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世界文化遗产—以弗所古城

那片海

<p class="ql-block"><b>  一个位于爱琴海东岸,距今三千多年的古希腊城市,在罗马帝国时期繁荣发展,成为当时小亚细亚地区著名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后因故被遗弃,隐藏地下千年……,这其中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 <b>以弗所(也称艾菲斯)古城:</b></p><p class="ql-block"><b> *新约《圣经》中出现过的地名</b></p><p class="ql-block"><b> *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的千年古城之一</b></p><p class="ql-block"><b>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希腊罗马古城</b></p><p class="ql-block"><b> *世界古代最重要的大都市之一</b></p><p class="ql-block"><b> *早期基督教重要中心</b></p><p class="ql-block"><b> *圣母玛利亚最后的栖息地</b></p><p class="ql-block"><b> *201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p> <p class="ql-block">  相比内陆干旱的高原,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西端爱琴海沿海地区颇为湿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早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出现了人类的活动迹象,迈锡尼人(Mycenaeans)与赫梯人(Hit-tites)是这块土地上有记录的最早居民。</p><p class="ql-block"> 地中海文明的主要特征是海洋贸易。希腊罗马时代需从埃及、小亚细亚进口谷物。以弗所位于通往爱琴海的卡斯特河口附近,是从东部加拉太平原和南部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经歌罗西、老底嘉等通往地中海商道的会聚之地。公元前10世纪,来自古希腊中部的爱奥尼亚人陆续迁居到了土耳其爱琴海沿岸,希腊殖民者着手建立以弗所这座城市。凭借着位居沿海,海上贸易繁荣发达,以弗所迅速发展成为了地中海地区经济文化最为繁荣兴盛的城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说过:“爱奥尼亚人聚集在这片世界上最美丽的天空下,伴随宜人的气候,建立起了他们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把以弗所纳入希腊帝国的版图。此时是以弗所最为鼎盛的时期,人口达到了25万,成为整个小亚细亚地区商业、政治和文化宗教的中心。罗马时代以弗所是亚细亚省的首府和罗马总督驻地,是罗马帝国五大城市之一,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以弗所还是希腊文明中阿尔忒弥斯女神信仰的圣地,在这里曾建造了一座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以弗所也是基督教文明中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城市,根据新约圣经记载,这里是圣徒保罗传教的重要场所,著有传播新约的《以弗所书》,以弗所教会是《新约启示录》中圣灵所启示的七座教会之一。在天主教的传说里,这里是圣约翰的埋葬地和圣母玛利亚晚年居住的地方。古希腊著名诗人荷马出生在以弗所,曾被列宁评价为辩证法奠基人的赫拉克利特也是以弗所人,他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在今天也广为人知。</p><p class="ql-block"> 然而,以弗所的黄金时代并未持续。 </p><p class="ql-block"> 公元6世纪前后,经过几百年地貌变迁,以弗所通往爱琴海的入海口逐渐淤塞,赖以生存的海上贸易不复存在,频发的大地震摧毁了城市建筑,门德雷斯河洪水泛滥,将以弗所淹没在泥沙之下…。以弗所这座曾经繁荣了千余年的港口城市,最终被遗弃,随着时间慢慢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看,这种人为的遗弃和迁移,也是以弗所的一种幸运。正因此,使以弗所古城避免了战争的破坏,大自然的损毁,也躲过了后人对它的改造,将一座三千年的古城完整、真实地保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以弗所古城遗址的发现,源于1863年英国考古学家约翰. 泰特. 伍德(JohnTurtle Wood)和大英博物馆在此地开始进行的考古发掘。1869年12月,伍德在一片烟草地里偶然发现4米半深淤泥下的阿尔忒弥斯神庙的台基。