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故事:山野寂静的铁路

武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罕东铁路行怀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杨向晖</b></p> <p class="ql-block">在2024年夏日头伏酷暑里难得天阴凉爽的7月15日,原铁10师47团1连袁武学、李如银和师计划科左西宁、师新管处杨向晖四位战友,从西安驱车陕西蒲城、白水、宜君三县,踏访铁10师兵改工前夕修建的最后一个铁路工程——罕东铁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再有列车通过的罕井车站</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作为“末代铁道兵”的身份在退休后首次有幸与三位老兵同行踏访铁路,因情怀因机缘而成行。此次罕东铁路行是袁教授倡议,也是他寻找铁道兵计划之一。能有幸参加此行,是因为2019年我参加局志编写时,袁教授协同青海新闻媒体来局里进行抢救性采访,收集铁10师老战士关于青藏铁路修建资料时相识的机缘。</p> <p class="ql-block">认识袁教授,是我那个时候所知三位从事铁道兵公益事业的老兵之后的又一位。第一位是我早年认识的铁道兵报社梅梓祥主任,第二位是一直致力于寻访铁道兵烈士的林建军战友,第三位是铁十师医院的王民立军医,第四位是不遗余力从事铁道兵历史公益的袁武学教授。无论是否认识,他们都是我敬佩的铁道兵前辈老兵。彼时,这只是袁教授在默默做关于铁10师史料收集方面的公益活动之一,后来才得知,更多的相关事项他已经做了有些年头了,且有了可观的积累。</p><p class="ql-block">他和47团其他战友一起,在老领导和战友们的支持下,发起铁10师47团1连战友们讲述建连史及亲历的铁路建设历史故事的收集整理,除已经出了一本《铁兵情缘》纪念册外,正在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更深度更微观讲述一连的故事,编辑《我的连队我的家》。</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近年来他先后在西安拜访看望了10师徐志超政委、47团王连清副团长等老首长,在南京走访了铁10师前身华东警备五旅首任旅长刘林的家人,在苏州走访了48团团长季寿亭的家人,收获颇丰。并计划继续拜访看望健在的老首长,走访更多铁道兵前辈的家人,征集珍贵的一手资料。看到他分享的老首长的资料图片,分外稀罕、羡慕、亲切和感动。此次踏访罕东铁路一行四位战友人人都有收获,而我更是感慨良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袁武学操控无人机冒雨拍照</p> <p class="ql-block">时光流逝,岁月轮回。至2024年,铁道兵成立75周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消失也已经40周年了,中国铁建为此在2023年早早就做出开展系列纪念活动的决定,还设计了纪念标识图标。全国各地的铁道兵战友们,更是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个日子。</p><p class="ql-block">1984年,伴随着祖国解放,诞生在建国前夜,且存在了35周年的铁道兵,服从国家大义,脱下绿军装换上蓝工装,兵改工成为铁道部下属的一个企业集团,重回铁道部麾下。这是历史的巧合,更是时代的需要。</p><p class="ql-block">40年来,每一个铁道兵战士对“情满山河”的铁道兵魂牵梦绕,情感凝结于心,每一个战士感念那段激情岁月、青春岁月、奉献岁月,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怀念铁道兵,怀念独特的军营岁月及战友情深,难忘曾经用青春,乃至战友们的生命在“锦绣河山织上了铁路网”的奋斗岁月。作为和平年代牺牲最多的兵种,铁道兵有着非凡的历史,不凡的功绩。为党和国家、人民所铭记,铁道兵战士们更是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在中国,许许多多的部队复员转业的战友是一茬一茬,而铁道兵除了一茬一茬之外,更是一次性集体转业,成为一个怀念军营感情的巨大高地。这在中国,除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再无第三。铁道兵是在“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担负战区的铁路抢修、抢建任务,保障军队的机动和作战物资的输送,保障和运送了解放军大兵团部队进行了最后大决战。协助野战军把蒋家王朝赶到了台湾后,快速由战时保障的协同角色,迅速成为参加祖国铁路建设的主要和重要角色,在中国大地这个广袤的舞台上,扮演了主角,唱起了铁路建设的恢宏“大戏”。</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回放历史镜头:从1948年夏到1949年底,铁道部队广大官兵与铁路员工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地完成了抢修任务,全国遭国民党军队破坏的几条主要铁路干线均已通车。据统计,这期间共修复线路1629公里,桥梁976座,车站房屋5898平方米,修复信号232站,为解放军渡江南下、进军西北、解放全中国提供了铁路保障,为战后全国经济恢复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正是在1949年和铁道兵有了历史渊源,后来成为铁道兵部队的铁10师前身的华东警备五旅,4月成立后,相继在5月、8月参加了解放青岛和长山岛战役,这也是后来能被选择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和铁道兵有了历史渊源的重要伏笔。