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与北京地铁

徐英

<p class="ql-block">图片摄影/网络战友提供</p><p class="ql-block">图文整理编辑/徐英</p> <p class="ql-block">李寿轩(1906-1984),男,汉族,湖南省邵阳县(今邵东县)人。抗日战争时期,李寿轩任山西决死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兼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延安中央党校学员队队长,八路军总部教育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松江军区副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司令员,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参谋长,司令员。</p> <p class="ql-block">1965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北京市副市长万里、铁道部副部长武竞天就修建北京地下铁道的建设方针、线路方案、防护等级、工程造价和成立地铁领导小组问题,向中央写了报告。2月4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批准了这个报告。毛泽东作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随时注意改正”的重要批示。毛泽东针对重开铁道工程还特意写下了一封动人的书信:“在建设过程中,错误失败是避免不了的,同志们要随时注意改正,我对此是为企盼。”纸短情长,这质朴的通讯稿阴差阳错竟成了日后历史上有名的“二四批示”,并在正式开工后被改编成脍炙人口的铁道战歌,几乎每个在地下工作的战士们都对此耳熟能详,歌唱时便气血上涌,热情澎湃。</p> <p class="ql-block">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为纪念铁道兵成立十周年给铁道兵题词:“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铁路!</p> <p class="ql-block">  修建中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开工典礼!</p> <p class="ql-block">参加铁道兵北京地铁动土开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965年7月1日破土动工。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左3)、邓小平(左2)、彭真(左4)、李先念(左1)、罗瑞卿(左5)等参加开工典礼。</p> <p class="ql-block">杨勇(左一)在北京地铁开工典礼讲话。</p><p class="ql-block"> 根据毛泽东的批示,以杨勇为组长,万里、武竞天为副组长的北京地下铁道领导小组于1965年2月7日正式成立。同日召开的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决定:组成北京地下铁道领导小组办事机构和设计施工单位。2月15日,组成了北京地下铁道领导小组办公室;5月1日,重新组建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p> <p class="ql-block">北京地铁开工当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前排右2)在铁道兵司令李寿轩(前排右1)、副政治委员王集成(后排左1)陪同下,视察了参加地铁施工的的铁道兵部队。</p> <p class="ql-block">  仅1965年第三季度,地铁建设指挥部就开了15次专业技术会、7次现场会,并进行了8项技术试验。初来时一头雾水的人民子弟兵竟然在会上提出了100多条合理的建设建议。他们自己发明的单轨车运送架节省了6成的人力,另一项发明节省了1600多吨的水泥。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毅力与智慧,在技术上自力更生,从一窍不通做到了推陈出新。地铁建设队伍的锲而不舍与孜孜以求,可以看作是新中国几代人不畏艰苦、钻研创新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一期工程是规划方案中1号线和环线的一部分,是北京地下铁道东西走向的干线,全长30.5公里,其中运营线路从北京站到古城站,全长22.87公里,后延长到苹果园站,全长23.6公里,17个车站。由铁道兵第12师、铁道部地下铁道工程局和北京市城建局三个单位施工。其中,沙窝至福寿岭段15.06公里由铁12师施工。一期工程采用明挖浅埋方法施工,开工的当年主要是进行勘测设计和施工准备,1966年工程全面展开。经过4年多的艰苦奋战,北京站至古城于1969年9月20日修通,古城至进山段于1970年9月28日通车。当时在选择短线和长线的规划上,中央产生了分歧,但最终还是出于长远考虑,选择了线路更长、途径站点更多的龙潭——颐和园路线。</p> <p class="ql-block">1964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这一特殊任务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来完成,相信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是能够经得住考验的。