</p><p class="ql-block"> 考古学家们通过多年一系列细致的清理考证,最终确定,这座庞大的古城遗迹,就是曾经出现在《圣经》里的那座宏伟之城--以弗所。</p><p class="ql-block"> 古城发掘工作的持续进行,使得塞尔苏斯图书馆、露天大剧场、库里特斯大街、哈德良神庙、赫拉克勒斯门、图拉真喷泉等珍贵遗迹得以重见天日。</p><p class="ql-block"> 至今,以弗所<span style="font-size:18px;">已发掘的面积为666.62公顷</span>,占古城面积的20%,却用了160年,剩下的80%依然深埋地下。发掘工作还在继续,不知它还会给世人带来怎样的惊艳!</p> <p class="ql-block">  以弗所(EPHESUS)是土耳其人对这座古城的称呼,而在《圣经》里则称其为埃菲斯(希腊语:Έφεσσος)。</p><p class="ql-block"> 以弗所古城位于土耳其的伊兹密尔省塞尔丘克地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p><p class="ql-block"> 2015年7月,以弗所古城遗址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以弗所位于曾经的凯斯特古河口,包括随着海岸线不断西移,而不断在新地址上建起的一系列古希腊、罗马定居点。这里发掘出了罗马帝国时期宏伟的建筑,如塞尔苏斯图书馆和大剧场,以及吸引整个地中海地区朝圣者的著名的阿尔忒弥斯神庙残存的少部分遗迹,这座神庙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公元5世纪以来,距以弗所7公里的圣母玛丽亚终老之地,一座穹顶十字形教堂成为基督教朝圣者的重要膜拜地。内港和海道使以弗所成为古罗马海港城市的突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13日,在土耳其游览的末期,我们来到了期待已久的以弗所古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  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游客不是很多。</p><p class="ql-block"> 来到景区南门入口处,一只狗和一只猫慵懒地在这接待我们。</p> <p class="ql-block">  进入古城遗址,约瑟夫导游首先带我们观看了复原后的以弗所古城沙盘,大致了解了当年古城主要建筑的位置和道路走向等概况。</p> <p class="ql-block">  此刻,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遍布山野的遗迹。满目的残垣断壁,无数残缺不全但分类摆放着的大理石立柱、石雕、石台,还有砖窑似的建筑遗址等等,场面无比震撼。</p> <p class="ql-block">  以弗所古城呈东南--西北走向,道路总长约2公里。地势东高西低,高差明显。已清理出由南向西北略呈Z形的三条古道: 两旁有市政厅、公共会堂、神庙、教堂等公共建筑和高级住宅的库里特斯大街,连接娱乐场所、图书馆、大剧场的大理石大街以及由大剧场通往港口的海港大街。这三条路所在区域大致对应了城邦的公共区(政务宗教)、生活区和商业区。</p><p class="ql-block"> 功能分区清晰,城市样貌完整,<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点也不逊色于现代城市。几千年前古希腊、古罗马竟有如此发达的城市文明,令人惊叹!</span></p> <p class="ql-block">   <b>瓦利乌斯大浴场(Baths of Varius)</b></p><p class="ql-block"> 大浴场建造于公元二世纪,毁于公元四世纪,1926年考古挖掘方重见天日。</p><p class="ql-block"> 罗马帝国时期,生活富足的罗马人酷爱洗澡,将大浴场视为重要的卫生、娱乐和社交场所。浴场有供暖设施,分为冷水浴、温水浴、热水浴、蒸汽浴等多种形式。冷热水通过铺设在地下和墙内的陶管输送。</p> <p class="ql-block">  地面上这些陶制的管状物就是1800年前的冷热水输送管道。</p> <p class="ql-block">  难以想象两千多年前的以弗所浴室就有了如此高度的文明。</p><p class="ql-block"> 如今,一片废墟上只剩下三个残缺不全,却是典型罗马风格的拱門框架。</p> <p class="ql-block">   <b>议事会堂(Bouleuterion)</b></p><p class="ql-block"> 议事会堂既是市政府高级官员召开会议的场所,也是用来举办音乐会的小剧场。建于公元二世纪,最初是有屋顶的。</p><p class="ql-block"> 整个看台呈扇形往上层层展开,座位由大理石砌成,可容纳1400人。后面有高墙,两侧有拱门出入口,看台与舞台之间有供乐队演奏的半圆形舞池,聚音效果应该很不错。</p> <p class="ql-block">  议事会堂的设计布局科学美观实用,是一座典型的罗马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舞台两侧出入的拱门。