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就听说,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景色奇美,于是心向往之。终于,在今年的四五月间得以成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行前,看天气预报,说黄石地区将有雨雪,且会降温至零下五六度,不免内心有些沮丧。好在老天眷顾,头晚虽是下了场大雪,而凌晨便雪住天晴。待到太阳出来时,气温已回升至零上五六度了。顿时,一度沮丧的心情被兴奋与期盼所替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按说,春天雪大是不利于游玩的,道路难免湿滑。但是我和老伴却对皑皑白雪情有独钟。也许,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在北大荒的雪原呆过多年的关系吧!潜意识里,这种对雪的特殊情感,实际上是50年前屯垦戍边当知青的那段生活留下的深深印记。何况,这点儿雪又算得了什么呢?当年,我们经常趟着没膝的积雪、冒着凛冽的寒风,步行去林中伐木、山上采石。何曾想过,会有一天,能飞越太平洋来到美国,也是在一夜的雪后,却是坐着宽敞的旅游大巴优哉游哉地去浏览风景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载着一行30人的大巴,是从西门进入黄石公园的。作为公园的最大特色,我们当然首先去看的是各种形态的喷泉。沿清澈透明、蜿蜒曲折的麦迪逊河前行,一路多是茂密的松林、宽广的草地、起伏的山丘,而雪后格外明澈的蓝天与缓缓飘浮的白云相映成趣。不时,有三五成群的野牛或驼鹿会出现在车前、路旁与河边,引得众游客纷纷把脸紧贴到了车窗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远远地,就能看到冲天而起的水雾与蒸汽了。不用说,一定是泉眼集中的景区到了。抄起相机,紧忙下车,扑面而来的竟是满世界的硫磺味。尽管这气味有些刺鼻,但眼前的美景早已把嗅觉的不适抛于脑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放眼望去,四处可见冒着热气的泉眼、浆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气孔喷泉(A Fumarole),喷出的都是蒸汽,其温度比一般温泉高许多。有泥浆喷泉,其泥土及岩石内富含矿物质,被酸性的热泉溶化后就形成了彩色泥浆。因为粘性高,气泡的形成与破灭有个缓慢的过程,所以豆浆池平静时如一潭溶有油彩的死水,喷发时则泥浆翻滚、沸腾,发出“咕嘟”﹑“叭叭”的响声,弥漫出来的硫磺气味也更加浓重难闻。看其形色、听其声响,就能想象它的热度必然也不低。不知何人,为其命名为豆浆池(Fountain Paint Pot),倒也有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幸亏泉眼、浆池周边修有步行栈道,否则,真不知如何才能下脚、前行、就近观看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当大家流连于此,忙于拍照时,一头壮硕的野牛突然闯入了我的镜头。它阔步而来,扬长而去,全然无视两条腿的人类和四个轱辘的汽车。想想也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像它这样的野生动物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自然就有着君临天下的自信与傲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未等野牛远去,导游已招呼上了:还有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温泉在等着咱们呢!于是赶紧上车,奔向下一个景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果然,那里亦有众多的彩池。其中最大的一个名为大棱镜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乃是黄石公园的标志性景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介绍,大棱镜温泉,宽约75—91米,深达49米,每分钟涌出的地下水约为2000升,温度在71°C左右。最奇幻的是它的颜色。一方面,富含矿物质的水体经氧化后本身就色彩斑斓;另一方面,水中还生活着一些藻类和细菌,其体内的叶绿素和胡萝卜素的比例在不同温度与光照的作用会有所改变,就使得泉水的色彩更为丰富。所以,春天湖面从翠绿色变为金灿灿的橙红色,夏季,呈现出绚烂的橙色、红色或黄色。但到了冬季,水体就会呈现出深邃的墨绿色。难怪,它的另一名称为七彩池(Grand Prismatic Spring)——真是名副其实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栈道缓缓前行,可以从容地左顾右盼。水面上升腾着雾气,随清风向四周弥散开去,人行于此,好似进入梦境。泉水不断地涌出,向周边的低洼处漫溢,从而形成一波又一波并不规整的纹理,纵向的如秋日疏林在水中的倒影,横向的如片片荷叶一层叠加着一层。有湛蓝,也有深棕,中心处则是橙红,其色彩虽浓烈却透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估计时间差不多了,导游带我们又赶奔老忠实泉(Old Faithful)。相对于众多的喷发时间不确定的间歇喷泉,老忠实泉比较特殊。近200年间,基本上是每隔90来分钟喷发一次。每次大约持续4分钟。就此而言,冠以“老忠实”三字,并不过分。