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驻防地“蒲地”考

东方唯美

<p class="ql-block">重耳驻防蒲地时晋国及周边诸侯国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晋献公十一年(前666年,《史记》作十二年、十三年),骊姬受到宠爱,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嗣君,于是派人劝说献公让申生、重耳等离开国都。当年夏天,献公让太子住在曲沃,重耳住在蒲地,夷吾住在屈地,而骊姬和她妹妹的儿子奚齐、卓子仍在国都。</p><p class="ql-block">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骊姬进一步陷害太子申生,申生自尽。骊姬又开始诬陷晋献公另外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得知消息后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p><p class="ql-block">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晋献公因重耳与夷吾两位公子不辞而别而大怒,认定他们有阴谋,于是就派公使勃鞮去讨伐蒲城。重耳说:“君父的命令不能违抗。”于是他通告众人说:“违抗君命的人就是我的仇敌。”重耳翻墙逃走,勃鞮追上他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逃到了母亲的故国翟国(又作“狄国”)。</p> <p class="ql-block">前666年晋献公以边区驻防为由将重耳赶出都城,派往蒲地,事隔两千多年,当代人却对这个蒲地究竟是哪里产生了多种说法?究竟哪个是正确的?对于这个蒲地的认知其实考验着历史研究人员的认知水平。</p><p class="ql-block">蒲地多版本如下:</p><p class="ql-block">1.山西省临汾市隰县</p><p class="ql-block">2.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枣岭乡蒲城村</p><p class="ql-block">3.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石口乡蒲依村</p><p class="ql-block">4.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晋城村</p><p class="ql-block">5.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县蒲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重耳与蒲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会知道晋文公重耳称霸的伟业,都会知道晋国历史上晋献公时期骊姬乱政,太子申生自杀身亡,公子重耳、夷吾出逃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轶事。太子申生据守曲沃,太子滩的名称即由此而来。夷吾(晋惠公)据守屈城,其地位于今天吉县东城乡麦城村,这些都得到历史学家的认可和考古发现的佐证,基本已成定论。唯独晋文公重耳据守的蒲城,历来众说纷纭。回首200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晋国百年霸业彪炳史册,而蒲城堪称是其源头。作者通过多年对史书的研读和实地勘察,基本可以认定,今天乡宁县枣岭乡的蒲城村就是重耳当年据守的蒲城,现将这一观点提出,以期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研讨,早日解开这一历史疑案。</p><p class="ql-block"> 细观多年来人们对蒲城所在地的种种猜测,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漏洞,很难从理论上站住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们在解读这段历史时眼光不是太小,而是太大,目光全都停留在大目标上(最起码也是县城),而忽略了当时的历史真实。二是古代的乡宁并非一县一郡,分分合合,直到宋代,今天的行政地理格局才基本确定下来,县城也才迁到今天的城址,而从前的历史缺少记录,传承中断,历史的真实掩埋于荒草野莽,难以辨识,难以梳理。