为了参加首都地下铁道工程建设,铁道兵决定从第3、第5、第6、第7、第9师和铁道兵机关抽调部队人员,组建铁道兵第12师,下辖第56、第57、第58、第59团(1970年又组建了第60团)。1965年4月2日,总参谋部电令铁道兵第12师正式投入北京地下铁道第一期工程施工。地铁第一期工程,东起北京站,沿古城墙西行,经前门,过长椿街北拐至复兴门,再向西经公主坟、苹果园至福寿岭,全长29.03公里。铁道兵第12师和铁道部地铁工程局、北京市建设局等单位担负施工。图为明挖后用钢筋混凝土灌筑的地铁隧洞。</p> <p class="ql-block">参加施工的第12师部队,精心组织,科学运作,采用机械化开挖,加快了施工进度。</p> <p class="ql-block">  说起来,铁道兵十二师是专门为修建北京地铁组建的部队,也叫北京地下铁道兵。部队是在1964年组建的。随着工程的进行,不断有新部队加入铁道兵第十二师的序列中。部队在1964年9月扩编组建,辖第56团-第60团5个团。随着北京地铁任务的结束,这支部队被改为基建工程兵,后来变为北京城建集团。修地铁,在人们看来就是在地下挖洞子,然后敷设铁轨。其实,真正亲历的修地铁并不是这样的。在亲历的地铁建设中,就挖过一个洞子,那就是八角村的地铁出口。这是新兵刚到部队的任务,挖洞子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挖隧洞时最主要的工具就是风枪、洋镐、手推车,其他的大型机械够不上。隧洞很少,但却是卡工期的环节。施工到紧张时,自然全团动员,有的虽在汽车连,没有修理任务时,他们也被拉到施工现场。不仅调上去帮忙,就连团长都提着风枪干活了。隧洞内光线昏暗,我们用手推车,把爆破后的碎石装车推到洞外。这段记忆我们这些人很难忘却。修地铁本来是地下作业。而这时,建设地下铁道的技术和设备不足,没有盾构等先进设备。咋办,只能采用大开挖技术。北京地处华北平原,这种方法也适合,北京地形平原多,地势平坦,部队分段施工,机械设备全部派上用场,能充分提高施工效率。从地面直接往下挖到了一定的深度,然后用钢筋水泥箍起来,再进行回填。难度最大的是应对源源不断涌出的地下水。这时,连队上的老兵都有一号线施工的经验,用水泵抽,用水泥堵。因而,对付地下水并不存在多少困难。</p> <p class="ql-block">北京长辛店的八一靶场。铁道兵的新兵训练营地就设在这儿。三个月的新兵训练,非常辛苦,但战士们非常开心,因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入伍梦想。作为一名铁道兵,不仅能学习军事技术,而且还能学习掌握一些基本铁道修筑常识。74年2月底新训结束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大开挖施工就要看机械设备的了。翻斗车、解放车等就派上了用场。这时,任务最重的是汽车连。那时,一个连有80台车,四五个机械连队,就有数百辆车,而且车辆处在高负荷运转中,故障率非常高,修理任务重得很。当时提出的口号是“人歇工程不能歇”。 连里也实行了分工负责制,有个班,专门修理解放车。战友们分成三班,施工昼夜不停,加班加点,来确保完成修理任务。施工严格要求,螺纹钢都要除锈;虽然北京地铁的一号线已经竣工了,但对战士来说,修建地铁仍旧是刚刚开始。工程质量抓得非常紧。战友们也很紧张,都觉得修建地铁非常神圣,质量不敢有丝毫马虎。大开挖后,箍好隧洞,这才是第一步。隧洞上方要铺设多层油毛毡,再在油毛毡上浇筑水泥,然后填平,修路面。这些过程要求严格得很。隧洞内施工更加复杂,在不大的空间内放置众多电缆、线头,对战士们是个重大挑战。据战友们说,一个信号楼内焊接点就多达10万个。战士们忙完修车的任务后,经常被调到工地上帮忙。一次,一次的调到了捆扎钢筋的班组。捆扎钢筋都没有学过,这种活自然不让干。有的被分配去看钢筋除锈机。除锈机操作比较简单,有个放钢筋的孔,战士们把一根根螺纹钢抬起来,放入孔中,里面好像是个类似钢丝球之类的东西,不停转动。钢筋从这头进去从那头出来,斑斑锈迹就没了。按照施工规定,只有除锈以后的钢筋才能使用。那时,施工要求非常严格。不说别的,就连砂子的清洗都有规定的标准,达不到清洗标准的砂子,一律不让使用。正是这些严格要求,才有了可靠的工程质量。</p> <p class="ql-block">  地铁作为城市最为现代的交通工具,也象征着一个都市的发展水平。然而,人们在享受地铁高速快捷的同时,却少有人关注地铁背后的故事。如今,很少有人知道40多年前,全国各地数千百位兵曾奋战在北京地铁工地上。但我们这些为之奉献过青春的老兵们,没人能够忘记这段人生的经历。40年前,地铁可以算得是神秘工程。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于1965年7月1日开工,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试运行。北京地铁二期工程于1971年3月开工,1984年秋建成。在参加修建的几家单位中,铁道兵第12师是其中的主力。当兵,在许多人眼中是扛枪站岗守卫祖国。谁知,他们却成了一名铁道兵,参加北京地铁建设,在工地上的摸爬滚打中度过了他们的军旅生活。几年后,随着施工项目逐渐完工,他们陆续复员了。然而,参加北京地铁建设的这段往事,却是他们人生最为荣耀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地铁一期工程由地下隧道和地面建筑两大部分组成。地下隧道部分包括车站、区间、渡线、岔线、喇叭口、线路上部建筑、排水站、通风道、厕所、人行地道等。正线自北京站至苹果园止,共设17个车站,专用线及支线有3个站。在正线17个站中,八角村、占城路、苹果园三站为侧式站台,其余均为岛式站台。车站装饰朴素大方,采用坚固、耐久、易于冲洗的天然大理石、水磨石、瓷砖、马赛克、缸砖等饰面材料。