</p> <p class="ql-block">   <b>上层集市</b></p><p class="ql-block"> 议事会堂对面有一大片开阔场地,是当年繁华的上层集市遗址,如今只剩下残破不堪的墙基以及满地石块。</p> <p class="ql-block">  沿着栈道前行,道路两边耸立着一排排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大理石柱和雕刻精美的台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斑驳的建筑遗迹,</span>记录着几千年的岁月沧桑,让人应接不暇又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   <b>市政厅(Prytaneion)</b></p><p class="ql-block"> 建于公元三世纪,是管理古城综合事务的决策中心,堪称以弗所的“行政中枢”。也是举行宗教仪式、公务接待与宴请的地方。毁于公元四世纪末。</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这片市政厅废墟上,仅有几根修复后的大理石柱子傲然挺立。顶部柱头是典型的希腊爱奥尼亚式,精美的雕刻与马赛克装饰显现着罗马帝国昔日的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  考古学家在废墟下挖出的曾放置于市政厅中庭的阿尔忒弥斯石雕像,造型完好,现为以弗所博物馆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以弗所古城的很多石雕图案都有着古老的传说,如今的很多著名机构和品牌的logo竟来源于这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权杖与蛇(Rod of Asclepius)</b></p><p class="ql-block"> 这座石碑上权杖与蛇的浮雕图案,源自于古希腊深受尊崇的“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传说有一天神医阿斯克勒庇俄斯正在潜心思索一个病例时,一条毒蛇爬来,盘绕在他的手仗上,阿斯克勒皮俄斯大吃一惊,当即把这条毒蛇打死了,谁知这时又出现了一条毒蛇,口衔药草,伏在死蛇身边,用药草敷在死蛇身上,结果死蛇复活了。阿斯克勒庇俄斯由此顿悟,蛇熟知一些草木的属性及药性’,具有神秘的疗伤能力。于是他捡起这条蛇。从此以后阿斯克勒庇俄斯无论行医、采药甚至休息时,都要把蛇🐍缠在自己的身上或手杖上,把它当做能起死回生的灵物,形影不离,这就是“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p><p class="ql-block"> 古希腊人将阿斯克勒庇俄斯尊崇为医神,权杖与蛇杖图案成为了医疗的象征。 蛇的意义在于它每年的蜕皮,被认为是一个恢复和更新的过程,象征着生与死、医学和治愈。</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希腊是蛇徽图案的发源地,蛇徽遍布希腊各地。</span></p><p class="ql-block"> 世界卫生组织徽章图案是由1948年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选定的。该徽章图案由一条蛇盘绕的权杖所覆盖的联合国标志组成。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许多国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蛇徽作为自己的医学标志。</p> <p class="ql-block">   <b>阿克索(Akso)之碗</b></p><p class="ql-block"> 这座浮雕石碑名为“阿克索之碗”。</p><p class="ql-block"> 在欧洲的一些建筑物上,常看到蛇缠绕在高脚杯上的图案,这是药店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这一徽章图案源自于希腊神话中“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故事。医神有一根由蛇缠绕的手杖,而他的女儿阿克索则代表“药神”。在很多的壁画中,阿克索用钵体状的药碗喂养一条长蛇。在徽章上,阿克索的药碗也被一条蛇缠绕。“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代表“医学”,而“阿克索之碗”代表“药学”。</p> <p class="ql-block">   <b>胜利女神</b></p><p class="ql-block"> 这个著名的古希腊“胜利女神”雕像,本来是赫拉克勒斯门上圆拱的一部分,因为无法拼装复原就留在这里了。</p><p class="ql-block"> 尼姬(希腊语:Νίκη,“胜利”;拉丁字母转写:Nike)是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她是泰坦神帕拉斯(Pallas)和斯堤克斯(Styx)的女儿。她的形象是长着一对翅膀,身材健美,像从天徜徉而下,衣袂飘然。她所到之处胜利也紧跟到来,因此她被认为是带来好运的神祇。</p> <p class="ql-block">  著名体育运动品牌耐克(NIKE)商标图案的灵感,来源于胜利女神左侧随风轻扬的裙角,“✓”象征着胜利,代表着速度和动感。