</p><p class="ql-block"> 有关重耳据守的蒲城,说法甚多,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一是陕西蒲城说。但翻阅资料,陕西蒲城县因城郊一村庄而得名,而村庄得名的原因基本与重耳没有任何牵挂。在古代,这一带属沼泽地带,蒲草茂密,这样的村名似乎与自然地貌有着更多的关系。蒲城县在夏商属雍州,春秋属晋,秦置重泉,北魏名南白水,西魏始称蒲城,唐名奉先,宋后名蒲城至今。其名蒲城是从西魏开始,春秋虽属晋地,并无有蒲城之名。况且,当时派重耳守蒲城,已属贬放,史书载明是远鄙之地,而蒲城与秦国毗邻,一旦与秦国联手,其变故很难预料。后来晋惠公、晋文公返国执政,皆由秦支持,晋献公断不可置重耳于此,养虎为患。在《左传》和《史记》中对晋献公派勃疑追杀重耳都有记载,狐突派人给重耳报信是“星夜赶到”,勃靼也是当天到达,而陕西蒲城距晋国都城绝不是一天或一夜的路程。</p><p class="ql-block"> 二是隰县说,最为盛行。隰县在春秋时的确称蒲邑,战国时谓蒲阳,汉置蒲子县,其得名于帝尧太师蒲伊子。史书无明确记载其与重耳的关系。在晋献公派勃疑追杀重耳时,重耳出逃狄国,有学者指出重耳避难所居地即今天吉县文城乡的同乐村(旧名重落),此处不仅有确切遗址,又有文物佐证。晋献公二十五年又沿黄河北上,怒伐同乐,狄人发觉后,击晋兵于啮桑 (采桑津),而采桑津史书载在“吉州西南”“乡宁之西”,也就是今天师家滩至万宝山一带。这两地皆在隰县之南,如蒲城在隰县,重耳出逃当往北走,去距晋较远的地方,断不是南下自投罗网。隰县之说显然是站不住脚的。</p><p class="ql-block"> 蒲县古称蒲子国,得名原因与隰县同,是汉代蒲子县迁到蒲县古箕城的延续,隋代时改称蒲县至今,显然其不是重耳据守的蒲城。也有人说蒲城就是今天的永济市,这更是没有根据的。永济古称蒲坂,为舜帝建都之地,王莽时改称蒲州,在唐朝时极为兴盛,古蒲州直到解放后县城迁址才逐渐衰落,晋献公时,永济一带已为晋国所有,况且河西亦有晋国五邑,蒲州显然是晋国腹地,绝非什么远鄙之处,与史载重耳据守的蒲城明显不符。</p><p class="ql-block"> 乡宁千山万壑,丛林茂密,由于其偏僻闭塞,许多带有远古历史文化信息的地名一直保留到今天,枣岭乡蒲城村长期以来藏在深山人未识也就不奇怪了。晋国的始封地在夏墟,都于鄂,也就是今天的乡宁,乡宁是晋国的源头,许多考古发现都有力地佐证了这一历史事实。晋鄂侯失国避居乡宁,晋献公迎娶的大戎子、小戎子二女,传说也在乡宁、吉县一带。东有狄人取晋的狐厨峪,西有晋狄大战的采桑津,南有荀息赶马的马壁峪,北有平原村的晋文公祠。双鹤乡的紫云洞,俗名安反沟,传说为重耳出逃时躲避之地,关王庙乡鹿凹峪,传说为晋献公的围猎场,至今仍有种种遗迹……乡宁与晋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屈地以北、黄河西岸,春秋时为狄人聚居之地,如果说晋献公派夷吾居屈城是防止狄人南下,而重耳居蒲城就是阻挡狄人东进,蒲城东倚高山,西临黄河,可攻可守,与屈城一道组成晋国的西北防线。从史料上看,蒲城距晋都不远,无论是狐突派人报信星夜而至,还是勃疑追杀重耳当天到达,从理论上到客观实际都是成立的。而蒲城与屈城都地处远鄙,与献公所言“蒲、屈乃荒野之地”是相吻合的。至于今天我们难以寻到完整的古城遗址,这在史书也有记载,晋献公派“士葛筑蒲、屈二城,士葛聚薪筑土,草草完事。”有人说:“甚不坚固”,士葛笑曰:“数年之后,此为仇敌,何以固为?”因而今天我们就难以见到比较完整的古城遗存了。纵观历史上城廓的建设,除了大的变故,一般都有传承沿袭的关系。随着重耳的出逃,蒲城荒寂了,但就在其身旁,有了乡宁县前身昌宁(宋以前)县城,这两者之间一定有着某种联系。</p><p class="ql-block"> 把眼光放到蒲城这个地方,我们也有了惊人的发现,在今天蒲城村之下,有一块突出的平地,我们不难看到古代人们聚居、生活、设防的痕迹,村人至今仍呼其为瓦碴坡,碎裂的陶片比比皆是,据专家初步认定,确系春秋时的产物。围绕着蒲城四散开去,至今仍保留的一些村名地名,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鲜活的信息:古子(址)庄、宜春塬(院)、仪封、全城岭、廒顶、平字炉(疑为烧陶)、顺义河……更为有意思的是在蒲城的东南西北我们都找到了 “寨子”(驻兵的地方),可见当时的防守确实是以蒲城为中心的。由此看来,蒲城绝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山村。</p><p class="ql-block"> 虽然,我们今天已难准确知道重耳逃亡的路线,但是将蒲城东面的这一连串的地名或村名连接在一起:夺路、县坡、仁义湾、介子沟、寺儿上、斜辇……再往东走,就是史书中反复出现的华峪(黄华峪),出了峪口往东就是新绛县界,距晋国的都城就很近了。