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紧邻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归属于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管理。新四军军部旧址我去过几回,今天第一次走进东南分局旧址。<br> ▲南昌西湖区东书院街 从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南门前的东书院街东行约百米,就到了南昌市西湖区东书院街21号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马路正在整修,围挡把东书院街21号临街的二层楼房(旧址1号楼)挡住了大部分。<br> ▲旧址1号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共两层,底层中间为南北走向的架空通道。 走进大门,出示身份证,入内参观。 门内右侧的“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导览图”给出了平面图,并有简单介绍。 旧址原为盐商余兴庆的住宅,建于1917年,总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8.2平方米,内有五栋面积相近、风格相同的两层半楼房(2、3、4、5、6号楼)及一栋两层楼房(1号楼)和一座水塔、一口水井。 1938年1月6日至4月4日,中共中央东南分局驻扎于此,负责组织指挥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同时还承担着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壮大党的力量,领导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重任。<br> 门卫告诉我,院内的2号楼是游客中心和6号楼是办公楼,暂不对外开放,可以参观的是1号楼(部分)、3号楼、4号楼和5号楼。 旧址1号楼,砖木结构,共两层,底层中间为南北走向的架空通道。该楼整体用红色机制砖砌筑,底层西边后侧有一木质楼梯可上二楼,二楼为木质楼板,屋顶为圆木人字梁顶架,上用灰色机制瓦盖顶。所用的砖瓦是由当时的中外合资企业——湖北汉阳华兴砖厂制造“鱼利”牌红砖和灰机瓦。介绍说,两侧墙角高约2米处各嵌有“余兴庆堂界”的青石板界石一块,标明了该建筑的权属性质。因为围挡拦上,没有看到青石板界石。 <p class="ql-block">N4A 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英文 NEW 4 ARMY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ary Army 缩写。</p> ▲新四军臂章,图片来自网络。 旧址1号楼一层是局机关各部委和机关食堂,二层是各位领导人的办公室兼卧室。现在仅开放了一层西侧的几间房间。 走进院内,有一组《抗日救亡》雕塑,还有一口水井。 ▲旧址2号楼 游客接待中心 院内的5栋小楼看上去很像。每栋建筑分为上下两层,砖木结构,木质楼梯和楼板,屋顶为圆木人字梁顶架,灰色机制瓦盖顶;外墙体用红色机制砖砌筑,砖的短边一侧阴印法文“WAY”字样。另有木楼梯可达楼顶天台。 沿通道往南走到底,有一个不大的空地,看到建筑外墙上阴印法文“WAY”字样。 <p class="ql-block">▲站在院子最南端看向进来的北门</p> ▲站在4号楼5号楼之间看向进来的大门 5号楼设有盐商旧居陈列。旧址由盐商余兴庆所建,一直由其本人及后人居住,解放后收归国有。 ▲旧址5号楼设有盐商旧居陈列 ▲旧址5号楼对面是6号楼(办公楼) ▲过道右边是5号楼 左边是6号楼,前面右边是4号楼 左边是3号楼。 盐商旧居每层有一个厅堂和四间房间。 ▲一层的会客室 ▲一层的书房 ▲二层的儿子房和女儿房 ▲二层的书房和主人房 ▲站在二层的阳台看对面6号楼二层的阳台,雨下的不小。 3、4号楼设有基本陈列《中共中央东南分局陈列展览》。运用了翔实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将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成立的来龙去脉、组织机构、主要工作和领导人变化,叙述得较为清楚;实事求是地展示了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在一年零两个月里,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为新四军军部的组建和队伍的改编并开赴抗日前线,为恢复和发展东南地区党组织,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同时兼顾了江西特色,对宣传江西的抗战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基本陈列》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 <b>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成立</b>;第二部分 <b>组建新四军及新四军后方留守机构</b>;第三部分 <b>恢复发展东南地区中共党组织</b>;第四部分 <b>开展统战工作凝聚抗战力量</b>;第五部分 <b>领导东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b>。 在尾厅设置了<b>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发展脉络墙</b>,详细叙述了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历史变迁过程。 基本陈列着重表现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工作实绩,在艰苦的条件下做出卓越功勋的革命精神,展现老一辈革命家和爱国志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通过基本陈列了解了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以及新四军前期的历史。 <p class="ql-block">旧址3号楼陈列:基本陈列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内容</p> ▲旧址3号楼陈列导览 左边是一层导览 右边是二层导览。 <b>第一部分 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成立</b> <p class="ql-block">下图“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组织系统表”中,黄道与黄知真是父子二人。当时黄知真18岁,已有三年党龄,是一位年轻的老革命。上世纪七十年代黄知真是江西省委书记。</p> <b>第二部分 组建新四军及新四军后方留守机构</b> ▲站在旧址3号楼的二层阳台看向旧址4号楼的二层阳台。 <b>第三部分 恢复发展东南地区中共党组织</b> 旧址4号楼陈列:基本陈列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尾厅内容。 <b>第四部分 开展统战工作凝聚抗战力量。</b> 新四军在南昌期间,平、津、沪、宁等地流亡青年学生成千上万像奔赴延安一样奔赴南昌。1938年1月10日,在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的推动下,成立了近千人的国共合作组织“江西青年服务团”。青年服务团行政上属于江西省政府管辖,它的诞生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后江西各派青年的大联合。 <b>第五部分 领导东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b> ▲何士德,著名音乐家,《新四军军歌》曲作者,江西省青年服务团一大队大队长。 ▲这个木楼梯可达楼顶天台。我上去了,门锁着,去不了天台。 在尾厅设置了<b>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发展脉络墙</b>,详细叙述了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历史变迁过程。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机构几经变迁,在严酷的环境中不屈不挠,最终完成了历史赋予自己的使命!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极其艰苦的背景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树立起了永远的丰碑。</p> ▲再次回望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小院。 2006年6月,旧址被批准为南昌市登记保护单位,属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价值,反映了特定时代的政治风云和重大事件。<br> 2017年,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复原陈列工程被中共南昌市委确定为纪念建军90周年的献礼工程。2017年7月29日,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开放仪式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隆重举行,各项陈列正式对外开放。 2019年10月7日,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国保碑还在制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