行都非常平稳,我看他的表情也非常得意。没想到一会儿他没在意时,飞机突然一偏,让他措手不及,猛的一刹车,把他的美好形象全都给搅黄了,我当时看他的表情也就不好看了。 有一次,我们飞行结束后刚回屋,突然大队全体飞行人员紧急集合,又把我们带到机场去看情况。原来飞行时19师有两架战斗值班的歼六,停在跑道头旁边的紧急起飞停机坪。因为歼六不飞时,长长的空速管是向上抬起停放的,而向上撅起的空速管的高度刚好比我们飞机翼尖的下沿高一点儿。我们飞了半天,每架飞机的翼尖下沿都从歼六的空速管上划过,留下了道道划痕,而且都没发现。因为好巧只高出一点点,我们的飞机划过时都没有感觉到。事后我们机组的通信员钟凤权说他看到了歼六飞机晃了一下,但也没当回事儿。后来是19师的机务发现了问题。跑到我们的飞机下一看铁证如山,就找上门来了。最后结果就是我们全体飞行人员到现场观看,接受教训。而他们的飞机停放,再离滑行道远些。也只能这样了,好在损失都不大,都有错误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1年1月郑州广西籍战友前排13师-欧阳建中,于德雄,李祖林。后排19师-陶富有,庞国良,梁汉海。我们都是一起从广西参军入伍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1年1月郑州燕庄机场部队营房大院礼堂前-19师但啟国,13师欧阳建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1.12郑州19师57团2大队新战鹰-崔万巨.谢联禄.庞国良.宋乐民.全和林-注意看.高高翘起的歼六空速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德宽-北京房山32中学.66.9.9入伍-空19师-殉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起尹全龙.陶富友.辛克政.庞国良.钟升彩.王利民.张铁锤.崔万巨.喻希福.张永堂.张喜如.2019.5.25郑州</h3> 大概在五月份,在航校时,我们一个中队的战友29个人从航校毕业,分到了郑州19师。这下子热闹了。他们29个,我们32个,当然我们中还有一些28期直上的,又都住在一个院子里了,战友们都有个把年头没见了。本来13师和19师因为搬迁产生点小矛盾,这一下子因为我们战友的团聚,一下子感情大升温。相互串来串去,好不热闹。后来我们在19师的战友赵德宽飞行时殉职,又让我们大家都很难过。71年7月份,我因为飞得好被选定为教员。19师的王利明还跑来祝贺我,见面就对我说毛主席语录:“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这就是当年的风气啊! 那年代因为突出政治,又加上飞机器材缺乏,飞的很少。当时好像13师的口号是宁愿在军事上犯错误,也不能在政治上犯错误,就这么左。我70年一年只飞了35个飞行日,起落122架次。时间33小时39分。我伊尔14飞机,在起落航带飞61架次,加上带飞空域,仪表,单发,检查共30架次,总共带飞了91架次后。11月6日由大队长姜之璋检查考试合格,第一个放了单飞。我平生第一次飞转场是在1970年8月30日,飞机是伊尔12,机号15530,教员于志苓,航线是郑州起飞,高度1800米,落地机场是安徽蚌埠,时间是一小时37分。开始转场飞行时,从湖北宜昌39团调来了三架伊尔12飞机。同时还来了一帮直上的领航,通讯员同机训练。71年只飞了32个飞行日,起落124架次,时间27小时59分。 送飞机来时有个机长叫王虎臣,河南人。回去宜昌没多久,6月28日试飞,飞机14505。因机务人员工作粗心大意,将升降舵调整片装反。王虎臣城经验不足,处置不当,飞机高度50米左右下俯。摔在远近距导航台之间,造成严重的一等事故,牺牲五人。我非常清楚的记得王师长给我们讲,他到现场一看,升降舵调整片是向上的,而且整套系统正好都没损坏。一拉就能检查出来是装反了,后来问他们当时是怎么检查的。他们说一个人在前面操纵,一个人在后面看,前面的人说是不是向上偏转,后面的人看后说是向上,然后前面的人又说是不是向下。后面的人说是向下,就是这样检查的。这下问题就明确了,正确的应该是这样,前面人说我现在向后拉或向前推,后边人看是向上还是向下偏,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结果因为前面的人概念反了,后面的人只是看结果和他说的一致,就认为是对的了。惨痛的教训啊! 当时飞行大队正在教室讲评,看见飞机摔了,立刻都往现场跑,想去抢救战友,在现场他们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遇难的人都一丝不挂,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后来去二航校补习航空理论学习时,专门向专家请教,专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大家都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烈士的遗体上。烈士中还有一位第三批的女领航员,当时她的父母亲还正在部队探亲,这真是人间之大不幸啊!原计划试飞员是第二批女飞行员机长孙某,后来不知怎么换上了王机长,当时女机长的丈夫,是场站站长听到飞机失事了,一下子就瘫了,后来下面来报告说不是他夫人,他才赶紧忙着去处理事故。其实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可能是某些人按常理推断,当大嘴巴说出来的。因为我问过他俩,他俩本人坚决给予否定,没这回事儿。按空军规定,事故现场是不允许飞行人员去看的,所以当时团里组织工作的何斌杰副团长下令空勤人员立即撤离现场,可当时的场面又有谁能阻止得了呢?