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正是暑天初伏,我们一行8人游览了敬亭山。好在老天给力,是个阴天,气温在33至26℃,加上头天又下了一场雨。空气清新,地面湿润,给我们的游玩带来了凉爽。<br> 敬亭山:位于宣州城北郊的水阳江畔,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故改称: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山间林壑幽深,古迹众多,为江南历史文化名山。 以自然风光而据称的——敬亭山,能获得“江南诗山”这一殊荣,应该说谢眺是功不可灭,是宣传、扩大敬亭山影响力的第一人。<br> 谢眺(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并善辞赋和散文。建武二年(495)谢眺出任宣城太守,寄情山水,常登吟咏,抒情了一首《游敬亭山》“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上干蔽白日,下属带逥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渫云已漫漫,多雨亦凄凄。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皇恩既已矣,兹理庶无睽。”描绘了敬亭山的山间朝夕变幻、灵异多姿的风光,将敬亭山秀丽的景色展现的淋漓尽致,成为宣扬敬亭山的第一首名作。 谢眺回朝不久于东昏候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在狱中,时年仅36岁。在宣城期间,谢眺将他的诗歌创作推向了数量上和艺术上的高峰。流传至今的诗歌,大多是宣城时期创作流传下来的。所以谢眺又被后人称为:谢宣城。 <br> 谢眺的卓越诗才和不幸遭遇,更吸引了后代名士、文人骚客前来登临追怀。一生景仰谢眺的李白,更是多次到宣城凭吊,写下了《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先后七次重游敬亭山,留连忘返,作诗42首,称为“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相去数百年,风期宛如昨。登高素秋月,下望青山郭。俯视鸳鹭群,饮啄自鸣跃。夫子虽蹭蹬,瑶台雪中鹤。独立窥浮云,其心在寥廓。时来顾我笑,一饭葵与藿。世路如秋风,相逢尽萧索。腰间玉具剑,意许无遗诺。壮士不可轻,相期在云阁。”特别是名篇《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自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成为千古绝唱,更使敬亭山声名远扬。历代有320多位名人墨客在此留下诗文1400多篇,敬亭山成为名盛一时的“江南诗山”。 敬亭山环境优雅,碑刻雕塑相得益彰。漫步在敬亭山的林荫小道上,会让人想起王维的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确实,雨后的竹林,葱葱郁郁,远远望去,一片翠绿,心情惬意,心旷神怡。拾阶而上,来到古昭亭坊。这座坊建于明代崇祯九年(1636年),宣城县令陈泰来建,并亲书“古昭亭”三个行书大字,也称古昭亭坊。坊以巨大石料砌成,两旁为两根方体石柱,上方连接石横梁,坊名刻在横额上。经过茶园几位女士在茶园里留影。徐徐微风,竹林摇曳,茶园翠绿,啾啾鸟鸣。 走进竹林深处,玉真公主塑像、相思泉掩映在青松翠竹中。民间流传着李白和玉真公主有关的故事。<br> 玉真公主(692年-762年),道号无上真,字玄玄(一说“元元”),号“持盈”,唐朝公主,道士。唐睿宗和昭成顺圣皇后窦德妃之女,唐玄宗的亲妹妹,在唐朝的地位较高,因厌恶宫内的权力斗争,开始慕仙学道,选择出家,22岁时,被封号为玉真公主。 出家之后,玉真公主为了修道,一直住在宫外。唐玄宗很挂念这个妹妹,时常去看她,还赏赐给她大量的财物,所以玉真公主在道观里的日子过得也是锦衣玉食、逍遥自在;还因自己的诗词爱好,修建了许多别馆,作为当时的“唐诗俱乐部”,可以主持诗会,结交名士。当时的很多文人墨客也都知道玉真公主的喜好,知道她欣赏有才华的人,又有天子的关照,都主动向她献诗,希望能得到她的举荐,可以一步登天。开元十八年(730),李白来到长安,四处找关系,凑巧,有个道士好友叫元丹丘,供职的昭成观与玉真观仅一墙之隔,在一次道教活动中,李白也通过元丹丘搭上了玉真公主这条线。<br> 之后,李白在长安,玉真公主摆下诗宴,李白左手举酒杯,右手提笔一挥,一首《玉真仙人词》由此而来: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br> 这首诗气魄宏大,辞藻华丽,李白把玉真公主写得像九天玄女一般,预祝她能修道成仙。