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桑话租界 之妥善归还的租界——汉口俄租界

黃钢

<p class="ql-block">      说起俄租界其实还应从茶叶国际贸易开始说起。茶马国际交易源于唐宋,张家口即是蒙汉以川陕茶易蒙古马之所。明代以后,两湖茶逐步取代了川陕茶。到了清代,茶叶传到欧美,洋人争相购买饮用,喝茶成为时尚,达到鼎盛。然口味各有不同。红茶主要销往英国,绿茶主要销往美国,砖茶主要销往俄国。</p><p class="ql-block">      鸦片战争后的1850年,俄国茶商取得清政府贸易许可,得以深入到湖北羊楼洞一带收购茶叶和砖茶。1861年,俄国人李凡洛夫来到汉口,开始经营由湖北销往俄国的茶叶制品。1863年,李凡洛夫来到羊楼洞,开始建立顺丰砖茶厂。为便于远销长途运输,外销茶叶多被制成茶饼,后改制成茶砖,羊楼洞产的砖茶当时在国内外享誉盛名。1873年,为方便产销,顺丰砖茶厂迁址于汉口,它是汉口的第一家外资工厂,也是汉口的第一座近代工厂,工厂内有高高耸立的三座大烟囱,楼房里安装着当时最新式的蒸汽机、锅炉和各种制茶设备,雇佣有七八百工人在这里日夜不停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汉口交通十分便利,羊楼洞的砖茶和绿茶、湖南安化的黑茶、安徽的绿茶、福建的岩茶,多经汉口集散,俄商介入茶叶贸易之后,依靠其先进的制茶设备和技术,很快取得了经营上的优势,基本垄断了茶叶的外销市场。除顺丰砖茶厂外,1866年,托克马可夫和莫洛托可夫在开设了新太砖茶厂;1874年,莫尔恰诺夫与佩恰特诺夫在英租界内开设了阜昌砖茶厂。1871年顺丰砖茶厂在汉口长江边上建起了第一个工厂专用码头——“顺丰茶栈码头”,开启了汉口近代工业在外贸水运上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万里茶道路遥遥,茶轻物重几人焦。人挑肩扛驼马疾,去痕仍余缕缕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茶叶的制作、运输与国际贸易的兴起,带动了武汉近代工业、金融、交通、运输、建筑等诸多事业的发展。据资料记载,在19世纪70年代,汉口已有了4家俄商砖茶厂,在租界内还开办了顺丰、阜昌、巴公、新泰、柏昌、源泰6家洋行,主要从事茶叶贸易。每年由汉口出口的茶叶达40万担左右,约占全国砖茶输出量的60%,市场一片红火,兴旺繁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随着茶叶贸易及工业制作规模的不断扩大, 1896年4月,沙俄、法国以曾帮清政府压制日本归还了清辽东半岛有功为由,要求在汉口设立租界。6月2日,俄国驻汉领事与清江汉关监督瞿廷韶签订《俄国汉口租界条款》,租占合作路以南与英租界相邻,北至黎黄陂路与黄兴路之间与法租界相邻;西靠中山大道,东抵沿江大道的477亩土地。并在此开设领事馆、工部局、洋行、工厂、银行。租界内的车站路,北起火车站,南抵长江船码头,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俄租界建筑与英租界建筑有所不同。英租界内主要建筑都是高大上的银行大楼,而俄租界内除公共建筑、茶厂及洋行外,私人别墅、公馆、高级住宅、公寓众多,进而形成了以黎黄陂路为中心的小资情调的网红片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俄罗斯驻武汉总领馆旧址在洞庭小路特1号,建于1902年,由多幢建筑组成,具有明显的巴洛克风格,领事馆主体建筑是4层砖混结构。主入口门廊居中,两侧各有一开间微微翘出。门廊大立柱、大拱券,很气派,两侧有汽车坡道,汽车可以直接开到门廊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门廊柱子的柱础花饰较为精美,‌多以漩涡、‌山石、‌神兽等为装饰题材。临街外墙两端向外伸展,动势强烈。细部精美,横向有规律地设置半圆券窗,窗间墙壁柱突出,强化了竖向线条,使建筑整体显得稳重大方。一二楼有立柱外廊,门窗全部是壁柱拱券式,外墙用水平线条式凹槽装饰,增添了建筑的生动性。现为洞庭一号酒店使用。</p> <p class="ql-block">      汉口开埠后,美国人也来凑热闹了,先后在汉口开设了花旗银行,好象还和英国一起合办了美英烟草公司。1861年4月,汉口被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的第二个月,美国即在武汉设立了领事馆。