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原自驾游(下)

渡河

<p class="ql-block">  16日上午8:30时我们向游览景点计划中的噶托寺进发。我们沿金沙江边的215国道(甘白路)往德格县方向行驶约40公里后向右拐向S415省道进入另一条河谷前往蔼陀寺。从导航上看12公里后只有约6公里的无名路,没料到这段无名盘山路实际上足有12公里,且从海拔3200米一直上升到近3900米高,又窄又陡的回头弯一个接一个,大多数回头弯只能挂1档才能上去!搞得我这个自认为开上山路技术还不错的老司机都紧张得大气不敢出,生怕出现失误发生事故!还好,这段路车很少,在回头弯处还没碰到会车,让我也松了一口大气!</p> <p class="ql-block">  快到目的地时,一道标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常精致漂亮的牌门出现在道路上。再拐过一个弯,一个座落在半山腰规模宏大的噶陀寺一下子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从来还没有见过会有这么大的佛教圣地在这么高的大山之上!让我们极为惊讶!震撼!</p> <p class="ql-block">  噶陀寺位于白玉县白龙沟海拨4800米的多尼山山腰,与西藏仅一山之隔。这座寺庙由著名的高僧噶当巴德协创立于1159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重要圣地,被誉为宁玛派的母寺。</p> <p class="ql-block">  一座造型别致、金壁辉煌的三层金塔特别吸引人们的眼光。</p> <p class="ql-block">  这座造型奇特又复杂的金塔不知要耗去多少黄金?也真算得上是一件造价不菲的艺术品了!</p> <p class="ql-block">  正准备参观但不知先参观哪里时,一位带人从西藏来朝拜的藏族司机曲杰主动地告知我们一般规则是先拜大殿大神后再拜小殿诸神。我们顺便又向他了解了一些佛教的规则规矩。</p> <p class="ql-block">  噶陀寺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噶陀金刚座中阴文武百尊坛城,被认为是世界第二金刚座,仅次于印度的金刚座。 寺内的中阴文武百尊坛城,供奉有一万尊阿弥陀佛像,最顶上为金顶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  在过去的800年间,由圣地虹化成就的修行者有十万之众。如今噶陀传承的上师们已遍布亚洲、欧洲。可见这座寺庙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有多高。</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古老的正殿二楼的走廊里,挂满了系着五色哈达的猎枪和几十只老虎、豹子的动物标本。表示藏人受佛法感召,放下屠刀,离地成佛的宏愿。</p><p class="ql-block"> 我们刚进入二楼参观时,就被这里的宏恢气派和金壁辉煌的氛围而震憾到了!却没有注意到还有那些猎枪和虎豹标本,十分遗憾。但让我不解的是,在这里,释迦牟尼在大殿中的位子不在中央,而排在了旁边。我虽不太懂佛教,但印象中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不管在哪里都应排在众佛的中央才对啊!这给我留下了一个最大的疑问。</p> <p class="ql-block">  噶陀寺的东面山头上矗立着一片雄伟得像小布达拉宫的建筑:十明佛学院。其一砖一瓦都来自于信众的布施,十年时间修建成今天规模宏大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噶陀寺一部份。</p> <p class="ql-block">  规模宏大的噶陀寺。</p> <p class="ql-block">  被称为小布达拉宫的十明佛学院。</p> <p class="ql-block">  在高山之颠的十明佛学院。</p> <p class="ql-block">  就要离开噶陀寺了,今后可能不会再来了,大家怀着不舍的心情再看看它的雄姿。</p> <p class="ql-block">  再见了,令人难忘的噶陀寺!</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下山时林怡拍的照片。我们可能不是从那条山路上来的,感觉那条路太平了!</p> <p class="ql-block">  途中景色。(林怡摄)</p> <p class="ql-block">  下山的路行驶起来轻松了不少。我们返回到了317国道沿着金沙江边行驶,后来沿着一条金沙江的支流上行约一个多小时,下午2点过便到了海拔3240米的德格县城住下。</p> <p class="ql-block">  德格县城不大,县城总人口只有两万多人。与康定城一样也是在一条河的河谷两旁建成的街道,街道建筑还是比较好,虽然比较狹窄,但很整洁。</p> <p class="ql-block">  县城中心的康巴文化广场。</p> <p class="ql-block">  康巴文化广场。