我们似乎隐隐约约看到了一条历史古道和一群风尘仆仆的身影,那就是晋文公重耳和他的忠实追随者:狐偃、狐毛、赵衰、介子推……一班人马。 ■</p><p class="ql-block">本文来源:《山西日报》;本文作者:王晓鹏 白斐</p><p class="ql-block">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08-29 )</p><p class="ql-block">太 原 道 &gt;&gt; 山西文史</p> <p class="ql-block">交口县石口乡蒲依村历史典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耳守蒲    聚蒿筑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县政协文史委主任 吴国平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位于山西省中部的晋国,发生了历史上一件著名的骊姬乱政的历史轶事。故事讲述了晚年的晋献公,沉迷于骊姬美色,荒于政事,导致了“骊姬之乱”。骊姬逼迫太子自杀,公子重耳与夷吾流亡国外,献公死后,虽然“骊姬之乱”被迅速平息,但先后继位的晋惠公、晋怀公却无德无信,没有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使晋国依旧陷于动荡之中。直到19年后,在流亡中遍历诸侯列国的重耳回国为君历称晋文公,晋国历史从此才揭开新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这里主要讲一下在故事当中的一个小插曲就是骊姬乱政时期重耳守蒲,聚蒿筑城的历史典故。</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677年至651年,春秋时期位于山西省中南部的晋国正处于晋献公统治时期,献公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对内消灭了同宗的恒公、庄伯及他们的子孙,巩固了君位。对外攻灭了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了北方的狄戎,后来又采纳了荀息的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骊姬之乱,继而引起太子自杀,公子出逃的事件,他在历史上的功绩还是很高的。</p><p class="ql-block">    话说献公攻打骊戎部落,俘获了一个美女名叫骊姬,很漂亮,晋献公十分宠爱。当时晋献公已经有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公子夷吾,不久骊姬也为献公生了个儿子叫奚齐,为了能让儿子继位,骊姬设计把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夷吾派到绛都以外去守城、拓土,以利于她在内设计陷害他们达到使其亲子奚齐继位的目的。于是买通献公的亲信梁五、东关五两大臣向献公献谋,说“曲沃有宗庙在那里,蒲与屈两城在边境上,这三个地方都不能无主,建议晋献公派公子重耳守蒲(原山西省隰县西北,现交口县石口乡蒲依村一带),夷吾守屈(今山西省吉县东北),太子申生居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晋献公说“曲沃吧,还算一个城,也是祖业祠堂所在的地方,太子守在那里也还说的过去,只是蒲、屈两个地方太荒凉了,也没有一个城池,怎么可能驻守呢?”大臣东关五就说“修筑一个城不就行了?蒲、屈这两个地方都是我国的北大门和西大门,住的都是狄人,公子守在两个地方,进可攻取狄人的地方,退可守卫晋国的土地,多好的事情啊!如果您这样安排,既能锻炼儿子,还能拓展国家的土地呢”大家都知道晋献公是一个喜欢四处攻掠侵占人家土地的国君,他的不少后宫佳丽都是侵占别国之后掠夺来的,包括骊姬和公子重耳、夷吾的母亲,都是在征讨四周国家和少数民族部落期间搜寻到的美女,然后立为后宫的。于是献公听了之后,心想“这不正好符合我的侵略的个性吗?真是忠臣啊!好,就这么办吧”愉快地采纳了两位大臣的意见,太子去曲沃守宗庙去,公子去边境“拓土”去,派了一个叫士蒍的大臣到蒲、屈两个边境之地为重耳和夷吾修建“拓土去”新城。</p><p class="ql-block">蒲地就在今天交口县石口乡蒲依村一带,这是有历史依据的。春秋时期交口县石口乡蒲依村以北属于古代狄人之地,无论是考古挖掘和历史记载还是当地民间传说和地理名称都可以证明,现在的交口县石口乡蒲依村一带就是晋国公子重耳守蒲的地方。