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与净土寺

长安散人

<p class="ql-block">当今世界有三大奇塔,分别为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以及中国的应县木塔。这次踏上山西的土地,方知应县木塔的卓尔不凡。无论从建造历史和建造难度,它无愧是三大奇塔之首。</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便造访了埃菲尔铁塔和比萨斜塔。在这次来应县之前,我从未听闻过世界三大奇塔之说。更不知应县木塔的地位之崇。</p> <p class="ql-block">我驾车来到应县的佛宫寺,照旧免了门票。在平坦的大地上,这座木塔显得格外高峻。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它通体的木质结构。这与我家乡的大雁塔、小雁塔的砖石结构截然不同。我怀着朝圣般的虔诚之心,屏息仰望着这座千年古塔。</p><p class="ql-block"> 木塔建于1056年,塔高67米。从外观看是五层六檐,实际上是九层,内含四个暗层。总体约20层楼高,总重7400吨。它的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达上万立方米。纯木打造,没用一颗钉子,全部为榫卯斗拱结构。动工至建成共耗时137年。由几代大师和工匠殚精竭虑、层层加码接力建成。其造型雄伟中不失精美,被赞曰:遥看擎天柱,近观百尺莲。至今保持着世界吉尼斯记录,被誉为万塔之王,人类之孤品。</p> <p class="ql-block">立于塔下仰望,可看到塔身上下各个面都挂有牌匾。据统计,应县木塔匾额记载共有54块,现存53块,现悬挂48块,其中明代7块、清代38块、民国1块、年代不详的有2块。最重要的是三块,分别是明成祖朱棣的“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照的“天下奇观”,金代无名氏的“释迦塔”。</p> <p class="ql-block">此应是木塔最早的一块牌匾,题者无法考证。</p> <p class="ql-block">明成祖朱棣题</p> <p class="ql-block">明武宗朱厚照题</p> <p class="ql-block">关于木塔,还有许多趣闻轶事。1930年,中国营造学社成立(在拙作美篇《访李庄》中亦有描述)。学社的主要活动包括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测绘,以及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中国营造学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学术界开始重视并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学社初创时,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便属其重要成员。那时,有一首古老的民谣曾在华北大地上广为流传:“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民谣流传了不知道多少代,人们拿它当儿歌教孩子。上世纪30年代,有一个人听到这首民谣后惊喜异常,立即将它记到了本子上。此人便是梁思成。1932年梁思成读到了一个日本学者关于应县木塔的考古报告,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6月中下旬,一个叫伊东忠太的日本学者,骑着蒙古马,与4位随扈相携来到满目苍凉的山西应县。那一年,伊东忠太35岁,文字记载他是最早把应县木塔介绍到世界的人。来应县前,他已将刚发现的云岗石窟介绍给了世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是百多年前日本学者伊东拍摄的木塔远景</p> <p class="ql-block">读罢伊东的报告,梁才确信,民谣是真的。但当时山西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他便给应县最高级的照相馆盲寄了一封信并内付了一块钱,委托其拍一张木塔的照片。那时,应县仅有一个相馆。老板还真就拍了一张木塔照片寄给了梁思成。</p><p class="ql-block">当梁看到照片后,欣喜若狂。于是,立马乘火车,换驴车,一路狂奔,直扑应县。他把自己第一眼看到木塔的感受写信告诉林徽因:“我的第一个感触,便是可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你要几体投地的倾倒!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在应县停留了七日。