</p> <p class="ql-block">   <b>赫尔墨斯(Hermes)</b></p><p class="ql-block"> 这块石碑上面的人物是希腊神话中的商业之神、旅者之神、畜牧之神赫尔墨斯,他是宙斯与迈亚的儿子,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p><p class="ql-block"> 赫尔墨斯的英文是“Hermes”,而法国奢侈品名牌“爱马仕”的英文名字也是“Hermes”,原来爱马仕借用了Hermes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b>曼米努斯纪念碑(Monument of Memnius)</b></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87年,以弗所被本都王国国王米特里达梯(Mithridates)六世征服,并屠城杀死了8万罗马人。后来罗马的东征军统帅苏拉(Sulla)率罗马军队击败了米特里达梯六世,夺回了以弗所,成为罗马人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苏拉的孙子、建筑师曼米努斯为了纪念祖父的战绩和大屠杀事件,在以弗所矗立了这座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b>图密善神庙(Temple of Domitian)</b> </p><p class="ql-block"> 罗马帝国弗拉维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图密善,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暴君皇帝,他自羽为神,于81—96年间为自己建造了这座庞大的图密善神庙(也称奥古斯都神庙),用于皇权崇拜,供奉皇帝图密善。他死了以后,用于供奉弗拉维王朝的皇室家族成员。</p><p class="ql-block"> 值得注意的是,图密善神庙是罗马帝国第一个配有专职庙祝“尼奥克罗斯”的皇帝生祠。罗马帝国时期,建奥古斯都神庙、配尼奥克罗斯代表城邦臣服于皇帝个人。这个由图密善神庙兴起的皇权崇拜之风随后刮向整个帝国,成了城市荣衔标志。据统计,帝国约有37座城市获此头衔。希腊时代的自由城邦至此发生改变,完成了向罗马帝国的转型。</p> <p class="ql-block">  图密善神庙建在一个由巨大扶壁支撑的、50x100米的高大平台之上,是以弗所城内最大的一座神庙。</p><p class="ql-block"> 神庙里面有个高达7米的图密善雕像,现被收藏在以弗所考古博物馆里。</p> <p class="ql-block">  现在这里能看到的,只有一个两层建筑的石柱,石柱上段雕刻着男神(左)和女神(右)。</p> <p class="ql-block">   <b>赫拉克勒斯门(Gate of Heracles)</b></p><p class="ql-block"> 赫拉克勒斯门是进入古城的一个重要通道,不仅承载着城市的防御功能,更象征着以弗所的门户和尊严。门的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伟大英雄赫拉克勒斯,他以非凡的力量和勇气闻名,完成了十二项艰巨的任务,解救了普罗米修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是为了体现城市的力量和坚不可摧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赫拉克勒斯门建于公元四世纪,现在只剩下两根雕有门神的石柱子。</p><p class="ql-block"> 将赫拉克勒斯门特意设计的比较狭窄,意在保护古城上层的政务宗教区。</p> <p class="ql-block">  过了赫拉克勒斯门,就是库里特斯大街。这条大理石铺成的大街,宽8米,长2000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赫拉克勒斯门一直延伸到塞尔苏斯图书馆,</span>是古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大、最繁华的一条街,以当地一个祭司的名字命名。</span></p><p class="ql-block"> 库里特斯大街两侧是清一色的大理石建筑,道路下面铺设有输水管道,以及污水疏导管道,路两边有喷泉、神庙、纪念碑、雕像、商铺和雕刻精美的大理石柱街灯等。可见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古罗马已经有了如此发达的城市文明。</p><p class="ql-block"> 千年的大理石路面光可鉴人。下坡时导游一再提醒,小心路滑,防止跌倒。</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位神医的雕塑,据说经常有人在这祈求祛病消灾。从身着长衫的褶皱等可以看出雕刻的精美和传神。</p> <p class="ql-block">  <b>图拉真喷泉(Trajan Fountain)</b></p><p class="ql-block"> 是古城遗址内最秀美的古迹之一。