在交口县以北西都考古发掘出不少遗址和文物,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狄人和晋国人混杂居住一起,交口、石楼、柳林、离石等地在建国以后不同时间都发掘出不少的文物都可以证明这一带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与狄人的边境线。离石记载关于蒲,《左传》、《史记·晋世家》、《水经注》、《史记正义》都有明确注解:“蒲邑故城在隰州北三十公里”,而交口县在1971年建县,从隰县分了4个乡镇都在隰州以北三十公里之内,其中就有石口乡境内蒲依村,上蒿城、下蒿城等古地名。当地民间传说:晋献公受到骊姬的蛊惑派二公子重耳到晋国的北部蒲地去镇守边境并寻找机会“拓土”,“拓土”其实就是扩展地盘。之前蒲地属于晋国的北部边境,位于今天交口县以北,属于蛮荒之地,森林草木茂盛,交通十分落后,居民多为狄人等少数民族。之前派晋国大臣士蒍先去给重耳修筑防守边境的城池,也就是在今天的交口县石口乡蒲依村、上、下蒿城这里修建驻地。士蒍在都城的时候看出了这是骊姬的一个阴谋,本来不想去,可是君命难为,就很不情愿地接受了。翻山越岭跨河渡江很艰难的来到今天蒲依、上、下蒿城村一看,这里山高林密、杂草丛生,虎豹结队、野兽成群,一没有交通而没有建筑材料,怎么修建城池?士蒍是个很有先见的一个聪明人,判断到将来晋献公会和儿子重耳发生一场冲突战争,而交战双方都是晋国的士兵,为了不想将来晋国内乱,父子相残,士兵们攻城时候损失惨重,再加上建筑材料缺失,工作环境又如此恶劣,就以蒿草、木材等当地简单材料3月不到为重耳匆匆修筑了城池。城池修好之后,当地百姓也不是瞎子啊,一看这工程质量这么差,可又不敢多说什么,就戏称外城为“下蒿城”,内城为“上蒿城”,意思是蒿草修筑的城。这可能是有史记载的中国第一笔豆腐渣工程吧!随从也看见城池质量太差,怕不好在献公那里交代,就说“这工程怕是不太坚固吧”,士蒍笑了笑说“也许过不了几年,驻守这里的士兵可能就是我们的敌人,为什么要修的如此坚固?”随从听了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于是就参照这个工程标准修建了三公子夷吾的驻守之地屈邑(今吉县)。二公子重耳是个聪明人,一眼看见这豆腐渣工程是为了防备自己闹事,就不在说什么了,只是暗中招募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等杰出人才随自己到蒲邑守城,意图大事。可是三公子夷吾却不买这账,一看这工程质量就给献公打了个小报告说“士蒍修的城池不坚固”。献公听了就叫来士蒍问“怎么的一回事啊”。 士蒍说“这不是准备进攻周围国家‘拓土’用的基地吗?不要那么坚固吧,况且两个地方交通运输不便,山高林密怪石嶙峋的,天然防守屏障又那么好,另外咱们给的建筑预算也不高,国家又财政紧张,上个月又给您和后宫置办了不少东西等等等,呵呵!”献公一听“怎么这么多原因啊,可听听也都说的在理,尤其是最后一条,但是,也不能就这么算了,假意责备一下吧!”于是就厉声责骂了士蒍几句,然后又和声细语的安慰三儿子一番,就赶紧的回后宫找骊姬玩去了。士蒍从宫里出来自言自语地说“狐皮袍子蓬蓬松松,一个国家有三个主人,都是你们一家子的事,我听谁的对啊”。要说啊,这个士蒍真是预言家,后来事态的发展几乎都不出他所料,没多久果然献公和三个儿子反目成仇,献公派兵进攻蒲、屈两地。重耳在蒲地的两个蒿草筑的城池怎么能够阻挡晋献公的进攻?于是在前655年和一群谋士离开蒲依的蒿草城,匆匆逃亡到北部狄人的地方开始了长达19年的流亡生涯,历经磨难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成为历史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关于重耳在蒲驻守的这一事件,关于“蒲”的所在地,虽然众说纷纭,但是蒲地现在是什么地方,可以结合许多历史记载和文献以及考古、民间传说等都可以证明就在交口县石口乡蒲依村、上、下蒿城这一带。古地理名称和古地图上也可以印证这件事情,石口乡蒲依村古称“蒲邑”或“蒲子”,当地老百姓现称“蒲依”或蒲子里。而士蒍修建的城池现称“上蒿城村”和“下蒿城村”,分别与蒲依村相邻,都是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古村落。不久前在汾阳市的一些专家学者以及考古工作者在交口县蒲依村一带发现一些2600多年的古代城镇土瓦遗址和汾阳市的老城土瓦遗址相吻合,而且还早那么几年,证明了现在的汾阳城初建于春秋晚期,并且来源于交口县蒲依村。应该是重耳离开蒲依逃亡之后一些驻守士兵迁移到现在的汾阳一带定居而修建的聚集地,而汾阳的历史年代也大约是两千多年,重耳守蒲,聚蒿筑城的典故在这里得到了印证。</p><p class="ql-block">    回首260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晋国文公重耳的百年霸业彪炳史册,而蒲邑堪称是其源头。