进出车站均使用阶梯,北京站、前门、军事博物馆3站各安装了2台国产自动扶梯。隧道内供电、通信、信号、机电、通风、给水、排水、防护等系统设备齐全,自动化程度较高。地面建筑部分包括出入口亭、通风亭、车辆段厂房、加强层等,每个车站均沿马路两侧设4~8个出人口。占城车辆段占地16公顷,设置38股轨道,有停车库、列检库等检修、冲洗配套设施,建筑面积为4.6万余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采用深井泵及小离心泵降低地下水位的办法,为深挖施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第一条地铁既是交通工程,也是国防工程,这项工程建设任务自然落到工程兵部队的身上。铁道兵第十二师,作为施工主力部队参加了地铁建设。北京城建集团原技术质量部部长杜文库回忆说,当时,建设地铁重任由铁道兵部队承担,解放军的机械设备都是一流的,挖土机、翻斗车、打桩机、推土机等大型施工设备应有尽有,十分齐全。当时的北京地铁工程是使用机械施工程度较高的工程,在全国其他重点工程建设工地上挖运土方、运送建筑材料,靠的是建设者们的人力作业,而在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军旗招展,数以万计的解放军顶风冒雨,星夜兼程,场景壮观,规模宏大。铁十二师的战士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限于教育水平,他们起初连“水泵”“打混凝土”“做防水”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毛泽东说过:“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参与地铁建设的战士和工人也是这样实践的。毛泽东还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仅1965年第三季度,地铁建设指挥部就开了15次专业技术会、7次现场会,并进行了8项技术试验。初来时一头雾水的人民子弟兵竟然在会上提出了100多条合理的建设建议。他们自己发明的单轨车运送架节省了6成的人力,另一项发明节省了1600多吨的水泥。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毅力与智慧,在技术上自力更生,从一窍不通做到了推陈出新。地铁建设队伍的锲而不舍与孜孜以求,可以看作是新中国几代人不畏艰苦、钻研创新的缩影。从开工到建成,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第一次进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形成中国机械化施工体系。第一次应用打桩深机井降水、打桩支护施工。第一次研究出组合钢模板施工技术。该技术于1980年后大面积应用到建筑工程。第一次形成商品混凝土生产雏形。第一次创出暗挖施工技术。例如为保护玉泉路上的两棵古树,采用暗挖施工等。第一次创出土层锚杆施工技术。这项技术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受到表扬,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奖。第一次创出用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第一次发明液压模板车施工技术。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经过4年零3个月的紧张施工,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通车,结束了中国没有地铁的历史,翻开了中国轨道交通建设的新篇章。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中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工程设计取得成功,地基稳固、结构完好、线路稳定、设施配套,工程质量良好。1981年9月15日,北京第一条地铁开始对外运营,这标志着北京地铁也开始为百姓服务。截至目前,北京地铁已经开通了20多条线路。新中国第一条地铁从战备到民用从实质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带来了更加便捷快速准时的现代交通方式。施工部队高标准,严要求,互相监督,加强检查,确保工程质量。</p> <p class="ql-block">  当时,地铁施工队伍共约4万人,除铁道兵第12师2.2万人外,地方投入施工的约1.7万人,其中,地铁工程局12330人,北京市建设局5000多人。为了加强对地铁施工的统一领导,继续完成好地铁二期工程,1970年2月6日,周恩来总理指示,“地下铁道归铁道兵管,并成立一个领导小组”。经周总理批示同意,铁道兵、铁道部和北京市等有关领导组成地铁领导小组,铁道兵司令员刘贤权任组长,刘贤权同志在领导北京地铁建设中,呕心沥血,成绩斐然。他的功勋长存在人民心里。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杨俊生、铁道部革委会主任杨杰为副组长,成员有北京军区司令员郑维山、国家建委革委会主任李良汉、国家计划委员会革委会副主任袁宝华、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常委杨寿山、铁道部革委会副主任苏杰、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钟辉棍、铁道兵副司令员彭海贵、铁道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张鸿智、铁道兵第12师师长路宗成和副师长宋文海。