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7月18日 </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建平镇到金厂沟梁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骑行68公里 </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总行程6351公里</b></p><p class="ql-block">骑行地图:</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到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局部地图:</p> <p class="ql-block">昨天弄完一切已经8点多了,赶快上床休息。</p><p class="ql-block">一夜好睡,早晨醒来快4点了,起床。</p><p class="ql-block">用昨天剩下的菜和菜汤,煮了一锅稀面条。馏了半个玉米面饼子。就这样吃了早饭。</p><p class="ql-block">吃完饭,看看今天的天气预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今天天气:</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西北风转西南风:</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气温:</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7~33度</b></p> <p class="ql-block">今天又是响晴的大晴天。看来今天还是会很热,得想办法防暑降温,多预备点儿饮用水。不过也问题不大,都习惯了。</p> <p class="ql-block">今天真是响晴天,一早晨太阳就高挂天上,四周一丝云彩都没有。</p><p class="ql-block">只好顶着大太阳走路。</p> <p class="ql-block">如果光是大晴天,挨晒也就罢了。可今天一路上到处都在修路。好多桥梁,整个被阻断。只能从旁边的便道通过。</p><p class="ql-block">但也有一点好处,就是因为修路,大车通通被撵到了高速公路上。所以这一路骑行非常安宁。</p><p class="ql-block">但是因为道路被破坏,所以,骑行效率很低。</p> <p class="ql-block">10:00,骑行了40公里,到达四家子镇,这里的桥梁又被断开。而过河的便道离主道很远。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把便道两头也都用土堆起来,似乎不想让人走。我费了很大劲,才推着自行车从土堆上翻过去。然后穿过水泥底儿的河道,好在河道上没有多少水,只有细细的一条水流。</p><p class="ql-block">到了河对岸,又是一个大土堆挡住了出路。只好推着车费力的从土堆上翻过去。</p><p class="ql-block">翻过土堆就是四家子镇的一个集市,非常热闹,卖各种东西的都有。尤其以各种水果为最多。桃子李子,香瓜,还有外来的菠萝,芒果等。价格都不太贵。</p><p class="ql-block">我在这里买了几个香瓜。然后离开了集市,走进了四家子镇的主街。</p> <p class="ql-block">主街两旁也是非常繁华和热闹,仍然有很多水果商店和卖水果的小贩在街边叫卖。</p><p class="ql-block">也许是骑车走了80多天,进入了旅游疲劳期。我现在对什么都兴趣缺缺,竟然连一张照片都没有拍。</p><p class="ql-block">也没在录音笔上录下点儿什么。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想。</p><p class="ql-block">过了四家子,继续骑车上路。这时开始一路上坡。</p><p class="ql-block">因为天热,感觉有些疲劳,骑的很慢。一路上我不断的喝水,带的两壶水又快见底了。</p><p class="ql-block">这时,路过了一个较大的叫下房申的村子,村里有好几家超市。我走进其中一家,买了一大瓶广东产的一升装的荔枝汽水。这下有水喝了。</p><p class="ql-block">后半节路上就是靠着一升荔枝汽水,不断的补充液体,完成了最后的骑行。</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下房申村,还有一件事儿,挺有意思。村里可能是有一家死了人,正在办丧事。这里的风俗挺有意思,不仅不断的放冲天炮,还专门请了当地踩高跷的艺人,踩着高跷,穿的大红大绿的戏装,在村前村后转圈表演,以娱神灵。</p><p class="ql-block">按说遇到这样奇特的民俗表演,我应该拿出手机,立此存照。可竟然懒的,一张照片也没拍。</p><p class="ql-block">只好从网上下载两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过了下房申以后,因为道路是一路上坡,天又热,骑得很艰苦,很缓慢。