</p> <p class="ql-block">  文化广场旁的步行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  德格印经院博物馆外墙上拉了一幅新横幅:热烈祝贺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洲地区名录》。</p> <p class="ql-block">  闻名遐迩的德格印经院。</p> <p class="ql-block">  在印经院大门口合个影。我的摄影包被要求存入了保管箱,我以为里面不允许拍照感到很失望。</p> <p class="ql-block">  但在印经院的印刷工作场所见到游客们纷纷在拍照,这让我十分高兴,能用手机拍照也就不算白来一趟。</p> <p class="ql-block">  游客们兴趣昂然地观赏这种藏族古老的手工印径经方法和过程。</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这个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印经院是全木质结构的建筑,为了避免火灾安全起见,全院不通电,完全利用自然光工作。这是我见过的最为传统、保守的防范措施了,值得肯定!</p> <p class="ql-block">  这个工作场所的工人虽不多、但他们的工作热情还是十分高涨,手脚动作都很快,很麻利!工人们一边工作,一边还高声地聊天说笑,全然不顾游客们对他们的干扰和影响。</p> <p class="ql-block">  一位管理人员在给工人们讲话。</p> <p class="ql-block">  三位校稿的工作人员在工作。错的字是要用木钉来更换后重新雕刻的。</p> <p class="ql-block">  存放经文板的库房。</p> <p class="ql-block">  存放经文版的楼道。</p> <p class="ql-block">  印经木刻板放满了走廊,听一位校版的工作人员说,现在全院共存有这样的印经板32万枚。</p> <p class="ql-block">  这个有300多年历史的印经院应该是藏区最负盛名的印经院,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是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在这里又遇到了昨天在噶陀寺见到的藏族小伙子曲杰。出生在西藏山南县的曲杰说,他1981年出生,15岁才上小学,学说汉话。学完小学便没再继续上学了,回家放牧。后来学开车。近八年都在开车拉客人。近三年换成了上海产的别克商务车,多数时间是送佛教徒到青海、四川各地的藏区佛教寺庙拜佛。他说今年已是他来四川的第六次了。</p> <p class="ql-block">  待人热情、诚恳的曲杰好学、谦虚,他诚恳地征求对他汉语水平的意见。从这两天的交谈中,觉得他的汉语表达水平应该是比较高的了,给他肯定的答复。也祝他今后更好地为藏汉人民的交流作出更多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印经院旁通往山脚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德格是我们川西行最远的地方,离开德格便算是往回走了。17日当天的住宿目的地是炉霍县城。在离开德格县不久便进入了一段称为一线天的峽谷中,我们的车在这段两岸像刀砍斧劈般的河谷中行驶时,真的有在一线天中行驶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雀儿山的北麓,这里的风光奇好,森林、溪流、草甸、牛群构成了幅美丽的风景画,见到一块写有“川西的阿尔卑斯山”的广告牌,让人产生了无限美好的遐想。只可惜我们还是没能把这些风光拍下来。</p> <p class="ql-block">  穿过了雀儿山13公里的遂道,我们都纷纷停车拍照留念。在我的印象中,雀儿山是川藏公路中海拔最高的雪山,取名雀儿山就是因为雀儿都飞不过去的意思。原来海拨5050米的垭口,让无数翻山的人心存畏惧,现在遂道降至海拔4400米,降低了600米更缩短了几十公里,真是有了天堑变通途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翻过了雀儿山,沿着平缓的山势,道路变得非常平缓,眼界也开阔起来,(林怡拍摄)</p> <p class="ql-block">  我们很快来到了今天的主要景区:拉龙措风景区,也叫新路海景区。</p> <p class="ql-block">  从雀儿山流下来的雪水已变成了一条透着浅绿色的河流。</p> <p class="ql-block">  与一队刚从拉龙措游览了出来的喇嘛相遇,一问,他们竟然也是从德格印经院来这里的喇嘛。</p> <p class="ql-block">  远处是我们从雀儿山方向来的山脉。</p> <p class="ql-block">  湖边新立了一座格萨尔王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湖边的巨石成为了游人拍照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湖边的很多巨石也刻有藏文的经文。