开馆之初,馆址在汉阳。1905年,这座红色的巴洛克风格的领事馆大楼俄租界内落成,美国领事馆迁至此。</p><p class="ql-block">      这幢老房子,主体建筑为三层混砖结构,临江主立面由三个层高不同的建筑体呈阶梯状层叠向上。三个入口,正中最大的拱卷门为主入口,进去是内空极高的公共大厅。三层外墙,均为清水红砖、连续半圆拱券窗门,每层间都有显著的腰线。曲线墙面呈现动态,宏伟别致,韵律感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外立面呈弧形,形成内聚的动势,起伏舒展,极具流动感。而两街转角的四层八角塔,宛然欧州中世纪城堡。整幢楼房从下到上,愈往上愈轻盈。楼房内部装修豪华,走道水磨石,房间木地板,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俄工部局旧址,现为鄱阳街小学</p> <p class="ql-block">      俄租界巡捕房旧址为工部局的警察科,设治安、情报、司法等课,有外籍和华籍巡捕30人。巡捕房地上两层,内有夹层,地下一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640平方米,近似矩形平面,一层窗设三角形窗楣,二层窗设弧形窗楣,后部左侧临洞庭街面建有八面坡尖顶瞭望塔,塔与房身横竖体量对比,产生不对称均衡的里面构图效果。</p><p class="ql-block"> 据说,夏明翰烈士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就写于汉口的这座旧址。这就给这座房子又注入了一层值得记忆的历史底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夏明翰,祖籍湖南衡阳县,1900年农历8月出生于父亲居官的湖北秭归县。1917年,夏明翰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1921年冬,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夏明翰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担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兼任毛泽东和农讲所的秘书。1928年初,中共中央调夏明翰去湖北省委工作,同年3月18日,交通员宋若林叛变,带着军警将夏明翰逮捕。3月20日被杀害。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华俄道胜银行汉口分行大楼,建于1896年,杏黄色的外立面和纪念碑似的塔楼别具一格,造型简洁明快,是俄罗斯风格的古典建筑。地面4层,1—3楼均设内廊,但每层楼的窗户造型各异,使得整座楼显得富于变化。1926年华俄道胜银行宣布全面停业,不久北伐军进占武汉三镇,此楼成为国民政府的中央银行大楼,宋庆龄在此工作生活了8个月,住在二楼。现建立了“宋庆龄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首善堂是基督教会财产,建于1934年,曾作为基督教女青年会办公处,建筑庄重严谨。汉口抗战沦陷后,曾为日伪高级军官的俱乐部,名为五花宾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36年,湖北鄂城人高维舟家三姐弟高欣荣、高有焕、高有炳三人在黎黄陂路万国医院(现武汉中医院)对面购房创办了高氏诊所,1939年3月改名为高氏医院,医术闻名三镇。大姐高欣荣1905年生,我国著名妇产科医生,1936年留学美国,1939年回国行医,解放后历任武汉市第二医院医师、副院长、名誉院长。高欣荣终身未嫁,全身心投入到她钟爱的妇产科事业,卓有成就。大弟高有焕毕业于上海同济医学院,1946年起任汉口市立医院内科主任,业余时间参与其姐的医院应诊,1949年赴美留学,1955年回国,任湖北医学院教授,对呼吸系统疾病造诣颇深。二弟高有炳,193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医学院,后赴美留学,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会员、波兰华沙医学院名誉教授。建国后,任武汉市二医院外科主任、武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主教医院旧址,与高氏医院相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詹天佑公馆 ,1913年建成,为两层砖木结构西式住宅。