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最美小镇”杰布鲁瓦

heyingmeme

<p class="ql-block">杰布鲁瓦(Gerberoy),巴黎周边的一个“法国最美小镇”。距巴黎一个半小时车程,也被称为“玫瑰小镇”。七月社区文化中心组织前往,带队的还是志愿者安妮,十三人两辆车正好满座。</p><p class="ql-block">在位于法国皮卡底和诺曼底交界处的一片绿意盎然的山谷中,拔地而起一座海拔100多米的小山丘,这便是杰布鲁瓦小镇所在。在半山腰的停车场一下来,山谷一览无余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小镇图让我们对小镇布局先有了大致了解:东南西面都是“城墙漫步大道”,即基本围了一圈城墙。</p> <p class="ql-block">前行不一会,我们就从一面城墙经过,墙缝长出的青苔和绿草甚至小树丛覆盖了大半面墙,可知其已年代久远。</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国王屋街”是小村主街道,两边彩色砖房和木条房排成排。木条房多建于17世纪,而砖房建于18世纪。一座红色的木条房显得小有气势,只见正门上方挂着“老屋餐馆”招牌。16世纪法王亨利四世作战负伤后曾下榻于“老屋”,所在“国王屋街”亦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尊敬的顾客:在这里我们去皮、我们捕捉,我们烘烤,我们去鳞……总之在这里我们烹饪。”餐馆墙上挂着的小黑板如此招揽顾客,令人看罢莞尔一笑,可惜大门紧闭,就像其他老屋一样。</p> 事后查到该餐馆后花园照片,绝对是小镇不可错过的又一处美景。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个半掩着的小门,推开里面是个玫瑰园。是谁家的后花园还是公共花园?拱形花架上玫瑰开得稀稀拉拉令我意外:原来,我们来晚了,七月份玫瑰花期已进入尾声。</p><p class="ql-block">玫瑰盛期在六月,六月第一个周末是小镇一年一度的玫瑰节。而现在玫瑰正逐渐让位于蜀葵和绣球花。</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早已注意到街两边人家门前身姿挺拔的蜀葵,窜得有一人半高。蜀葵在中国又叫端午花,六月开至八月,百度结果显示“蜀葵”得名于其最早出现在蜀地,那么和小镇的蜀葵有何关联呢?</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里门也开着,原来是旅游局。</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里面卖旅游小商品,货架上摆着土特产。</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注意到对面的木条与石头老屋,墙上还贴着瓷砖画,是一座建于1750年的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时见零散游客,一个着漂亮连衣裙的亚洲女孩从我们身边走过,正热衷于拍景,她作为独行客自由行得很有深度啊!</p> <p class="ql-block">国王屋街尽头带柱廊的建筑是“大厅”,曾经的老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边上有一口老井。现在的市政厅就隔着绿地在对面,那是个并不显眼的小楼。要不是事前看了介绍,怎么也不会意识到已经身处小镇的中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其实杰布鲁瓦Gerberoy只有57个居民,加上外围居民也还只87人。到底应该以小村还是小镇对其相称,让人把握不定。它确实有时称村有时称镇:曾被授予“玫瑰之城”称号,但又有法国“最美村庄”之称。</p> <p class="ql-block">伙伴们似乎没谁想进“大厅”看看,的确透过廊柱可见其空空荡荡,似乎没什么可看。</p> <p class="ql-block">我还比较有好奇心,结果进去后有惊喜发现:透过拱形的廊口,这里是拍照的一个独特视角!而且每一个门洞都切换成了不同角度。如此斩获了别有一番韵味的小城画面!后在网上看到小城介绍,所配照片其中就有跟我这几幅差不多的。</p> <p class="ql-block">小镇博物馆就设于此,此时门虽紧锁着,但门前几件旧物和告示也多少有点意思。一个悬挂的邮箱和边上的告示“请勿将报纸投入下方纸篓”;一个陈旧的“玫瑰之城”标牌。</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另外这里也有一张奥运之火传递招贴,显示圣火将于7月18日17点38分到达杰布鲁瓦,届时将举办活动免费参加。亦即再过一个多星期小镇又要热闹了。