</p> <p class="ql-block">  湖边还有游客搭起了帐蓬在这里享受着高原湖泊的宁静,时不时还传来小孩欢快的笑声。</p> <p class="ql-block">  几位僧人也来到湖边准备搭帐篷野餐。</p> <p class="ql-block">  碧玉般的高原湖泊源自亘古不变的高山雪域。</p> <p class="ql-block">  我沿着湖边往前走,却被一位工作人员制止,说游人只能到此不能再往前了。我问为什么?她说:"前面是无人区,野兽出没,不能保证安全!"“有什么野兽?”“有狼,还有熊!"</p> <p class="ql-block">  它是高原的生命之源。</p> <p class="ql-block">  现在正是高原开花的季节。</p> <p class="ql-block">  宁静如镜的湖泊让人留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从雀儿山方向飘来了雨云,在草地上聚会野餐的藏族同胞也收拾行李准备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  看他们吃的东西也很丰富,挂的人像不知是什么人,也不知是什么意思?见像片加黑框,也许是在纪念他吧?</p> <p class="ql-block">  从他们开的车来看,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状态应是相当不错的。祝藏族同胞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国泰才能民安!</p> <p class="ql-block">  在川、甘、青三省交界一个名叫马尼干戈镇的地方,有一个很独特的彩色玛尼堆,但向当地镇上的人却打听不到,说镇边只有一个大转经筒每天都有人去转。我们试着去看看,结果就是我们要找的玛尼堆。</p> <p class="ql-block">  这里供奉的什么神我们却看不懂,但很精致。</p> <p class="ql-block">  这个在转经筒房里的转经筒也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  这个吗尼堆还真不小,各种文字和图案的彩色玛尼石让这个玛尼推五彩斑斓,很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  可惜我们不懂藏文,不然,在这里就可好好地欣赏和研究一下了。</p> <p class="ql-block">  我想,这些文字一定是反映了藏族同胞们对追求美好生活的祈愿吧!</p> <p class="ql-block">  在经返甘孜县的鲜水河畔时有个农业观光景点,我们上次经过这里时正在下雨,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便在这是停车观赏一下。</p> <p class="ql-block">  登上观景台,鲜水河畔的美丽风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高原上难得一见的平坦河谷。</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犹如江南般的农田。</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应该是盛产冬虫夏草的一块宝地。</p> <p class="ql-block">  美丽丰饶的河谷,风光如画的风景让我们留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我也被这高原美景所吸引,让朋友帮我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群人中年龄最大的是张长建的姐姐张姐,今年76岁了。她性格很好,知性优雅,每到一处景点,她都要走遍景点的各个角落。她也是当年的老三届高中生,当过知青,后来在理工大读书,留校任教。她喜欢旅游,说趁现在还走得动尽量多走走看看!当我问她在高原上这么辛苦地旅行身体有没有问题时,张姐答到“还好,现在没问题,我只是尽量注意不要给大家增加麻烦!”一句话让我们大家都十分感动。</p> <p class="ql-block">  高原的天气真是瞬息万变,刚才还是阳光灿烂,现在就是一场倾盆大雨,但眼前一道无比艳丽的彩虹却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不顾淋雨也要下车来拍下眼前的这道美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大家纷纷下车冒着雨也要来一睹眼前的这道平原地区难得一见的美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  当天我们住在了海拔3250米的炉霍县城。没想到这里因旅游的人多起来住房已有些紧张了。</p> <p class="ql-block">  从酒店看到的炉霍县城一角。</p> <p class="ql-block">  6月18日我们8:30时从炉霍县城向马尔康出发。刚离开县城不远,就遇上了路边一群猴子向长建他们车上要东西吃。我们也停下车来与这群野生猴子来一会儿近距离接触。