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远方系列 欧洲四国之德国(柏林)(副本)

火烈鸟

<p class="ql-block">6月7日晚上我们从慕尼黑飞到柏林,入住酒店。因为我们还没吃晚饭,入住酒店,放下行李,我们俩就去找餐馆吃饭,寻到一家地道的本地菜餐厅。</p><p class="ql-block">服务员上来就说,我们没有英文菜单,但是他英文挺好,怕我们不知道怎么点菜,就建议我们点三道式套餐,我俩分别选了鱼和牛排作为main course,其他的头盘啊,甜点啊就任由他们配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一个服务生拿过来,说这是厨房送给我们品尝的,我们吃完了,他问还要不要,我们说不用了,因为我们觉得还有主菜没有上,怕前面吃多了,主菜又吃不下了。</p> <p class="ql-block">这顿饭,加上小费,花了120欧,还是挺贵的。不过菜品比较精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6月8日,参观柏林博物馆岛上五个博物馆中的三个,旧国家美术馆,新博物馆,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旧国家美术馆,陈列着19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艺术品,主要是绘画和雕像</p><p class="ql-block">新博物馆,展出的却是最古老的古埃及藏品,其中镇馆之宝是埃及法老埃赫那吞的王后娜芙缇缇的半身雕像,馆内唯一不让拍照的展品,据说价值3.9亿美元。</p><p class="ql-block">​老博物馆,展出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展品</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去旧国家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来欣赏卡德国伟大的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一些绘画作品。他主要画风景,只有很少的肖像画幸存下来,而且几乎全是他的家人和朋友。</p><p class="ql-block">其作品常带冷寂虚幻的情味和神秘的宗教气息。</p><p class="ql-block">代表作:</p><p class="ql-block">冰河中航船失事</p><p class="ql-block">橡树林里的修道院</p><p class="ql-block">海边修士</p><p class="ql-block">巨人山</p><p class="ql-block">北极冰海遇难船</p><p class="ql-block">在帆船上</p><p class="ql-block">和很多画家一样,在他死后一百年后,他的风景画才获得更多的认可。</p> <p class="ql-block">画家的肖像画,不知道是不是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代表作之一:橡树林里的修道院</p><p class="ql-block">这是弗里德里希描绘废墟的代表作,其原型为建于14世纪的埃尔德纳修道院的遗迹。残损破败的哥特式修道院废墟孤独地伫立在干枯的、张牙舞爪的、稀疏的橡树林中,冬夜清寂的月光增添了画面冰冷、肃杀的气氛。画中的人物在昏暗的夜幕笼罩下鬼魅般地移动着。前景中斜插的十字架暗示了死亡的主题,残垣四周也许就是僧侣们的墓地。画中所表达的也许就是画家对于死亡的一种宗教体验。</p> <p class="ql-block">不同的高度,风景不同‼️油画中的高山⛰️</p><p class="ql-block">在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笔下,高山是一种近乎神圣的意象,自然之伟力塑造出的“崇高感”。</p> <p class="ql-block">《人生的阶段》创作于1835年,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海滨黄昏,远处的几艘船只和前景中的五个人物,共同构成了这幅深具象征意义的画面。画面中,几艘船只在海上航行,象征着人生的旅程;而岸边的五个人物,分别代表了人生的不同阶段。画面中的人物分别是一个小孩、两个成年人和两个老人,他们代表了从童年到老年的生命历程。背景中的夕阳象征着生命的黄昏,而即将消失在地平线下的船只,则寓意着人生的终点和未知的彼岸。弗里德里希通过对光影和色彩的细腻处理,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使人不禁对人生的意义和命运的未知产生深思。</p> <p class="ql-block">两人观海,他常将渺小模糊的人像置于无穷无尽的自然。</p> <p class="ql-block">雪中的橡树</p> <p class="ql-block">港口风景</p> <p class="ql-block">海岸风景</p> <p class="ql-block">月光下的森林里</p> <p class="ql-block">月光下的海景</p> <p class="ql-block">冰海</p><p class="ql-block">《冰海》是出生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弗里德里希钟爱的主题,他对海景的处理极具特色,并富有超凡的浪漫想象力。