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我的家乡,文学爱好者模仿汪老写作的人甚多,大家习惯把这类文章叫“汪体”,我常常浏览“汪迷部落”里的一些文章,有模有样的,又好像与生俱来,骨子里的风格吧,似乎已形成了一种文风。</p><p class="ql-block">许多人爱上汪曾祺,被他文章吸引,是从“吃”开始的。他是文学家中的美食家,他味蕾独特,传说每到一个地方出差,不爱集体聚会,总喜欢去小巷深处寻觅,他写小吃馋得人直流口水,比如:“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他爱美食的同时也爱生活,乡野草木被他写得风流蕴藉、有滋有味:“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p><p class="ql-block">他是世间少有的将乐观带入灵魂深处的作家,笔下处处流露着狡黠的生趣场景。大家读到《夏天》里的这段话时,有没有被逗笑啊?“栀子花因为枝干粗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所以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p><p class="ql-block">有网友说,他是“文学界的泥石流”。一个汪曾祺,赛过1000个段子手!他爱“吐槽”,有好像不是真“吐槽”。文坛上喜欢他的人也很多,贾平凹说:“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莫言说:“汪先生是短篇小说大师,遍视当代文坛,能具汪先生那般散淡心态者,确也寥寥无几。”沈从文则说他“最可爱还是态度,荣辱不惊!”冯唐说得更是生动,汪老的作品,就像“开窗就能闻见江南的荷香”。时至今日,他淡然从容、闲适乐观的心性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p><p class="ql-block">有人让你仰望星空,而汪曾祺,让人俯身爱这个世界。成长、求学、低谷、成家立业,包括成名以后,他把不同阶段的人生感悟,都存放在内心深处。他的人生,让我们看到彻彻底底的“草木人间”。他的作品,总是蕴含独特的蓬勃生命力,在一草一木身上,刻画出另一种人生滋味。</p><p class="ql-block">记得一位读者的说过:读汪先生的文章,即使“秋声拂长林,寒蝉抱叶飞”,也自觉得是“草木总有情,人间送小温”。是的,如果你觉得生活太累,人生无趣,那就读读他的文章。你会发现,换一种眼光,换一个心境,生活也可以有另一种快乐。欣赏他的画作,寥寥几笔水墨勾勒,和文字相映成趣,自然而然地染上那一份诗意,这就是他的真实心态。</p><p class="ql-block">其实,他一生历经苦难,却教你用生活去治愈生活。很多人被他笔下的有趣温情所打动,可汪老的一生,比太多人都更波折起伏。他生于战时,长于乱世,当声名斐然之时,那个动荡的年代却让他颠簸半生。即使历经磨难,他依然能够保持豁达乐观,拿着一生的赤诚和童真写生活。他没有抱怨,处处能“随遇而安”,淡而有味的字里行间,随处可见他泼洒的澄澈本心。</p><p class="ql-block">在西南联大读书的岁月,时常要“跑警报”,躲避日军的轰炸机。这样的时刻在他曾调侃,那是谈恋爱的好时机:“空袭警报一响,男的就在新校舍的路边等着,有时还提着一袋点心吃食。”他常往松林的方向跑,因为“那里有卖松子的,就算被炸死,还可以不做饿死鬼。”让人觉得,即使是苦痛的日子,在他的回忆里依旧闪着亮光:“在昆明见了长得最好的茶花,吃了最好吃的牛肉,好吃的米线可救失恋的痛苦。”“木香花湿雨沉沉”“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p><p class="ql-block">就连特殊时期的那些折磨和流离,他也只是轻轻带过,常说“随遇而安”。当剧作《沙家浜》《范进中举》等轰动时,他仍然是“控制使用”的文人,他很淡然,白天画马铃薯,晚上读书,画完薯块就丢到牛粪火里烤了吃掉,美其名曰“日子过得非常悠闲”。“在北京我也摘过灰菜炒食。有一次发现钓鱼台国宾馆的墙外长了很多灰菜,极肥嫩,就弯下腰来摘了好些,装在书包里。门卫发现,走过来问:你干什么?他大概以为我在埋定时炸弹。”</p><p class="ql-block">他看到了所有苦难,咽下了所有酸甜苦辣,把它们化成淡云轻风。用一颗赤子之心,爱着草木时光,爱着寻常日月,爱着人生中的磕磕绊绊,爱着这个大千世界。他说:“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嘛呢?”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来不会被生活击倒。他一生所写都在告诉这个世界,人这一生,要的就是这个烟火气。</p><p class="ql-block">他师承沈从文,亦师亦友,也是他生命中的贵人。汪老曾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我想了很久,为什么会有这样评价?,他那看似朴实无华的文字,多以细小琐碎为题材,他不喜欢刻意追求,更不去赞美高大雄伟,他把审美转移到草木瓜果、花鸟鱼虫,巧妙地揉合了古代文化与民族风俗,开辟了新的美学而又秉承了传统,他继承了儒家思想的精髓,他用一种独特的情感来表达他对“仁心”的理解,他富有“人情味”的思想,实际上与儒家伦理情感是一致的。也许是因为出身文人之家,他的父亲和祖父,是乡间的儒士,喜欢吟诗作赋,爱好金石书画。所以他的文字中,有那种难得的那一代文人的娟秀和隽永,也有现代的新潮和哲思。</p><p class="ql-block">他写高邮咸鸭蛋,湖南腊肉,昆明米粉......看似普通的地方小吃,在他笔下有滋有味。“这是我的发明,可以申请专利。油条切成寸半长的小段,用手指将内层掏出空隙,塞入肉茸、葱花、榨菜末,下油锅重炸。油条有矾,较之春卷尤有风味。回锅油条极酥脆,嚼之真可声动十里人。”写山川草木、花鸟鱼虫、故人知己...... 细细品阅,他笔下的日子是散发着草木清香的——“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坦然、纯净的人生态度,对生活热爱、对万物钟情的情趣。生命的尊贵,在人海里。他笔下的一个个故事,耽于柴米油盐中的烟火气,也暖暖地弥散着人性光辉。</p><p class="ql-block">如果你觉得生活太累,人生无聊,不妨走进汪老的世界:行走山川,品美食、悟人生。你会发现,换一种眼光,生活也可以好起来,最重要的是心态。汪老生前曾说: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p><p class="ql-block">汪老的《端午的鸭蛋》《昆明的雨》《故乡的食物》《我的父亲》等等多篇散文,入选了中小学课本,也出现在中高考的试卷里。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了他作品的文学价值。汪老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时时留心,处处深情,人间草木,暖意人生;汪老用他“淡而有味”的文字告诉我们,当心静下来时,喧闹俗世中的美好与诗意自然而然会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仅此纪念汪老离开我们27年。</p><p class="ql-block"> 韩伟 2024.5.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