</p> <p class="ql-block">  一只小猴爬上了我们的车头要东西吃(白英拍摄)。</p> <p class="ql-block">  和我们一样,后面的汽车也停下来了。昨天在拍彩虹后也遇到一群猴在向车辆讨要食物,看来现在川西的生态环境很不错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值得高兴。</p> <p class="ql-block">  张长建他们的准备不足,没带什么给猴子吃的东西,结果遭到了猴子们的报复:他们不得不停下车来清洗猴子们拉在汽车上的屎!</p> <p class="ql-block">  途中经过一个打造得很漂亮的色达乡镇甲学镇,在这里休息时,看到了一块从县委书记到乡镇都在实行“田长制"的宣传栏,了解到了农村正在实施的保证基本农田的新政策。</p> <p class="ql-block">  今天游览的是地处金川县观音桥的观音庙。没想到这又是一段更窄更陡的上山道路,大部份路段无法正常会车。几公里的山路让我经历了几次超级难度的厘米级会车,把我弄得精疲力尽!</p> <p class="ql-block">  依山而建气势雄伟的观音寺。</p> <p class="ql-block">  看了介绍才知道这个观音寺竟然是一个有1300多年历史的藏传宁玛派佛教寺庙,喇嘛传承到了第25代,供奉有24000多尊小观音佛像。在藏区也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  在观音寺腑瞰我们经过的大渡河支流杜柯河边的观音桥镇。</p> <p class="ql-block">  在杜柯河边的观音桥镇看来规模还不小,建筑也很现代,可能主要是这里有一个水电站工程和建筑单位的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  一条信徒们上寺庙的路挂滿了经幡。</p> <p class="ql-block">  山谷中的藏族村民的房子看起来也很不错,很漂亮。这次到川西高原有一个印象特别深,就是没见到有什么破旧的住房了!现在藏族同胞们的住房条件都很好,也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  玛尼石铺满了山墙。</p> <p class="ql-block">  成片的小白塔。</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下山的路,感觉上山时的路比这个陡多了!我们下山时一行共有七八辆汽车,途中遇上三批上山的车队,会车时花了不少时间才错过车队。下山后感觉一身轻松了,估计今后也不容易再碰上这样的山路了。</p> <p class="ql-block">  观音桥镇上的“嘉绒非遗研学中心”。一位员工专门给我们开了门,让我们参观了正在制作的大型唐画等展品。</p> <p class="ql-block">  参观欣赏精美的唐画。</p> <p class="ql-block">  几位年轻的绘画者正在为寺庙绘制大型唐画。</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两位工人正在手工制作唐画颜料,说是主要为各地的寺庙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  这些制作唐画颜料的原料叫孔雀绿矿石,产自西藏。各种色彩的颜料就是从这些矿石上分离出来的,这令我们感到十分神奇!</p> <p class="ql-block">  一座精美而巨大的煨桑炉。藏族同胞用它来烧药物等为健康祈福。据称这是世上最大的一个煨桑炉。</p> <p class="ql-block">  当天我们到达了此次川西行的最后一站,海拔高度2600米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首府:马尔康,这也是此次旅行住宿海拔高度最低的一个地方了。</p> <p class="ql-block">  马尔康市街道一角。</p> <p class="ql-block">  马尔康市市政府大楼。</p> <p class="ql-block">  大家为这次旅行马上就要完滿结束而举杯庆贺!</p> <p class="ql-block">  6月19日一早,我们就来到了这次旅行的最后一个景点:卓克基土司官寨。这个离城区约4公里的景点 一九八八年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1935年7月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代表的红军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一个制定对藏族人民政策的会议,历史上也称为《卓克基会议》。</p> <p class="ql-block">  "卓克基”是藏语的音译,意为顶尖、至高无上的意思。卓克基土司官寨始建于1286年,1936年毁于大火。而官寨最出名的主人,也就是第16代土司索观瀛在原址上进行重建,他就是《尘埃落定》中的麦琪土司,那个大智若愚的“傻子”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卓克基土司官寨的大门紧闭。