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最美往日时光(上)

振业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文/韩振业</b></p> <p class="ql-block">本人打小性情内敛,喜好读写。虽然无所成就,但至今无怨无悔,依然喜欢在读写中打发退休时光,享受孤独乐趣。有人说,最好的工作就是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化为‌职业,从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回顾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在办公厅综合处工作三年,以读写为业,应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难忘、最开心,也是记忆中最美好的往日时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1年1月5日,是我到内蒙古党委办公厅上班的第一天。换了新的单位和工作环境,一切都是陌生的、新鲜的,一切都将从头开始。这一天,也是自治区党委五届三次全委会议报到之日。我与办公厅综合处的全体同事,一起入住新城宾馆,参与会议文件起草和简报编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承办重要会议,是办公厅的一项重要工作。办会时,主要的政务和事务处室,都要抽出人来上会服务。以文稿起草为业的综合处,更是每次都要全员上会。那次全委会议,在自治区党委书记王群的主持下,开了一周多。因大家都在宾馆吃住,我很快就结识了厅里的同事,与综合处的各位,更是整天工作和生活在一起,很快就熟识了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当时我负责伊盟组的记录和简报,根据时任盟长呼治安的发言,整了一期简报,讲的是能源基地建设的综合配套改革问题。在最后的总结会上,这篇东西还被评为优秀简报,并获得了一个红皮证书。在别人看来,这自然是小事一桩,但对于初来乍到的我,刷了一次存在感,所带来的兴奋,自然不言而喻。就这样,我以上会的方式融入了一个新的群体——党委办公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作者和国民秘书长、庞启兄在新城宾馆</b></p><p class="ql-block">我到综合处工作时,原有的八位同事是:杨舜才、连辑、庞启、王树青、孙炜东、张有恩、尚和平和王福魁。分管领导是党委副秘书长张国民。应该说,这是一个精英荟萃的群体。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中的不少人,虽然后来位高权重,主政一方,但在这些年的反腐风暴中,都实现了平安过关,安全着陆。似乎也说明在总体上是经得起检验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无依无靠的村野草民(舜才处长曾说我是一个有文化的农民,我亦深以为然),能在这个警卫森严,曾经感到神秘莫测的自治区最高领导机关工作,又以撰写文稿为业,与一群高素质的中青年才俊朝夕相处,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说实话,我对此是深感荣幸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年,每当有重要文稿起草,杨舜才处长总要事先召集大家开会,充分研究和酝酿。每个人都要根据平素关注和研究的侧重方向,对文稿起草的观点、思路和结构布局等等,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重要的文稿,还要在秘书长或分管副秘书长主持下,在深入研究和推演之后,各自分头撰写,然后处长统稿,分管秘书长审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当半年和年终,处内则要专门开会,人人发言,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提出处内工作建议。那些年,在舜才处长的领导下,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忙而不乱。包括后来的同行们也说,那一段应该是党办综合处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时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在一次处内例会上,舜才处长结合自己的文稿起草实践,作了题为“要站在山顶上思考问题”的长篇发言,讲了作为领导机关的文稿工作人员,如何站在自治区党委机关和党委领导同志的高度,搞好文稿起草的问题。讲的旁证博引,形象生动,感觉很有教益。后来,我还专门写过一篇《要站在山顶上思考问题》的文章,作为文秘人员修养讲座的一部分,在自治区和一些盟市文秘人员中作了宣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是在那次例会上,连辑兄也讲了文稿服务的四个要点,思路清晰,口若悬河,逻辑性、条理性很强,其口才与见识,确实非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党委办公厅,只设有一个综合处,而服务对象却比较多。而政府办公厅则是主席、副主席各有一个处对口服务。在我们离开综合处之后,党办也像政办那样,才逐步分设了综合一、二、三处。当年,综合处除了为党委各领导服务外,还兼顾了部分常委、副秘书长以及办公厅政务的文稿撰写和修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此,在我们每个人的手里,常常会有几件尚未完成,或有待动笔的文稿,活儿总是一件接着一件,没有干完的时候。心头的感觉,也总是沉甸甸的。记得在我接手的稿件中,除了大伙合作完成的重要讲话报告外,还有办公厅的一些总结材料,几位副秘书长交办的文稿,包括一些密级较高的材料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借调半年后,记得杨舜才处长亲自动手,为我写了《请调报告》,其中说到经我之手,就撰写了七十多篇成品文稿。那时,独自加夜班也是常事。记得那次整理总书记在内蒙古视察的录音讲话,晚饭后开始,一边听一边加工润色,整理成文。到了第二天天色大亮才走出办公楼。送印途中,迎面遇到了骑自行车晨练的白恩培副书记,一句“小韩又加班了?”,让人颇感温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领导们的会议、活动比较多,常常需要我们派员参加。比如,自治区最高级别的决策会议——党委常委会,除人事议题外,我们都要派员参加。参加常委会议和跟随领导调查研究,这两件事对我们综合处来说非常重要。既有利于在撰写文稿时贴近领导思路,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把握全局和工作走势,也可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领导们的所思所想,讲话风格及个性特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一次在讨论经济工作的常委会上,时任自治区主席用本色的呼市方言,说了这样一席话:要促进生产,就必须引导消费,转变观念。如果我们内蒙古的农牧民擦屁股不再用土坷垃,都用上了卫生纸,我们那些造纸厂,就不会一直亏损了。平实而风趣,也很有道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的农牧民如今生活品质也提高了,逐步用上了卫生纸,告别了土坷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韩振业:内蒙古集宁人,现居呼和浩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