</p><p class="ql-block"> 喷泉建于公元102年至104年,是献给罗马图拉真皇帝的。喷泉的铭文有这样一段话:“我已经征服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它就臣服在我的脚下。”</p><p class="ql-block"> 图拉真(Trajan)是公元98年至117年的罗马皇帝,在位期间功绩卓著,将罗马帝国的疆域扩张到了历史上的最大范围。</p> <p class="ql-block">  图拉真喷泉为两层结构,造型精巧漂亮。喷泉中的纪念物由一些雕塑组成,中央壁龛内原有一个巨大的图拉真雕塑像。和古城里的其他建筑一样,喷泉在地震中损毁严重,只剩下残破的拱门和石柱。</p> <p class="ql-block">  <b>哈德良神庙(The Temple of Hadrian)</b></p><p class="ql-block"> 库里特斯大街两旁布满了各种建筑及雕像的遗迹,大都坍塌成一堆乱石。在这片乱石堆中,轮廓完好的哈德良神庙非常显眼。</p><p class="ql-block"> 哈德良神庙是库里特斯大街上修复后保存最好,最精美的建筑之一,典型的柯林斯式神庙的代表,还成为了印在土耳其20元新里拉纸币上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  哈德良神庙建于公元118-138年,是献给公元128年来到以弗所的罗马皇帝哈德良的。</p><p class="ql-block"> 神庙展现了以弗所人高超的雕塑和建筑技巧。朝向大街的第一道拱门,由四根科林斯柱支撑,有方有圆,呈现出典型的古罗马拱券式建筑风格。拱门上方雕刻着命运女神堤喀,是古希腊主管幸运与繁荣的守护女神,她为神庙和前来的人祈福。</p><p class="ql-block"> 第二道拱门上方,则雕刻着美杜莎——古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和她对视的男人就会化为石头。在此取其强悍特质吓阻邪恶,保护神庙。</p> <p class="ql-block">  门楣和石柱上的精美石雕,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依旧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立柱和拱门都是古希腊和古罗马常见的建筑元素,在以弗所古城中,可以看到许多立柱和拱门。然而,古希腊人和古罗马马人在建筑风格上又有所不同。 古罗马人建造的立柱更加豪华,石柱上会雕刻出螺旋向上的花纹,显得华贵美观;古罗马人的立柱则比较光滑,平实朴素。古希腊 人的拱门更加讲究协调性和平衡感,古罗马人则更注重于实用性,他们的拱门多用石灰砂浆来建造。两种不同风格的立柱和拱门在这里共存,分布于遗址各处。</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库里特斯大街上,面对两旁高大的巨石立柱、精美的石雕、斑驳的建筑遗迹,两千多年前的生活场景跃然眼前: 库里特斯大街上车水马龙,商贾、船员摩肩擦踵、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一片繁华景象…</p> <p class="ql-block">  <b>公共厕所(Public Latrine)</b></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最早的冲水厕所。</p><p class="ql-block"> 从哈良德神庙旁边的巷子里拐弯进去,有一个令人称奇的公共厕所遗址。在一个宽大的房间里,三面墙下的大理石条板上刻出了几十个规则的圆洞座位,这是古代的U型坐便器。大理石板下面用石头砌成了两三米深的沟渠,有流动的水不断冲刷,以保持清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p><p class="ql-block"> 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人就已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冲坐便式厕所。这种构思设计和应用,与现代厕所很相似。从中可以窥见到古罗马人在城市规划、卫生设施建设以及社交习惯方面的智慧和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  这个厕所只供男性使用,因为古代女性没有地位,不会专门为女性建设厕所。</p> <p class="ql-block">  古罗马贵族们在如厕之前,为避免接触冰冷的石板,先让奴隶把石板坐热,再去“享用”。</p><p class="ql-block"> 有趣的是,如此豪华的冲水厕所,竟然还是社交之地。他们在解决内急的同时,也在这里聊天、谈生意、吃小零食。</p> <p class="ql-block">  库里特斯街的北侧,有一大片贵族宅邸。</p><p class="ql-block"> 这些古罗马时期的富人住宅群沿着山坡错落有致地排列,退台式住宅,每家每户都有阳台。不仅展现了当时富人们的奢华生活方式,也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  富人居所门前色彩鲜艳、镶嵌有精美马赛克拼接图案的人行道。