</p><p class="ql-block">天上仍然是干干净净,没有一丝云彩。可西边的山头上却出现了一些白云。</p><p class="ql-block">我希望白云能扩展过来,盖住太阳,带来一些阴凉。但这个奢望始终未能实现。</p> <p class="ql-block">下午1:00,来到了金厂沟梁镇。</p><p class="ql-block">今天本来是原计划是要再骑十几公里到龙潭镇的。可天儿实在太热,时间又已经很晚。所以我决定在这里住下来。</p><p class="ql-block">先在一家超市买了一斤猪肉,请售货员给我切成了肉片。</p><p class="ql-block">然后在镇里的一家粮食招待所安排住下。</p> <p class="ql-block">进了房间,放下东西后,先打了一盆凉水,擦了全身,去去暑气。</p><p class="ql-block">然后开始做饭。</p><p class="ql-block">先把买来的肉片加入佐料和食盐及开水炖熟。</p><p class="ql-block">淘出2/3,留着明后天备用。</p><p class="ql-block">剩下的炖了一锅土豆豆角。</p><p class="ql-block">然后又做了一锅二米饭。</p> <p class="ql-block">饭菜做好,开始吃饭。</p><p class="ql-block">吃完饭,略微休息一下,然后开始整理今天的游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p class="ql-block">今天来到了敖汉旗的金厂沟梁,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黄金小镇”。</p> <p class="ql-block">敖汉旗是赤峰的下属县。而赤峰被誉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主要是因为有敖汉旗,特别是敖汉旗下属的金厂沟梁镇金矿的存在。这里的贵金属储量居内蒙古前列。其中,黄金探明储量97.7吨,年产量稳定在5吨以上,在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金厂沟梁镇,地处华北地台北缘努鲁尔虎山成矿带,因境内有富含金矿石的矿山而得名。这里有气势磅礴的金矿床,在这里还坐落着一家开采黄金历史久远的企业——内蒙古金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陶公司)。今天,就让我们聊一聊金厂沟梁和金陶公司,感受这百年淘金之路。</p> <p class="ql-block">金厂沟梁的采金历史可追溯到700多年前。自元朝(1290年前后)就有人在这里淘沙取金,渐成村落。从清雍正元年(1723年)热河建制到嘉庆末年(1820年)这里出现大量民采。</p> <p class="ql-block">光绪十九年(1893年)李鸿章委派徐润等人在金厂沟梁设总局采金,从此,揭开了金厂沟梁一带开采矿脉的序幕。当时开采规模较大,开采时间长达12年之久。随后,采金业虽几经萧条,但从未间断。</p> <p class="ql-block">“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金厂沟梁,并进行掠夺式经营。日本投降后,矿山成了一片废墟。</p> <p class="ql-block">1947年赤峰解放,金厂沟梁金矿回到人民手中,热中地质第二分局组织当地群众采金,到1953年金厂沟梁民采金把(队)达27个,人员超千人,年产黄金58公斤。</p> <p class="ql-block">1958年5月,对于这座历史悠久的矿山来说是个崭新的开始,也是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敖汉旗人民委员会批准正式建立国营金厂沟梁金矿,当年产黄金19.78公斤。1965年,金厂沟梁金矿第一次试行专业化管理,产供销列入国家计划,并开展技术改造和扩建工程,使黄金生产走上了正轨。</p> <p class="ql-block">早期的金厂沟梁金矿由于采矿设备简陋,工艺落后,采矿深度不够,致使出矿量较低,出矿品质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企业开始密切和原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交流,专注于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p> <p class="ql-block">1985年,金厂沟梁金矿开始启动多项技术改造。1989年,井下500吨/日技术攻关改造工程全面展开,1991年末,改造完成后井下生产能力达500吨/日。</p> <p class="ql-block">1995年,金厂沟梁金矿在全国黄金企业中年产量列第19位。1997年12月,金厂沟梁金矿以全员发起、整体转制的形式,转制为内蒙古金陶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7月,中国黄金管理局将其列入全国重点黄金生产企业。