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5日从广州白云机场坐飞机到浙江宁波,然后自驾车到舟山珠家尖蜈蚣码头,坐船到海天佛国—普陀山。我的印象中是很多年前(超过三十年)来过普陀山,是坐渡车船过去普陀山的,当时普陀山景区还未限制外岛车进去。可以说这次是重游旧地,现在的普陀山变化真是很大,到处都是虔诚的香人信徒,祈祷着各种各样心愿,参拜各个寺庙的观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普济寺是普陀山第一大寺,主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普济寺中轴线上古建筑依次为御碑殿、天王殿、圆通殿和藏经楼。普济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总体布局既采用传统的中轴线方法,又充分利用地形地段来安排单体建筑,集清代建筑之大成,为浙江清代官式建筑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普济寺前有石牌坊、照壁、御碑亭、八角亭、瑶池桥、海印池附属建(构)筑物等,沿中轴线依次筑有正山门(御碑殿)、天王殿、圆通殿、藏经楼、方丈殿等。主殿两旁有钟楼、鼓楼、配殿等。</p> <p class="ql-block">重檐歇山顶盖灰色筒瓦,明间前后檐各设两扇板门,左右次间前后檐各设一直棂窗,左右尽间前后砌墙。圆通殿为普济寺主殿,正中供奉毗卢观音趺伽坐像。面阔七间,建筑面积964平方米。重檐歇山顶盖黄琉璃瓦。殿内落地柱48根,鼓形柱础浮雕龙纹。藏经楼,面阔七间,建筑面积523平方米。重檐歇山顶盖灰色筒瓦。用十三桁,明间五架梁前后三步架,五架梁与随梁之间施一斗六升斗栱,周围设廊子。</p> <p class="ql-block">普济禅寺前面有一个很大的湖,上面有三座桥瑶池桥,分别一是平安桥,在古代是百姓行走的桥,寓意着一生平安;二是中间有个八角亭称为平桥,据说是以前供皇帝行走的;三是永寿桥,这座桥是明朝时期张髓大太监为了督造普济寺皇家寺院扩建工程而建造的,是文武百官行走的桥,寓意着走上去步步高升,走下去永远长寿。</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瑶池开满了荷花,从荷花丛中往东南方远望,就看到了多宝塔。多宝塔为宝箧印经塔形制,由两层基座、三层塔身及顶部塔刹组成,平面正方,通高18.2米。两层基座均由大块花岗岩石构筑,上层略小,檐口饰螭首,顶面置天王。三层塔身以太湖石构筑,向上渐缩。下置塔台,四面纹饰,九山八海。</p> <p class="ql-block">慧济寺,俗称佛顶山寺,初建于明代,全寺占地20亩,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坐落于普陀山佛顶山上,普陀山以“海天佛国”享誉海内外,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交流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慧济寺,因山制宜,布局包括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玉皇殿、方丈室等俱在同一条平行线上,与左右厢房相拥,颇有浙东园林建筑风格,为其他禅林所少见。</p> <p class="ql-block">慧济寺是普陀山最高的寺院,海拔291.3米,可以坐缆车上下山。因处佛顶山中间谷地,俗称佛顶山寺,为普陀山第三大寺。寺院深藏高岗林屏之中,清幽绝耸,走出山门不远,便可观幽奇诸峰,飘渺群岛,四周鸟语花香,令人恍若置身天国。寺院主要殿堂布局在一条水平线上,显示了设计者利用地形设计的高超技巧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慧济寺山下前面是宝陀讲寺,宝陀讲寺位于普陀山东北龙头山麓。寺由前照壁、牌坊、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圆通宝殿、普门讲堂、天池石窟、大宝楼阁、戒坛殿、方丈殿、东西厢楼、斋堂、接待厅、宾客楼等单体建筑组成。依山起势,层层递进,廊庑坏绕,楼阁凌空;总占地55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0余平方米。寺前琉璃照壁仿北京北海公园样式,上镶“福聚海无量”五个字。</p> <p class="ql-block">法雨禅寺亦称后寺,位于白华顶左、光熙峰下。明万历八年(1580)大智禅师创海潮庵于千步沙之北,二十二年改名海潮寺。二十七年钦赐藏经。三十二年赐帑金,住持如寿、如光等增建殿宇,三十四年,赐额“护国永寿镇海禅寺”。明参将陈九思《今上赐“护国镇海禅寺”奉题一首》诗云:“东表神州浸大赢,盘根无地巨鳌擎。琳宫又创天开境,宝号新颁帝赐名。佛火夜悬龙藏晓,海灵朝结蜃楼明。香船万里帆于叶,得渡争跨彼岸行。”</p> <p class="ql-block">法雨寺前面有着“天华法雨”四个大字, 据说是弘一法师在法雨寺门口题写的“天华法雨”。尽管有信息错误地指出这是乾隆皇帝的题字,但多数可靠来源一致指出,这一匾额是弘一法师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法雨寺九龙壁,宽12米、高2米、厚1米,壁上九条青龙昂首舞爪争抢龙珠,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法雨寺总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面积大约9000平方米。