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史诗

大江东启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b></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新疆、黑龙江地区大规模的军垦历史就是从康熙开始的。</b></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b></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王震将军一生都在为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而奋斗。</b></h1><h1><br></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中国饭碗必须端在中国人自已手里!</b></h1><h1><br></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诗人艾青在北大荒写道: 快磨亮我们的犁刀,犁开一个新的时代!</b></h1> <h1><div><b style=""><font color="#167efb">上世纪九十年代,看了电视剧《年轮》,听了韩磊的歌曲《</font><font color="#ed2308">天上有没有北大荒</font><font color="#167efb">》,拨动了我的心弦。</font></b></div><font color="#167efb"><b><br><br>美丽的松花江<br>波连波向前方<br>川流不息流淌<br>夜夜进梦乡<br>别让我回头望<br>让我走一趟<br>别让我回头望<br>让我走一趟<br>高高的白桦林里<br>有我的青春在流浪</b></font></h1> <h1><div><b style=""><font color="#ed2308">在中学时</font><font color="#167efb">,我听到歌声:我的家在松花江上,</font><br></b></div><b style=""><font color="#ed2308">在大学里</font><font color="#167efb">,我看了“老兵新传”,知道“北大荒呀,真荒凉,又有兔子又有狼….”</font><br><font color="#ed2308">1964年</font><font color="#167efb">,我真的来到北大荒,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一眼看不到头的一垄垄黑土地,我与农民一起踩格子播种,一起收获打场,</font><br><font color="#ed2308">1966年</font><font color="#167efb">,我到赵光农场参加秋收,一堆堆麦垛,一地金黄。</font><br><font color="#ed2308">1998年</font><font color="#167efb">,我见识了新的北大荒,见证了信息化的建三江二道河农场,站在万亩大豆地里,顿觉豪情万丈。</font><br><font color="#ed2308">2009年</font><font color="#167efb">,我访问了七星农场、友谊农场,我激动,心潮澎拜,看到了我国现代化、高科技大农业的榜样和方向。</font><br><br></b></h1><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北大荒,我为你歌唱!</font></b></h1><br> <h1><font color="#167efb"><b>松嫩平原属于周边向中心倾斜的半封闭不对称盆地,四周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包围</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北大荒又称黑龙江垦区。总面积为5万多平方公里,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完达山两麓和小兴安岭南北的大片荒原。它的突出特点是“寒冷的世界“,冬季最低气温平均零下30度左右,全年无霜期只有100~130天左右。多以草甸、沼泽、部分森林组成,这里大气降水充盈,平均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是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它的北部是黑龙江,南抵兴凯湖、西邻小兴安岭、东至乌苏里江。</b></font><br></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b style=""><font color="#ed2308">这片土地就是北大荒!</font></b></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北大荒这个名字,最早见于我国的一部古书《山海经 ·大荒北经》,原本泛指我国东北大荒原。经过漫长的即使演进,北大荒的范围缩小至黑龙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一带的亘古荒原。</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明朝对我国东北采取了征讨与招抚相结合的策略,加强了对东北的统治。相继在东北建立了辽东都司与奴尔干都司,两个最高行政机构。在奴尔干都司辖境,设置了四百多个卫、所。现黑龙江区域,是奴尔干都司所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关于黑龙江区域的农业开发,基本没有做什么事情。</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黑龙江地区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各部落自成体系,自行管理,对清皇朝只需上贡貂皮人参等即可。清政府起初没有严加管理,只是到了顺治、康熙年间沙俄屡屡侵犯,才着手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加强防范反击。<br>具体措施:1、设治驻军,2、开辟修建驿道,3、垦荒屯田。</b></font><div><b style=""><br><font color="#ed2308">驿站体系与边疆战略安全、屯垦自给相结合。</font><br><font color="#167efb">以驿站为基层管理单元的军政合一的管理体制与体系。以驿站为核心,开垦荒地,发展生产,逐步形成村落。形成以宁古塔、齐齐哈尔、墨尔根、瑷珲为中心,驿道、驿站为主线,军政合一、军民结合的黑龙江地区管理与发展的新模式,新特色。</font></b></div><div><b style=""><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div><b style=""><font color="#167efb">上图:清代通往瑷珲驿站示意图</font></b></div></h1> <h1><div><font color="#167efb"><b>清康熙二十五年,‌为了抵御沙俄侵略,‌满汉官员在齐齐哈尔、‌黑河、‌墨尔根(‌今嫩江市)‌和呼兰县(‌今哈尔滨呼兰区)‌等地设旗屯官庄136处,‌开始了流域内的屯田农业。‌<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黑龙江官庄分兵屯官庄(军垦)和旗屯官庄(闲散八旗子弟下放,如呼兰)两种,<br>清代《吴振晨宁古塔纪略传》:“清康熙时,宁古塔将军编流人随旗下,设立官庄。庄设庄头一人,庄丁九人,责粮十二担,草三百束,猪一百斤,木炭一百斤,石灰三百斤,芦一百束。凡家中所有,皆为官物,衙门公费皆取于此。”<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上图:1904年(光绪三十年)黑龙江全省垦务总局成立的移文</b></font><br></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制定的《黑龙江沿边招民垦荒章程》</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民国黑龙江招垦告示</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伪满北安省开拓团入植图(康德八年,1941年)</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当年的日本侵略者,还在北大荒组建开拓团、拓殖公司,以武力驱使中国劳工修筑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甚至制订了20年内向我北大荒移民500万人的侵略计划,妄图实行移民垦殖。<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那时,日本共向东北移民10万户,32万人。</b></font><br></div></h1> <h1><b style=""><font color="#167efb">抗日战争胜利后,</font><font color="#ed2308">1945年9月2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在沈阳正式成立。</font><font color="#167efb">从8月中旬到11月底,开入东北的部队达13万余人,进入东北的各解放区干部有2万余名。</font></b><div><b style=""><font color="#167efb">1946年8月,东北各省代表齐聚哈尔滨,选举产生了东北解放区最高行政领导机构——东北各省行政联合会办事处行政委员会,简称</font><font color="#ed2308">东北行政委员会</font><font color="#167efb">。</font></b></div><div><font color="#167efb"><b>1948年12月,东北全境解放,该委员会从哈尔滨迁至沈阳。<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1949年8月27日,撤销东北行政委员会,成立东北人民政府。