2007年4月,1000吨/日选矿厂开工建设,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完工,使公司的综合选矿处理能力翻一番。</p> <p class="ql-block">2010年12月,经矿山地质专业人员地质勘探及生产勘探,累计查明矿石量502.83吨,金属量54668公斤,平均品位10.87克/吨。保有资源矿石量239.13吨,金属量20192公斤,平均品位8.45克/吨。</p> <p class="ql-block">2013年10月,金陶公司正式加入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成为其一级子公司,核心产业为黄金生产。</p> <p class="ql-block">2014年1月,第一选矿厂工艺改造完成,将原来的工艺流程改造成为尼尔森重选+尾混合浮选,光这一项生产工艺的升级和改造,就让公司的生产成本从每吨160元左右下降到每吨90元左右。</p> <p class="ql-block">第一选矿厂工艺改造的完成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尼尔森重选回收率偏低,矿石中含有的中、粗粒金难以回收的问题又摆在了公司的面前,经过不懈努力,2016年10月,金陶公司“第一选矿厂提高重选回收率技改工程”圆满完成,经过生产试运行,该技改工艺稳定,各项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平稳。</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金陶公司分东西两个矿区、四个采区、两个选矿厂,开采深度不一。采用竖井加盲竖井开拓,削壁充填采矿法。有采掘机台89台,出矿量1250吨/日,出矿品位5克/吨左右。</p> <p class="ql-block">除了这个金厂沟梁黄金矿区之外,赤峰市境内还有多处金银矿山。有柴胡栏子金矿、红花沟金矿、撰山子金矿等。近年来,赤峰与山东黄金、中国黄金等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金银探明储量和开采量也在逐年增加。</p> <p class="ql-block">上面介绍的这些东西,大家未必感兴趣。</p><p class="ql-block">那就聊一聊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在下房申村看到办丧事踩高跷娱神,踩高跷,这是东北过年流行的娱乐活动,这个习俗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东北大秧歌踩高跷的来龙去脉。</p> <p class="ql-block">大多数出生于东北农村地区的小孩,在很小的时候都曾经感受过非常浓郁的东北地方文化习俗。尤其是在春节或其他重要传统节日时,各地都会举办十分隆重的大秧歌表演。而在这种极具地域特色的习俗中,“踩高跷”才是最令大家无法忘怀的美好记忆。</p> <p class="ql-block">很多来过东北出差或旅游的外地人,对东北人的第一印象都不会太差。因为那种源于骨子里的热情好客,总会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无论大姑娘还是小伙子只要一张嘴说话,就会让人们感受到积极富感染力的东北话。</p><p class="ql-block">在很多年轻人的心目中东北话不仅特别好玩,而且还具有简单、直接、表意明确的特色。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东北人说话,嗓门都特别大或说话的语气特别冲,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他们淳朴、厚道、善良、的内心世界。</p> <p class="ql-block">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文化孕育一方灵魂。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东北人,以最冷酷的面孔和态度去面对天寒地冻,但是却把最热情的一面留给了朋友。即使是独具东北特色的民风民俗,也都具有一种很令人心驰神往的吸引力。</p> <p class="ql-block">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东北小孩,日常生活中最有趣味性的娱乐活动,恐怕就是在过春节时成帮结队的去看扭大秧歌。孩子们虽然看不懂其中的内涵,但是却可以通过各种夸张的表演,以及五颜六色的秧歌服和锣鼓、唢呐中看出点门道。</p><p class="ql-block">“打起鼓来敲起锣,唢呐一吹心气活”,东北大秧歌的最大特色就是鼓乐喧天,妆容夸张、服饰绚丽、舞步潇洒,再加上各种富有真实感的道具,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秧歌表演就可以隆重开幕了。</p><p class="ql-block">大多数人都是听到打鼓声音之后,就会聚集到即将要表演大秧歌的场地。大姑娘、小媳妇儿、老年人和小孩子,人头攒动、擦肩磨踵一派快乐祥和景象。无论春夏秋冬不管严寒酷暑,只要有大秧歌表演人们就会蜂拥而至。