该画表现了海难船骸场景的独特海景,据说是缘起于1819~1820年间帕里船长的北极探险的海难故事。画面中景挤堆在一起的巨大冰块横空出世,以尖锐的形状刺破海面,形成一个倾斜向上的不稳定的锐角三角形,与远景中的另一座金字塔式的冰堆形成呼应,看上去就像两个巨大冰墓。在层层叠加的冰块后面, 沉没破碎的船体和散落的桅杆依稀可见。画面的基调是冰冷的,浓密的云层下露出一丝天光,透露出强烈张力。</p> <p class="ql-block">德国雕塑家Reinhold begas 的作品:维纳斯与爱</p> <p class="ql-block">希腊神话里的人物,孩子时期的酒神巴克斯</p> <p class="ql-block">雷诺阿(印象派重要画家)笔下的少女, 无人能及,三个女孩子都在专注的做自己的事情,颜色从左到右从兰到橘 由右边的姐姐作为过渡 雷诺阿的色调 永远完美并和谐的和背景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在温室花园里 爱杜尔·马奈名作</p><p class="ql-block">马奈,法国印象主意画派的奠基人,擅长画成年资产阶级少妇,帽子 手套 雨伞 蝴蝶结 腰带 蕾丝 手指的指向 打扮精致感情良好的巴黎小夫妻</p> <p class="ql-block">下面两副画是马克思·利伯曼(Max Liebermann)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德国犹太画家和版画家</p><p class="ql-block">也是德国印象派主要支持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的幼儿园 1880</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拔鹅毛的妇女 1871</p> <p class="ql-block">南娜 1861 安塞姆·费尔巴哈 Anselm Feuerbach(1829-1880)德国罗马派的著名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南娜真名叫Anna Risi,在19世纪60年代,她凭借着一头光亮的黑发和古典美感,成为了很多画家的模特,被公认的美人</p> <p class="ql-block">普鲁士的路易斯王后姐妹</p> <p class="ql-block">Viktoria |胜利女神维多利亚</p> <p class="ql-block">Oskar Zwintscher(奥斯卡·兹温切尔),一个令人惊叹的德国画家,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审美的深刻探索而成为了艺术界的一颗闪亮之星。在他充满创造力的一生中,他通过自己的画笔,向世界展示了一种崭新的绘画语言和独特的感性表达</p><p class="ql-block">Zwintscher的艺术风格可谓丰富多样,但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对色彩的运用。</p><p class="ql-block">他善于捕捉光线的变化,并将其融入到画作中,创造出迷人的色彩效果。</p><p class="ql-block">他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而真实,能够准确捕捉到人物内心的情感和精神状态。</p> <p class="ql-block">卡尔·古梭(1843年—1907年),德国画家。</p><p class="ql-block">风格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自然的精准再现是他的理想</p> <p class="ql-block">安东·亚历山大·冯·维尔纳(Anton Alexander von Werner)是一位杰出的德国画家。</p><p class="ql-block">普法战争期间,维尔纳随军出征,并受命绘制德意志帝国成立的画作,所以维尔纳的作品以历史画为主,尤其是关于普鲁士王国的政治和军事事件,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这些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他的作品在德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1915年,维尔纳在柏林去世,享年71岁。他的艺术成就和贡献被后人铭记,成为德国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p> <p class="ql-block">克拉拉·伊尔格 阿道夫·门采尔(Adolph von Menzel)</p> <p class="ql-block">走马观花看完了旧国家美术馆,转身就是柏林新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在新博物馆,我们首当其冲就是找到娜芙缇缇的半身雕像。