</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b style=""><font color="#ed2308">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始终是在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领导下进行的。</font></b></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当时(1947年),黑龙江地区行政上归东北行政委员会领导,划分为五省一市,黑龙江省在北安县,嫩江省在齐齐哈尔市,松江省在哈尔滨市,合江省在佳木斯市,牡丹江省在牡丹江市,一市即哈尔滨市。<br></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1948年7月9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撤销牡丹江省建制,将牡丹江市和宁安、五林、东宁、穆棱等7个县划归松江省管辖;将虎林、林口、宝清等6个县划归合江省管辖。</b></font><br></div></h1> <h1><p></p><p><b style=""><font color="#167efb">1947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精神,中共东北局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要求“东北行政委员会和各省都要在国民党难以插足的地方,试办国营农场,进行机械化试验,以迎接解放后的农村建设。”由此,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开发建设北大荒的伟大征程。</font><font color="#ed2308">这个征程大体上可分为几个阶段:</font></b></p><div><b><font color="#ed2308">1、初创阶段(1947年-1953年);</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2、大规模军垦阶段(1954年-1966年);</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3、建设兵团阶段(1968年-1976年);</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4、改革开发阶段(1978年-2018年);</font></b></div><div><b style=""><font color="#ed2308">5、大农业大企业现代化阶段(2018年-)</font></b></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在北大荒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开发北大荒第一犁的历史(3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b></font></h1> <h1><p></p><p><b style=""><font color="#ed2308">1、初创阶段(1947年-1953年)</font></b></p><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当时的政治形势是抗日战争刚胜利,中国共产党要抢占东北,建立黑龙江政治经济根据地,支持解放全中国。</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b style=""><font color="#ed2308">1.1 地方国营农场</font></b></div><div><br></div><div><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ed2308">由松江省筹建,1947年6月13日</font></b><font color="#ed2308"><b>“松江省营第一农场”</b></font><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ed2308">(后称“宁安农场”)在珠河县(今尚志市)一面坡东太平沟小山正式成立,场长李在人,副场长刘岑。这是我国第一个国营农场。</font></b></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随后,陆续有7批复转官兵来到垦区,共计141 020人。</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b style=""><font color="#ed2308">经过三代人半个世纪的努力,黑龙江垦区人民忍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前赴后继,在亘古荒原上创造了人类开发史上的奇迹。</font></b></div></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电影《老兵新传》于1959年上映。该片就以这段历史为背景,讲述转业军人老战主动要求到北大荒去开荒,与同伴们艰苦奋斗把荒原变成良田的故事。</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老兵新传》让人们第一次了解了北大荒的风貌。</b></font><br></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1947年11月,原辽北军区司令部作训科科长周光亚率人到达通北,实地踏勘,12月正式确定场址,定名为东北行政委员会通北机械农场。</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1948年6月,部队调往前线,农场由黑龙江省建设厅接管,更名为赵光机械农场。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成立赵光人民公社。1959年春"场社分开",仍称赵光农场。1962年划归省农垦厅赵光农场管理局所属。1968年6月,组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将赵光农场编为第一师第七团。1976年2月,撤销生产建设兵团,恢复赵光农场名称,隶属北安农场管理局。</b></font></h1> <h1><div><font color="#167efb"><b>1948 年末东北全境解放。</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1949 年 3 月,东北农林部下设东北公营农场管理处,这是我国第一个国营农场管理机构。1950 年后改为东北机械农场管理局,1953 年改称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国营农场领导机构的组建,使国营农场得以有计划、大规模地进行。</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机关农场、县营农场的建设在黑龙江屯垦史上占重要位置。自 1946 年至 1950 年间,黑龙江省共创建的县营农场共计 106 处,这些县营农场起步早、数量多、分布广泛,虽然从经济地位上看这些机关、县营农场不是黑龙江农垦经济的主体,但北大荒垦区许多大型机械化农场是在县营农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些县营农场的开发,为之后北大荒国营农场的创办做了全面的前期准备。</b></font></h1> <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1.2 荣军农场</font></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r></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东北境内基本解放后,党中央将一批在战争中因伤致残的 10 万荣誉军人集中到东北。1949 年 3 月,东北荣军工作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让尚有劳动能力荣誉军人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在东屏创办荣军农场。1949 年 10 月,东屏农场经当地政府经营后,荣誉军人前往嫩江伊拉哈,创建伊拉哈荣军农场。1950 年,荣军农场工作委员组织千余名荣军建设 6个分场,</b></h1> <h1><font color="#167efb"><b>章名:东北荣军保持荣誉奖章<br>章别:奖章<br>颁发:东北公营农场管理局<br>颁发时间:1951年<br><br>1949年3月至12月,在嫩江县境内相继创建了鹤山、八一五、伊拉哈荣军三个国营农场。</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1951年8月,东北荣军工作委员会撤销,所属荣军农场和解放团农场均划归公营农场管理局领导。<br></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1953年2月1日三场最后合并,定名为国营九三荣军机械农场。下设5个作业区,20个生产队。</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1954年,黑龙江、松江两省合併,併入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厅。<br>1956年,改称九三荣军农场。1956年5月,建立了国营大西江和红五月两个农场。 </b></font></div><div><br></div></div></h1> <h1><div><b style=""><font color="#ed2308">1.3 解放团农场</font></b></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东北解放战争自1947年转入战略反攻之后,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投诚、起义、被俘人员日益增多。至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解放,这些人员猛增至数十万之众。对军官和少数伪政权官员,以及不愿参军又因家乡在国民党统治区“有家难返”者,则集中组建“解放军官教导团”,予以收容、审查、教育,并给以“出路”。