警五旅此后相继改编为步兵101师、农业建设第3师,直至1953年2月改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10师,1953年9月才正式和铁道兵有了永远的交集。更是成为铁道兵唯一一个三上青藏高原,修建虽是世界著名却是处于秘密状态的世界海拔最高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民族团结意义的青藏铁路一期工程,也成为铁道兵部队唯一一支被称为“两弹一星”开路先锋的国防铁路建设者殊荣的部队。</p><p class="ql-block">早在抗美援朝战争尚未全面结束时的1953年9月9日,中央军委将由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铁道兵团管辖的4个师与中朝新建铁路指挥局管辖的包括铁10师前身的志愿军铁道工程第10师在内的6个铁道师部队,整编为铁道兵,作为一个独立兵种由军委直接管辖,铁道兵从此进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规序列。之后,铁道兵部队转入了规模性、备战性、常规化的祖国铁路建设行列。</p> <p class="ql-block">35年来,祖国的山山水水,铁道兵战士万千足迹遍布,风餐露宿,沐风栉雨,在“地球上留下了痕迹”。在铁道兵部队存在的35年里,战争条件下抢修铁路3600多公里,抢建铁路600多公里,抢修公路430多公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铁路12590多公里,约占全国同期新建铁路的三分之一。</p><p class="ql-block">35年中,涌现出一大批受到国防部和中央军委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据统计,其间有确切姓名牺牲的官兵8314人(截至2019年,这个数字在铁道兵战友的持续查访求证中增加,林建军战友修订由其主编的《铁道兵英烈录》,据说这个数字有了较大的变化),负伤的59234人。这样一支在战争年代忠诚的特种部队,和平建设年代的工程技术部队,诞生了无数平凡又可歌可泣的故事。在朝鲜战场上创造了引以为豪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的奇迹,在和平建设期间获得祖国和人民“祖国铁道建设的突击队”的高度赞誉,形成了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并成为其有机组成的“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铁道兵精神。</p> <p class="ql-block">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和可歌可泣的故事,激励着铁道兵战士。也正因为如此,当这个兵种消失了之后,才让人更加难以忘怀。也正因为如此,铁道兵战友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它,怀念它。也正因为如此,全国各地的铁道兵战友们重走当兵地,重走修建的铁路线,救助生活困难的战友,抚养烈士子女长大成人成才,寻访牺牲的烈士,帮助烈士家乡政府查找烈士情况,运用手中的铁道兵资料讲述铁道兵的往事、故事,拜访铁道兵时期的老首长的后人,寻找收集铁道兵时期的资料,举办铁道兵历史讲座。</p><p class="ql-block">也正因如此,铁道兵的承继者中国铁建以及一些企业,相继建成或者正在着手建设铁道兵纪念馆、荣史馆。一些铁道兵战友们在做事业挣了钱后个人出资建起了铁道兵实地纪念馆。还有铁道兵战友王民立,不顾年事已高,到处求证被社会以讹传讹的烈士熊汉俊牺牲的真相,向社会呼吁。多方查找资料证实说明和呼吁因为当年军事保密的原因,而不为人知甚至被张冠李戴由铁十师修建的军事国防铁路代号“221”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生产基地——国营二二一厂铁路专用线真实的史实……。历史因为创造而留痕,因为铭记而清晰,而让人们一遍遍被感动。故事因为讲述而动人而被激励,战友情谊因为珍惜而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一个消失的兵种因为被念念不忘,而常住人们心中和人间,激情的青春岁月因为奋斗奉献而骄傲。历史是辉煌澎湃的,再辉煌的过往终将谢幕。这是历史规律,但是历史的天空也因此而星光灿烂,能让人们一遍遍仰望而被感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树木掩盖下的杜康沟车站</p> <p class="ql-block">因此,我们此次罕东铁路行时,当看到完成历史使命已经偃旗息鼓,在风雨侵蚀中锈蚀、塌陷、被遗忘,在山间仰面静卧,被荒草树木间掩没,犹如暮年的老人被时光无情甩在身后时,与那些繁华忙碌的铁路相比之下,这种被冷落遗忘令人窒息,有一股悲凉惆怅油然而生。不亲自来看,真不知道这就是当年4个团的大部分兵力团团围定山野,建成了铁10师部队时期最后一条铁路。</p><p class="ql-block">根据1984年二十局党委工作报告中提出的“1984年党委工作奋斗目标是:交好青藏、突击罕东、上好大秦”。可见在当时兵改工之际,铁10师的三个重要工程起到顺利过度、稳定队伍,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因此,转念一想,四十年后我们来看望罕东铁路,我们没有遗忘它,不管它是否停运老朽塌陷残破,终究它是我们亲手修建的,是在重要时期的一项有意义的工程,我们怎能遗忘呢?</p><p class="ql-block">不能忘怀的还有对罕东铁路的感情以及与此相关军民鱼水之情,我在此次真实的目睹和感受到了。