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何斌杰1924.2.10石家庄.41.6入伍.乔文宣1933.4河北无极.51.3入伍.63.12结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何斌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乔文宣,何斌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何斌杰 50年代到39团至76.7离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何斌杰部队离休.居郑州.1996.7.31病逝</h3> 1971年2月24日,13师独十团安12飞机1052号机,由副团长吉英杰机组驾驶进行夜间转场训练。在内蒙古公庙子机场因建立航线不正规,撞在位于机场288度方向,15.5公里的山头上。撞山高度455米,比山头低13米,离着陆航向差20度,飞机爆炸起火烧毁,牺牲14人。而这两起事故犯的都是低级错误,也是那个年代原因造成的。不是师里有人说,宁可在军事上犯错误,也不能在政治上犯错误,结果就受到了老天的惩罚,摔飞机就不是政治问题了吗? 我是1966年离开家出去当兵,70年到了郑州,条件好了,相对也稳定下来了,家人们思念自己的亲人。这一年,我妈妈,大姐和父亲先后来队探望我,让我经历了亲人久别的喜悦。我出生在革命军人家庭,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上幼儿园和小学时在武汉上学,家在广东湛江。转到了广州后,父母又调到广西去了。我非常清楚的记得,当时我在广州八一中学附一小学住读。从学校到家里至少有三公里,每个星期六都是自己走回家里和父母团聚,当时学校里的孩子大都也是这样的。父母调到广西走后也没有人告诉我,星期六我走回家一看,家里空无一人。到对面詹才芳副司令家里一问,才知道父母调广西去了,只好又灰溜溜的回学校去了。转回广西后也是在学校住读,只有中学三年走读才算是真正住在家里,所以我基本上没有家的概念,和父母的感情也不够深厚。最后父母去世时,我一点伤心的感觉都没有,当然也就没有掉眼泪。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他们为了革命事业,顾不得自己的孩子,我敬仰他(她)们,也怀念他(她)们。毕竟我也是在他(她)们的光环下成长起来的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郑州燕庄机场民航候机楼(网上下载)</h3> 1970年6月13日,妈妈来郑州看望我,当我到机场去接她时,看到一名感觉并不熟悉的老太太走下飞机,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的妈妈,和原来印象中的妈妈差别太大了,让我张了半天嘴也喊不出一声妈来。就像当初在航校飞初教六,我那个师弟谢松如开车时喊不出离开螺旋桨一样,光张嘴发不出声来。过了好久才慢慢恢复了对妈妈的印象,在我面前的就是我的妈妈了。当时我父母的老战友,老部下,当时的省军区副政委、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杜河堤叔叔来接机,安排我们住在省委第一招待所。我妈还不愿意,非要住到他的家里,搞得他很为难,最后还是住在了省委第一招待所。晚上,他的夫人和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的夫人一块儿来看望妈妈。他们都是老战友了,当年刘建勋也在广西任过第一书记,后来调到河南。我还记得当年在广西还吃过他送来的河南大西瓜。这几天我还随妈妈去干休所,拜访了原广西红七军老战士,原空降兵15军副军长、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黄新友。和郑州棉纺厂医务室原广西军区一位处长的夫人,老熟人见面都有说不完的话。五天后,6月13日,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学习的我大姐,闻讯妈妈在郑州看望我也跑过来凑热闹,但她来时妈妈已回广州了。大姐是晚上到的,耿指导员带着我俩敲开了于志苓教员的房门,让大姐和她住在一块,于教员非常愉快的把大姐拉进了屋。第二天,大姐说她俩非常投缘,谈到很晚才睡。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0.6河南郑州和妈妈合影(郑州市二七照相馆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0.6河南郑州和大姐合影(郑州市二七照相馆照)</h3> 8月10日,父亲因要去北京开会,提前三天出发到郑州来看我。省军区杜副政委等几个领导带上我到机场去接飞机。在机场贵宾室,郑州民航站的领导问是接谁?听说是欧致富,立刻就说,哦,是欧团团长来了,一听就知道他们是太行山出来的干部。当年我父亲任八路军总部警卫团团长。因黄崖洞兵工厂保卫战一战出名,彭德怀副总指挥,将警卫团称之为欧团。从此欧团誉满太行,无人不知晓。我和姐姐,妹妹,2016年拜访太行山地区时,一说是欧团团长的后人,到处都受到热情接待,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父辈的荣光。 父亲被安排住在当年毛主席召开郑州会议时的一号房间里,我也很荣幸住进了毛主席住过的房间,然后就和刘建勋会面。当时刘建勋正在和水利部部长钱正英谈关于黄河的事情。钱部长(女)一口一个欧司令,非常热情,刘又夸奖钱部长是真正的水利专家。他们之间谈话非常风趣,杜说部队在黄河滩种的庄稼都被大水冲走了,你得赔!