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期《国学课堂》主讲老师:朱国纯</p><p class="ql-block">讲解曲创作,赏评诗友《正宫 塞鸿秋》作品,及《边塞情》散曲作品征稿事宜。</p><p class="ql-block">时间:上午十点</p><p class="ql-block">地址:首创社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沈阳诗词楹联协会</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9日</p> <p class="ql-block">分 享【黄钟·刮地风】观女足亚洲杯中国女足夺冠直播(通韵) 作者/黄文辛大脚巾帼似旋风,逐浪相争。传球织网纬和经。野马奔腾,激情流动,时留妍影。娘子军兵,木兰辞敬。射门小虎猛,守门铁掌横。捧冠称英。谱:×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去△,×平平去△。×仄平平,×平平去△。×平×仄平(上)△,×平×仄平(上)△,×仄平平(上)△。这是一首记事、赞颂曲。用素描的手法,借动作写赛场之实,备显其真。曲主题突出,围绕铺陈,分层叙述。第一层,前两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动感十足,为博弈造势。第二层为3、4、5、6,突出了“织网”、“奔腾”、“流动”和“妍影”,四个动词、形容词,很自然地承起了巾帼在场上的形象和气势,正是“似旋风,逐浪相争”的具体体现。此为“承”。第三层7、8两句,为表意,突出”转“。笔意一“转”,引典烘托,且自然又不露痕迹,手法老道、高超。最后一层,后三句为“合”,情节回扣主题。此类记事曲要掌握好四个环节:一是立意符合主题;二是谋篇布局须新颖别致,不能平平淡淡;三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善于刻画、捕捉小画面,表现大题材,忌七零八碎的大拼盘;四是比喻贴切,索物托情,注重个性表达。</p> <p class="ql-block">黄文新 (黄文辛)1942.2生生于河北乐亭,黄河散曲社、唐槐诗社顾问,山西省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黄文辛(山西太原)【正宫·叨叨令】重阳述怀一生经历心豪迈,如今赶上新时代。手机刷卡来鲜菜,挺直腰杆不缺钙。快乐也么哥,快乐也么哥,国家强大人民爱。谱:×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仄×也么哥,仄×也么哥,×平×仄平平去△【正宫·塞鸿秋】我的2018八十老汉心头热,一支小曲石头刻。不输挑战关头过,未曾破壁额头过。线装半部书,一介乡愁客,苍茫大海一飞沫。谱:仄平平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去。仄平仄仄平平去,平平仄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去,平平平仄平平去</p> <p class="ql-block">张可久,(约1270年~约1350年),字小山。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炼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正宫·塞鸿秋】湖上即事元· 张可久断桥流水西林渡,暗香疏影梅花路。蹇驴破帽登山去,夕阳古寺题诗处。树头啼翠禽,水面飞白鹭,伤心和靖先生墓。赏 读“即事”意谓眼前的事物,对于游览题材的作品来说,多是即景写作。张可久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曾漫游江南之名胜古迹,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南一带,晚年隐居在杭州一带。其集中所称的“湖”,均为杭州西湖。这首小令就是张可久游览西湖时所作的一首散曲。抒发了作者知音难觅的孤独、苦闷的心情。词语注释①西林:即西泠,在杭州西湖孤山下。②暗香疏影:宋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梅花特征。③和靖先生:北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种梅畜鹤以自娱,卒谥和靖先生。其墓在孤山东麓。作品译文西泠渡口,高高的拱桥跨临水上。栽满梅花的小路,不时可见疏落的梅枝横斜,闻到浮动的暗香。骑着驽钝的驴子,戴一顶破帽,登上山冈。那夕阳下的古寺,正是我题诗的地方。树梢间翠鸟鸣唱,西湖上白鹭飞翔。站在林逋的墓前,止不住叹惋悲伤。首二句交代了“湖上即事”的范围,在该曲是偏重于白堤、西泠、孤山一带。“断桥流水”、“暗香疏影”,隐示出环境的清僻幽雅。三、四句叙述了自己的活动:着一头跛驴,破帽遮颜,独个儿登上孤山;直到太阳西下,还进入古寺逗留一番,看看日前自己题咏诗作的地方。宋元时游西湖除了骑马外还有跨驴的,如《宋史·韩世忠传》载韩世忠解职后,“时跨驴携酒,从一二奚童,纵游西湖”。这种情景,连同该曲所透露出的湖岸的清寂幽静,在今人是无法想象的了。宋人有“蹇驴破帽随金鞍”的句子,“蹇驴破帽”同金鞍出游相比,固然失于寒酸,但也是一种疏狂自得的表现。作者显然以自适为第一追求,他盘桓于“夕阳古寺”,也明显带有避人喧嚣的意味。而西湖确实清幽极了:“树头啼翠禽,水面飞白鹭”,连禽鸟都无忧无虑,不受什么人为的干扰。这一切,均为末句作铺陈安排:“伤心和靖先生墓。”好端端的,为什么突然要为古人伤心呢,原来是世上再无像林逋这样的高士,也难以找到希踪前贤高风的知音了。这就使读者领悟到,作者这一番出游的心情并不好,也许他就是为了排遣孤独的愁闷才来到湖上的,可到头来也未能够驱去心头的沉重感。