正面为半圆拱内廊,木地板下有半空间,正中大门入口有五步台阶,建筑简练庄重。(詹天佑1912年在汉口任粤汉川铁路督办总公所会办兼总工程师,购地自行设计此屋,1913年举家迁居于此,直到1919年逝世。)</p> <p class="ql-block">       新泰洋行的创始人古宾·阿列克谢·谢苗诺维奇,最初只是俄国一个小城镇昆古尔的普通商人。然而,他凭借着自己的商业头脑和对茶叶贸易的敏锐洞察,毅然前往恰克图,迅速累积了巨额财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汉口开埠后,1866年,新泰公司早早地在汉口开设了砖茶厂,成为了汉口茶叶贸易的佼佼者。后因发展需要,1874年建造了新泰大楼,作为俄商新泰洋行的办公大楼。这座建筑是一座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物,1920年由英国茶商接手业务后并进行了重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日本日清轮船公司仓库,于1910年建于俄租界内。砖混结构,古典主义建筑,立柱顶为云卷式,外立面装饰华丽,内部空间巨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德国美最时洋行电厂办公室 ,建于俄租界内,典型的德式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俄国总会,又称俄国俱乐部、俄国波罗馆,是当时在汉口的俄国侨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位于汉口兰陵路17-19号,建于1916年。混合结构建筑,左右对称式布局。建筑为西式折中主义风格,三层,正面四开间,因此主入口分别位于中间两个开间。大楼入口处上方设有外挑阳台,墙面由壁柱纵向分割,壁柱上纵向装饰线条较为精美。</p> <p class="ql-block">巴公馆 (巴公房子)</p><p class="ql-block">     巴诺夫兄弟,俄国贵族,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亲戚,阜昌砖茶厂厂主,早期从事茶叶贸易发了财,于1909年在租界建设二栋公寓,名巴公馆。哥哥巴诺夫后任俄国驻汉口领事馆总领事,因此被尊为“巴公”。居留汉口52年(1869—1921)。</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巴公馆共四层,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木结构,独特的意大利兼斯拉夫庭院式西式楼房风格。大、小“巴公房子”各一座,紧靠在一起,平面呈锐角三角形。中部为三角形天井,相当于一个内院。平面单元式布局,各单元分别设置出入口,单元分户明确。户内皆有卧室、起居室、阳台、卫生间、厨房,布局紧凑,是供外国人居住的高等公寓建筑。由景明洋行设计。是目前汉口最热门的旅游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新华广播电台1936年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日伪放送局即广播局旧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位于俄工部局马路对面,1938年10月25日,日军占领武汉,于11月在此设立了汉口放送班,属日本报道班管辖,1941年2月,放送班改为放送局。放送局(班)一直由日本人担任局长、科长,从中严密控制。该放送局(班)每天早、中、晚播音3次,22时结束。华语广播有新闻和音乐节目。新闻内容鼓吹“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圈”,宣扬“东亚圣战”的“赫赫战果”,音乐节目大量播出“支那之夜”、“满州姑娘”之类的反动歌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会址。紧邻巴公房子。原是英国人建造的公寓怡和新房,建于1920年。二楼曾是苏联援华农业顾问洛卓莫夫的住处,“八七”会议就在他房内召开,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总方针。