</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总来 </p><p class="ql-block">经报请周恩来总理、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铁道兵于3月上旬开始对施工队伍进行整编。这次整编,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北京地下铁道工程指挥部(军级),铁道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张鸿智兼任指挥,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罗彬(后刘谦益)兼任政委。同时,将地下铁道工程局和北京市建设局参加地铁施工的部分职工队伍,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15师,即“工改兵”,下编4个团:第71、第72、第73、第74团(1973年又组建了第75团),计15310人。其中:第71团,由北京地下铁道局第一工程处整编;第72团,由北京地下铁道局第二工程处整编;第73团,由北京市市政局第三工程公司的一部为基础整编;第74团,由地铁工程局机电安装处整编;第75团,1973年4月由铁道兵第15师抽调干部、战士组建。另外,将地铁工程局设计处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地下铁道勘测设计队,计350人,配属第15师;将地铁工程局机械修造厂编为铁道兵后勤部机械修造厂,计830人;将地铁工程局材料厂编为159仓库,计385人。以上总计16875人。为了做好一期工程的运营管理工作并为二期地铁培养运营管理人才,还将地铁工程局所属的运营部门改编为铁道兵地下铁道运营管理处。以上单位,统归铁道兵北京地下铁道工程指挥部领导。</p> <p class="ql-block">  1968年,北京地铁1号线铁道兵12师施工部队铺轨。</p> <p class="ql-block"> 施工队伍正在敷设电缆</p> <p class="ql-block">  1969年10月1日,第一辆地铁机车从古城站呼啸驶出。经过四年零三个月的紧张施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了。虽然比原计划晚了一年多,但总算赶在新中国成立二十周年的时候完成了。那时,正值北京战备疏散,没搞典礼,只有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几位元帅先乘为快。面对这条中国人自主设计施工的地铁,上至中央领导人,下至参与地铁建设的普通工人都百感交集。</p> <p class="ql-block">  北京地下铁道工程,是党中央和毛主席批准修建的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制造设备的第一条地下铁道。正因为是全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又是在首都北京,技术上的难度、政治上的意义都不用多说了,可以说任务既艰巨又光荣。1964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这一特殊任务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来完成,相信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是能够经得住考验的。为了参加首都地下铁道工程建设,铁道兵决定从第3、第5、第6、第7、第9师和铁道兵机关抽调部队人员,组建铁道兵第12师,下辖第56、第57、第58、第59团(1970年又组建了第60团)。1965年4月2日,总参谋部电令铁道兵第12师正式投入北京地下铁道第一期工程施工。施工部队日夜奋战,在北京站前修建地铁车站。</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部队在施工中注意保护文物,爱护古树,备受称赞。</p> <p class="ql-block">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是北京地铁在1965年至1969年修建的一个地铁工程,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地铁工程。路线自高井站至北京站。已分别成为北京地铁1号线和北京地铁2号线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地铁修完了以后,开始是试运行不卖票的,只能参观。大家觉得新鲜啊,火车在地面跑看见过,地下跑没见过,所以都想参观。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通车,第一列地铁就要开过来了,建设者们翘首以盼。</p> <p class="ql-block">施工人员经过4年多的艰苦奋战,于1969年9月20日,胜利完成北京站到古城间的地铁修建工程。1970年9月28日,古城至京西山区段建成通车。图为地铁前门站出口。</p> <p class="ql-block">1971年1月15日,地铁开办临时运营,对外接待乘客。图为地铁前门站大厅。</p> <p class="ql-block">北京地铁是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可当时最先修建的一期工程,事实上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北京地铁1号线,它包含现在的1号线苹果园到南礼士路段,以及南礼士路连着长椿街至北京站的2号线南半环,要知道,当时是没有“复兴门”站的。