钱说没有经过我批准,所以就都没收了,然后又告诉他应该在几月到几月之间种才行,现在批准了,你们就放心种吧。有了收获,别忘了告诉我一声啊!当晚我想和父亲照一张相,就说出去散散步吧,照相馆没多远。可能是我年轻没觉得有多远,后来陈秘书说我骗了老爸,他们觉得挺远的。过了一会儿,陈秘书指着一辆车说,这辆车是在找人的。果然,这辆车是在找我们的,找人的车上只有他们才懂得标记。原来,他们发现首长不见了,就派车出来找。听说是为了照相,第二天就来了个河南日报的记者,趁我们不注意时,拍了张非常自然的相。而当我们摆好PS 时 照的反 而不 怎么样。后来,我和父亲又去了干休所看望当年的老战友。黄新友和武汉军区副司令毕占云,他红军时期就是红军总部的警卫营长。该干休所第一家就是徐海东大将的家,当初开九大,按毛主席指示,他就是从这里被抬去参加九大的。可是这时他已去世了。在省军区门口,老远就听到有人高喊欧司令,父亲一看,也高喊张司令,原来是省军区司令员。只见他穿着一双用布条打的草鞋,老同志,老战友,就这样见面打招呼的啦!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的爸爸妈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的爸爸妈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0.8.11河南郑州.河南日报记者抢拍的父子俩照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0.8.11河南郑州和父亲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七军老战士黄新友和夫人李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红军毕占云(网上下载)</h3> 我和父亲一块儿到机场来看看部队的情况。我们中队的一个老领航员杜启龙说,按条例规定,将军来队要列队欢迎。但现已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了,部队只是通知了打扫卫生欢迎。到部队后,领导请父亲到办公室坐坐。而父亲一屁股坐在外面的一个石台子上说,这里就挺好。当时正好王捷程副师长也在郑州,就陪同我父亲到机场去。参观安12飞机。我父亲坐在驾驶员位置上问王副师长,我儿子也能飞这种飞机吗?王副师长马上说,可以,可以。其实我后来一直都是飞有伊尔12,伊尔14,没能飞上大飞机。当我刚分到13师时,师长王洪智就到广州去拜访我父亲,那时候物资困难,想请我父亲帮忙搞点儿白糖,我父亲就委托广空帮搞了几吨白糖。我二姐对师长说,我弟弟还没有探过家呢,所以71年春节我就第一次回广州探家了。我妈妈还托王师长给我带回来一件毛背心,我才知道师长去了趟家里。1978年六月份,我因不知名的原因,突然发高烧40度以上超过一个星期,被部队用飞机紧急送到武汉空军医院,住进了传染科。病情好转后,发现王师长因913事件被隔离审查,就住在我旁边。我马上就过去看望他,让他很高兴,那时候因为也是审查后期了,看管也没那么严了。他向我打听空军那些人的处理情况,我哪能知道呢!我就信口说,你只不过是个小人物没事的。后来,也正如我所说,他办理了退休,进了部队郑州干休所,颐养天年。他毕竟是我人民空军的英雄人物嘛,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功劳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洪智1926.2.出生.45年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洪智.吕岱声1929.10.20上海.1954 .3结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洪智.吕岱声.居郑州干休所.1992年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老1998年去世-吕老2021.9.9去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捷程1928.1.28河北黄骅市45.4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捷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捷程.陆凤娟1932.9.18成都.51.2入伍.54年结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捷程-1965.7调离39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捷程部队离休.陆凤娟.居武汉.王老1994.12.6去世</h3> 1970年八一建军节,空19师为郑州人民进行了一场飞行表演,省、市领导人和机关人员都到机场里看表演。老百姓们就只能在机场外看了,表演内容只记得有双机编队、单机特技,最显眼的就是低空通场。声色俱佳,壮观。10月1日,进行了阅兵和群众游行活动,为此,空军部队也组织了一个方队。由19师地面连队和我们训练大队抽人提前十多天进行了队列训练。不知道为什么,反正我们也都参加了,辛苦了十多天。检阅那天开始先进行了彩排,空降兵15军的队列最壮观。他们穿着伞兵靴,步伐整齐,我也第一次听到了领队发出正步走的口令后,队列里人员齐声高喊一,二,然后正步行进。彩排后,省军区首长认为这种喊法不符合条令规定,不让他们这样喊,结果正式阅兵时就没有喊了。但后来北京阅兵又是这样喊的。没办法,因为文革后,部队恢复阅兵制度就是从15军开始进行的。