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四)云岗石窟

青青的菜园子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的武州山南麓,是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云岗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云岗的大部分洞窟在北魏迁都洛阳前完工,但是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年)。云岗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造雕像59000余尊,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云岗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来到云岗石窟,首先经过昙曜广场,昙曜是北魏名僧,云冈石窟的开创者。北魏皇始三年(398年),北魏皇帝拓跋圭将都城从盛乐迁至平城(今大同市)。文成帝即位后,令沙门统昙曜主持复法大业。在文成帝的支持下,昙曜选择了钟灵疏秀的武州山,“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又建立佛寺,称为灵岩寺。这也是大同云冈石窟的开端。</p> <p class="ql-block">通向云岗石窟新修的礼佛大道,十三对千佛列柱依次列于礼佛大道两侧。神柱高8.73米,系黄沙岩雕刻,由下而上依次为须弥座、力士、白象、柱体的完美组合,造型高耸、精致亘绝,在两侧浓密的松林掩映下,矗立的神柱气势雄伟、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灵岩寺坐落于云冈石窟大景区的湖心岛中央,整个寺院为三进院落,是按照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描述而仿建的。</p> <p class="ql-block">云岗石窟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为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p> <p class="ql-block">云岗石窟佛教艺术按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p> <p class="ql-block">早期石窟:第16~20窟,亦称为“昙曜五窟”。当时著名的高僧昙曜选择了钟灵疏秀的武州山,开凿了雄伟壮观的昙曜五窟,五尊大佛,气势磅礴,西域风情浓厚。</p><p class="ql-block">去参观时,第16窟正在修缮,只能放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中期石窟:云岗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主要有第1窟、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这一时期云岗石窟集中了全国人才,以其国立为保证,进而雕凿出更为精美的云岗石窟的大窟和大型石塑雕像。</p> <p class="ql-block">云岗石窟的精华五华洞:第9~13窟因后世施泥彩绘而异常绚丽,俗称五华洞。营造于北魏民族变革、文化更新的时代,而汉风转浓,具有鲜明的中国化、民族化特色。。</p><p class="ql-block">第12窟音乐窟是游客最多的洞窟。在12窟的前室顶部,乐人手持乐器,以高浮雕形式出现,据说共雕有乐器50件,形象逼真,雕刻生动,给石窟寺内增添了欢乐气氛。</p> <p class="ql-block">晚期窟:第20窟以西,4、14、15: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民间雕刻,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多为小窟,后期受到南朝“秀骨清像”影响,人物多消瘦长颈,肩窄而下削。</p> <p class="ql-block">云岗石窟是佛教艺术殿堂,历经千年风霜。步入这石窟长廊,如同穿梭于古代匠人的梦境之中,每一处雕刻都细腻入微,每一尊佛像都栩栩如生,展示着东方艺术的璀璨独特,让人震撼,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14日拍摄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