由于当时面临的国际形势,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按照民用最高的级别修建,堪称当时“中国最安全的地铁”。</p> <p class="ql-block">  北京地铁二期工程是环线地铁的一部分,由一期工程北京站东端折返线车挡起,经建国门、东直门、西直门、复兴门与一期工程的长礼(长椿街至礼士路)区间相接,成马蹄形,正线全长16.1公里。1970年2月6日,周恩来总理听取铁道部革命委员会主任杨杰等同志汇报时指示:“二期工程的施工力量由铁道兵统一领导,整编为军队。”3月4日,中央军委批复:同意《北京地下铁道施工队伍整编方案的报告》。将地铁局和北京市建设局参加地铁施工的队伍,整编为铁道兵第15师。原地铁局设计处改为铁道兵地铁勘测设计队,归第15师代管,后直属地铁指挥部。原地铁机械修造厂改为铁道兵后勤部机械修造厂;地铁物资管理处改为铁道兵第159仓库,均直属地铁指挥部。原地铁运营队伍和北京市供电局管理地铁变电站的人员组成北京地下铁道运营管理处,由铁道兵第12师管理。同日,中央军委批准:同意组建铁道兵北京地铁指挥部,统一指挥铁道兵第12师和第15师修建北京地铁工程。指挥部指挥由铁道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张鸿智兼任,政治委员由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罗彬(后刘谦益)兼任。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参谋组、工程组、政工组和后勤组。</p> <p class="ql-block"> 北京二期地下铁道</p><p class="ql-block"> 北京地下铁道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条地铁,铁道兵,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是我国第一支修建地铁的施工队伍。1965年经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批准,在北京修建一条“平战结合“的地下铁道,地铁施工由铁道兵第12师、第15师承担。7月1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为地铁开工奠基。1969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地铁二期工程建设随即展开。期间由于”文革“的干扰破坏,施工进度缓慢,施工材料供应时断时续,工期被拖长。1976年经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铁道兵第12、第15师转隶为基建工程兵,继续承担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建设任务。1971年3月,北京地下铁道二期工程开工。二期工程施工包括明挖隧道施工、铺轨工程、车站装修工程、信号工程、通风工程、自动扶梯工程、给排水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安装工程和混凝土加强层及路面工程等。铁道兵第12师承担复兴门至积水潭6.73公里,第15师承担积水潭至北京站9.37公里的地铁施工任务。</p> <p class="ql-block">1971年3月,铁道兵第12、15师,投入全长16.1公里的地铁第二期工程(环城线)施工。1976年2月,参加地铁施工的铁道兵第12、15师及所属单位改为基建工程兵。图为建成后的地铁东四十条站。</p> <p class="ql-block"> 1972年的北京,</p><p class="ql-block">那时,铁道兵连队驻在马神庙北京轻工业学院内。北京轻工业学院跟马神庙大街只有一道院墙之隔。院墙是铁栅子,大街上对面的钓鱼台国宾馆、海军总医院、304医院、这些标志性建筑和马路上奔驰的车辆,站在院子里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在北京军人的组织纪律要严格。部队规定:各连队的兵谁也不准私自外出。营房在校园内,车水马龙的阜外大街就在校园围墙外,战士却很难迈出校门一步。当然,战士们也有走出营房的时候,那是战士到阜城门大街地铁工地去施工。工地在阜城门,从马神庙到阜城门,才一两站地,步行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战士们上工地,肩上不是铁锹就是钢钎、铁锤;下工地又一个个汗流浃背、灰头土脸,怕影响市容。于是上下工地都坐大篷车,大篷车首尾都是帆布密封。想看市容,只有前面一个窗口和车的尾部缝隙间。那个不足0.5平米的地方,常常拥挤着五六颗脑袋。北京,多么神圣的地方呀!“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这是战士们上幼儿园就会唱的歌,现在来到了北京,住到了距天安门只几站地的地方,多么想在北京的街道上逛一逛,去天安门广场走一走,感受一下北京呀!</p> <p class="ql-block">从今年8月8日开始,北京地铁“时光列车”在1号线上线试运营,6节车厢分别打造还原了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及21世纪第一个十年、第二个十年至今不同时间段运营的典型车型,同时通过车厢内的图文、视频,讲述北京地铁车辆、车型的发展以及车辆技术的发展,首次尝试为广大乘客提供沉浸式“穿越时光”乘车体验,引起不同年龄段乘客的极大兴趣。我是1973年暑假头一次坐地铁,至今已经整整50年了!