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到来之际,我又一次被尤生荣的《父亲整地》拨动了心弦。朴素,平实的语言让我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文章的语言虽然平淡,但内涵十分丰富。在文中没有华丽的词藻,都是实实在在的大白话,大实话。但超凡脱裕,把父亲的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一个农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造着自然。用七十年代流行的一句话叫做,改天换地。这样看来,作者看似在写自己的父亲,实则是树立起了一个代表中国勤劳,智慧农民的高大形象。伟哉!壮哉!</p><p class="ql-block"> 另外,文章中俗语频出,使用得当也是一大看点。如,戏没烂戏看谁唱,地没烂地在人种。“庄稼活,不用学,别人咋着咱咋着。”入暑不带耙,误了来年夏。”等等。用的十分贴切,又得当,为塑造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父亲增色不少。</p><p class="ql-block"> 最后,为文章点赞![强][强][强][强][强]</p> <p class="ql-block"> 对尤生荣点评《我的发小才娃》一文的回复 </p><p class="ql-block"> 尤兄,你在身染耳疾,心情欠佳之际。用心给我的文章做如此详细的点评。既让我于心不安。又让我十分感激。在此,但愿你身心早日康宁。 </p><p class="ql-block"> 你的点评,我认为有力度,有深度,也有温度。文章中的几个看点全被你抓住了。这不能不说尤兄深谙创作其道。写文章时,我并未发现这些被你认为的闪光之处。只是泛泛而谈。这可能就是苏轼《题西林壁》诗中所云,“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另外,文章让张局长和赵朝凯编辑精心指点,费心修改,在此一并感谢!</p> <p class="ql-block"> 在父亲节前,有幸读到胡晓《爸爸,您在那边好吗?》一文,实为大幸。我认为此文有四大特点,</p><p class="ql-block"> 一,生动的对话。文章中的对话非常多,但很生动,如,爸爸问我:“还要等多久?”我说:“等到二十五岁,到那时还没书读的话,再考虑个人问题。”这些对话,能反映出作者和父亲各自的心理状态。</p><p class="ql-block"> 二,形象的比喻。作者把男孩比作太阳,把女孩比作月亮。这对我们读者来说是一个既很生动,又很少闻的比喻。</p><p class="ql-block"> 三,超高的写作。实际是一石双鸟。文章看是在写父亲,但实际上通过对父亲的描写,又折射出一个既上劲又好学的女子。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事业的追求让读者赞叹不已。特别是在婚事上一退再退。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和毅力,一般人很难做到。</p><p class="ql-block"> 四,众多的事例。用事实说话。文章中事例多而不平庸,凡事而不凡。对人物的刻画,主题的深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提亲一事,那就像人早晨穿衣服扣纽扣一样,第一个扣子如果扣错,下面的扣子就全部错位。</p><p class="ql-block"> 最后为文章点赞![强][强][强][强][玫瑰][玫瑰]</p> <p class="ql-block">俊芳这篇纪念父亲的文章,感人至深,写的很好。说它是一篇散文诗,绝不为过。说它是一篇悼念父亲的祭文也不是不可的。</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这篇文章,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情感笃深。因饱含深情,写作时用情用心用力,使这篇文章,如山间溪流,一泄而下。当她声泪俱下的深情注于笔端,其父朴实,善良的形象跃然低上。从开头到结尾,一个情字了得!</p><p class="ql-block"> 二,结构严谨。我读着文章时,好似进入了个密不透风的环境中,以极其沉重的心情,在沉浸式休验着俊芳所经历的那些往事。</p><p class="ql-block"> 三,语言顺利。此文没有华丽的词藻和生造的涩句。文中如泣如诉的文字如行云流水,把对父亲逝去三年后的思念写得栩栩如生,非常感人。</p><p class="ql-block"> 另外,本人觉得在这篇文章中,作为父亲的衬托,应该把母亲写上一,两笔。因为,一个家庭,需要这样的父亲,也需要这样的母亲。如果只字不提,总觉得有点缺憾。</p><p class="ql-block"> 但瑕不掩瑜,我为文章点贊![强][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玫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