<br>从1949年到1951年,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来自鞍山、西安(现辽源)、郑家屯、安东(刻丹东)、延吉等地的五个解放团,约5000多名指战员,带领14000名国民党军队中的投诚、起义和被俘官兵,奔赴北大荒的广袤土地,先后创建成了七个机械化农场。<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解放一团——宝泉岭农场!解放二团——香兰农场、铁力农场!解放三团——孟家岗农场!解放四团——笔架山农场!青干一团——二龙山农场、红星农场!<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h1><h1><font color="#167efb"><b>上图:东北军区召开农场筹委会,创建“解放团”农场</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被俘国民党官兵</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东北荣军工作委员会所属农场情况表</b></font></h1> <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1.4 劳改农场</font></b></h1><font color="#167efb"><b><br></b></font><h1><font color="#167efb"><b>1950年2月,省公安厅抽调30多名连排干部,20多名荣军,押送沈阳市1300多名犯人到达佳木斯,8月开建梧桐河农场。这是北大荒的第一个劳改农场。</b></font></h1><font color="#167efb"><b><br></b></font><h1><font color="#167efb"><b>从1950年到1960年,黑龙江省等地共建立劳改农场38个,包括北京市兴凯湖农场、音河农场,和沈阳市的密山农场及3个外省市公安系统劳改农场。</b></font></h1><font color="#167efb"><b><br></b></font><h1><font color="#167efb"><b>1955年8月19日,北京市公安第五处李一平处长带领干警、职工108人押解犯人从北京到达密山,进入兴凯湖地区,当年建起了五个新村。兴凯湖农场作为北京市的劳改农场,历时13年,于1968年底转建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43团。</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1955年,建立的劳改农场主要集中在嫩江县、德都县,分别为兴凯湖、嫩江、龙门、龙镇、襄河、引龙河、尾山、七星泡、格球山、嫩江、山河、绥棱、青山等农场。</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1956年8月12日,山东省公安厅在德州召开建场大会,动员公安干警押送犯人去北大荒创建劳改农场。他们押解近万名犯人共8个大队,到达悦来镇,建设笔架山农场。</b></font></h1><font color="#167efb"><b><br></b></font><h1><font color="#167efb"><b>在“改造第一,生产第二”方针的指导下,劳改农场群成了北大荒垦区农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北大荒农业的基础。多数犯人经过劳动改造重新走向社会。其后,随着犯人数量的减少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劳改农场逐渐向国营农场转型,逐步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众多的公安干警从劳改农场时期的管教变为国营农场时期的农场干部。</b></font></h1><font color="#167efb"><b> <br></b></font><h1><font color="#167efb"><b>黑龙江省劳改农场群的建立,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垦荒大军,与省国营农场群、铁道兵农场群一起,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b></font></h1> <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1.5 友谊农场</font></b><div><font color="#167efb"><b>友谊农场是一个特殊的农场,是我国“一五计划”中由苏联政府援助中国经济建设156个项目中唯一的农业项目,是由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大型谷物农场。1954年12月7日,国务院常务委员会作出决定,农场场址选定在集贤县三道岗地区,农场命名为“国营友谊农场”。群贤汇集在三江平原,有来自苏联国家农业部、国营农场管理部的49名专家;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和省科研部门的40名专家、教授;有中央组织部和农业部从各省选调的21名地、县级干部;有从北京农业大学选调的12名毕业生;有从各地的农场、农机校选调的430名农机工人;有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选调的14名师、团级干部。12 月 21 日,友谊农场举行了升旗仪式。1955年1月,苏联政府援助的第一批机械设备到达农场。5月2日,农场举行隆重的开荒典礼,两个月内开荒2万公顷,当年生产粮食361万公斤。</b></font></div></h1> <h1><div><b style=""><font color="#ed2308">2、大规模军垦阶段(1954年-1966年)<br></font></b></div></h1><h1><font color="#167efb"><b>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形势已经稳定,将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解放军官兵需要大量裁员,国家开始实行军衔制。</b></font></h1><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2.1 山东农建二师移师北大荒</font></b></h1><h1><font color="#167efb"><b>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97师,下辖三个团(289、290、291团),曾经驰骋于山东等地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之中,参加过孟良崮、张店和济南战役,屡立战功。<br></b></font><font color="#167efb"><b>1952年2月,毛泽东主席发布了《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批准31个师转为建设师,其中参加农业生产建设的有15个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97师部队转入生产建设,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简称农建二师),并在山东广饶地区屯垦。</b></font><font color="#167efb"><b><br></b></font><font color="#167efb"><b>1954年8月21日,中央农村工作部批转了农业部党组《关于开发东北荒地的农建二师移师东北问题》的报告,要求农建二师立即开拔前往北大荒,垦殖转业,而这时正是国家实行军衔制的前夕。<br></b></font><font color="#167efb"><b>1954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集体转业,组成8000多名官兵的垦荒大军,从山东广饶北上,挺进北大荒。这支英雄部队于1954年9月进入密山地区,首次开荒受阻。</b></font><font color="#167efb"><b><br></b></font><font color="#167efb"><b>1955 年 9 月,农建二师移垦松花江两岸的绥滨县和集贤县境内,经上级批准,并尊重各团战士的感情和意愿,沿用原部队番号命名了新建的农场,289 团(4 团)与铁力农场合并,时值国庆,故定名为十一农场(后改名为铁力农场),290 团(5 团)、291 团(6 团)分别建设二九〇农场、二九一农场,形成三个军垦农场。</b></font><br><br><font color="#167efb"><b>1955 年 10 月农建二师在中央军委的号召下集体转业,干部战士按行政级别套改薪金制。转化为生产待命的农建二师,在北大荒垦区集体转业,成为第一支在黑龙江成建制转业的部队。</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他们由解放军中的一员,变成了国营农场的一名职工。</b></font><font color="#167efb"><b><br></b></font><font color="#167efb"><b><br></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上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师受命典礼暨参加农业建设生产待命宣誓大会。</b></font></h1> <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2.2 铁道兵七个师复转官兵,近两万人马,来北大荒安营扎寨,开荒造田</font></b></h1><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h1><font color="#167efb"><b>1945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东北组建的一支武装护路队伍,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1953年9月9日,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铁道兵领导机关,铁道兵正式作为一个兵种进入人民解放军序列。