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和顺古镇

曾则善

<p class="ql-block">腾冲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市,是一个集徽派建筑、侨乡文化、田园风光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古镇历史悠久,拥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云南四大古镇之一,也是著名的侨乡。和顺古镇依山傍水,环山而建,聚落着寺院、道观、祠堂和众多小巷,还有100多幢清代宅院,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既有徽派建筑的婉约,又有西式建筑的明朗,兼有东南亚风情。</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不仅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魅力而闻名,还因为其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这里是中原文化与南亚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碰撞的一个窗口,形成了和谐、包容的文化现象。和顺古镇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西南丝路上的边地侨乡,是云南最早的跨国贸易重镇之一,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主要景点包括‌和顺图书馆、‌文昌宫、‌艾思奇纪念馆、‌双虹桥、‌元龙阁、‌百岁坊、‌洗衣亭、‌陷河古树群等。其中,和顺图书馆是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收藏有11万册藏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不仅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也是体验云南风土人情、感受历史文化的好地方。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独特的建筑风格、品尝当地美食、参观历史古迹,感受古镇的宁静与美丽。</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命“蓝玉、沐英攻大理,分兵鹤庆、丽江、金齿(今保山),俱下”(《明史》)。现在和顺的寸,刘、李、尹、贾数姓祖先就是重庆巴县从军而来,以后军屯和顺(见和顺刘、李、寸、贾氏族谱)。明朝正德年间(1500年左右),和顺称“阳温墩”乡(见现存明正德《腾越州阳温墩乡创兴修水利述碑》)。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徐霞客游腾冲,记为“河上屯”。</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称为“河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经雅化为和顺沿用至今。清道光二年(1822年)改和顺练。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和顺乡。1950年,后先后设乡、公社、区,1984年又改设乡。</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四周火山环抱,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一座火山,中为马蹄形盆地,境内最高海拔2091米,最低海拔1490米。</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年平均气温15℃—17℃,干燥度0.46—0.55,年平均降水量1400—1600毫米,旱、雨两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气候类型。</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中的牌坊是旧时代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和顺历史上有12座牌坊,建于清末民初,后毁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2002年之后,陆续得到恢复。和顺牌坊分为百岁坊、文化坊、节孝坊三类。双虹桥老桥头的“文治光昌”牌坊为文化坊,双虹桥新桥头的“冰清玉洁”牌坊为节孝坊。</p> <p class="ql-block">和顺顺和牌坊建于2001年,是和顺标志性建筑。中国人都喜欢和、顺两个字,和与顺不论如何组合,都让人向往,让人琢磨。这里巧妙地用了回文的修辞手法将和顺两字构成和顺顺和的组合,寄托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对人们的美好祝愿。牌坊背面“仁里”二字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才子,曾担任腾越道尹的赵藩所书,意为和顺是讲究传统文化的仁义道德之乡。</p> <p class="ql-block">雨洲亭是纪念益群中学首任校长、曾任云南大学副校长的寸树声先生而建。寸树声,字雨洲,腾冲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历任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云南省委主委等职,是云南著名的教育家。