后来全军展开阅兵训练时,15军还专门到各部队去做示范表演,我们后来到宜昌后,也看过他们的专场表演。还有,那天正好有19师的歼六训练,超音速产生的音爆如晴天霹雳震天响。当时人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后来在场的19师领导解释了是怎么回事儿。广播里就响起了喊声,说这是我们英雄的空军在进行训练,请大家放心。我们这个方队通过主席台后也到路边观看阅兵和群众游行,确实是空降兵的方队最受欢迎。空降兵方队一到,那真是万众欢呼。在人民群众的鼓动下,战士们越走越起劲儿,相互影响。我就听到身边的黄建忠说,这就是毛主席的铁老虎,人民的骄傲。 说起音爆的事,19师的战友跟我说过,好像是五千米以下不准飞机飞超音速,不然产生的音爆会对地面产生严重后果。以上好像问题不大,有一次有个小子没注意,下滑过程中超过了音速,将老百姓的房子震塌了,老百姓说是飞机开炮给打塌的。部队还得给予赔偿。 1970年底,毛主席发出伟大号召,部队要进行野营拉练。我们就和19师共同组建了东湖某某支队,12月18日从郑州出发,经过荥阳、巩县、偃师、洛阳、伊川、登封、密县、返回郑州,行程670华里。也就是从东到西,北到南,围着中岳嵩山转了一圈,平均每天走了45里路。宿营地:须水,峡窝,大峪沟,回郭镇,李村,裴村,江左,大金店,卢店,密县,白寨。1971年1月2日晚回到郑州,共15天,元旦都是在外面过的。行军时为了减轻负担,我和李连生合伙买了条绒线毯,从中间剪开,一人一半当褥子用,这样就轻多了。行军15天,我的脚居然没打泡,我穿的是双高腰解放鞋,里面垫了层软软的海绵垫,挺舒服的。因为天气冷,有天晚上,中队长栾述水非要搂着我睡,他是山东人,满嘴的大葱味儿,熏的我够呛。还有天行军时,经过一片棉花地,老百姓正在放水浇地,一个地方缺了个口。水流出来,拦住了我们的去路,他在那里大喊,强渡大渡河呀。让老百姓听了哭笑不得。还有最可笑的是一天,19师卫生队的姑娘们出洋相了。在什么地方记不得了,为了照顾她们,给她们安排了洗澡。因为天冷,澡堂里安了个煤炭炉加温,因为她们害羞,把门窗堵的严严实实,结果煤气中毒了。好在有个人垂死挣扎,爬到了门边,喊了声救命就都晕过去了。刚好有个战士经过,听到了,但他不敢过去,就报告了指导员,指导员就立刻冲了进去。打开了门窗,把她们一个个赤条条的拖了出来,外面的战士赶紧用大衣把她们包裹上,也算开了开眼,为了救命。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最后用汽车把她们都送回郑州去了。 还有一天,19师训练的飞机专门从空中寻找我们,并发现了我们,低空围着我们转了半天才离开。在密县,19师的篮球队还和县里的消防部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他们的政委亲自出席观战。我一看,妈呀,真神了,他的身材和长相跟我原来在航校一团二大队的副政委李树新和后来到13师39团的副政委李洞欣,形象几乎一模一样,难道这就是我们部队政治干部的标准形象吗?又黑又瘦,个子又小,也可能正好叫我摊上了吧! 1971年一月份,我被调到第四教学组,教员是第二批的女飞行员董锁箴。飞行员杞荣方,诸葛仲生、李小壮。领航员是林垂星,广东人,通讯员李维新,湖南人,长得跟林彪样子差不多。武东环给他起外号叫首长,后来我们都是这样称呼他的。董教员去年就来到训练大队了。但她当时还挺着个大肚子,怀着她的女儿。现在她休完产假恢复了飞行后,担任了我们的教员。她和她的女儿后来成为了我人民空军唯一的母女两代女飞行员而名扬天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董锁箴1935.12.29辽宁沈阳.56.7入伍.64.4结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长祥1934.9.18黑龙江哈尔滨.50.11入伍.董锁箴.居沈阳-广州.2019.12.6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唯一母女两代女飞行员,飞行世家。</h3> 没过几天,大队长通知我说师长叫我春节回家探亲,我就高高兴兴的走了。1月17日出发,先到桂林,在我大姐那玩了两天。20日从桂林乘民航的里二飞机到广州,飞机上只有我一个人,票价是35元。还算是美丽的空姐给我端来一个盘子,上面放着两个橙子、一把餐刀和一张样板戏红色娘子军图片的71年日历卡片。快到广州时,有一名机组成员到后面来告诉空姐到达时间,我对此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八五年裁军100万,我转到了广州民航,我觉得这个人就是高永玉。到广州老白云机场时,哥哥和嫂子来接我。那时候可以到停机坪来接人的,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了我嫂子。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吧,那时候我大姐给我介绍了一个女朋友,长得挺不错,后来因各种原因没成。但我回郑州后发现我们有一个空中机械员,长得跟她一模一样,说是她的弟弟,我也完全相信,可惜不是呀! 到了8月23日,由副中队长吴大本带队,我和诸葛仲生三个人到河南信阳地区确山县李新店机场。为新将成立的空军航空兵53师打前站号房子,当地机场是空25师轰炸机部队,据说是我们训练大队将和开封的13师37团整编为空53师,一个新的航空兵运输师。房子都号好了,机场部队营房里欢迎53师的大标语都挂出来了,不知道为什么取消了,我们三人于9月3日返回了郑州。临走之前场站也专门为我们准备了欢送宴会。因为预计的火车发车时间快到了,我们说来不及就不用了吧!他们说没关系,他们和车站关系非常好,可以叫他们晚点发车,这都是什么事儿啊!那年代可能也就是这样的吧,很快913事件就发生了。 