1954年2月,王震将军被任命为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4年3月5日,铁道兵司令部正式在北京成立,最多时铁道兵总兵力达40余万人,先后修建了鹰厦铁路、成昆铁路、贵昆铁路、襄渝铁路、东北林区铁路、新疆南疆铁路、青藏铁路和北京地铁工程等大型铁路,立下了汗马功劳。</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1954年至1956年,经中央军委同意,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将军命令铁道兵二、三、四、五、六、九、十一师的复转官兵,近两万人马,来北大荒安营扎寨,开荒造田。</b></font><br></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1954年5月,刚从抗美援朝炮火中回国的铁道兵5师(现中铁十五局集团),来到黑龙江省修建卫口至五营的汤林铁路。6月,王震前往铁五师营地视察。</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9月,汤林铁路支线基本完成,部队进行整编,王震再次来到铁5师并专程到边境小城密山县,对松花江以南、乌苏里江以西、完达山南北的密(山)虎(林)宝(清)饶(河)地区1000万亩可垦荒地情况进行了细致了解。</b></font></div></h1> <h1><div><font color="#167efb"><b>1954年,余友清奉王震将军命令,率复转官兵来到北大荒屯垦戍边。他最后选定在虎林建场。1954年10月,余友清和政委阎斌率500名复转官兵和劳改支队5000人,由伊春南下徒步行军到达虎林。他们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下,于1955年元旦在虎林成立了铁道兵开发荒原的第一个军垦农场——850部农场。<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1956年5月,八五〇农场派副场长黄振荣前往南横林子创建八五二农场。他带队当年开荒20万亩,这个农场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铁道兵农场。<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上图:余友清场长带头实验人拉犁开荒。</b></font></h1> <h1><b style=""><font color="#167efb">1955年3月,八五〇农场第一管理区第一作业站在当时的虎林县爱民大队,</font><font color="#ed2308">王震将军点燃了第一把荒火。这第一把火标志着新中国大规模军垦开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北大荒将开垦出一个新时代!</font></b></h1> <h1><div><font color="#167efb"><b>1955年8月14日,王震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提呈《关于开发北大荒问题》的报告,毛泽东圈阅,彭德怀在报告上批复。铁道兵为落实报告成立了领导小组,各师团的复转官兵组成班、排、连、团的建制。<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国务院批转关于铁道兵设置垦植局的文件</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铁道兵部队创建的八字头农场分布示意图</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自1956年6月29日起,铁道兵二、三、四、五、六、九、十一师的复转官兵共1.74万余人,还没有来得及洗去身上朝鲜战场的烟尘,在一纸调令的派遣下,便先后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千里沃野地、遍地虎狼嚎的北大荒。除国营八五0农场外,国营八五一农场(铁十一师建)、八五二农场(铁二师建)、八五三农场(铁三师建)、八五四农场(铁四师建)、八五五农场(铁五师建)、八五八农场(铁六师建)、八五九农场(铁九师建)如雨后春笋般在亘古荒原诞生,铁道兵复转军人开发北大荒的战役打响了!<br></b></font></div></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1956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农垦局正式成立,为农垦部直属垦区,局址设在密山。同年 10 月 11 日,农垦部通知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农垦局”更名为“黑龙江省铁道兵农垦局”,局辖(八五○至八五一一)12 个农场,后分为密山农垦局、牡丹江农垦局。</b></font><br></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852农场的前身老头店,五十年代初荒凉景象</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图为 853农场官兵进军荒原。</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济南军区后勤部转业军官三百多人分配到八五三农场某分场,头一项任务是去一分场二队背粮、背盐。春天开化,车马不通。每人用一条长秋裤,裤腿用绳子一扎,装上大米,套在脖上。每人负重四五十斤,涉水过河,来回一百四十多里。</b></font><br></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1956年12月,铁道兵垦植局接收黑龙江省划给的金沙农场、永安农场和军委总后勤部划给的牡丹江军马场作为畜牧场。<br></b></font><font color="#167efb"><b>1957年,又接收公安系统划归的密山、青山农场以及牡丹江青年垦荒队组建的青年农场。</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王震将军在云山水库参加劳动。</b></font></h1> <h1><div><font color="#167efb"><b>1955年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与省农业厅国营农场管理局合并。<br>1956年,中央决定成立农垦部,毛泽东亲点王震任部长,统筹全国军垦、农垦及国营农场管理,并在黑龙江垦区成立铁道兵农垦局,后改为牡丹江农垦局和合江农垦局。<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1957年3月5日,中央军委指示:“将铁道兵垦植局(1960年改称牡丹江农垦局)移交国务院农垦部,铁道兵不再继续投资。”同年9月,王震也不再兼任铁道兵司令员和政治委员。<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上图:1958年9月27日,中共黑龙江铁道兵农垦局第一届代表大会召开。</b></font></h1> <h1><div><b style=""><font color="#ed2308">2.3 青年志愿垦荒队</font></b></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上世纪50年代初北京杨华、庞淑英、李秉衡、李连成、张生等64名知青,响应团中央和胡耀邦同志关于开发北大荒的号召,离开首都组成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到黑龙江省萝北县荒原创建北京庄,揭开了全国青年志愿垦荒的序幕。<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1955年9月,山东团省委在莱阳县组建了“山东青年志愿垦荒建设第一队”,包括带队干部共224人。<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1956年3月,济南、青岛、历城、蓬莱、即墨、齐河、平阴、邹平等县(市)组织了1221名青年,以县(市)为单位组成山东青年志愿垦荒建设第二队至第九队,到达黑龙江省集贤县,建立了4处青年集体农庄。<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1956年春,泰安、临沂、聊城、菏泽、济宁等专区发动青壮年105942人,以县为单位成立“青年志愿垦荒团(队)”,5月底到达黑龙江省的嫩江、安达、那河等十几个垦区,建立了集体农庄。1956年4月,胶南、临朐、邹平、桓台县的青年志愿垦荒队在黑龙江省萝北县建立了3个山东庄。3个山东庄同北京、天津等5个庄同属向阳农场,号称“八大庄”<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1956年3月22日,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第二批队员共137人也踏上了北大荒的土地。</b></font></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山东莱阳梨全国闻名,莱阳青年在北大荒也谱写壮歌。</b></font></h1><h1><br><div><font color="#167efb"><b>从955年9月山东莱阳县224名志愿垦荒者来到北大荒集贤县友邻乡组成青年农场,即“八大庄”之一的“莱阳庄”。</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1959年,农场划归友谊农场,垦荒队员变为友谊农场一分场九队的职工,实现了“农专非”。1985年,农垦队正式改名为“莱阳庄”。<br>“莱阳庄”现有201户、530多口人,以垦荒队的第二代、第三代人为主。五十多年来,当年 224 名垦荒队员,而今不少人已离开人世。在“莱阳庄”居住的老队员,只剩下41人。<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1997年,莱阳庄年龄最小的垦荒队员正式退休,垦荒队也彻底退出了生产的历史舞台。现在在世的垦荒队员只有30多人。 60年风雨沧桑,60年桑梓变化。如今,莱阳庄由垦荒队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继续发展,第二代人也相继退休,第三代正传承前辈不屈的精神开拓奋进,建设更加美好的北大荒。