</p> <p class="ql-block">      唐生智公馆旧址</p><p class="ql-block">      唐生智曾任民国时期军长、北伐军前敌总指挥、集团军司令、湖南省省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副省长、全国政协常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公馆于1913年建成,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西式庭园住宅。平面呈方形,立面为三段构图。屋顶左右两侧凸出有两座罗马式圆形穹顶塔楼,上部有厚重的檐口,长形木窗。中部四开间,底部为入口,二、三层居中的二开间为半圆拱形内阳台。内部装饰豪华,水电卫生设备齐全,建有壁炉。楼前小院种有花木和草坪。     1926年秋,武汉成为大革命的中心,中共中央机关设在隔壁的怡和洋行和这里。以此栋洋房为中心方圆1公里,曾集中了中共中央各部委在此办公,是当时党的“心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怡和洋行、唐生智公馆均为中共中央机关汉口办公旧址</p> <p class="ql-block">      汉口信义公所旧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23年始建,1924年建成。由基督教信义总会筹资,德国石格司建筑事务所设计,平面呈“凹”字形,外墙现为真石漆饰面。立面横向三段构图,三根凸出腰线,凸出檐口。半圆转角楼体,两侧斜边展开。高台式,直角方窗。建筑入口采用圆形拱券式造型,辅以玫瑰形花窗。室内走廊及楼梯踏步采用水磨石地面,房间内部采用木质地板。建筑主体构图、转角圆弧造型、窗洞两侧穗状装饰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后经加盖,现为六层。占地面积802平方米,建筑面积5460平方米,有房120余间。一楼原为营业间、公事房、餐厅、客厅;二楼至五楼为套间;六层为单人公寓。由以美国为背景的外国传教会经营,主要为华中地区信义会传教士路经武汉时提供住宿及联络设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建于1915年,当时美国海军在汉设立的俱乐部,也是基督教青年会汉口会所旧址。1916年奠基,1919年建成。原系三层砖木结构建筑,由加拿大巨商潘美捐款修建,故又名“潘美堂”。现代风格的古典主义建筑。砖木结构,地上4层,地下1层和屋面暗层,外围铁砂砖,三段构图,正面五开间,两侧开间圆形突出,各三樘木窗。正中开间为入口有台阶直上二层。中间三开间一、二、三层都有双圆柱外廊。顶层两侧为红瓦坡面气屋,外有半圆形阳台,中间三开间为单圆柱外廊。整座建筑活泼美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惠罗公司旧址,建于1915年,属于晚期复古主义风格建筑,这栋水刷石外墙的老建筑,它方框直角门窗,顶层有拜占庭式穹顶塔楼,楼梯和内厅的建构设计很是讲究,有典型的英式贵族派头。惠罗公司即惠罗洋行,为中国内陆四大英资百货公司之一。上海惠罗洋行主要是进口欧洲的高档小礼品、高级衣料、钻石等,而汉口惠罗公司则主要经营茶叶、麻丝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汉口三北轮船公司旧址‌是一座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建筑,‌平面呈三角形,‌沿街道展开,‌展现出沉稳大气的外观。‌ 它是当年著名的三北轮埠公司(‌即三北轮船公司)‌汉口分公司的办公大楼和仓库所在地。‌三北轮船公司创办于‌1913年‌,‌由虞洽卿独资开设,总部设在上海,‌因其公司属下有“慈北”、‌“姚北”、‌“镇北”3艘轮船而得名“三北”。‌1933年已拥有18艘轮船,‌开辟了上海到宁波、‌上海到天津、‌上海到福州以及长江等航线。‌抗战时期曾挂意旗营业,‌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日东亚海运株式会社接管,‌战后恢复。‌1953年与其他轮船公司合并组成公私合营长江航运公司,‌1954年改称公私合营上海轮船公司,‌1956年并入国营长江航运管理局。</p> <p class="ql-block">       珞珈山街,清末汉口辟租界之初,此地为俄界空地,初为球场,1919年英商怡和洋行投资建房成路。