这首小令通篇平叙,不露声色地沉着走笔,至篇末才异峰突起,露现出感情的波澜。当然,如果他一味地即景记录,那么即使西湖再美,也是会令读者乏味的。游览的兴味要么是物我两忘,彻底忽略眼前的存在,要么就是在品味江山的美景之后,突然迸生出几星伤感的火花,这真是人类奇怪的天性。</p> <p class="ql-block">赏梅养鹤,世称“梅妻鹤子”。卒后,谥和靖先生。有《山园小梅》等名篇。有《林和靖诗集》。【正宫·塞鸿秋】春情 元· 张可久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正宫·塞鸿秋】道情 元· 张可久直钩曾下严滩钩,清风自学苏门啸。蜜蜂飞绕管花帽,野猿坐守烧丹灶。扁舟范蠡高,五柳陶潜傲,南华梦里先惊觉散曲常识散曲,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元代称乐府或今乐府。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 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散曲艺术特点:1、民间性 它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封建时期的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来自民间草根,是市民和农民的艺术;2、广泛性 它题材极为广泛,绝不限于官府、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它涉及黎民百姓、士农工商、老弱妇幼、城乡劳作、生活;3、深刻性 它反应社会各阶层形态、矛盾,深刻直白,鞭挞、赞颂世间事,不以人情世态掩盖矛盾,而是积极化解 ; 4、典型性 它所造的人物形象,多面而复杂,既有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又有人间的普遍理想,终追求美好向上;5、曲折性 它再现大悲大喜,悲欢喜怒涵融、转换,追求圆满结局;6、艺术性 它以唱念做打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散曲形式特点:(1)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2) 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3) 各自曲牌在字数 、句数、平仄 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4) 每首散曲的前面都冠有 类别名,如:宫调名、曲牌名和曲题名。曲牌虽然计有四百多个,但是真正可用来制填小令的还不到一百个,实际正常使用的不到五十个。小令是基础,带过曲和套曲均是有小令组成的,制作小令必须要熟悉小令曲牌,带过曲和套曲还要考虑所用曲牌是否属于同一宫调,在音律上能否衔接,不可随意,能作带过曲的小令约为三十种。散曲的内涵:散曲之所以称为“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剧本中使用的曲,粘连着科白、情节。散曲的体制:小令和套数是散曲最主要的两种体制,前者短小精悍,是单个的只曲;后者富赡雍容,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律联缀而成的组曲,它们各具不同的表现功能。此外,散曲体制中还有一种带过曲,属小型组曲,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式。小令在当时叫“叶儿”,是属于广义上的汉族诗歌。它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小令,二是套数,三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带过曲仍然属小令范畴。散曲的风格:(1)在语言方面,既注意一定的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2)在艺术表现方面,它比近体诗和词更多地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3)散曲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曲中还可以增加衬字,这使得散曲趋向口语化、俚俗化,起到了使曲意明朗活泼、穷行尽相的作用。 散曲表现手法: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通俗讲,散曲的语言倾向口语代、俚语化、俗语化、戏语化、谑语化、谐语化。但还要谑而不虐,俗不伤雅,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起到曲意明朗活泼,跳跃灵动,穷形尽相的效果。清代刘熙载《艺概·曲概》云:“一曰深情,,二曰豪旷,三曰婉丽。</p> <p class="ql-block">国学课堂简介:</p><p class="ql-block">《国学课堂》是沈阳诗词楹联协会为广大诗词爱好者打造的一个线下诗词文化交流平台,这个平台为我们辽沈地区诗词同仁提供了面对面沟通、学习的机会,本课堂定期有客座老师为我们讲解关于诗词曲赋以及楹联等多方面的知识,每月开课两次,具体课时会在群里发布通知,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参与,共同学习,多多创作,期待每一位诗词爱好者都能在我们沈阳诗词楹联协会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协会诗友</p><p class="ql-block">组稿:晨慧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