前两天,我也去尝试了一把穿越体验,感觉不错。有一点遗憾:在图片、视频、文字上,应该展现和记录建设者们的身影与业绩,应该把参加地铁工程施工部队和单位的名单列上,让后人永远记住这些当年这些建设者……</p> <p class="ql-block">“时光列车”复原70年代的地铁车厢。</p> <p class="ql-block">列车复刻上世纪70年代的车厢内景。乘客无论从车头或是车尾上车开始参观,均能体验到“从过去到当下”又“从当下回到过去”的感觉。相关负责人在采访时提到,“乘客在车厢中既能看到地铁开通初期的线路图,富有年代感的标志、车票、风扇罩等老物件,也能通过播放着视频的‘魔窗’感受智慧地铁时代的新景象。”“时光列车”让乘客们在乘车过程中“沉浸式”了解中国地铁技术的进步与变革,不仅能够设身处地的感受新时代中国地铁发展的速度,也能“穿越时空”,共同回顾和见证中国地铁数十年来的时代记忆。</p> <p class="ql-block">列车到达复兴门站,乘客有序下车。中国地铁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开始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军。中国地铁建设迅速加快,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各大城市拥有地铁线路,中国地铁建设不仅仍在持续规划发展中,并且成功“走出国门”,在西方国家,也能看到来自“中国制造”的地铁。</p> <p class="ql-block">北京地铁第二期工程,包括环城线及八角村支线。环城线从北京站向东,经建国门、朝阳门、东直门、地安门、西直门、阜城门至复兴门,长16.1公里,有12座车站和1个车辆段。二期工程由铁道兵第12师和第15师共同担负施工:12师担负复兴门至积水潭段6.73公里,15师担负积水潭至北京站段9.37公里施工任务。1971年3月西环线破土动工,仍然采取明挖浅埋的施工方法。尔后东环线、北环线部分区段和车站也陆续展开施工。为了保证地铁环线施工的顺利进行,周总理、军委叶副主席于1973年1月6日决定,进一步加强对地铁工程的领导。增补国家建委副主任宋养初、一机部生产办公室负责人胡茂悌、四机部副部长高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万里、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肖选进、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李钟奇、铁道兵副政治委员郭延林、总参谋部防化部副部长高朴、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刘谦益为地铁领导小组成员。到1974年底,西环线复兴门至车公庄3.6公里和八角村支线基本建成通车。到1975年底,地铁一、二期工程共完成:土石方2.713万立方米,结构成洞48073米,正线铺轨67.94公里。</p> <p class="ql-block"> 研制并使用整体地铁钢模支撑</p><p class="ql-block"> 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建设期间正值“文革”动乱时期,但是,铁道兵,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参加施工的指战员排除各种干扰,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尤其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广大指战员迸发出建设四化的革命热情,严格按照施工程序,不断加快施工进度。在施工测量、打桩降水、基坑开挖、结构施工、基坑回填、铺轨安装、信号通风、电气通讯和车站装修等施工环节上,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计划。地铁西直门车站为上下两层,是计划提前做好的换乘车站,也是二期地铁工程重点之一。其中东喇叭口第一段为西直门车站的关键段,埋深达27米,为地铁二期工程埋深最大的一个点,降水后的地下水位在基底以上1.5米左右,要在雨季前,制服地下水,把第一段结构抢出来,是西直门东站安全度汛,顺利施工的关键工程。为此,基建工程兵第52大队组织力量进行突击施工。20中队负责降水,在下大井口时,由于地下水位高,指战员们在水中奋战三天三夜才把地下水降到基底以下,为土方开挖创造了条件。3中队在突击贴防水层施工中连续施工16小时,圆满完成任务。二区队担负排架支立和钢筋绑扎任务,区队、中队领导在施工现场组织指挥,安排三班作业连续施工不间断,保证按时完成了任务。三区队负责结构混凝土灌注施工任务,区队党委深入发动群众,动员指战员克服困难,坚决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两班连续作业,在大队机关干部、战士,修理中队、勤务中队的支援下按时完成了混凝土灌注任务。机械中队干部、战士情绪高,不但保证混凝土按时供应,而且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使混凝土合格率达到100%。19中队在东堵墙吊运工字钢桩施工中发动群众想办法,定措施,土法上马,提前两天完成了工字钢桩的吊焊任务。在全大队团结奋斗和共同努力下,战胜了西直门车站东喇叭口这道“拦路虎”,顺利完成了第一段结构施工任务,保证了最困难地段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1971年3月,北京地下铁道二期工程开工。二期工程施工包括明挖隧道施工、铺轨工程、车站装修工程、信号工程、通风工程、自动扶梯工程、给排水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安装工程和混凝土加强层及路面工程等。