左西宁战友作为预算人员参与过罕东铁路的概预算、计划等业务指导,还会同局王昭权总会计师,去北京参加了洪水损失等追加投资的汇报会。此次罕东铁路行犹如久别重逢的老战友,他仔细的踏访着、拍摄着、述说着、感慨着,回想着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在遇到蒲白矿务公司运输公司下属负责罕井铁路运营事宜的罕井铁路项目部负责人时,交流了很长时间,问长问短,从铁路的运营,停运的情况,每一处桥梁路段的现况等等,就像走到亲戚家,关切着、问候着……。</p> <p class="ql-block">在走访中,李如银战友找到当年连队驻扎过的地方,回忆起曾经生活、工作乃至结婚的地方,感慨良多。巧遇当年和他一样年轻的连队房东,他们都记忆犹新,共同回忆着着当年的窑洞、房屋、村民,讲述着八十年代时淳朴的军民交往情谊和温暖的时光。如银战友特意给结下了深厚友情的房东带了两瓶酒,未曾想房东已经逝去,令他伤心惋惜难过。他一遍遍讲述、怀念当年兄弟般交情和军民关系鱼水情,令我们动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连战友与房东夫妇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一直忙碌拍摄的袁教授,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退休前供职于火箭军工程大学的袁武学教授以七秩之龄,充满感情的奔波,汗水湿透了肩背,忍着腰部的不适,在此次罕东铁路行中每一处重要的工程,亲自操作航拍留下的珍贵影像,让我们所有铁十师战友得以一睹当年伴随着脱去军装修建的最后一条饱含部队情结的铁路真容。岁月侵蚀,让它有点斑驳。在当时修建的罕东铁路最高铁路路堤——杜康沟大填方,以及白水河与文中沟大桥,在绿树绿草掩映下风姿气势犹在。我们似乎又穿越到四十年前那个青春昂扬,热血沸腾,赤诚奋斗的人声鼎沸的火热建设场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杜康沟高填方路堤</p> <p class="ql-block">其实,无论它现在如何,它曾经为地方经济发展立过汗马功劳,虽无人为它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过功勋奖章,但是,铁10师战士们早已经为它加持过青春的力量和执着的信念,以青春的名义与深情授予它至高无上的期许桂冠。因此,它在铁10师所有战友心目中伟仪尚在,情深依旧。它已不仅仅是一条铁路,而是特殊年代特殊时期的铁10师战士们特殊的情感代言人,青春奋斗的说明书,铁道兵精神的证明书,大地日月和流岚在岁月里阅读熟知。想到这些我也一扫一丝的惆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白水河大桥雄姿犹在</p> <p class="ql-block">我也由此想到,铁道兵虽然消失了,40年来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它,铁道兵战士没有忘记它。除了铁道兵改工后的企业传承践行着铁道兵的精神和文化,许许多多铁道兵战友在不遗余力的做着传承历史、弘扬精神的事。有许多不知名姓的可爱亲切值得敬佩的战友们,在默默为留存铁道兵历史而努力,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为铁道兵做着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p><p class="ql-block">可是,我又想到,随着时光的流逝,铁道兵历史和故事、精神与文化的创造者、亲历者和知晓者的铁道兵战士,也在逐渐老去,最后一茬新兵也已年过六十岁。时光飞逝不待人,在铁道兵战友们的身份退出历史舞台、在生物身份消失后,那些光荣的历史和故事谁来讲述?还能流传吗?那种精神与文化能被长久的传承吗?那许许多多为祖国铁路事业作出贡献的、平凡的铁道兵战士和烈士会被永远铭记吗?铁道兵这个兵种以及承载着的共和国铁路建设史还能有多少人记得?就像青藏铁路建设的奠基者、先驱者慕生忠将军,除了当年新华社青海分社记者张荣大的忠实记录尘封在历史档案里,有多少人了解知晓乃至熟知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失去往日的繁华与热闹的东坡车站</p> <p class="ql-block">岁月终将逝去,历史终将远去。也许有些铁路因为现实的原因、发展的因素,完成了历史使命不再继续服役,淡出经济与交通发展的视野,淡出人们的视野。如铁10师修建的巩固国防开发青藏高原、繁荣发展藏族人民幸福生活的幸福之路青藏铁路一期的关角隧道、秘密的国防铁路服务于酒泉卫星基地的清绿铁路,发展地方工业的罕东铁路,以及其他铁道兵部队修建的铁路,在近年相继退出历史舞台。但是,铁道兵以及他们修建的仍在运营或者退役的铁路,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不会泯灭。我又相信,无论在过去在未来的岁月里,犹如火车撞击铁轨那样,依旧铿锵有力回响在历史的天空,回响在激情奋斗的岁月,回响在人们记忆的时空。而且,一些有识之士和政府机构,如青海省三江源检察院进行的公益诉讼保护青藏铁路关角隧道等,这些抢救性的保护建议、踏访与保护利用的行为和措施,也许会被更多人关注,引起重视,使之成为新中国铁路发展的珍贵工业遗迹,成为铁道兵历史与精神、创造的历史功绩的实地实物见证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地方历史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地方旅游经济蓝海的打卡地,铁道兵战友寻访战斗过奉献过的青春与情感依托地纪念地!</p><p class="ql-block">这些认知与感受,也许是我参加此次罕东铁路行的一点收获吧,愿分享给战友们共识共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