通过对史书的研读和实地勘察,可以认定,今天交口县石口乡蒲依村、上、下蒿城村就是重耳当年据守的蒲邑。</p> <p class="ql-block">晋重耳与蒲城避难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过中国古代史和《东周列国志》的人都知道晋重耳周游列国的故事。蒲城县部分地区在春秋时属晋国河西地域,与秦国毗连,所以重耳在蒲城逃难的故事,流传很广。 </p><p class="ql-block"> 重耳的父亲晋献公伐骊戎,俘获了一个能歌善舞的女子骊姬,献公十分宠爱,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这骊姬是个阴险毒辣的坏女人,野心勃勃,一心要立自己的亲生儿子奚齐为世子。献公有八个儿子,其中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都很贤明,在国内外威望很高。骊姬千方百计要谋害这三个。重耳为了躲避骊姬的谗害,以防秦为理由,出守蒲城。</p><p class="ql-block"> 重耳带着赵衰、狐偃等贤臣来到蒲城,勤政爱民,奖励耕战,深受蒲城人民的爱戴,人们在今钤铒乡洛河西岸给他修筑晋城。今天遗址尚存,仍名晋城。</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656年,骊姬说他梦见申生亡母齐姜求食,要申生祭奠亡母,祭后把酒肉送给父亲吃。申生忠孝诚实,一一照办。祭后,把酒肉献给父亲。适逢献公出猎,骊姬趁机把毒药洒入酒肉内。献公回宫,听说申生送献酒食。非常高兴,拿起快子就要吃,骊姬急忙挡住说:“宫外送来的东西,先得试试。”她用肉喂狗狗被毒死,斟酒赏给小太监,小太监中毒身亡,骊姬哭着对献公说:“申生想毒死君父,自己即位。”献公大怒,派人迫使申生自杀。骊姬要把有威信的公子一网打尽,又对献公说:“申生投毒杀君,重耳和夷吾都是他的同谋。”献公听信谗言,派宦官勃革是领兵来蒲杀害重耳。勃革是不分昼夜,赶到蒲城,趁夜摸入晋城。重耳闻惊正要逃走,勃革是已破门而入,仗剑追杀,正当随臣狐毛、狐偃扶他翻墙逃命的时候,勃革是已经赶到,用剑就砍。重耳急忙挥臂招架,竟被削掉了一只袍袖,他便匆匆忙忙同随臣弃袖逃走。到今钤铒附近,为了迷惑追兵,扔下印绶,自己趁黑夜择小路向西北方逃走,到今五更村附近,已是五更时分。他为了便于隐蔽,折向东北,沿着洛水河谷,北上逃生。傍晚,涉过洛水,在沟壑纵横,荆棘丛生的深沟洞穴里住宿(今避难堡附近)。</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听说勃革是已经带上砍断的袍袖和拾到的印绶回去交差。他们几个商议:虽然今天脱离了虎口,但还没有摆脱险境。在晋国站不住脚了,重耳便决定逃往母亲的故国——翟国(今延安附近)去避难。他们偷渡洛河,仓促赶路,到了今天的敬母寺附近,饥饿难忍,便向村老乞食,他想到早亡的母亲,便把讨来的饭菜,先祭亡母,然后君臣分食,后来人们才知道他们是晋公子重耳一行,为了纪念,便把此村叫敬母村,寺叫敬母寺(在蒲城县保南乡境内)。</p><p class="ql-block"> 公子重耳在翟国居住了十二年,晋惠公夷吾即位,恐怕重耳回国争夺君位,又差勃革是杀害重耳。重耳无奈,后又周游列国,在外十九年,历尽艰辛。到六十二岁时,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即位,就是晋文公。以后就成为春秋五霸之一。</p><p class="ql-block"> 时间虽然过去两千多年了,但是重耳在蒲城逃难故事,还一直流传着。为了纪念他,便把他逃难中的有关地方叫做晋城、钤铒、五更村、避难堡、敬母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晋城村西门内有五亩荒地,西南两面紧靠城墙,中间有一台地,村民称此地为“部里”,称台地为“金殿”,按照地方方言“部”与“府”相近。相传这就是重耳府第的遗址。避难堡村外有一窑洞,名叫“卧龙”,重耳落难日住过的地方,相传为便于重耳出入,洞边酸枣丛竟然无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参见三秦游网站:</p><p class="ql-block">http://www.sanqinyou.com</p> <p class="ql-block">‌前461年以前,这个地方是大荔国的,重耳怎么能到哪里去驻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荔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西戎分支建立的国家,位于今‌陕西‌大荔县一带。