亭中“雨洲亭”石碑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题写。雨洲亭荷池边的道路,称秋农路,以益群中学第二任校长李祖华(字秋农)命名,表现了和顺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p> <p class="ql-block">双虹桥老桥始建于明代嘉靖初年,相传为桥头老爷寸玉率众建修,清光绪十年(1884)重修;双虹桥新桥建于1921年,两桥形如双虹卧波,故名双虹桥。两桥造型精美,桥畔绿柳成荫、红莲映日,村妇捣衣之声不绝;桥下鹅鸭戏水,鱼翔浅底,一派江南水乡的恬美风光。</p> <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馆成立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是本乡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而捐资创办的乡村图书馆。1980年,纳入公共图书馆建制。现有藏书11万余册,分藏古籍、民国、中华再造善本、现代等书库,典藏文献图书较为丰富。内有胡适、熊庆来、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和顺图书馆被誉为中国乡村最大的图书馆,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和顺人家是一幢异地整体搬迁而来的百年老宅,曾是腾冲近代巨商、香港富滇银行创办人张木欣的私家藏书楼。现和顺人家改为餐厅,环境清幽,文化气息浓郁,是感受和顺文化,品尝和顺风味的绝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文昌宫用于供奉文昌帝君,文昌帝君是道教中掌管文运和功名的神。和顺文昌宫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年),由大殿、后殿、魁星阁、朱衣阁、过厅、两厢、大门及最前面的大月台组成。在左右楼阁下镶嵌有《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记录了明、清两朝取得过功名的和顺人共计809人,其中举人8位、秀才600余位,在朝廷任过职官者180多位。文昌宫是和顺教育的摇篮,清宣统元年(1909年)在这里开办两等小学堂,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由和顺华侨捐资创办的益群中学设立于此。</p> <p class="ql-block">和顺小巷沿和顺古镇三合河而建,由近万平米的古建筑组成,其中包括清末腾越总兵张松林的老宅。与和顺湿地、田园、荷塘毗邻,小巷中的大马帮博物馆,用3000件文物和近百幅老照片展示西南丝绸古道的历史、大马帮生活场景、滇商辉煌的历史,和顺人“走夷方”的生活方式。小巷中翡翠大王家乡让你体验“玉出腾越、运自和顺”的翡翠文化。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古法造纸、木雕等多项民间手工艺展示。</p> <p class="ql-block">南方丝绸古道以四川成都为起点经宜宾、昭通、曲靖、昆明、楚雄、南华、云南驿到达大理,称“五尺道”。另一段是从成都往南出发,经邛崃、雅安、灵关、西昌、姚安至大理,称“灵关道”。两段路在大理汇合后向西行,经漾濞、永平、保山、腾冲后通往缅甸,保山至缅甸一段称“永昌道”。</p> <p class="ql-block">南方丝绸古道上的运输方式主要是马帮驮运。馆内雕塑展示马锅头带领大马帮翻山越岭的情景。两千多年来,行进在南方丝绸古道上的大马帮,为加强中国与世界的物质和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马帮馆共展出实物571件,全面反映行进在南方丝绸古道上大马帮的历史,南方丝绸古道上的大马帮是世界上规模大、历史长、最有特色的马帮。马帮经历了千百年的磨炼,形成了独特的组织形式、行规行话、铸就了冒险、勤劳、守信、团结的马帮精神,形成了独特的马帮文化。</p> <p class="ql-block">依托南方丝绸古道,滇商成为中国商人中最早与世界交流的商帮。馆内展出实物1126件,所展示的腾越商帮是滇商中较为著名、极具代表性的商帮,是最早走向世界的商帮,商号远达印度,遍及缅甸及国内主要商埠。他们心系祖国,支持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是有着强烈家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商。</p> <p class="ql-block">和顺人把到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创业谋生称为“走夷方”,四百多年“走夷方”历史使和顺成为中国西南著名的侨乡。“走夷方”馆内展示来自不同国家的精美瓷器、玻璃器皿等生活用品575件,展现“走夷方”传统给和顺人生活带来的影响。“四朝国师”尹蓉的故事,反映了“走夷方”的和顺人在异国他乡的奋斗史、创业史。</p> <p class="ql-block">水上印象位于和顺古镇陷河,陷河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征的湿地。陷河是和顺三合河的主要源头,有着良好的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据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对和顺湿地的考察,在此分布的植物共有187种,鸟类58种, 哺乳动物21种,爬行动物14种,两栖动物9种。</p> <p class="ql-block">通过水上印象人们可以“事农、赏荷、观鸟、荡舟”,在田园野趣和人文场景融合交织中,体验和顺自然生态之美。和顺陷河除了有无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外,更有其独特迷人的自然风光。