</p> <p class="ql-block">娜芙缇缇半身雕像,据说估价约3.9亿美元,柏林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我们拿着这张照片,问工作人员,好不容易找到这个雕像,在单独的一个展室里面,馆内唯一不让拍照的地方,工作人员死死地盯着你。想起在埃及博物馆里,唯一不让拍照的,就是图坦卡蒙的金面具,这个图坦卡蒙,就是这个娜芙缇缇的继子。</p><p class="ql-block">娜芙缇缇半身像,是1912年德国人在埃及发现的文物,后被德国拥有。这座雕像也是几经辗转,最后落户柏林新博物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埃及艺术品之一。</p><p class="ql-block">娜芙缇缇,意为“迎面而来的美人”,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王后,埃赫那吞法老的妻子。她不仅因为美貌震惊现代人,更曾短暂的统治埃及,以其权力与美貌闻名于世。历史上,娜芙缇缇与丈夫埃赫那吞共同统治埃及,推崇对太阳神阿顿的崇拜,改革宗教。她在政治和宗教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当时古埃及最有权势的女性之一。</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19王朝到23王朝的藏品,是作为陪葬品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是这个馆里我看到的最古老的雕刻,大约是公元前3500~3000年</p> <p class="ql-block">石棺</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石刻,在埃及遍地都是这样造型的雕刻</p> <p class="ql-block">然后我们去柏林旧博物馆(Altes Museum)</p><p class="ql-block">这个博物馆主要展出古希腊及古罗马文物藏品。</p><p class="ql-block">旧博物馆的一层主要以古希腊文物为主,从传说中的英雄时代到古风时代、古典时代至希腊化时代,时间跨度将近一千年。二层是以伊特鲁利亚和古罗马文物为主。先来看一楼的古希腊雕塑。</p> <p class="ql-block">希腊风格,罗马风格和拜占庭风格的各种珠宝</p> <p class="ql-block">各种胸针(也可能是用来固定衣服的),大部分都是银质的</p> <p class="ql-block">在梅罗文纪时代,女性通常有贵重珠宝陪葬。各种宝石在中世纪早期服饰的装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石榴石,一种从南亚远道带到欧洲的血红色宝石,特别受欢迎。将这些宝石装在金属箔底座上,并用薄金属条固定。这种方法被用来装饰戒指和胸针,以及皮带扣和珍贵的武器。中世纪早期女性服饰的特点是精心制作的饰链,饰链挂在腰带上或胸针上别在衣服布料上</p> <p class="ql-block">各种双耳瓶</p> <p class="ql-block">原始雅典风格双耳瓶,陶土,希腊雅典,约公元前675年</p> <p class="ql-block">大肚双耳瓶,陶土,希腊雅典,公元前625-600年</p> <p class="ql-block">雅典娜神像和给她的供奉物,公元前500-400之间</p> <p class="ql-block">女孩半身雕像,土耳其,公元前550年左右</p><p class="ql-block">女孩的头发由一条弯弯曲曲装饰的宽带固定,耳朵上戴着玫瑰花形的首饰。</p> <p class="ql-block">英雄和崇拜者的浮雕,大理石,希腊,公元前540年左右</p> <p class="ql-block">这尊女人雕像发现于希腊阿提卡(Attica)地区的凯拉泰阿(Keratea,今雅典以南约50公里的一个小镇),年代约为公元前580-560年。</p><p class="ql-block">雕像俗称“柏林女神”(Berlin Goddess),当然这只表示保存在柏林,而且也不是女神,很可能是位富家女的墓葬前的雕像,雕像还能看出一些服装的红颜色。</p> <p class="ql-block">陶制饮水杯,公元前500年左右</p><p class="ql-block">内部是一幅绘画杰作,展示了一幅特洛伊战争中的画面:擅长疗伤的Achilles,给他正在遭受巨大痛苦的朋友Patroclus打绷带</p> <p class="ql-block">古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倚在女孩身上的雕像,土耳其,公元前2世纪</p> <p class="ql-block">阿芙罗狄蒂(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雕像,意大利,公元前420-400年。</p><p class="ql-block">阿芙罗狄蒂非常女性化的形象站在一个古老的偶像旁边,这个偶像是一个女人的形状,她用胳膊肘靠着她。