玉真公主也一下子对李白卓绝的文采和潇洒的风姿十分欣赏。<br> 公元742年,因玉真公主引荐,李白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本以为自己的人生从此时来运转,但之后,由于李白桀骜不驯,傲视权贵,在长安生活并不如意,反倒平添了许多愁苦,离开了长安,面对心上人的离走,玉真的心自然也是落空了,之后选择出家做了道士,最终病死于敬亭山中。 为此事,李白得知,前往敬亭山,悲痛欲绝,常来姑皇坟前祭悼,姑皇为其挚情所感,遂引一清泉。此泉清碧甘冽,常季不竭,供李白饮用煮酒烹茗,后人取名:皇姑泉,又名:相思泉。 走完了石阶路,就上了运动塑道,脚步显得轻松多了。我们一行来到了“石涛纪念馆”。石涛(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法号有元济、原济等。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 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石涛工诗文,善书画。其画擅山水,兼工兰竹。其山水不局限于师承某家某派,而广泛师法历代画家之长,将传统的笔墨技法加以变化,又注重师法造化,从大自然吸取创作源泉,并完善表现技法。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人物之一,从他的绘画技艺和理论等方面看确是当之无愧的。他的艺术主张和绘画实践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中国画向近、现代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沿着运动步道继续走,这里新建了一座寺庙,还没完工,也不知道庙宇的名字。 边走边聊天,轻松自在,心情舒畅,也没感觉累,不知不觉来到半山腰,太白独坐楼就在这里。依山而建,共4层。看见这座“独坐楼”让我有点茫然。 记得80年代末,我在宣城县建行潘家定行长陪同下,从九连山处登敬亭山,这是我第一次登敬亭山。山上有片大面积的茶园,车停在半山腰,徒步向南走到山顶,此处有块巨石,平坦形如巨砚,可坐在上面小憩赏景。见到此处,仿佛眼前浮现出李白当年的情景。一个人默默无闻的坐在石壁上,独坐许久,欣赏着眼前的景观,想到了自己在长安的落泊,想到了玉真公主出家,触景生情,十分伤感,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 不知是上天的安排,还是历史的巧合,玉真公主香消玉殒,魂寄敬亭山,但有意思的是,李白也病逝于敬亭山下不远的当涂县,而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诗句中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联系到当时李白孤独凄凉的心境,不难看出,这个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说的就是“玉真公主”吗? <div> 李白七上敬亭山,是钟情于敬亭山的山水吗?还是为了情?为了义?为了思念。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谜团和猜疑。人们对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首诗又赋予新的释义。</div> 离开了“李白独坐楼”再往上走,步道缓缓延伸到山顶,见到安广宣城发射塔。“敬亭之巅”是宣城的最高峰。站在观景台上,虽说是阴天,清晰度很差,但山脚下的水阳江,在朦胧中向东流淌,确哺育着广袤肥沃的土地,孕育了璀灿夺目的宣城历史文化。南边的宛陵新区,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见证了宣城的崛起与发展。<br> 临近中午,我们下山了。 这次去宣城游玩,是应胡叔叔邀请。胡叔叔名胡德宝,在旌德县公安局工作,任副局长,与我母亲、我岳父是同事,后又成了邻居。胡叔叔退休后住在宣城儿子家,也经常回旌德在女儿家蹲段时间。这次我们来游玩,胡叔叔和老伴迟阿姨及儿媳陪同我们游览了敬亭山,中午在“皖陵楼”盛情款待了我们,并请了旌德老乡陪我们喝酒。<br> 胡叔叔打算下午安排我们到谢眺楼和宛陵新区参观,留我们住一晚,但有一位同我们一起来的家中有事,必须当天回去。这样,吃过饭后,我们就往回返,途经泾县马头祥景区,顺便参观了马头祥景区。 马头祥景区由文化园和老街两部分组成。目前,都在恢复建设中。 马头祥文化园 马头祥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