</b></font><br></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动员青年前往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中央决定自今年到1963年五年内,从内地动员570万青年到这些地区参加社会主义的开发和建设工作……”</b></font></h1> <h1><div><font color="#167efb"><b>2.4 十万官兵转业开垦北大荒</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h1><h1><font color="#167efb"><b>1958年3月,党中央召开了成都会议。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就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font></h1><div><font color="#167efb"><b>1958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已胜利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孕育着大的发展态势。边境稳定,四周无战事。显然,庞大的军队数量需要裁减,大量的复转军人需要安置;边疆地区地旷人稀,经济落后,急待开发。在这样的背景下,1月28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动员十万千部转业复员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3月20日,中央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指出:“军垦既可以解决军队复员就业问题,又可促进农业的发展,在有些地区还可以增强国防和巩固社会治安。因此,在有大量可垦荒地,当地缺乏劳动力,又有复员部队可调的条件下,应该实行军垦……”<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总政治部很快发出通知:“经与农垦部商议,农垦部所属农场今年可以接收6万名军队转业的连、排干部,2万名班以下工农骨干、青年知识分子学员,到国营农场参加生产建设。”</b></font> <h1><div><font color="#167efb"><b>解放军三总部、陆海空军、炮兵、装甲兵、防化学兵、首都警卫师、7个预备师,计8.1万官兵,加上随军家属、部队非军籍的工薪制职员、军队“右派”、慕名而来的青年等号称十万大军,从3月到5月,短短三个月时间,从祖国各地纷纷离队北上,走公路,行铁路,借小路,别羊城,离巴蜀,辞云贵,渡浦江,横跨中国,向北大荒挺进。<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黑龙江省的密山,是开发北大荒的大本营。这个不足千户的北疆小镇,一下子拥来“十万官兵”。实际上全部人员总共是81500余人,外加随军家属、军内外“右派”共约10万人。其中,连排干部6万人,营以上干部1.2万人。</b></font><div><br></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图为 1958年王震将军在密山火车站广场前,动员部份十万官兵步行进军荒原开荒会场。</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1958年4月12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前身------黑龙江省铁道兵农垦局,在密山车站广场隆重召开欢迎到密(山)虎(林)宝(清)饶(河)地区开垦荒原的转业官兵大会。面对刚到密山的万余名转业官兵,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农垦部部长王震上将戎装代表解放军总部致欢迎词。王震部长在致词中指出:“大家来开垦北大荒,这个任务是很艰苦的……。”这是有史以来人们第一次把“北大荒”这一称谓用到黑龙江省东部的密山、虎林及合江地区。</b></font></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到5月中旬,来自全国各地的复转官兵已经基本安排就绪。牡丹江农垦局(密山)接收6万余人,合江农垦局接收1.7万余人,西部农场接收4500余人,总计8.15万余人,还有随军家属等2万余人。<br></b></font><font color="#167efb"><b>当时在密山,到处是军官,人们把这里叫做“尉官世界”。<br></b></font><font color="#167efb"><b>除了一百多名校官外,其余三万多名大都是尉官,最多的是少尉,约二万名;尚有二万多名尉官分配到新成立的合江农垦局和省属各农场。这里包括7个预备师、4个部队医院、两个兽医院,以及成建制转业的各种部队学校。还有来自解放军三总部、志愿军21军、空11师、南海舰队、哈军工、军医大学、高级步校、济南军区、坦克兵、军事通信学校、第二航空预校等复转官兵。仅以预备6师为例,就有排以上干部1576人,其中师、团级干部50人,营、连级干部544人,有老红军4人,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252人。</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十万转业官兵新建农场情况表</b></font></h1> <h1><p><b style=""><font color="#167ef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于1958年2月23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向地球开战》的诗作,军垦战士、河南信阳步兵学校政治部宣传助理员徐先国少尉,读了郭老的诗很受感动,写了</font><font color="#ed2308">《永不放下枪》</font><font color="#167efb">一诗回赠郭老。发表于1958年5月7日《人民日报》。诗中写道:</font></b></p><div><br></div> <b style=""><font color="#ed2308">我们去向地球开战</font><font color="#167efb">!</font><br><br><font color="#167efb">  举起科学的大旗,</font><br><br><font color="#167efb">  冲过艰难、战胜自然,</font><br><br><font color="#167efb">  一颗红心交给党。</font><br><br><font color="#167efb">  英勇解甲重上战场,</font><br><br><font color="#167efb">  不是当年整装上舰艇,</font><br><br><font color="#167efb">  不是当年横戈渡长江;</font><br><br><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ed2308">儿女离队要北上,<br><br>  响应号召远征北大荒</font><font color="#167efb">,</font><br><br><font color="#167efb">  用拿枪的手把起锄头,</font><br><br><font color="#167efb">  强迫土地交出食粮;</font><br><br><font color="#167efb">  让胜利光荣的军装,</font></b><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 受到机油和泥土的奖赏,</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 让坚强有力的臂膀,</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b style=""><font color="#167efb"> 在黑土地上焕发红光。</font><br><br><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ed2308">一颗红心交给党,<br><br>  英雄解甲永不放下枪!</font></b></div></h1> <h1><b style=""><font color="#167efb">1958年3-5月,北京军区、南京军区、沈阳军区及</font><font color="#ed2308">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font><font color="#167efb">,沈阳炮校转业官兵及随军家属296人,陆续来到859农场三分场(现饶河农场第一中心作业站)。其中转业官兵249人,家属47人。</font></b><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八五九农场,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管理。<br></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上图:859农场</b></font></div></div></h1> <h1><b style=""><font color="#167efb">孙教民 河北盐山人,1935年10月出生,</font><font color="#ed2308">1954至1958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干训队学习毕业后任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制图员,1958年3月转业到859农场三分场(现饶河农场第一中心作业站)</font><font color="#167efb">,历任农工,水利技术员,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组织部副部长,1983年6月任饶河农场组织部部长,1984年任饶河农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90年1月任饶河农场副场长,1995年退休。</font></b></h1> <h1>《<font color="#167efb"><b>白手起家》就地取材搭起马架子就是家。</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露天大食堂》图为新建24连。