当年我们到训练大队时是32个人,后来师里又加了4个人,这4个人都是当时空军领导干部的儿子。原来都是空勤机械员,师长把他们搞来改当飞行员,也是对他们的父亲有个好的交代。其中就有当时空军参谋长王飞的儿子王鲁宁,913事件后,这些人都倒霉了。 913事件后,全空军停飞三个月,陆军部队进驻空军机场,所有岗位都换上了陆军站岗。我们天天没事干,我就干起了我的绝活,做飞机模型,我先是在郑州百货大楼看到有一对小电动机就买了下来,然后根据该电动机的大小,按比例用木头做了一架伊尔14飞机模型。该模型里装有电池,电源开关,发动机里包着的发电机能带动螺旋桨旋转,航行灯还能亮。驾驶舱里是空心的,还有座椅和驾驶盘等,大概是1 : 4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1年,郑州,李连生正拿着我的飞机在照相。注意看,螺旋桨是转动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模型飞机怎么跑到天上去了呢?我就是把它往空中一抛,赶快照,你信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架也是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实际上是这样照的,然后把吊着的杆儿和绳P掉就OK啦!</h3> 我1984年离开39团时,副参谋长刘炳炎请求把飞机留给他们,我就留给他们了。后来39团解散,被作训股长周家俅带回上海去了。90年代,周家俅到广州我们聚会时,他说那架飞机在他那,后来我就去上海把飞机要了回来。当时飞机损坏的比较厉害,一个起落架没了,轮子没了,一个螺旋桨没了,发动机也不能转了。航行灯也不能亮了,后来我就把它们都重新修复了。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我当年凭想象设计的飞机(侧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侧面<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机腹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机腹面</h3> 这是我设计的飞机,现在看来有点像苏27,但当时我并没有见过苏27的资料。你看,我的发动机是在机翼上的。(侧面)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侧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机腹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当年未完工的半成品,可以见证我的制作工艺过程。这是十毫米的有机玻璃,垂直尾翼和机头上的部件是粘上去的,其它都是整体的。所以说有机玻璃越厚,我的飞机就可以做的越大,我最大一架飞机是用20毫米厚的有机玻璃做的一架歼六。尽管我锁在柜子里,还是被人撬开给拿走啦!惨惨惨!</h3> 该精美的模型后来震惊了13师,后来我们到了39团后,团里借去参加师里汇报演出。当我的飞机螺旋桨一转,立即全场轰动,无法安静。最后师长命令不准发动机转动。因为我制作的轮子粗造,螺旋桨产生的拉力不足以让飞机在地面滑行。航材股的小战士还偷偷送给我一对飞机上的仪表,地平仪用的小滚珠轴承,想让飞机能在地面滑行。但因其工艺太复杂,没敢搞。但这对小轴承我现在还保留着呢!还有就是用有机玻璃做小飞机。我用的是整块有机玻璃,除了垂直尾翼是粘上去的,其他部位都是整体锉出来的。记得我们刚到郑州时,郑州市中心建了个二七纪念塔,该塔有些部位是用有机玻璃做的。我们部队有些家属的单位参加了该项工程,所以帮我搞了些有机玻璃,用来做小飞机。那时候我做小飞机的热情特别高,基本上是做一对儿就被人要去一对。我二姐夫是空18师航空兵英雄中队的,我做的一对歼六,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惊艳四方。后来随着913事件的事情平息了,又开始飞行了,也就没有时间做小飞机了。但我还保留了几个半成品,可以见证我做小飞机的过程。 现在回到处理913事件上来,当时空军作为重点单位被陆军接管,我们训练大队又作为13师的重点单位,武汉大军区派工作组进驻我们大队,我们大队的领导都被隔离审查。我当年发言说。这些都是上面的事情,和我们下面的人有什么关系?当时我的话传到被隔离的大队长姜子璋耳朵里时,他说:真是说到他的心里去了。有一次下大雪,郑州机场被大雪覆盖,作为专机的备降厂,上级命令连夜清出跑道,以前这样的事我们都要参加。现在就不用了,就由陆军,老大哥们辛苦啦,这也是我们被接管的一点好处吧,还是挺实惠的嘛。在这之前,我也参加过一次深更半夜清扫跑道积雪。开始时崭新的铁锹头是尖的,结束时都被磨成月牙形的了,还是蛮辛苦的嘞!有关913事件的一些问题,因牵涉到敏感事情,不让发表,所以只能忍痛删去。 再后来,我们训练大队被宣布解散。飞行一中队分配到湖北当阳38团,我们二中队被分配到湖北宜昌土门机场39团。我们于1972年1月15日离开郑州,于17日到达宜昌。记得当晚看电影我因一路疲劳困的睡着了,在睡梦中我又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醒来一看,电影已经结束了。再见了!我难忘的郑州训练大队的日子。 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13师驻郑州南十八大队大队长:姜之璋,政委:蔺相武,副政委:陈启元、夏根发。大队领航主任:杜斌,通信主任:诸友炳。<div><br></div> 临时学员中队中队长:刘太亚,指导员:毛向雄,副中队长:吴大本,副指导员:杨鸿池。 