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霜雪雨,马赛克的颜色还依然这么鲜艳。这些有钱人不仅会享受生活,审美格调也很高。</p> <p class="ql-block">   <b>塞尔苏斯(Celsus)图书馆</b></p><p class="ql-block"> 从哈德良神殿向前,走到克利特斯大道末端,就是著名的塞尔苏斯图书馆。</p><p class="ql-block"> 图书馆的原址,是古罗马帝国小亚细亚省总督塞尔苏斯的陵墓所在地。塞尔苏斯死后,其子安奎拉继任总督一职,为纪念父亲,以父亲之名于公元117年至135年修建了这座堪称经典的公共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图书馆当年藏书约1.2万卷,与亚历山大图书馆和帕加马的图书馆并称罗马的三大图书馆。这里曾经是知识的殿堂,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等大学者都曾在这间图书馆学习和讲学。</p> <p class="ql-block">  塞尔苏斯图书馆是以弗所遗址中充满古典气息,最光彩夺目的艺术杰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个立面采用优质大理石砌成,墙壁上残存的壁画和浮雕,虽然色彩已经褪去,但精致繁复的装饰雕刻细节,细腻的线条,依旧让人感受到古代艺术家的精湛技艺。</span>恢宏的气势、强烈的美感,充分显现出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人类建筑艺术的辉煌和不朽。</p> <p class="ql-block">  图书馆的正面墙体有十六根大理石石柱支撑,上下两层的壁龛里各矗立着四位女神雕像,上层的四位女神雕像已经消失,下层矗立着的四位女神雕像,从左至右分别代表着仁慈、思想、学识和智慧。</p><p class="ql-block">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代以弗所的统治者深谙此道,建立知识殿堂,放置有代表意义的女神雕像,意在激励人们读书学习,增长才智,这让人不禁对那个知识盛明的时代充满了无限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  公元262年,塞尔苏斯图书馆在大地震中被摧毁,书籍也在同年毁于哥特人的入侵。</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所见的图书馆16根大理石柱支撑的立面是1978年仿照原样重建的建筑(部分为出土原件)。</p> <p class="ql-block">  虽然图书馆只剩下一个立面墙的局部建筑,但它恢宏的气势、精湛的艺术以及强烈的美感仍然使人窒息,土耳其人将恢宏的图书馆和哈德良神庙图案,骄傲地印在了20元新里拉纸币上,成为了国家名片。</p> <p class="ql-block">  图书馆立面墙的背面及文字介绍。</p> <p class="ql-block">  <b>马泽乌斯(Mazeu)与米特拉达(Mithridates)之门</b></p><p class="ql-block"> 位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塞尔苏斯图书馆右侧,是一个三连拱的大门。</span></p><p class="ql-block"> 马泽乌斯和米特拉达曾经是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两个奴隶,后得到赦免,获得了自由身。为感谢皇帝的赦免之恩,他们于公元40年建造了此感恩建筑。</p> <p class="ql-block">  塞尔苏斯图书馆向右转弯就是大理石大街。</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8px;">最古老的妓院广告</b></p><p class="ql-block"> 进入大理石大街不远处的一块石板上,清晰地刻有方块、脚印、女人头像和心形,啥意思?图中的方块代表图书馆,脚印指向图书馆对面,女人头像,一枚硬币和一颗心,暗示图书馆对面有美女,但要有钱才欢迎。</p><p class="ql-block"> 据说当时的统治者为了避免未成年人进入妓院,就用成年人脚印的大小来衡量年龄,凡是脚印小于这个尺寸的男子都不得进入。</p> <p class="ql-block">  <b>下层集市(Tegragonos Agora)</b></p><p class="ql-block"> 位于大理石大街北侧,公元前3世纪建成。那时的以弗所是爱琴海上最繁荣的港口城市之一,这个海滨集市曾经盛极一时。</p><p class="ql-block"> 宽阔的场地,一排排高大的柱廊,还保留着的大石块垒起的墙基,尽管许多石柱都已残破不堪,仍可想见曾经的盛景。这里除了商品买卖外,还是个奴隶交易市场,来自四面八方的奴隶被带到这里进行交易。</p> <p class="ql-block">   <b>大剧场( Grand Theatre)</b></p><p class="ql-block"> 从塞尔苏斯图书馆沿着大理石大街走到尽头,便看到古城又一宏伟壮观的建筑---以弗所大剧场(Ephesus Grand Theatre)。大剧场依山而建,坐落在佩因山的山坡上,希腊风格的半圆扇形建筑,观众席沿山势逐渐升高,气势非凡。 </p><p class="ql-block"> 一迈入大剧场,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场面令人感到震撼!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大剧场都会给你带来视觉上冲击。几千年前的大剧场竟然如此宏伟壮观!</p><p class="ql-block"> 想当年以弗所是爱琴海上最繁荣的港口城市之一,大剧场、集市、图书馆、妓院……,这条街上定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红极一时。</p> <p class="ql-block">  这座世界上规模最大之一的古代剧场,最早建于希腊统治时期的公元前3世纪,罗马帝国时期进行了扩建和完善。剧场直径154米,高度38米,有66排座位,能容纳25000人。坐席上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呈一定坡度的倾斜,改善了上层观众的视听效果。据说舞台上讲话的声音在剧场上层都可以听得很清楚。</p><p class="ql-block"> 一个城市十分之一的人可以聚在一起来这里欣赏戏剧和角斗士表演,开展各种集会活动,可以想见以弗所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的富足。</p><p class="ql-block"> 大剧场是古希腊文明的一个重要遗产。早在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戏剧就开始在古希腊发展、繁荣,雅典的悲剧和喜剧是全世界范围内出现最早的戏剧形式之一。</p><p class="ql-block"> 经过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大剧场整体保存完好,现在还可以使用,每年夏季还在这里举办以弗所文化艺术节。</p> <p class="ql-block">  触摸着砌筑起这座两千多年前宏伟建筑的一块块大理石,耳畔仿佛听到了剧场里数千年前那如潮的掌声和呐喊声……</p> <p class="ql-block"> 回看依山而建的大剧场。</p> <p class="ql-block">  海港大道的尽头是以弗所的北门,以弗所的游览至此结束。全体团友和领队、导游以大剧场为背景拍摄一张全家福,作为以弗所游览的美好留念。</p> <p class="ql-block"><b>  阿尔忒弥斯神庙</b></p><p class="ql-block"> 以弗所的历史上,有一座最为著名的神庙--阿尔忒弥斯神庙,它与巴比伦空中花园、埃及胡夫金字塔齐名,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p><p class="ql-block"> 5月18日,希腊旅游结束,返回土耳其库萨达斯后,我们终于有机会来到古希腊最伟大的建筑--阿尔忒弥斯神庙遗址。</p><p class="ql-block"> 驱车沿着一条碎石路来到神庙遗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眼前只有一片荒草地,孤零零地竖着的一根复制的大理石柱子,当年的辉煌和壮观已无处可寻。</p> <p class="ql-block">  1863年,英国铁路工程师同时也是考古学家的约翰·泰特·伍德同大英博物馆的考古探险队一起合作,展开了对以弗所的考古发掘。</p><p class="ql-block"> 1869 年,考古队就是在这里移走了 10 万立方米的泥土,挖出一个 152×92 米的大坑,阿尔忒弥斯神庙的台基在 4 米半深的淤泥中被清理出来,消失了千年之久的神庙终于露了出来,这是特洛伊古城被发现之前,东方世界最为重大的一次考古发现。被发掘的阿尔忒弥斯神庙的部分柱子被永久收藏于大英博物馆内。</p> <p class="ql-block">  阿尔忒弥斯神庙初建于公元前550年左右,为了祭祀古希腊神话中的狩猎与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阿尔忒弥斯在罗马神话中被称为戴安娜,是宙斯和勒托的女儿,也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p> <p class="ql-block">  阿尔忒弥斯神庙属于柱式建筑,是一座长方形白色大理石建筑,长125米,宽60米,高25米,底部台阶长约100米,宽约55米。神庙三面环绕着两排共计127根,高18米的大理石圆柱,每个石柱底部均有形态各异的人物浮雕,柱顶的框橼上刻着四轮战车的浮雕,造型优美,栩栩如生。整个建筑历时120年完成,是古希腊最大的神庙之一,其规模超过了雅典卫城的帕台农神庙,也是最早完全使用大理石筑造的建筑之一,它以建筑风格的壮丽辉煌和规模巨大而跻身于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列。</p><p class="ql-block"> 阿尔忒弥斯神庙的建造反映了古希腊文化和艺术的繁荣,体现了当时的建筑美学和技术水平。</p><p class="ql-block"> 在建成后的近200年时间里,它巍然屹立在以弗所东北郊的一座高山之上,迎接着摩肩接踵前来朝觐的人们,还一度享有对逃亡者的庇护权,成为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希腊移民城邦的香客们向往的圣殿。