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读人,读人文传记如此,读经典哲学如此。读语数外理化生等一切书也如此。读书有三个境界,一、认识字词句式图,二、读懂字词句式图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三读懂作者的思想和情怀。人一旦读懂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怀,这书就读懂了,人也就被看透了。</p><p class="ql-block"> 最近,读《小先生制让课堂更高效》,读完后我感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时隔一段时间,当你再次学习的时候,它依然是新的。我疑问:用一天时间能不能读完一本书?能不能读懂一个人呢?</p> <p class="ql-block"> 《小先生制让课堂更高效》这本书是2018年之前我用10年写成的。21万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描述让学生上课的故事。该书发行后,我注重了应用书中的灵魂,却从没系统地再阅读过此书。</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读我叙写的著作,读后,我明确意识到:会读书,21万字的书可以一天读完。人读自己写的书如此,读别人写的书也如此。教育如果能教会人读书的技能和技巧,人人学习并学会了读书,学习就能变成事半功倍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让旧书绽放新光彩,《小先生制让课堂更高效》新在它描述了让学生来上课的学堂是高效课堂,相比之下,堂堂由教师去灌输的教堂就是低效课堂。省庄二中的高效课堂曾经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联合采访报道,此行为在泰安教育教学历史上就是个奇迹,而我带领省庄二中师生创造了这一奇迹。这一点,无论什么时候谈起来,都是一个新话题。</p><p class="ql-block"> 重读《小先生制让课堂更高效》,书中“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替代不了。”“学习从发现开始。发现、观察、模仿、重复、规范、创新是学习的阶梯。”人的成长谁也离不开这样的道路:“思想(理想)——信念——态度——方法——行为——结果。”“人有什么的理想就会有什么的信念,有什么的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有什么的方法就会有什么的行为,有什么的行为就会有什么的结果。而且,理想决定信念,信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方法,方法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结果检验理想”等思想和观点,在完善教师教育教学思想和灵魂方面,填补了国家空白,所以,它永远是新的。</p> <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一个与人类相伴而生的事业。是一个久远的不能再久远的事业。然而,即便是这样的事业,当迸发出新火花的时候,一样可以引来众多同行的兴趣(截止到我离开省庄二中的时候,前后有3万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前来参观学习)。</p> <p class="ql-block"> 学习小先生的课堂,看皮毛,让学生上课,学生走上讲台,教师就得走下讲台。</p> <p class="ql-block"> 让学生上课,让教堂变成学堂,教师就得把课堂时空,把时空管理使用权,把课堂还给学生。</p> <p class="ql-block"> 小先生的课堂由学生主持、学生主宰、学生讲给学生听,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有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解决问题的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小组,也有解决问题的小组。每个人都有提出问题的权利,也有解决问题的义务。每个人都可以各抒己见,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人都有机会讲述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每个人都是学生,又都是老师。这样的课堂,每堂课,不管谁讲,都应该围绕一个主题、一根主线来讲,都应该一个讲完了,另一个再跟着讲,都应该在一个有序的环境和圈子里,该讲的时候讲,不该讲的时候不讲。</p> <p class="ql-block"> 让学生来上课,学生的讲,我们称之为“精彩主讲”。学生的管,我们称之为“精彩主持”。《小先生制让课堂更高效》对中国教育的最大贡献,是它把教堂变成了学堂,是它在理论建设上,把教(读一声)和教(读四声)给分开了。</p><p class="ql-block"> 研究表明,教(读一声)就是传授,教(读四声)就是管理。上课针对传授和管理规律是:教(读一声)无定法、<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读四声)学相长。教(读一声)无定法提醒,传授在每一分每一秒呈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法都可能不同。教(读四声)学相长提醒,管理在各个年龄段、各个年级、各个学科学生身上的应用,都有相通和相同的规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让学生来上课,除了传授和管理,还有养育。教育重在育,重在养而使之生。让学生在思想、精神和灵魂上健康成长,当老师、做教育,无论师与生,都应该为学习负责,为教育负责,为学习和教育的人负责,为学生一生的学习负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为学习负责,人就得学习学习,就得学会学习。学习和学会学习与学习和学会文化课的知识和技能是两回事。两者的区别是:前者得渔,后者得鱼。教育为鱼,更为渔。</span></p> <p class="ql-block"> 读《小先生制让课堂更高效》读到这里,“读懂一本书,看透一个人”的味道就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写这篇文章,一是为了让大家充分认识《小先生制让课堂更高效》对于掌握课堂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二是为了教大家学会在一天时间内读懂一本书的方法,掌握读书的技能和技巧;三是为了告诉大家:按照“授之以渔”的观点,今天的老师应该以教会学生学习和学会读书为己任,教学生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排在学习学习的后边。</p><p class="ql-block"> 站在学习学习的角度,读《小先生制让课堂更高效》并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能,里面既有学习学习的成分,也有学习教育的成分。学习学习,本书的重点在第1章。读第一章,只要有心,一天读完没问题。第1章读完、读懂、读明白了,剩下的部分就可以在“学中干、干中学”中慢慢体会了。学习教育,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一天读一本书的目标可以实现。读书,你只要能掌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心态和方法,只要有奔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怀而去的想法,坚持做,无论什么样的书,给你一天时间,你都能读懂。读懂了书,看透了人,把读懂看透的知识和技能,完整、真实、准确、有效地展示和表达的出来,就是最好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读书就像游泳,不会读,不知道深浅,却还要一猛子扎进去的人,大概率会被水呛死。人一旦被呛死了,这书可就再也读不成、读不了了。</p><p class="ql-block"> 最后总结一下:当老师,做教育,懂得“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道理,自然就会把时间、空间、学习还给学生,自然就能放心、放手和放下。放下包袱,给学生机会和舞台,学生自然会还学习和教育一个惊喜。让学生来上课,掌握好了,“棒棒哒”的学习和教育效果自然就会出现。而这,正是人们最期待的事情,也是这本书想要表达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