1970年4月9日正式改称为十三师训练大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9年安徽徐州38团3大队大队长-姜之璋</h3> 飞行一中队中队长:张义虎,指导员:刘太亚。飞行教员:刘长祥,彭传榜,王保叙,赵学理,王绍宣,吉安家。领航员:朱安、潘焕友、杨好让、潘福林。通讯员:郭孝忠、刘连元、冯建川。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队长:张义虎1938.3.11山东海阳.55.7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义虎.徐炳芬1942.10.24山东招远.63.7入伍.66.6结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义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义虎部队退休.徐炳芬.66年转业.居北京.2016.5.26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指导员:刘太亚,1989.7成为13师的师长,2010.1.30照。刘师长于2023.10在广州逝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领航员:潘福林1978年</h3> 飞行员:于天泉,覃喜帮,所世业,王如吉,杨素鸿,冯喜贤,刘志和,王敬德,李洪臣,郭印川,邓应彦,王志强,曹灿吉(1979年2月,调39团,因娶了39团的姑娘。),金靳星,常继堂,谭雄,王鲁宁,杨鸿斌,叶荣发,杨晓波。(后四位是由空勤机械改飞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于天泉1972.5.23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于天泉1947.9.13黑龙江尚志.66.9入伍.张玉荣1948.8.21天津.69.11入职.75.1结婚.2018.5.15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志和.天津-空13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岑喜邦1949.11.27广东罗定.66.8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于静1951.9.27.天津.77.11结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岑喜邦-空13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岑喜帮.于静.居天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素鸿1948.8.4广东揭阳.66.8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慧岷(第四女飞批)1952.2.16黑龙江佳木斯.69.4入伍.77.12结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素鸿-空13师.85年转广空运输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素鸿2008.8转业.2010.7病逝世.张慧岷.居广州.2009年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鸿臣1950.3.5天津.66.8入伍-空13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鸿臣 .吴晓萍.居天津-美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鸿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志强1949.11.2河北阜城.66.8入伍.任玉凤1949.7.27河北任丘.69.4入职.75.1结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靳金星 1947.7.5天津.66.8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靳金星.邓雅丽1949.7.5沈阳.75.11结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靳金星1947.7.5天津.66.8入伍.82.12转业.邓雅丽1949.7.5沈阳.70.9入职.75.11结婚.居山东青岛2019.5.23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谭雄1950.9.20云南弥渡.66.8入伍.尹佩玉1955.2.21昆明.79.5结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谭雄-空13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谭雄2008.2部队退休.尹佩玉.居武汉-昆明.2019.9.24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冯喜贤1971.春节照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冯喜贤1950.8.22四川绵阳.68.3入伍.