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说起吉安,脑海里便会想起当年毛泽东主席“十万工农下吉安。”曾经激发着无穷的力量,振奋着千千万万工农的血液和灵魂的一句诗词。</p><p class="ql-block">7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们一行人从市区出发,驱车约40分钟时间,来到了位于吉安市东南方向,富水河畔的渼陂古村。</p><p class="ql-block">渼陂古村有着千年历史,村中有367栋保存完整的青砖灰瓦、庄重典雅的明清古建筑,其中有民宅、书院、楼阁、牌坊、义仓、祠堂、庙宇、教堂、店铺、码头、革命旧居旧址等。这里融合了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这个占地面积约1平方千米的村中,竟有28口水塘,错落有致地排列成八卦图形,环绕着村庄,象征天上的20星宿护卫着这个美丽的村子,水塘之间互相连通,排水设施完备。水塘犹如一面面明亮的镜子,将附近的景物清晰地映照在水面上。当天正值艳阳高照,水塘、古树、古建筑在阳光下交相辉映,仿佛一幅美丽的水墨画。</p><p class="ql-block">“梁氏宗祠”是渼陂古村的总祠。祠堂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宽敞高大、巍峨壮观,37根褐红色的石柱上,均镌刻一幅对联。黑底黄字的“翰林第”横匾悬挂于横梁正中,庄重醒目,无不散发出浓厚的文化气息。这里正是紅四军总部旧址所在地,1930年红四军在毛泽东、朱德的带领下来到渼陂村,在这座祠堂里,运筹帷幄、指挥军队决战决胜,一次次打败敌人的围追堵截。这段不同寻常的革命历史,为“梁氏宗祠”烙下了光荣印记。</p> <p class="ql-block">踏着一块块洁净溜滑、油光可鉴的青石板,穿过一条条曲折有致的幽深小巷,我们来到了“二七”会议会场。这是一栋普普通通的民宅,坐南朝北,砖木结构。1930年2月6日至9日,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二七’’会议,颁布了土地法,从而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选举产生了毛泽东为总前委书记,指明了赣西南革命斗争方向。</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的旧居就在“二七会议”旧址的斜对面,这里原本是一个叫“名教乐地”的书斋,书斋厅堂内有一副毛泽东主席很喜欢的对联:“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每当夜晚毛泽东主席常与村里一位老秀才论古道今、谈诗数典、下棋品茶。</p><p class="ql-block">渼陂村有个雅号叫“电影村”,许多革命题材的电影都是选择在这里拍摄,其中电影巜闪闪的红星》的身影至今还留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美陂村又被誉为“将军村”,曾经有四位共和国将军从这里走出去,他们分别是原38军军长梁兴初中将,原38军首任政委梁必业中将,原兰州军区副政委梁仁芥少将,3位将军都是受“二七”会议在渼陂召开的影响,同时参加红军,投身革命,全都参与了长征、抗战、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都是率领千军万马身经百战的将军。另外一位是原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研究员,专业技术员梁必骎少将。</p><p class="ql-block">从“将军馆”出来已是晚饭时间,我们在古村找到了一家叫“文山小馆”的小餐馆吃饭,吃到了地道的农家菜,这些菜都是当地村民拿来卖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水煮大头魚,这些水塘里养出来的魚,确实肉质滑嫩鲜美,从未吃过那么好吃的魚。</p> <p class="ql-block">正值暑假期间的渼陂古村,游人如织,很多家长带着孩子过来,领略这里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昂扬向上的红色文化。</p><p class="ql-block">渼陂古村正以其璀璨厚重的传统文化,以及彪炳千秋的红色历史,迎接着八方来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