对木塔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后作出了结论:“这塔的现状尚不坏,虽略有朽裂处。八百七十余年的风雨它都不动声色的承受了,并且它还领教过现代文明;民国十六、七年间冯玉祥攻打山西时,这塔曾吃了不少炮弹,痕迹依然存在,这实在叫我脸红。第二层有一根泥道栱竟为打去一节,第四层内部阑额内尚嵌着一弹未经取出,而最下层西面两檐柱都有碗口大小的孔,正穿通柱身,可谓无独有偶。此外枪孔无数,幸而尚未打到,也算是这塔的福气。”</p><p class="ql-block"> 其实,应县木塔从上世纪30年代便开始倾斜了。原来是民国期间的一位傻叉县长为了美观,要创造一个“玲珑宝塔”的观赏效果,他命人拆去木塔诸多斜撑构件,在那里开设了窗户。正是这一行为,大大降低了木塔的稳定性,再加上那些炮轰的伤痕并没有及时修复,才导致了木塔如今的倾斜。现在,木塔每年都以2毫米的速度倾斜,为了保护珍贵的古塔,从2010年起,游客只能进入第一层游览,2~9层停止开放了。我这次来,也只能进第一层拜访了释迦牟尼佛,其高度达到了11米,是全塔最大的佛像。这座佛像结跏趺坐于束腰莲花座上,脸形丰满宽圆,螺发高髻,髻中镶嵌宝珠,双耳下垂,环形耳坠具有典型的辽风格,嘴角及下巴处绘有胡须,展现了辽代造像的独特风采,我称该佛为契丹佛。</p> <p class="ql-block">汶川地震时,有一只猪在地震废墟中,没吃没喝的活了36天。被誉为猪坚强。由此延伸到建筑领域,应县木塔也可以冠以塔坚强的美誉。它在千年的历史中,经历了40多次地震,硬生生挨了200多发炮弹至今依然屹立不倒。这不得不归功于木塔的斗拱结构。该塔采用了54种斗拱,合计480朵。柱梁镶嵌,穿插吻合。当大风地震来临时,斗拱就像一个可松可紧的弹簧,可以吸收动能,保证主体结构不受影响。据说,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木塔的风铃连续响了一周。</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成群的麻燕鸣叫着绕着木塔上下翻飞,风儿吹动着辽代的风铃依旧是那样悦耳动听。屹立千年,历经雷电地震炮火而不倒的木塔,像一个沧桑的老人,默默地俯瞰着脚下走马灯般转换的辽宋元明清民国乃至今日的芸芸众生,真可谓一眼千年。木塔已在近百年前便开始倾斜,毫无疑问,它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轰然倒塌。这一天还有多久,无人知晓。我只是在心中暗暗庆幸,今生终是见过了木塔的真容。俗话说,来日方长。许多东西可以等,但对于应县木塔而言,来日并不方长,得趁早才是。正如梁思成离开应县木塔时所讲的那样:“临走时,真的不放心,生怕一别即永诀”。</p> <p class="ql-block">写完木塔,本当收笔。但若仅写木塔,而舍弃净土寺,我觉得实在有些不厚道。于是,必须将文章做完,希望不是狗尾续貂。通常人们来应县,看罢木塔,以为大功告成,遂班师回朝。那你就会后悔一辈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梁思成曾说,应县有三宝,木塔、藻井、卷毛狮。</span>就在木塔所在的佛宫寺东门外500米处的净土寺。便藏着藻井和卷毛狮。</p> <p class="ql-block">藻井按现今的通俗说法,就是带装饰的天花板。</p><p class="ql-block">整个净土寺大雄宝殿的精华,便是被称为“三晋之冠“的天宫阁楼藻井。大殿顶部的藻井布满了3间殿宇的全部天花,以房梁分隔为九宫格,即九个藻井。大殿正中央的藻井为整个天花的核心,也是穹顶的精华部分。 藻井中心为一个红色球体。据称之前的琉璃宝珠被盗走,两条浮雕的金龙环绕其游动,二龙戏珠,栩栩如生。外框为八角形,由上而下,无数斗拱依各边斜壁,层层叠叠,围以各种形状(正四边、斜四边)的边框,构造出变幻多端的藻井。净土寺的八门九星天宫楼阁藻井,全为木质雕刻,雕刻精细,色泽华丽,是少见的金代珍品,实乃国宝一绝。净土寺大雄宝殿的藻井,堪称天花板中的天花板。</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建筑天花板的装饰分三种:平綦、平闇、藻井。装饰最华丽的就是藻井,一般位于重要殿宇室内正中,因向上隆起形状似井,故名藻井。井有水而水克火,有防火的寓意,外圈一般由细密的斗拱组成正方形,内圈为圆形,又有天圆地方的寓意,寄托了古人的宇宙观。</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的楹联寓意深刻:</p><p class="ql-block">“佛法似沧海纳众流而不溢;</p><p class="ql-block"> 经典如尺镜含万象而有余。”</p> <p class="ql-block">净土寺的另一宝,便是卷毛石狮。经过岁月的风雨剥蚀,这对狮子已经面目全非。本来它们是蹲在净土寺门外的,后来经梁思成一提拔,顿时身价暴涨,被从寺门外移至大雄宝殿前,并套上了玻璃罩子加以保护,变散养为圈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