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取自网络)</p><p class="ql-block">(音乐为美篇模板自带)</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在四川筠连县,我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光。文革期间,受停课闹革命风潮的影响,我在读小学时就辍学在家,这一停课就是好几年。</p> <p class="ql-block"> 长期呆在家里闲得慌,于是我就加入了城关镇组织的红小兵,后来又加入红卫兵。</p><p class="ql-block"> 为了加强对城关镇红卫兵的组织管理,城关镇特意派了一位叫占栋义的老师来管理我们。</p><p class="ql-block"> 占老师,男性,个子较矮,大约一米六左右,年龄20多岁。有点胖,头大脖子粗,患有哮喘病,经常发作喘不上气来,于是大伙私下给他取了个绰号“占吼包”。</p> <p class="ql-block"> 那个时期,县里文娱活动几乎中断,所有的影视、图书、戏曲等都被当做封、资、修的东西被禁止观看。县里唯一的文艺娱乐活动就是唱红歌、跳忠字舞。</p><p class="ql-block"> 后来“八个革命样板戏”出台,一时间家喻户晓,竞相传唱。县里有些单位也开始排练革命样板戏,但由于人力物力的关系,都是只排演样板戏的片段。譬如县教师进修校就排演过《沙家浜》片段,我的大姐曾经扮演过阿庆嫂。</p><p class="ql-block"> 眼看演唱现代革命京剧很火,于是,占老师别出心裁,想在县里玩一把大的,要我们城关镇红卫兵排演京剧《沙家浜》全场。</p><p class="ql-block"> 这一大胆想法,让我们都感到有些吃惊,能行吗?但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镇里领导的支持,占老师信心十足,于是开始组织实施。</p> <p class="ql-block"> 排演京剧首先要物色演员,没想到的是,我被选中担任剧中主角,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平时对唱歌跳舞不太感兴趣。我也没有想到会挑选我饰演郭建光,感到有些意外。</p><p class="ql-block"> 我几次推辞都推不掉,占老师说,扮演郭建光非你莫属。我想大概是自己的形象比较好的缘故吧。实在推不掉,那就试试看。</p> <p class="ql-block"> 几个主角很快就被选定了,由苏中谊演阿庆嫂,王亚丽演沙奶奶,王建均演胡传魁、黄翔林演刁德一,徐良伟演沙四龙,胡三娃演刁小三,曾加源演陈书记,韩均平演黑田。新四军战士、群众等也确定了人选。</p><p class="ql-block"> 主要演员敲定后,就开始组织排练,排练场地主要在胜利街小学一进门的大殿里。比较宽敞,不受风雨影响。</p><p class="ql-block"> 好在《沙家浜》里面的对白和唱段都被群众广泛传唱,耳熟能详,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学,我们连所有台词都能倒背如流。</p><p class="ql-block"> 只是我们这些人都没有戏剧表演基础,连基本的台步、站位都不会,只能模仿电影中的人物动作。</p><p class="ql-block"> 为了加强我们的基本功训练,占老师专门通过街道请来了县川剧团的毕二哥来指导我们,教一些基本的动作和简单的武打招式。别说,挺管用的,算是给我们的表演扫盲。</p><p class="ql-block"> 在排练了几个月后,表演基本成熟,只需确定演出时间和场地。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p><p class="ql-block"> 按程序,正式演出前要彩排,彩排时,占老师请了街道领导来观赏审阅。街道领导在看完我们的彩排后,感到我们的演出效果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群娃娃能把京剧《沙家浜》全场演得那么传神,他们感到非常满意。</p><p class="ql-block"> 于是,街道领导们决定出点钱购置服装和道具,并很快与县里领导做了汇报,共同决定择日在筠连公园里的大礼堂对外公演。</p><p class="ql-block"> 那大礼堂平时是电影院,也是县里开干部大会时的专用礼堂,台面比县川剧院还大。在这样的剧场演出,感觉就像是现在的演员要登上维也纳剧场演出那样,有点受宠若惊,惊喜万分。</p> <p class="ql-block"> 时间久远,我也记不清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正式演出的。只记得演出当晚,我们都化了妆,换了服装,拿上从川剧图借来的枪和其他道具,舞台还布了景。</p><p class="ql-block"> 都说人靠衣装,这一化妆,整个人顿时就变得有模有样的,就连自己在镜子中看到自己都兴奋得有些轻飘!这是谁啊?</p><p class="ql-block"> 能坐几百人的礼堂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人,当然有很多观众都是演员的亲朋好友,是特意前来助威、捧场的。</p><p class="ql-block"> 我是第一次上台演出,从后台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头,心里有点发怵。占老师和指导老师毕二哥在后台不断安慰鼓励我说:“别紧张,平时怎样排练的就怎样演”。</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发觉,演出时只是没上台的时候紧张,一旦上台后反而变得轻松,一点都不紧张,我按照排练的路数开始表演。</p> <p class="ql-block"> 演出非常成功,演出结束后,我们全体演员集体谢幕,受到台下了全体观众的热烈鼓掌。</p><p class="ql-block"> 可惜,当时只顾高兴了,没有想到留下半点影像资料,我们至今都感到非常遗憾!</p><p class="ql-block"> 事后了解,许多观众认为我扮演郭建光比较成功,给家乡父老乡亲留下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走到街上,背后总有人指指点点,窃窃私语,说:这个娃儿就是演郭建光的!他就是郭建光。遇到这种状况,我还是比较低调,假装没听见,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p> <p class="ql-block"> 不只是我,其他扮演各自角色的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绰号,譬如:阿庆嫂、沙奶奶、胡司令、刁德一、刁小三、沙四龙等,有的人甚至忘了他们本身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然而,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离我们排演京剧《沙家浜》的日子已经过了几十年时间。当年的娃娃演员们都已经老了,其中有的演员都已经过世了。</p><p class="ql-block"> 时隔多年,回忆童年往事,我们都感到很自豪,想一想,当年的一群小娃娃居然成功排演了全场京剧《沙家浜》!我居然也成功扮演了郭建光!为此,我也很骄傲!很自豪!</p> <p class="ql-block">多年后家乡偶遇阿庆嫂(前排左一)沙奶奶(前排右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谢谢观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