雕塑、花瓶绘画和文学资料证明,在雅典古典艺术中,对爱情女神以随意倾斜的姿势的描绘非常流行。</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手柄下刻有eros神的水罐</p> <p class="ql-block">水桶,银&铜质,土耳其,公元前4世纪</p> <p class="ql-block">耳环和项链,南俄罗斯,公元前5到2世纪</p> <p class="ql-block">拿走折叠镜子的女人,陶土,公元前3世纪</p> <p class="ql-block">一组墓葬浮雕,公元前500到300年之间</p> <p class="ql-block">以假乱真的首饰,公元前4~3世纪</p><p class="ql-block">陶土仿制品黄金首饰作为陵墓家具有时被彩色陶土仿制品所取代--很可能是由于经济原因。它们分别在昔兰尼(利比亚)、雅典和塔纳格拉(希腊)被发现。意大利南部的commón也有类似的物体。</p> <p class="ql-block">石棺浮雕</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去了众所周知的柏林墙,柏林墙全长168.7公里。建于1961年,毁于1989年。柏林墙见证了美苏争霸的历史,也是苏联解体的见证人。</p><p class="ql-block">柏林墙高三米,厚度大约是20公分。是由一米宽一块一块的预制板搭建而成。柏林墙不仅仅是一堵墙,而是平行的两堵墙。可想而知当时要穿过柏林墙有多困难。修建柏林墙之前有250多万人从东柏林逃往西柏林,为了阻止这种逃亡。苏联决定修建这堵墙。肯尼迪曾经说过: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堵阻止自己人逃跑的墙。</p><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德国保留了柏林墙的几段,这些保留下来的墙变成了涂鸦作品的展示墙,来自世界21个国家的艺术家在1376米长的墙面上留下了涂鸦。</p> <p class="ql-block">这是东德在成立30周年庆典上,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和民主德国中央书记昂纳克的亲吻照,号称是遗址上的兄弟之吻。这是柏林墙最著名的涂鸦之一。游客来到这里纷纷在这个涂鸦下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德国行走在马路上的啤酒吧台。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踏着脚踏板。</p> <p class="ql-block">之后前往查理检查站,位于弗里德里希大街和Zimmer大街的交界处,是冷战的见证和象征,从1961年到1990年,这里是盟军、非德国人和外交人员在东西柏林之间通行的关口。</p> <p class="ql-block">晚餐后回到酒店,我们又去周边逛了逛,看看市井的柏林</p> <p class="ql-block">我们连住两晚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6.9 今天继续游览柏林</p><p class="ql-block">早餐后先去勃兰登堡门,它是柏林的象征,位于柏林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墙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兰登堡而得名。现在保存的勃兰登堡门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所以,也可以叫凯旋门或德胜门吧</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勃兰登堡门是柏林的标志,而坐落其上的雕塑更是该门的象征。由四匹青铜马拉着的胜利战车是哥特菲尔德·斯查多1793年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勃兰登堡门旁边著名的阿德龙大酒店,电影阿德龙大酒店就是写的它</p> <p class="ql-block">帝国大厦旧址(现联邦议会),帝国大厦旧址建于1884年,原为德国议会大厦。他是德国权利的象征,是德国统一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我们绕着帝国大厦走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高67米的战争胜利柱,是为了纪念普鲁士统一战争中分别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三次决定性胜利而建立的,柱顶矗立着金色的胜利女神,她朝着巴黎方向挥动着桂冠。</p> <p class="ql-block">现总统府</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就离开柏林,乘车前往汉堡,行车</p><p class="ql-block">288公里。</p><p class="ql-block">车上随拍柏林街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