</p> <p class="ql-block"> 法国卢浮宫里的阿尔忒弥斯雕像。</p> <p class="ql-block">  不幸的是,公元前356年7月21日的深夜,这座壮丽宏伟的神庙在一场大火中变成了废墟。 </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56年,一个叫黑若斯达特斯的希腊人,一心想成为历史上的名人,可是他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发现希腊牛人太多,他不管怎么努力都不可能“青史留名”。于是,他转变思路,既然做好事想出名太难,那做件轰动世界的大坏事,效果岂不是一样。于是,火光中,神殿坍塌了。后来这个人成了欧洲古典文学中的一个典故,也算是在历史上留名了。 </p><p class="ql-block"> 阿尔忒弥斯神庙遭毁灭后,没有了它,人们的灵魂也仿佛无所归属,这座神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后来,亚历山大大帝在神庙的原址上按原样重新建起了一座神庙,比原来的神庙更加富丽堂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理石建筑,其占地面积达到了6050平方米,比一个足球场还要大。神庙内外都用铜、银、黄金和象牙制成的精美浮雕加以装饰,而神庙中央则设有一个呈'U'字形的祭坛,供奉着阿耳忒弥斯女神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重建的阿尔忒弥斯</span>神庙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依然难逃多舛的命运,饱经战火摧残。公元262年,哥特人入侵时,将神庙内的财宝悉数劫走,至神庙惨遭严重破坏。</p><p class="ql-block"> 公元4世纪,以弗所被拜占庭帝国占领后,逐渐改信基督教,罗马皇帝奥德修斯二世将阿尔忒弥斯神庙视为异教徒聚集场所,下令彻底拆毁。从此,这座伟大的建筑奇迹便从世界上永远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阿尔忒弥斯神庙作为古希腊文明与信仰的象征,将被人们所铭记,残存的建筑物石柱遗迹和复原的神庙模型,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故事与传说,让人对这座失落的圣地肃然起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  时间短暂,匆匆走完以弗所古城遗址,余韵未尽。</p><p class="ql-block"> 感觉就像翻阅了一本立体的史书。层叠的石台、挺拔的雕像、高大的立柱、恢宏的神庙、精美的石雕、雄伟的图书馆、露天的大剧场,满眼都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精华,堪称是一座古代建筑艺术博览馆。它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都在传递着久远的信息,诉说自己辉煌的历史,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它们走过的沧桑岁月,它们当年曾经的繁盛奢华。</span></p> <p class="ql-block"><b>  几点观感:</b></p><p class="ql-block"> 一、将一座经济繁荣发展两千多年,具有灿烂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希腊罗马历史名城整体遗弃,隐藏地下千年后又被发掘。若不是亲眼目睹,难以想象,无比震撼。</p><p class="ql-block"> 二、有一种说法,不到以弗所就等于没有到过土耳其 。以弗所有太多的内容,历史、文化、艺术,还有难以想象的几千年前如此发达的城市文明。它如同时光隧道,让我们穿越人类两千多年的文明史,感受最美的古罗马城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虚此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三、见证了石头的极致。以弗所是一个用坚固的花岗岩、大理石筑造的古城,浩大精美,给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实物。套用一句解说词,如果说中国古人在建筑上将木头发挥到了极致,那么土耳其的古人将石头在建筑上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令人赞叹。</span></p><p class="ql-block"> 四、旅行是了解世界的最佳途径,旅行让我们见证了以弗所的神奇。毕淑敏说过:每个人天生都是井底之蛙,都有其天生的局限性,唯有旅行可以逐渐打开自己的眼界和视野。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两者缺一不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