铁道兵第12师承担复兴门至积水潭6.73公里,第15师承担积水潭至北京站9.37公里的地铁施工任务。组建基建工程兵,继续承担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建设任务。1975年12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同意北京市、国家建委、铁道兵《关于铁道兵担负北京市地下铁道施工的所属单位交接工作的请示报告》,决定将担负北京地下铁道施工的铁道兵部队,改编为基建工程兵,归国家建委建制。原铁道兵第12师改为基建工程兵第6支队。原铁道兵第15师改为基建工程兵第7支队。1978年8月,又组建基建工程兵第9支队。</p> <p class="ql-block">  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地铁施工现场</p><p class="ql-block"> 要说修建地铁,可以说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是我国修建地下铁道的第一支队伍。它的前身铁道兵部队修建了我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北京地铁一期工程。这条地铁东起北京站,西至苹果园,全长24.17公里。加上专用线和支线,全长30.523公里。于1965年7月1日开工,1969年9月20日基本建成并试运营,1971年1月开始售票运营。该工程由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前身的铁道兵第12师、第15师承担建设。1976年3月,铁道兵第12、第15师改编为基建工程兵第6、第7支队,组成了基建工程兵北京市办公室,隶属国家建委建制,继续担负北京地铁二期工程的施工任务。基建工程兵北京市办公室(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前身)承担的北京地铁二期工程,由地铁一期工程北京站东端折返线车挡起,经建国门、东直门、西直门、复兴门与一期工程的长礼(长椿街至礼士路)区间相接,形成马蹄形,正线全长16.1公里。于1971年3月开工,由于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物资和资金得不到保证,并受拆迁影响,工程建设打打停停,致使1977年3月主体结构才基本完成,1981年底基本竣工,由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施工部队临时看管。</p> <p class="ql-block"> 战士严格认真安装地铁设备</p><p class="ql-block"> 为了加快地铁二期工程的施工进度,各部队还采取劳动竞赛、组织会战的方式,促进施工任务的提前完成。由于受拆迁的影响,地铁西直门地区一个区间、四个机房段和两个车站出入口,到1978年初才具备了施工条件。为了争取时间,保证在冬季到来之前多做结构,基建工程兵第52大队、第53大队连续组织了三次土方大会战,一个月就抢出20多万立方米土方。到11月中旬,西直门车站东南出入口和西直门至积水潭区间右线先后交出了基底。第52大队抓住这个时机,立即排出日、周、旬施工计划,并把计划分解到各区队、中队,组织开展立模板、绑钢筋、打混凝土劳动竞赛,战士们在劳动竞赛中争先恐后,你追我赶,使工效大大提高,仅11月份就完成工作量270万元(当时币值)。工程施工中,各部队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质检人员和技术骨干的作用,采取样板引路,挂牌监督和自检、互检、交接检的方法,严把质量关,坚持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第7支队所属的第63大队完成的建国门车站南喇叭口5~10段的结构成峒,严把各道工序的质量关,立模牢固、平顺;振捣均匀、密实;成峒平整、圆顺,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地铁二期工程进入安装阶段后,基建工程兵第64团担纲安装主力。由于许多设备安装的工作面还没有形成,他们就主动到兄弟团登门拜访,同他们商量,请他们适当调整工作部署,千方百计创造工作面。土建团若是没有足够的力量,他们就主动组织人力开槽挖沟,创造安装工作条件。由于64大队工作主动、及时,使安装的施工条件得以改善。在1979年那一年,由于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保证完成了14个风道,7个变电站,铺设三轨11.5公里,给水干管11.7公里的安装任务。北京站和建国门站区间右线整体道床打好后,走行轨要拆下来倒峒使用。而64大队要在右线敷设三轨、水管和电缆,必须在整体道床打好后,在钢轨未拆除前施工。64大队便派人紧紧盯住施工进度,并组织6、10连做好施工准备。等到62大队把整体道床打好后,就立即组织施工,抢放三轨、电缆和水管。401线波导线安装,由于白天不能施工,10连就抓住每天晚上的时间组织人员进峒打眼,上托架,做安装准备。波导线运到后立即组织突击,很快完成37.6公里铺设任务。</p> <p class="ql-block">  被评为“北京市8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的东四十条车站。由第7支队61团承建并装修的东四十条车站,是通往工人体育馆和工人体育场的通道,为双层立交站。该站以团结友谊作为车站的设计主题,顶灯环环相套象征奥林匹克会徽,与镶嵌壁画“走向世界”相呼应,体现了世界人民大团结,携手前进的新时代气氛。