</p> <p class="ql-block">春节习俗的“大秧歌”,其实是来源于田间地头的“舞蹈”。</p><p class="ql-block">过去,由于东北地区的乡下,消息比较闭塞,所以即使外面的世界再精彩,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也无法感同身受。在漫长的冬季人们除了在家里“猫冬”之外,女人最常见的业余爱好就是凑在一起“侃大山”,而男人们则会打麻将或玩纸牌。</p><p class="ql-block">这不仅不利于健康的娱乐文化发展,而且还很容易因为家长里短,或者玩牌输赢而出现矛盾。但是当大秧歌在东北地区不断推广扩散时,很多东北人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看扭秧歌上。所以大秧歌才会在东北地区快速发展,并成为了一种独具东北特色的文化习俗。</p> <p class="ql-block">如果从根源上来讲扭秧歌习俗,其实发源于东北地区的田间地头。由于生活在农村地区的老百姓平时根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所以人们在田间劳作休息的时候。就会扯着嗓子喊几声或又蹦又跳缓解一下身体压力。</p><p class="ql-block">久而久之当这些动作结合在一起之后,就变成了一种有体系的劳动舞蹈。当这种所谓的舞蹈与民间习俗、祭祀等相互交融之后,就形成了北方汉族民间喜闻乐见,并具有一种乡野气息的舞蹈形式,这其实就是最初的秧歌也叫作秧歌舞。</p> <p class="ql-block">当然,如果深入一点去分析秧歌的前身,它其实就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在古代社会很多地区都有比较有特色的民歌,当人们在田间劳动的时候唱起,这种容易让人身心愉悦的民歌之后,不仅更有干劲而且趣味性也特别浓。</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些地方的农民会在春耕之时,带领全家老小以及全村老百姓,一起走到田间地头敲起大鼓、唱起歌。并且也有出现一些手舞足蹈的舞蹈动作,当这些祭祀环节结合在一起时,就会出现“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的现象,这种祭祀行为就被称为“秧歌”。</p> <p class="ql-block">相传北宋时期在农民群体中就已经出现了“秧歌舞”。“言时较阳,春歌以乐”说的就是农民在田间地头跳“秧歌舞”的情形。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东北地区的春节习俗扭秧歌,其实至少已经存在了1000多年的时间。</p><p class="ql-block">在扭大秧歌的队伍中最能吸引大家眼球的,就是脚踩高跷但又能灵活跃动的那个人。所谓“踩高跷”就是脚底下绑着两根类似于腿的木棍,这样不仅可以让人的身高瞬间增高到一定程度,而且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踩高跷”这种习俗,极具东北特色。</p><p class="ql-block">“踩高跷”的最大特点就是“高”,当人用脚踩在“跷”上时,不仅会给人一种巨人的感觉,而在高跷上表演也会赚足眼球。“踩高跷”又称为“高跷”、“走高腿”或“缚柴脚”,是我国北方民间尤为盛行的一种技艺表演。</p><p class="ql-block">一般情况下人们并不会单独表演“踩高跷”,而是需要在一些比较特殊或重大的节日里。由专业的踩高跷人士来表演这个难度较高的技艺,比如,在东北农村地区春节或其他传统节日中,扭大秧歌时队伍中就会有踩高跷的人。</p> <p class="ql-block">简单说“踩高跷”就是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但是相对于普通表演来说,踩高跷的难度比较大。必须由从事多年“踩高跷”的表演者,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表现。由于这种地域性比较强的习俗,形式活泼多样所以深受广大群众喜爱。</p><p class="ql-block">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高跷其实也有很多说道,最常见的就是所谓的“文跷”和“武跷”。“文跷”相对来说比较文雅并且特别重扮象与扭逗;“武跷”则强调个人技巧或者绝招。虽然在北方地区踩高跷比较流行,但是东北地区的踩高跷才更具鲜活特性。</p> <p class="ql-block">这主要是因为东北地区的踩高跷习俗,已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地域风格,以及极具东北色彩的踩高跷文化特征。所以大家如果有兴趣看踩高跷,可以在春节过后去东北地区,观看最正宗的踩高跷表演并感受最浓郁的东北特色习俗。</p> <p class="ql-block">关于踩高跷的来历,有这样的习俗传说:</p><p class="ql-block">1)说是春秋时期政治家晏婴的发明</p><p class="ql-block">相传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有一次出使邻国时因为身长不足五尺被邻国人嘲笑。