然而,这所谓的间隔“90来分钟”,毕竟是个约数。也许会提前或错后五分、十分钟的。所以,想要一睹其真容,远道来的游客通常都是要提前个二十分钟的。于是,等待也就成为观赏老忠实泉的必有前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显然,这个喷泉太有名了,所以,公园方面特意在距离喷泉的几十米处,呈半圆形地安置了几排木凳,类似于体育场的看台。待到预定的时刻快要到来的时候,这看台上就会坐满了游客。后来者只能站在看台的后面。问题是,“老忠实”也有不够老实的一面。往往是先喷出一点儿蒸汽。当众人端起相机,按动快门时,那一点儿蒸汽却已消散,并无泉水喷出。如此反复多次,似在戏耍游客。好在多数游客都有足够的耐心,也理解喷泉的原理,总要允许地下的热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终于,在多达七八次的反复之后,便有了高达几米、十几米的泉水喷出。我们算是运气好的,看到了三四十米高的水柱。那喷薄而出的气势,蔚为壮观。尽管,只持续了短短的几分钟。但在这几分钟里,周边相机快门的“卡卡”声响成一片,更伴有无数游客兴奋的尖叫与呼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与老忠实泉的这个约会,我们迟至13点才去午餐。同时,也为了节约时间,大家都只是简单地吃了份汉堡,便走出餐厅。门前,厚厚的积雪让我们又一次涌动起儿时攥雪球、堆雪人的冲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过,时间是不能耽搁的,填饱了肚皮的我们重又出发。这次去的是峡谷区,那里有公园的另一大景观:黄石大峡谷(Grand Canyon of the Yellowstone)及其瀑布。该峡谷 是由黄石河冲蚀被地热腐蚀的火山岩形成的。这种风化了的火山岩,呈现出土黄、锗红、铜绿等多种颜色,在阳光的照射下,光怪陆离,绚烂夺目。虽然风吹日晒,又被激流冲刷,却历千年万年而不见褪色。如果说,雨中的黄山、庐山适用水墨在宣纸上晕染,那么此时的黄石峡谷更宜用油彩在画布上涂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曲折的步道前往山中腰的观景台。原以为要走很长一段路,不曾想,转过弯去,突然,期盼中的瀑布已闪入眼帘。它位于陡峭的山峡之间。远看去,像一匹白练悬空而下,激起的水气又升腾而上。据说,赶得巧,能看到彩虹横跨峭壁的绝美景象。遗憾的是,好运气不可能总光顾我们,所以无缘一见。但是,眼前的景象已很壮观。毕竟,其高度足有尼加拉瓜大瀑布的两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峡谷曲折,奔泻而下的水流虽不断地冲击着两边的石壁,终究不得不沿着河道向下游蜿蜒而去。也许,是因为头天刚下了雪,道路湿滑的缘故吧,沿步道下行处被拦住了。否则,从峡谷底部仰视飞瀑,一定会更感震撼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出了大家的遗憾,导游安慰道:“如果感觉不过瘾,可以过两年再来嘛!”的确,像黄石这样的公园,再来两次也未必能够看全、看够。只是,对于我们这个平均年龄六十五六岁的老年团来说,恐怕没有几人还会不远万里再来第二次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细想,游玩是如此,延伸开去,世间万物,也都会有缺憾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种弥补缺憾、期盼圆满的追求,才构成了人类不断前行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已傍晚,开始返程。路边不时闪过倒地的枯树与烧光了枝叶却仍直立的林木。它们的存在,似乎在提醒我们,这里,曾经遭受过空前的劫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果然,相关的资料显示,1988年夏季的一场大火,整整燃烧了好几个月,吞没了大片森林,造成的灾害区域约占黄石公园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然而,作为这个公园中主要树种的美国黑松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树叶烧光,树干烤焦,但它坚实的松果却将种子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待到浓烟散尽、山火熄灭,崩裂开来的松果就会把种子播撒到泥土里。如今,30年过去了,枯树、焦木还在,而大片的新起的松林早已扩展到黄石公园的大部分区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使我不由地想起2017年8月发生在九寨沟地区的七级地震。那次地震亦给美仑美奂的九寨沟景区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以至不少网友痛惜道:人间从此少了一处仙境。其实,大可不必有太多的忧虑。既然黄石也好,九寨沟也罢,其独特的山水泉池本都是火山运动、地壳变化造成的,那么就应该相信自然界自我修复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年来,黄石地区的小地震始终不断,地层深处的滚滚熔岩仍在涌动,但这里的林木反而更其茂盛,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也日渐繁多,这一切不都是这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伟力的体现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