路间辟有花园,园内有石刻“洛加”石碑(洛加为俄人,地产业主,碑石于1967年毁没),故得名洛加碑路。1946年取武昌珞珈山“珞珈”谐音,改称珞珈山路,解放后改名珞珈山街。1967年改名韶山横街,1972年复名珞珈山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建筑群共27栋高级住宅。每栋住宅均为三层混合结构。底层设有汽车库和杂物房、佣人室等,侧面有露天台阶通向二层;第二层为门厅、客厅、餐厅;第三层为卧室、书房等。室内卫生设备齐全,还建有烤火壁炉。房屋平面及三面墙身不规则,窗户大小不一,上下错落,清水红砖外墙,红瓦坡顶,略带西班牙建筑艺术风格民初始(1910-1927年间)街道两侧均为二、三层红砖西式楼房,,由德国石格司建筑事务所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承建,清水红砖外墙,红瓦坡顶,平面及立面墙身不规则,窗户大小不一,上下错落,略带西班牙建筑艺术风格。室内卫生设备齐全,有烤火壁炉。专供当时在汉的各大洋行高级职员携家眷租赁居住,现12号楼1927年曾为中共中央长江局机关驻地,长江局书记罗亦农曾居于此。现大多为民用住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涂堃山、傅绍庭公馆建于1927年,是一对三层的姊妹楼,平面为四方形。门斗凸出,四根立柱撑起二楼中部阳台,自然协调,属古典主义建筑。建于1913年,为当时天主教在汉所置产业,1928年改为付绍亭公馆。属西式住宅,平面为矩形,立面纵向采用三段式构图居中有四根组合柱式支撑门斗,上方为大阳台,整体装饰细腻,三角形窗楣及山花做工较为细致,为四层楼房。两座一模一样的三层楼房,现为武汉市商务局,四坡屋顶覆红瓦,设有老虎窗及气窗,两栋住宅系魏清记营造长为答谢亚细亚火油公司买办涂堃山、傅绍庭在商务上的支持而营造。</p> <p class="ql-block">      原周家私人官邸</p><p class="ql-block">      周苍柏(1888~1970),湖北武汉人,中国现代著名银行家、实业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之父。1917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经济系。曾任汉口上海银行经理,湖北省银行总经理,重庆华中化工厂、汉中制革厂董事长。1945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署长。1949年武汉解放后,时任省政协副主席的他主动将位于东湖西北岸边、周氏家族培植和修整了数十年的私家园林“海光农圃”捐赠给新中国的人民政府,更名为“东湖公园”,即今天东湖风景区的前身,因此被誉为“东湖之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周苍柏汉口公馆旧址建于1920年左右。三个古老的小院落一字排开,每个小院落里都连着一座漂亮的小洋楼,属文艺复兴式建筑。小楼都是一色的青砖墙面、屋瓦、窗扇、壁炉均为典型的欧陆田园风格,房顶陡峭,墙体厚实,外为抓毛墙,窗户玻璃是当年的英国水晶玻璃。方尖形四脊瓦顶,阁楼上开着俗称的“老虎窗”,还有宽大的拱券门通往露台,露台上搭盖着红瓦顶。院子里有香樟树和梧桐树,使古旧的小楼显得十分优雅和幽静,清新脱俗、返璞归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20年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废除沙俄政府与中国缔结的一切条约,包括《俄国汉口租界条款》。但当中国政府派员到俄国领事馆办理接收时,沙俄领事托词侨民公意,拒不交权。中国外交部于是宣布成立“暂行代管俄界办事处”,但俄租界的行政、警察大权仍掌握原领事手中。直至1924年,才由中苏双方代表齐集俄国领事馆,同时宣布取消俄工部局和巡捕房。1924年5月31日,北洋政府与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第十条规定:苏联政府允予抛弃前俄政府在中国境内任何地方根据各种条约协定等所得之一切租界等等之特权及特许。1925年3月,中国政府正式接收汉口俄租界,成立第二特别区管理局。俄租界才正式收回。俄租界从设立到正式收回共历29年,正因为苏联政府对华的友好态度,租界得以顺利归还,因此被称之为“妥善归还的租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