一纸"因房屋漏雨维修暂停开放的通知”让我们门前止步。只得在门缝处拍下这张照片管中窥豹。</p> <p class="ql-block">  我在远处拍下了卓克基土司官寨的稍显完整的照片。可以想象,在当年交通不便、偏远落后的藏区,这样的藏式建筑完全可说得上是规模宏大而豪华了!完全可彰呈土司的实力和气派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官寨的主人索观瀛早年在成都读过书,喜欢《三国志》等书籍,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所以,1936年因火灾重建官寨时便建成了这个藏汉结合风格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大家只得在大门口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一位环卫女工一边扫地,一边告诉我们:这个官寨的主人很好,对人很好,他去世后儿子也死了,已没后人了。土司的夫人后来是马尔康政协副主席,前几年90多岁也去世了。</p> <p class="ql-block">  卓克基土司官寨的河对面有个藏寨。它就是梭磨河与纳足河交汇处的西索藏寨。</p> <p class="ql-block">  纳足河从藏寨边流过。</p> <p class="ql-block">  西索民居寨门。</p> <p class="ql-block">  丹达轮寺。</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没想到的是,这个小小的丹达轮寺竟然也有60O多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个丹达轮寺最光荣的历史是1935年7月,红军官兵在这个寺庙里还住过一周时间。</p> <p class="ql-block">  这个名叫西索农家的农家乐大门修得富丽堂皇也很有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  全木质结构的西索农家乐的大厅也很气派。</p> <p class="ql-block">  这个农家乐的楼房也具有浓郁的嘉绒藏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正当我们开车离开吋,在红军桥(1935年红军为当地老百姓修的石拱桥,已被列为文物)上与正在摄影的初中同学雷兵巧遇。我俩十分高兴地在一起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与初中同学雷兵的巧遇,让我想起了我们53年前支边分别时的同学合影照片。不知现在大家还能不能认出53年前的我俩?雷兵是校宣队员,1971年被成都文艺团体招收,后上大学读书至博士毕业,几年前在高校领导岗位上退休。可惜照片上的另两位同学却都已离开了我们。王和松(前右一)中学校篮球队员,1971年支边时被留在师部蓝球队,回城后自学中医并成为小有名气的中医师,2019年因癌症去世。张世伦(后右一)支边时与我一个连队,室友,回城后读了中专成为了造价师,可惜去年二月也因癌症加新冠病毒感染去世。重新翻看老照片让人唏嘘感叹,人生短暂啊!让我们珍惜当下的每一天吧!</p> <p class="ql-block">  告别了同学,我们乘车返回成都。我们在汶川下高速吃午饭,在汶川每个人都买了不少当地产的车厘子、批杷等水果、也算是为汶川大地震灾区作一点小小的贡献吧!</p> <p class="ql-block">  汶川大地震后,今天仍然建起了这样的高楼,这让我还是有点吃惊。</p> <p class="ql-block">  汶川是大禹的故乡,汶川人民也是抵抗自然灾害坚韧和顽强的人民。 </p><p class="ql-block"> 汶川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地震中心,八级大地震给汶川带来了严重损失,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和自身的努力下,现在巳慢慢地恢复了生机。希望汶川人民越来越好吧!</p> <p class="ql-block">  让我有点意外的是现在马尔康到成都已经是全程高速公路。数年前,我们自驾到马尔康还要一整天的时间,今天,300多公里的全程高速4个多小时便能到达,只是遂道和挢梁比例高,最长的遂道有13公里多,比成雅高速上10公里的泥巴山遂道还长3公里。</p><p class="ql-block"> 以前"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今天在我们的面前已不知不觉地成为了历史。事隔多年后再上川西高原交通条件的巨大变化真是令人感叹和感动!这就是,不管我们面前有再大的难题,遇到了什么困难,只要人们在踏踏实实、努力地做实亊,这个世界就是可以变得越来越好的!</p><p class="ql-block"> 在这之前,我以为我可能是最后再上一次川西高原了,而今天,我觉得我可能还会去!</p><p class="ql-block"> 完 </p><p class="ql-block"> 2024.7.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