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距离

呼兰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惑:再好的亲朋好友,哪怕亲兄弟,聊不到一起去,渐行渐远;有些人一面之交,甚至萍水相逢,却永生不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距离,有的人距离我们很近,但又很远;有的很远,却又很近。我归结为三观不合,认知不同,是主因。一个人所经历的一切,都与认知有关。富贵与贫穷与其认知相匹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近看了一个俞敏洪的三分钟视频。他说,人一辈子最大的差距是认知上的差距!无关财富、权利、地位、学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非常赞同俞敏洪老师的观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认知决定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缩短距离,只有提高认知水平。当认知水平提高后,我们就能从多角度、客观地、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怎么提高认知水平?俞敏洪老师说,一是开阔心胸,兼收并蓄;二是多读书,读好书;三是多出去走走,开阔视野;四是跟高水平的人打交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认为,提高认知水平,培养批判性思维很重要。批判性思维,正是儒家文化所缺乏的。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思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年鲁迅弃医从文,就是被国人认知低下触动的。鲁迅留学日本时,看到日俄战争被俘的中国人被斩杀,围观的中国人神情麻木。鲁迅意识到,这个民族不是身体有病,是思维有病。肉体的病好医,思维的病难治。受到日本崛起的启发,为唤起民众觉醒很重要,于是鲁迅弃医从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本明治维新,起初也不是一帆风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德富芦花、森欧外、永井荷风等等人,游历过世界,纷纷从事文学创作,目的是唤醒民众意识。他们的作品引起日本文化大反思,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森欧外留学德国,学习医学,受叔本华、哈特曼的学说影响,最后弃医从文,成为日本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评论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公《六韬·五韬·三疑》中,“心以启智,智以启财,财以启众,众以启贤,贤之有启,以王天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翻译过来,心灵可以产生智慧,智慧可以产生财富,财富则可以养育民众,民众中可以涌现贤才。在贤才的辅佐之下,君主就可以统治天下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望当下,大部分人生活在信息茧房里,如井中之蛙,有吃有喝,绝对的自信,就不想着外面的世界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7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