</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水利大会战</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牡丹江垦区有四千名转业官兵,从密山一下火车就直接开赴云山水库工地,在东西两大工区搭起下马架一千多座,扎下施工大军营盘,开始了抢建”北大荒人工湖“的战斗。</b></font><br></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规划蓝图》37团领导班子踏察荒原,一个新的连队将在这里诞生。</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2.5 特殊的垦荒队员</b></font></h1><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h1><font color="#167efb"><b>1958年2 月,中央国家机关“右派”分子 1500 人来北大荒接受改造。农垦部给铁道兵农垦局发来《关于接收国家机关的“右派”分子进行监督劳动的通知》,决定将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右派”分子 1500 名,其中包括反革命分子300 名送来北大荒“监督劳动,进行改造”。</b></font></h1><font color="#167efb"><b><br>1958年,一大批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来到北大荒。王震跟当时垦区的领导打招呼,要热情相待,发挥他们的专长。在王震的关怀下,1500多名“右派”走进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行列,在农业、科研、教育、文化、生产等工作岗位洒汗水,献才智。如诗人艾青就曾下放到八五二农场任林场副场长,作家丁玲夫妇安置在汤原、宝泉岭农场劳动,兼“扫盲”教员。</b></font> <h1><font color="#167efb"><b>这是丁玲(中)在北大荒的照片。</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1958年,女作家丁玲和丈夫陈明被错打成右派也下放到北大荒八五三农场二分场。丁玲在北大荒待了12年,为照顾丁玲老两口,王震让他俩到靠近铁路线的汤原农场安家落户。1959年冬天,农场开展扫盲运动,让丁玲担任畜牧队业余文化教员。丁玲把这件事看得很重,亲自编写教材。她写了一篇课文《小黑猪》:“小黑猪,是个宝,猪鬃、猪毛价值高,猪肉肥美喷喷香,猪多、肥多、多打粮。”</b></font><br></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雁窝岛 位于黑龙江省宝清县境东北部,挠力河南岸,属三江低平原区。说其是岛,实为一块茫茫的沼泽地。沼泽密布,车马难进。</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1957年3月,八五三农场组成垦荒队,涉水进岛,安营扎寨。10月1日,正式宣布雁窝岛分场成立。垦荒队员以顽强的毅力征服了“沼泽地”、“大酱缸”,当年开荒2万多亩,并部分播种。</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一部电影《北大荒人》,雁窝岛之名传遍全国。</b></font><br></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北大荒人》剧照。</b></font></h1><h1><br></h1><h1><div><font color="#167efb"><b>电影《北大荒人》于1961年上映。该片即以853农场开发燕窝岛为背景,讲述了1958年,10万军人转战北大荒。刚从朝鲜归来的志愿军英雄团团长高建发和战友们组成了一支先遣队来到雁窝岛,先烈精神鼓舞着战士们去把荒岛变粮仓。他们依靠群众,终于把拖拉机开过了水草地,又征服了低洼地,建立起了农场,为国家生产更多的粮食。<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他们是一代北大荒人。</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通过电影《老兵新传》、《北大荒人》,使得北大荒、北大荒开发、北大荒人为全国人民广为知晓。</b></font></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我们继承先烈遗志,来到北大荒。从今以后,我们就是北大荒人了。北大荒人就是那些在毛主席教导下发扬革命传统的人,是那些艰苦奋斗,发奋图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人。把北大荒建设得更加富饶,更加美丽!</b></font></h1> <h1><div><font color="#167efb"><b>1958年7 月,省委决定国营农场下放。省委做出“将国营农场管理厅合并到农业厅,改为厅属局,所属的国营农场下放地委”的决定。<br></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1962年黑龙江省设立农垦厅。</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1962年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成立东北农垦总局的决定》。决定撤销牡丹江农垦局和合江农垦局,在佳木斯市成立东北农垦总局,为农垦部的直属局,同时受中共中央东北局和黑龙江省委的领导。<br>1963年1 月,东北农垦总局成立。机构下设 3 个分局:虎林、密山、萝北分局,后增设饶河分局。东北农垦总局辖农场 36 个。</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1966 年 3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的一万余名转业官兵分批到达东北农垦总局、省农垦厅和省水利局所属的 29 个边境农、牧、渔场插场插队,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农建第一师、第二师。</b></font></div></h1> <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3、生产建设兵团时期(1968年-1976年</font><font color="#167efb">)</font></b><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1964年春节,毛主席与毛远新谈话,要求青年学生到工厂农村去,与工农兵相结合。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做好了思想舆论准备。<br></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1966年,文化大革命汹涌席卷全国,至1968年几十万被称为“老三届”的中学毕业生需要安排出路,以革命的名义,让他们到革命需要的地方去。</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1968年中苏边境开始紧张,加强边防也是当务之急。</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1968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中发[68]98号”文件发出了“关于建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批示”。同意将原东北农垦总局和黑龙江省农垦厅所属的农场以及农建一师、农建二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屯垦戍边任务。</b></font></div></div></div></h1> <h1><div><font color="#167efb"><b>按中央“中发[68]98号”文件要求,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由原属东北农垦总局,黑龙江省农垦厅所属的国营农、牧、渔场,黑河农建一师以及合江农建二师所属各农场改建而成,总部机关设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组建之初,兵团下辖5个师(共55个团),3个独立团,共计76个营,1293个连。<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1968年6月30日,黑龙江省革委、省军区在哈尔滨市召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连以上干部代表大会,宣布兵团正式成立。</b></font></div><div><br></div><p><b style=""><font color="#ed2308">成立时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font></b>。</p><div><br></div></h1><h1><font color="#167efb"><b>兵团司令部开始设在哈尔滨,位于南岗东大直街,秋林公司对面,现秋林商厦位置。兵团司令员由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汪家道少将兼任,40军副军长颜文斌少将任兵团第一副司令员,主持兵团工作。<br></b></font><font color="#167efb"><b>后来司令部搬迁到佳木斯市。</b></font><font color="#167efb"><b><br></b></font><font color="#167efb"><b>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6年被撤销。</b></font><font color="#167efb"><b><br></b></font><font color="#167efb"><b>上图: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辖各师、团分布地图</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人员构成包括转业军人、‌现役军人、知青,以及地方招募的人员。