还有一张招贴,介绍了小镇成为“最美村庄”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边的小道上,两个红砖立柱分立两边,从前的两扇大门早不复存在。这便是村子的另一入口了。村口外是一片草场,一群牛正择荫栖息,边上还有个禽舍。</p> 大约就是人们所说的村里唯一还存在的农场吧,从前家家户户都是农户,现在就剩这一户了,这是从十五世纪就存在的农场,被列为“历史古迹”。 <p class="ql-block">挨着古井台阶就坐,各自拿出“干粮”野餐,文化中心很周到每次都事先通知备好“野餐”,去的都是小众景点确实食物需要自备至少保险。边吃边说笑,我也趁机给老姐们仨俩作伴地拍几张。</p> <p class="ql-block">预先安排了导览。现在原道向旅游局走去,与导游有约。等候时间,安妮带头在隔壁的玫瑰园草地上放平了,几个人跟着躺平。有点时间有个地儿就放平了,这很法国。尤其我们一行是银发族,玩的是休闲。顿时度假氛围就有了。</p> <p class="ql-block">女导游领着我们又原路来到“大厅”。建筑上方刻着三束麦束,正是小镇的徽标,小镇名也由此而来,“杰布”正是法语“束捆”之意。</p> <p class="ql-block">处处可见的鹅卵石道是小镇另一魅力所在,它们早于老屋存在,建于中世纪。 </p> <p class="ql-block">“大厅”边的鹅卵石道是一条上坡道,来到道路尽头,仰头可见教堂尖顶。</p> <p class="ql-block">此时道路出现左右分叉,各自通往两个著名花园。眼前院墙上挂着牌子:“画家勒西达纳于1901年至1939年在此居住。”“去勒西达纳花园小巷到头左转”。</p> <p class="ql-block">这条Saint-Amant小巷更像花园,窄窄的空间花草密布,步至其尽头便来到著名的蓝屋,仰头见到屋子上方“ 1691 年”的字样。</p> <p class="ql-block">转过来就是城门,即曾经的城堡城门,而曾经的城堡早被摧毁成为废墟。勒西达纳花园就建在城堡废墟之上。</p> <p class="ql-block">小教堂是小镇最重要的“历史古迹”,也位于城门彼端。始建于11世纪,被英军所毁之后于15世纪重建。</p> <p class="ql-block">原来,鲜花环抱宁静怡人的杰布鲁瓦小镇,历史上是一个军事重镇,处于当时的英法边界,并由于其建在海拔一百多米的小山丘上居高临下地势,而成为双方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从十一世纪到十六世纪,它历经百年战争、宗教战争,屡遭抢掠围困火烧。法王亨利四世、路易十三、其枢密院首席大臣及枢机主教黎世留均曾亲临。我们在停车场所俯瞰的绿意盎然的山谷,正是15世纪一场法国取胜的战役的战场!战火平息之后,却又在十七和十八世纪遭遇鼠疫。之后,小村便彻底被人遗忘,无声无息。</p> <p class="ql-block">小村的再生,是伴随着后印象派画家勒西达纳 (Le Sidaner) 的到来。他对它一见钟情,在此买房安家。同时开始了对小村的一手精心打造,把城堡废墟打造成意大利花园的同时,鼓励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玫瑰花,还发起了一年一度的玫瑰节,邀请莫奈、马奈、罗丹等著名艺术家光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今九十多年过去,小镇玫瑰节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品牌活动。小镇的城墙、城堡花园、各处村景,曾大量出现在他的画作中。</p><p class="ql-block">当初他是为了像莫奈一样有一个自己的小花园而来到小村,虽然如今他远不如莫奈那样声名远扬,但他却留下了一个最美的传世杰作:一个被激活的小村。</p> <p class="ql-block">赶上周三花园关门,但边上正好有个土坡有台阶可上去,非常适合俯瞰花园。也算到此一游。其实我并不遗憾没能进去,整个小村不就是他打造的一座大花园么?</p> <p class="ql-block">法国如杰布鲁瓦这样的“最美村庄”目前总计 178 个,遍布 14 个地区70 个省。 “最美村庄”评选始于1982年,基本参选条件是人口少于2000人,有两处以上被正式 “列为历史古迹“”的建筑。著名的南法小镇高德石头城,就是法国“最美村庄”之一。</p> <p class="ql-block">回到来时的村口,有家咖啡馆开着,大家进小院围坐一圈,就着咖啡和可丽饼,姐妹们都说这一天很不错。我们的小村行结束得很有仪式感。现场开心的不止我们,店主老夫妻也因为我们带来的人气笑得合不拢嘴。</p> <p class="ql-block">印在菜单上的一幅画作《村口》促使我先起身离开,回到院外的路口,眼前不正是勒西达纳画的村口么?</p> 也拍了一张《村口》:近百年过去,村口还是那个村口,基本没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