全寺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有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印光法师纪念堂等。其中天王殿、圆通殿和大雄宝殿是三座主要殿堂。</p> <p class="ql-block">双泉禅院位手象王峰东北麓下。据清康熙《南海普陀山志》等记载,明万历间(1573-1619)僧真静建,即开《华严经》筵,众人乏水,持咒求之,岩下双泉涌出,因名双泉庵,后废。清康熙间(1662-1722)十四世孙广信重修。光绪间(1875-1908)僧愿宗复修。民国十二年(1923)僧广印扩建。</p> <p class="ql-block">双泉寺内有一“佛心”墙,是网红打卡的地方,随佛缘而来,寻佛心归处。这里很多人来“佛心”墙前摆拍,我在这里蹲了近一个小时才拍到比较满意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弘一法师是将佛心以艺术形式呈现的代表人物。弘一法师出家后,所书写的都是佛言祖语、先贤格言、大乘经典,以书法广结佛缘,把写字赠人当作普度众生的善事。</p> <p class="ql-block">山门内庭院墙间有照壁,携“天风海涛”四个字,落款:“中华民国十一年八月长宁梁叔子敬书”。</p> <p class="ql-block">南海观世音菩萨位于普陀区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此处势随峰起,秀林葱郁,气顺脉畅,碧波荡漾。莲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卫;双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频传。普陀山新的人文景观,海天佛国的象征。南海乘龙观音相传南海一带瘟神作怪,疫疾虐行,民不聊生且民风愚劣,观音菩萨决心到南海弘扬佛法,发下“常居南海愿”。海龙王第五子狻猊主动化为鳌龙驮乘观音赴南海救苦救难,并随行护法,为一方百姓讲经说法、大化天下,使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过上了太平、幸福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紫竹林,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东南部的梅檀岭下的一个景点。因山中岩石呈紫红色,剖视可见柏树叶、竹叶状花纹、因称紫竹石,后人在此栽有紫竹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紫竹林。观音菩萨的道场,位于普陀山东部梅壇岭下,面对波光潋滟的莲花洋。明万历末年,高僧照宁在此修建“听潮庵”。清雍正、道光、光绪年间,广紀、仁亮、凈守等禅师续有修建,并改称“紫竹林”。清康熙三十八年御书“潮音洞”匾额,民国八年康有为题“補怛紫竹”匾额。</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不肯去观音,是普陀山著名的传说之一,与普陀山的佛教文化紧密相关。不肯去观音的故事,源自唐代,当时一位日本僧人慧锷到中国求请观音像,准备将其带回日本供养。在返回途中,船只遇到风浪阻碍,慧锷决定在普陀山建寺供奉观音像,因此普陀山成为了观音的道场。</p> <p class="ql-block">“观音法界”位于朱家尖,占地面积约2500亩 ,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主要由观音圣坛、正法讲寺暨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女众部、观音村(居士学院)、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普隐精舍等多个功能单体群落,其中观音圣坛是观音法界的核心标志建筑。</p> <p class="ql-block">观音法界是当代佛教建筑的传世之作和观音信众的心灵家园。法界内禁止焚香,主体建筑共9层,设计特殊,以观音菩萨为主题,有三十三观音殿、六道观音殿等展厅,展出全球香客捐赠的佛像珍品。此外,还有观音公园等可观赏体验。观音法界内涵丰富,需身临其境感受。</p> <p class="ql-block">圆通大厅最为让人震撼,拥有目前世界上佛教建筑最大的穹顶空间,中庭以佛教"须弥山"作为内部空间形态,结构呈"观音纳须弥"之意。</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是佛教圣地,怀着虔诚的心情,感受佛法的大慈大悲。一方净土,一分宁静,仿佛洗涤佛徒心灵,对海天佛国—普陀山留下更多的是敬畏和向往。</p> <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欣赏 可以转发分享)</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4vrc4npw" target="_blank">我拍摄的照片(一)</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