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矿坑的苍桑嬗变

刘文定

<p class="ql-block">  总有人认为可可托海景区自然景致,与大多北疆景区观感并无二致,专程游览的性价比不高。而我的认知恰恰相反,不说景致如何,仅凭一座被誉为“共和国功勋矿坑”,就很值得人尊崇晋谒了。</p><p class="ql-block"> 在聆听了“宫姐读书”的动人讲述后,更对可可托海的英雄矿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崇高的敬意。谨此,特整理出详尽的讲述内容,并从网络下载了部分图片制作此美篇与美友们分享。</p><p class="ql-block">可可托海特别景观——</p><p class="ql-block"> 功 勋 矿 坑 的 苍 桑 嬗 变</p><p class="ql-block"> 在新疆阿勒泰山脚下,静静地沉睡着一处被称为稀土王国的地质圣坑,这就是位于可可托海、充满神秘色彩的3号矿坑。因为他的出现,加快了我国“两弹一星”成功的步伐。而当真站在3号矿坑面前,没有人能抑制住满腔热血的迸涌,只有来到这里的人,才有这种刻骨铭心的体会。</p><p class="ql-block"> 1980年前,可可托海地名都还不曾在地图上出现过,只有一个神秘的代号“111”。可可托海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是“绿色的丛林”,可这里却荒凉寂静,寸草不生,好似阿勒泰山脉中一块被剜去皮肉的伤疤,令人心痛。</p><p class="ql-block"> 据说,当年前苏联一位地质学家,在额尔斯河的泥沙中发现了稀有矿石,逆流而上追踪到可可托海。1935年,苏联的地质队正式进入阿勒泰,最终把开采点定在了3号矿坑的位置。从1950年起,他们从这里挖走了多少宝贝,我们无法知道。我们能看到的是,3号矿坑日益变深;每年夏季河水上涨的时节,额尔齐斯河上,拉运矿石的苏联货轮络绎不绝,满载而去。</p><p class="ql-block"> 历经了半个世纪的挖掘,3号矿脉由原本高出地表200米的山峦,变成了深134米,长250米,宽240米的矿坑。坑底一汪绿色的静湖,被一圈圈至下而上的内壁旋环车道围裹,宛如弥漫着岁月沧桑感的古罗马巨型决斗场。</p><p class="ql-block"> 3号矿坑价值无法用数字来估量,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矿藏有140种,3号矿就占了86种。化学元素周期表上原本没有的7种稀有原素,就是靠3号坑的发现填补上去的。仅此,就已能炫耀于天下了!</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苏联最垂青的“绿柱石铍”是运行核反应堆不可缺少的原料。“铯”是火箭发动机的理想燃料,而从锂矿提取的同位素锂6,更是引爆氢弹的重要动力。而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曾天真的指望以资源从苏联“老大哥”那里换得技术。但到1960年7月,苏联背信弃义,断绝对华援助,撤走所有工程专家,并逼迫我国5年内还清巨额债务。</p><p class="ql-block"> 然而令苏联没有想到的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咬紧牙关,开建了自己的核工业,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可可托海3号矿坑在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除了为秘密研制“两弹一星”提供原料之外,还承担起偿还苏联巨额债务47%的国之重担。3号矿坑稀有金属,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以及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我国国防利器的诞生和对国防事业的建设,作出了无可取代的贡献。他成就了永载史册的国家传奇!</p><p class="ql-block"> 你了解3号矿坑苦难而又辉煌的历史吗?有多少人永远倒在了这里;有多少人带着自已终身残疾默默离去。这里留下了一代开拓者们的大好年华,他们得到的是一封国防科工委的感谢信,上面写着“为国分忧”4个沉甸甸的大字。</p><p class="ql-block"> 难怪有人走到矿坑前便淆然泪下,难怪有些开拓者后人在此长跪不起,因为这里的大山镌刻着一代人的忠贞!</p><p class="ql-block"> 如果有机会,就来可可托海这座苍凉而又充满着悲欢记忆的矿坑吧,为每一位为此献身的开拓者鞠上一躬,献上一束野花,让他们感受到子孙万代没有忘记他们对祖国的忠贞与奉献!</p> <p class="ql-block">  可可托海除了具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外,还是一个承载着悠久历史,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追溯到古丝调之路时期,这里还是连接中亚的重要经贸通道,也是各路商贾的必经驿站。城市虽小,但繁荣昌盛,东西文化交流融洽,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