在装修施工中,61团从学习掌握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入手,边学边干,细心琢磨,精心施工,使装修质量达到了新的水平,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被评为“北京市8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今天,北京地铁早已成为贯通南北的巨大交通网络,1号线也早已成为北京人民习以为常的交通工具。谁也不会想到,就在50年前,地铁竟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最深切的梦想,它或许并非十全十美,也不占有独创的牌匾,甚至建造它的结果也是不尽如人意的。但是当历史以教科书的形式重现,我们却依旧感受到了这背后,独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信念。在那昏暗肮脏的地下,金属敲击声叮当作响,嘹亮铁道歌不厌其烦,跌道兵战士们看不见天空,却依旧充满希望地望着前方。</p> <p class="ql-block">由于战备需要,直到1981年9月,北京地铁才开始正式运营,标志着北京城市公共交通由电、汽车的单一客运方式,走向多元化公共交通体系。当年,北京地铁一号线,被用于作战时的运兵工具,从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的起止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背后兵力输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由于战备需要,直到1981年9月,北京地铁才开始正式运营,标志着北京城市公共交通由电、汽车的单一客运方式,走向多元化公共交通体系。当年,北京地铁一号线,被用于作战时的运兵工具,从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的起止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背后兵力输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1981年9月15日,由铁道兵参建的北京地铁1号线正式对外开放。作为中国第一条地铁线,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开创了中国自行设计、施工地下铁道的先河。其中,由铁十一师及十三师承建的西单站无疑是极具标志性意义的代表之作。</p> <p class="ql-block">1982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撤销铁道兵建制,同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下达《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图为1984年1月1日,铁道兵14万指战员摘掉领章帽徽,集体转业。自此,铁道兵这支部队告别了35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军旗。</p> <p class="ql-block">1982年8月19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关于撤销基建工程兵的决定》。鉴于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及其所辖部队,一直担负着北京地铁工程的建设任务,并承担了部分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任务,为保持这支队伍的施工能力,继续为首都建设作出贡献,北京市人民政府、基建工程兵决定,将北京指挥部及所辖部队集体转业,改编为北京市建委所属企业,即“兵改工”。1982年12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基本建设工程兵上报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将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改编为北京市城市建设工程总公司的请示》。1983年2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了该报告。至1983年6月底,改编工作基本结束。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改编为北京市城市建设工程总公司(局级);撤销基建工程兵第6、第7、第9支队机关;第52、第53团改编为北京市第一城市建设公司,第53、第54团改编为北京市第二城市建设公司,第61、第62团改编为北京市第三城市建设公司,第13、第51团改编为北京市第四城市建设公司,第65、第151团改编为北京市第五城市建设公司,第63团改编为北京市城市建设机械施工公司,第64团改编为北京市城市建设工程安装公司,材料供应总站改编为北京市城市建设工程材料供应公司,均为县处级;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设计院、第4技术学校、医院、构件厂分别改编为改编为北京市城市建设工程总公司设计院、技术学校、职工医院、构件厂,均为县处级。从1983年7月1日起,撤销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及所辖部队番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