‌</b></font></h1><font color="#167efb"><b><br></b></font><h1><font color="#167efb"><b>转业军人:‌兵团成立初期,‌大量转业军人和现役军人被分配到各个单位。‌例如,‌1966年3月,‌沈阳军区万余名转业干部分配到黑龙江边境的29个农场,‌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农建第一师和第二师。‌<br></b></font><font color="#167efb"><b>现役军人:‌兵团中还包括现役军人,‌他们管理兵团、‌师、‌团三级机关。‌例如,‌从沈阳军区各野战军、‌旅大警备军、‌炮兵、‌工程兵等单位抽调部分有实战经验的指挥员,‌分别担任兵团各师、‌团的主官和师团机关领导。‌沈阳军区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任职的现役军官共有3000多名。<br></b></font><font color="#167efb"><b>地方招募的人员:‌除了转业军人、现役军人和知青外,‌兵团还从地方招募人员。‌这些人员来自不同的背景和专业,‌为兵团的各种任务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补充。‌</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员大会,54万知识青年成为当时生产建设兵团和农场的主力军。</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一代知青》1968年一1976年来到北大荒的知青,大部分都是15一20岁的中学毕业生。他们把青春都奉献给北大荒,他们也是北大荒的拓荒者,北大荒人!</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1968年7月到1969年5月,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宁波等大中城市的54万名高中、初中学生,纷纷响应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先后报名来到黑龙江北大荒垦区。</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1968——1977年,垦区共接收全国各城市知识青年549567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接收知青35万,当时地方国营农场接收20万。</b></font><br></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1968至1977年黑龙江垦区知青安置概况</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1968年10月28日,哈尔滨三中的同学们踏上北去列车,来到北安长水河农场,成为开垦北大荒的战士,并有了铭刻一生的新身份:知青。</b></font></h1> <h1><br></h1> <h1><font color="#167efb"><b>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驻地爱辉县,由原红色边疆农场改建而成,1976年兵团撤销后恢复农场建制,仍称红色边疆农场。</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由松花江以南、完达山以北的17个农场改建而成,下辖15个团,9.5万人,师部驻地红兴隆。</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1968年9月21日,在黑龙江省农垦厅九三农垦局的基础上,成立兵团五师,下辖14个团和一个独立营。</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一团、独立二团,分别由原嘉荫县境内嘉荫农场和铁力县境内铁力农场改制而成,原为兵团直属。1970年1月起,正式划归二师代管,番号不变。1976年兵团撤销后,恢复原农场建制,恢复原称。</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三团,由原安达县境内红色草原农垦局改制而成,1970年1月起划归五师代管。1976年兵团撤销后,恢复原建制,称为红色草原牧场。</b></font><br></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除此以外,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还下属三个独立营,八一农垦大学、佳木斯肉联厂、化肥厂以及一系列医疗、后勤保障单位。</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h1><h1><font color="#167efb"><b>1972年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成立并将 1968 年下放给地方管理的 46 个农(牧)场(包括省公安厅所属劳改农场 31 个),收归农场管理局统一领导。</b></font></h1><div><div><br></div><p><font color="#ed2308"><b>1973年10月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由沈阳军区移交黑龙江省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管理,不再保留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番号,改名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退出人民解放军序列,但仍然保留准军事化体制,兵团、师、团三级机关仍由现役军人管理。</b></font></p></div><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h1><font color="#167efb"><b>这样就造成一个省存在两个农场管理机构而相互重叠的矛盾,不利于省委的一元化领导。因此,1975年10月30日,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革委会、中共黑龙江省军区委员会在征得沈阳军区党委同意后,向中央提出了《关于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改变生产建设兵团体制的请示报告》。同年12月27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个报告。</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位于佳木斯的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1976年2月25日,在佳木斯兵团俱乐部召开大会,宣告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撤销。省委副书记张林池在大会宣读了《中共中央关于撤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报告》和省委关于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领导干部的任命书。<br></b></font></div><div><b style=""><font color="#ed2308">宣告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正式终结。</font></b><br></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黑龙江省农垦地图</b></font></h1><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存在期间,人们往往忽略了其他国营农场的发展变化。即省农垦厅、商业厅下属农场和劳改农场。<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 <h1><div><font color="#167efb"><b>1976年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成立<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场一览表</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八五二农场职工子弟小学</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1971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区域图</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一座座新的村庄在完达山原始森林里建立起来</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建三江管理局彩门。</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兵团现役军人离开垦区,1976年起,垦区54万城市知青也陸续返城。<br>城市知青当年潮水样涌向垦区,如今又像潮水一样,离开了十年奋斗的垦区,只留下青春和汗水。</b></font></div></h1> <h1><div><b style=""><font color="#ed2308">4、改革开发阶段(1978年-2018年)</font><br></b></div><font color="#167efb"><b><h1><font color="#167efb"><b><br></b></font></h1>全国进入改革开发新阶段。</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潮水过后的垦区,不是一片狼藉的海滩,而是锦绣如画的现代化粮田!</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体制在不断调整,适合社会发展,观念也在不断与日俱进,信息化不单应用在经营管理,更是应用于农业生产全过程。