为了保住国格以及个人尊严,晏婴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他在双脚绑上了两个木棍也就是所谓的“木腿”。</p> <p class="ql-block">这不仅使晏婴瞬间变得高大起来,同时也让那些曾经藐视他的人变得哑口无言。据说这其实就是踩高跷习俗出现的渊源,至此之后人们为了表达对掩映的敬重,便将踩高跷当成了一种民俗在民间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2)图腾崇拜说</p><p class="ql-block">很多学者都认为踩高跷习俗其实与图腾和崇拜有关系,在原始社会尧、舜两位上古帝王,在祭祀活动中都会着高跷“拟鹤跳舞”。大概意思就是踩在高跷上像仙鹤一样翩翩起舞,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像图腾致敬。</p> <p class="ql-block">踩高跷作为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出现,并且成为了北方地区的一项特殊民族活动。</p><p class="ql-block">《列子·说符》篇写道:“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p><p class="ql-block">翻成现代语言就是:在当时宋国有一个名为兰子的“百戏”艺人,它就可以很轻松的操控踩高跷技术,同时他也因为这个特殊的技艺而受到宋元君召见。</p><p class="ql-block">他将两个木跷绑在自己的双腿之上,然后轻松站起并可以翻转腾挪。而且在踩高跷时还可以“舞剑”,但却不是单独的拿一把长剑而是五把剑一起舞动。宋元君看到兰子的高跷表演之后,不仅欣喜若狂并立刻赐给了子兰金帛。</p><p class="ql-block">从这段史料记载中可以了解到,踩高跷不仅在春秋时就已经出现,而且已经有人可以将这种技艺表演得出神入化。从宋国民间高跷艺人兰子为宋元君表演中可以看出,这位民间艺人踩高跷的技术简直无人可及。</p> <p class="ql-block">从春秋时期开始踩高跷习俗就不断流传于后世,汉魏六朝时高跷被称为“跷技”,而到了宋代高跷又被叫做“踏桥”。直到100多年前的清朝时期才最终定名为“高跷”。表演者不仅可以踩着高跷行走而且还能跳跃和舞剑。</p> <p class="ql-block">高跷一般都用1-3尺长的条木制成上有木托,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其中最高者差不多一丈多高。表演者可以将双脚分别绑在木棍上,然后表演有趣的动作或其他节目。技艺比较高的高跷艺人还可以一边踩高跷,一边在高跷上扮演各种人物或杂技。</p><p class="ql-block">虽然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一个人表演踩高跷,但是在一些比较隆重的团体节目中,就会出现多人踩高跷逗舞的场面。在北方地区一般多与扭秧歌队伍一起表演,或者在庙会或集市上单独表演踩高跷,这种形式的表演一般都被称为“高跷会”。</p> <p class="ql-block">踩高跷作为一种发源于古代社会的民间习俗,最主要的起源方式其实就是劳动人民,在闲暇之时于田间垄头所表演的一种娱乐方式。虽然在最开始时并没有任何体系或者章法,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最终演变成了一种民俗。</p> <p class="ql-block">介绍了高跷的历史,今天的游记就结束了。</p><p class="ql-block">不知道大家对这个介绍是否感兴趣。</p><p class="ql-block">今天就到这里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回看上一篇内容,请点击:</b></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awtouq"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江南塞北万里行 D88</a></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从头看起,请点击:</b></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ykrc6x"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江南塞北万里行 D0</a></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继续看下一篇,请点击:</b></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55cm9qe1" target="_blank">江南塞北万里行 D90</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