和顺有一位海外游子就写下过一首《忆江南·思乡》的词,“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写的就是和顺陷河绿柳紫燕、红莲青牛的美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腾冲皮影戏,又称皮人戏、灯影子。在明代前期,随着大批中原军户征调屯田戍边而传来,皮影戏至今已有 600 余年。旧时在腾冲比较普及,多数乡镇都有皮影戏班。随着岁月的更替不断消亡,至 2018 年保存完好的,还有固东镇刘家寨戏班,刘家寨戏班,不仅在腾冲,也是在云南全省唯一存活下来的皮影戏班,堪称云南皮影戏的活化石。2008 年 10 月1 日,在和顺小巷开设“皮影艺术馆”。共展出皮影靠子 483件,其中,头靠 236 件、身带头靠 106 件。馆藏实物为乡人贾志伟提供的私人藏品。</p> <p class="ql-block">原系清朝从一品大员振威将军、腾越总兵张松林老宅的和顺总兵府,建于光绪末年,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酒店与和顺湿地毗邻,远眺是青山沃野的田园秀色,近看是野鸭白鹭翻飞的湿地风光。杨柳荷塘、浣衣村姑、顽童凫水、牛马群行,水乡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和顺前辈出国“走夷方”,时刻挂念家中的亲人。为了家乡妇女洗衣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从清光绪年间开始,逐步沿河修建6座形态各异的洗衣亭,是和顺最独特、最温柔的公益建筑。</p> <p class="ql-block">和顺家风文化长廊沿野鸭湖而建,全长400余米,错落分布了二十多组精心设计创作的石雕和装置,浓缩和顺家风文化的十多个故事,被分为走夷方篇、励志篇、孝道篇等十六个篇目,集中展现和顺历史上涌现的道德楷模、文教先贤、抗日英烈、爱国典范等,是一个展现传承和顺优秀家风文化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李氏宗祠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占地4000余平方米,规模宏大,所处地势高峻,视野宽阔,环境清幽,内有民国元老谭延恺、李根源题写的楹联。和顺李氏家族上曾产生了云南都督蔡锷的秘书长李曰垓、哲学家艾思奇(李生萱)等一批文化名人。李曰垓是艾思奇的父亲,云南辛亥重九起义元老,出任云南护国军秘书长。著名的讨伐袁世凯称帝的《讨袁檄文》就出自他的笔端,被国学大师章太炎称为"天南一支笔”,后曾任滇西第一殖边督办,政绩斐然,并有诗文传世。</p> <p class="ql-block">刘氏宗祠建于清代咸丰五年(1856年),至今已近150年,宗祠正前方是半月形荷塘,塘上筑双孔石桥通达月台,月台上建精美的牌楼式大门。进入祠堂后,依次建有厅、厢房和正殿,正殿是供奉刘氏始祖之所,有刘氏三祖遗训碑。设宗祠文化馆,展现和顺宗祠文化“和”与“活”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百岁坊是为年登高寿同时德高望重的老人而立的,和顺历史上有三座,均毁于文革时期,现在水碓李氏宗祠下是为水碓李德贵的妻子百岁所立,石牌坊上有云南省长唐继尧题字“天姥峰高”四个大字,百岁坊是和顺人长寿的象征,也是和顺一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元龙阁原为观音殿,清朝乾隆二十七年,乡人又在殿前兴建楼阁,取名元龙阁,后经历年修葺,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道观。元龙阁前面为碧波荡漾,水体澄澈的龙潭,背后名木古树郁郁葱葱。由山门、龙王殿、三官殿、魁星阁、观音殿等组成,构思奇巧,结构紧凑,背靠青山,面临绿水,宛若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面积150余亩,因生态环境优良,逐渐成为野鸭等水禽的栖息地而得名。湖水与周围的青山绿树、民居建筑构成了一幅“远山莽苍苍,近水何悠扬;万家坡陀下,绝胜小苏杭”的优美画卷。</p> <p class="ql-block">艾思奇纪念馆位于和顺古镇东北部,是艾思奇的父亲李曰垓于1918年修建的(李曰垓是辛亥革命的元老,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纪念馆前临元龙幽潭,后枕凤山,地势高旷,环境优美。是一幢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的四合院楼房。大门口悬有“艾思奇纪念馆”匾额,院内建筑精巧,串楼通栏,点缀西式小品阳台,正房前厅有一石砌圆形拱门,青藤缠缆,古朴秀雅。</p> <p class="ql-block">艾思奇(1910年3月2日-1966年3月22日),云南腾冲人,原名李生萱,蒙古族,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10年3月诞生在和顺水碓村,两岁就随父在外,先后在香港、昆明、南京等地读书,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奔赴延安。艾思奇是影响广泛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一生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哲学著作,特别是《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两本书,曾引导无数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长期以来都是高等院校的哲学教科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