李光玉1951.9.1湖北当阳.68.3入职.77.10结婚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所世业.冷志敏1978.12.6赠.照于74.10</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所世业-空13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所世业1948.7.17山东莱州.68.3入伍.86.10转业.冷志敏1952.2.18同乡.74.10结婚.居武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2.郑州-王如吉.山东,岑喜邦.广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2.5.15湖北当阳-所世业.王如吉.曹灿吉.王志强.荆靳星.刘志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2.7湖北当阳-参加师纪念7.16游泳比赛与38团战友留念-左起前排:杨素鸿,邓应彦,冯喜贤,欧阳建中(39团游泳队),所世业,王如吉。后排:秦喜帮,谭雄,于天泉,李连生(39团游泳队),王敬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2年年初郑州-王敬德,于天泉,谭雄</h3> 飞行二中队中队长:栾述水,指导员:耿君。飞行教员:王世顺,李锡和,董锁珍,于志苓,王虎臣,张玉田(王,张二位在训练转场时从39团调机而来的。王后来回去试飞时殉职)。领航员:杨玉元,林垂星、黄建忠,杜起隆。通讯员:李维新、钟凤权、陈广生,刘成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锡和1938.4.22河北深县.57年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锡和.窦玉珍1940.8.30江苏常州.66.12结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锡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锡和.窦玉珍2002夏.河北张家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锡和86年转业.窦玉珍.居石家庄.李老2020.2.21去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玉田1937.5.5河北南宫.55.2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玉田.张敬荷1941.4.23河北冀州.64年春节结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玉田1973年援寮(老挝)空运纪念</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玉田.86.6转民航.张敬荷.居郑州.2018.5.18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玉元.翟秀玲1981.4.榆中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3.3.27-杜起隆(原37团领航员,内蒙古人).开封相国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维辛.胡久云1983.3赠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6.4-宜昌606山头-老资格通讯员李维辛,湖南人,看像不像首长?(是不是很像林彪啊,武东环给他取名叫首长。)</h3> 飞行员:杞荣方、于德雄、陈志强、李祖林、诸葛仲生,李发谦、张继尧、武东环,李连生、李小壮、王京生、胡增顺、陈守富、张希祥、欧阳建中、刘天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杞荣方1950.2.14-云南禄劝66.8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杞荣方岳惠珠1955.1.15昆明.77.6结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杞荣方77年停飞.80.10调昆明.87.11转业.岳惠珠.居昆明.2019.9.3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祖林1947.1.23.广西合浦.66 .8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祖林.陈广梅1948.3.1同乡.74.11结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祖林86.10转业.陈广梅.2019.10.26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诸葛仲生.天津-空13师.1975.7转业.病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小壮1949.5.11河北深泽.68.3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小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小壮79.6调河北衡水军分区.81年转武装部.85年转业.