</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1990年8月4日,王震最后一次到北大荒视察,在这一天,‌王震再次来到八五二农场。王震在晚年仍然关心着北大荒的开发和建设,‌直到他生命的最后阶段。‌</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1993年3月12日王震将军因病逝世,享年85岁。</b></font><br></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1993年10月8日,王震率师开发北大荒纪念碑落成。纪念碑坐落于黑龙江省密山市八五一〇农场当壁镇旅游区内。</b></font></h1> <h1><div><b style=""><font color="#ed2308">1997年"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更名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font><font color="#167efb">,所辖9个管理局更名为分局,为总局派出机构</font><br><font color="#167efb">199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黑龙江北大荒集团,与农垦总局并列,二者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实行政企分开</font><br><font color="#167efb">2000年1月总局机关由佳木斯市迁至省会哈尔滨市</font><br></b></div><font color="#167efb"><b>2000年1月28日上午10点58分,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机关从佳木斯市,整体搬到了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揭牌仪式在哈尔滨农垦大厦门前举行。分别揭开了“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委员会”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的牌匾。</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2000年8月23日,江泽民为垦区题词。</b></font><div><br></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2009年七星农场北大荒现代农业科技园区。</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2009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友谊农场大豆高产田。</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2009年七星农场高产矮高粱大地。</b></font></h1> <h1><p><font color="#ed2308"><b>5、大农业大企业现代化阶段(2018年-)</b></font><br></p><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style=""><b>由过去的政企混制转化为真正的国家企业,朝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方向发展</b></font></div><p><font color="#ed2308"><b><br></b></font></p></h1><h1><b style=""><font color="#167efb">2018年3月12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并入北大荒集团并摘牌。<br></font></b><b style=""><font color="#167efb">2018年7月黑龙江垦区8个管理局开始将整建制转为北大荒集团分公司。</font></b></h1><p></p> <h1><p></p></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7px;"><b>2018年11月,黑龙江省政府出台了《黑龙江省农垦政府行政职能移交及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按照要求,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管理局、农场承担的行政职能将移交属地政府。</b></span></h1><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2018年12月16日上午,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成立大会在哈尔滨召开。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会议由黑龙江省省长王文涛主持。</b></font></div><div><br></div><p><font color="#ed2308"><b>2018年<br></b></font><font color="#ed2308"><b>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的牌子摘掉了,<br></b></font><font color="#ed2308"><b>垦区整体归并地方。<br></b></font><font color="#ed2308"><b>全省113个农场行政部门职能归当地县里<br></b></font><font color="#ed2308"><b>公安归省公安厅直管。<br></b></font><font color="#ed2308"><b>黑龙江垦区的历史使命正式完成。</b></font></p> <h1><b style=""><font color="#167efb">北大荒集团前身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2020年12月改制为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经国务院同意,授权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对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font><font color="#ed2308">被财政部界定为“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font></b></h1> <h1><font color="#167efb"><b>一部北大荒开发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就是北大荒人勇于开拓、顾全大局,为新中国的建立,强大,自立于世界之林而无私奉献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就是继承红军精神、南泥湾精神而逐渐形成北大荒精神,且日益发扬光大的历史。</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黑龙江“四大精神”,北大荒精神已经成为黑龙江体现并倡导的当代精神主流。</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诗人郭小川热情歌颂北大荒,北大荒人;北大荒精神!他告诉我们:</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b style=""><font color="#ed2308">继承下去吧,我们后代的子孙!<br>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古长新;<br>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br>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天上难寻。</font></b></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参考资料:</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1、【老照片】垦荒戍边北大荒(1968年至1976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mp.weixin.qq.com 2019年11月26日 16:45</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2、第一批公营农场</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news.12371.cn 2015年12月18日 14:08</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3、北大荒垦区军垦农场开发建设研究 (1947-1966)程濛 东北农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b></font></div></h1><h1><font color="#167efb"><b>4、北大荒移民录 原著郑加真摘编成德波<br></b></font><font color="#167efb"><b>5、黑龙江垦区发展简史 王阳 (黑龙江省农垦经济研究所)<br></b></font><font color="#167efb"><b>6、王 震 对 北 大 荒 开 发 建 设 的 历 史 贡 献 研 究 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田 濡 萌 2020年6月</b></font></h1><div><h1><b><font color="#167efb">7、【856·关注】一组来自856农场的老照片!轰动国人 井下分享人人看 2022-01-17 18:50</font></b></h1></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