张淑芬.居河北衡水.2018.5.16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守富1949.8.18江苏灌云.68.4入伍.赵生俐1949.11.25南京.76.7结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守富87.2转业武汉航空.赵生俐.居武汉.2019.9.24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希祥1949.3.30山东掖县.68.2入伍38军.1977.6照</h3><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86.1-3大队转业.居山东掖县-兰州.搞金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曹灿吉1951.5.21山东德州.68.2入伍.牛华平1952.7.24山西晋城.69.3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曹灿吉.牛华平 .78.9结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曹灿吉.牛华平(第四批女飞)</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曹灿吉.牛华平97.10部队退休.居武汉.2019.9.24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曹灿吉2022.6.12在武汉去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胡曾顺1947.11.24石家庄.66.8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胡曾顺-薛凤珍1949.9.8同乡.74.4结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胡增顺75.9转业.薛凤珍.居石家庄.2020.3.20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志强1950.1.19河北河间.66.8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志强.刘方平1951.1.7武汉.76.10结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志强86年转民航.刘方平.居武汉.2019.9.26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武东环1949.9.5黑龙江明水县.66.7入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武东环86.12转业.吕淑芬1952.7同乡.77.1结婚.居黑龙江大庆.2013.10.29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3.10.23-湖北宜昌607山头.武东环.吕淑芬(欧:夫人归我了.武: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京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京生1951.7.8北京(四川营山).68.2入伍.李力1951.8.18北京(安徽舒城).69.2入伍.78.7结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力旺夫(第四批女飞)</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京生.李力86年转国航.居北京.2018.12.6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天胜-空13师.76年转业回河北唐山.8月大地震遇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7年5月在唐山执行任务时,去寻找刘天胜的家时留下的照片,当时有几个老太太。看着我们像审问犯人一样,问我们为什么照相?</h3> 有些人的照片前面已经出现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下面是我自己整理的飞行时间内容记录样板。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我的,当年历史记录本中的,当年有关记录。并重申我当年的所有变动和重要活动,都有文字记录。而不是事后回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仅部分样板</h3> 各位读者你们好,如果您有幸看到我的美篇,特别是原13师老同志的子女,我非常需要这些老同志的相关资料。好让我们能更好的共同怀念,纪念他们!我的电话微信同号,13699716086,你们可申请我的微信。好便于联系,因为不熟悉的电话太多,一般都不接。如仅在美篇里回复你们,你们也不一定经常看而错过机会。非常期盼你们的支持,谢谢!敬礼! 欧阳建中,2024年八一前夕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