大荔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大荔戎族部侵入,灭掉同国(今陕西大荔县西部),于今‌朝邑老城遗址东筑王城,建立大荔戎国。大荔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南与‌芮国(今陕西大荔县东南)为邻,东依‌晋国,位于秦、晋两国之间,实力逐渐增强。周平王五十一年(前720),大荔戎族部侵入,灭掉同国,建立大荔戎国。大荔国的历史沿革显示,其长期居于秦、晋两国之间,对秦国向东拓展构成一定威胁。周贞定王八年(前461),秦厉共公秘调两万军队,突然进攻大荔,强大的秦军一举攻克王城并消灭了大荔国,收编了大荔戎军,解除了东进的隐患。随后,秦筑高垒,加固王城,设临晋县,派重兵把守,占据了东部军事要地。‌</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640年,这里是梁国的地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宣王七年(公元前821年),秦庄公率兄弟五人奉周宣王之命,在周朝七千兵马的帮助下,终于击败西戎。周宣王封秦庄公为西陲大夫,并将以前大骆在犬丘(今甘肃省天水市礼县境内)的居地也封给他。宣王又封秦仲少子嬴康(后改名:嬴庆)于夏阳梁山(陕西韩城芝川镇附近),建立了梁国,史称“东梁”。周平王姬宜臼东迁后,再次赐封嬴康为梁伯,建立了“少梁国”。末代梁伯好大喜功,经常在封邑内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搞得百姓怨声载道,痛苦不堪。</p><p class="ql-block">公元前640年,秦穆公派兵灭亡梁国,占领河西地区。</p> <p class="ql-block">芮国</p><p class="ql-block">西周至春秋的诸侯国</p><p class="ql-block">芮国(芮,汉语拼音ruì,同瑞),是西周、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把卿士芮伯良夫封在芮邑,位置在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南方,芮城有古魏镇。经专家考古发现,确定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刘家洼乡墓地为芮公墓,为芮国故地。另外在陕西省韩城市昝村镇梁代村为芮国墓地。</p><p class="ql-block">周成王在位时建立芮国,国君被称为芮伯,曾在周王室担任司徒的职务。</p><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秦穆公灭亡了芮国。《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二十年(即公元前640年)灭芮国。而《路史》记录了秦穆公二年(即公元前658年)灭芮国的说法。亡国后,芮国君主宗室以国为氏。</p> <p class="ql-block">晋国扩张前版图没越过黄河</p> <p class="ql-block">晋国扩张后版图没越过黄河</p> <p class="ql-block">蒲州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境西南约17公里处黄河东岸,传说中的舜都蒲板即此。引城始建于周时,以后屡有重建扩修,历为州治府治,中唐几为中都建制,为中国北方历史重镇。城周长约10公里,金元之交战争破坏严重,明清修葺颇多。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子瑞 摄)</p> <p class="ql-block">舜帝(公元前2184年—公元前2084 年),三皇五帝之一,名重华,字都君;《孟子》:“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生于濮州(今河南濮阳)东南九十里的姚圩。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他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p> <p class="ql-block">这里必须说明,蒲坂作为舜都是不是很豪华很繁荣?如果这样想的话可就错了。其实尧舜时代都城大多仅仅是土城而已,特别是舜都存在时间并不长,大禹迁都安邑后这里就会逐渐荒芜的,所以等到1400多年以后重耳时期这里可能已经荒芜得不成样子,所以重耳要重新修建城墙的。</p> <p class="ql-block">搜寻有关重耳驻防之地蒲地的多个版本,唯独缺少永济蒲州古城说,而我恰恰认为永济蒲州古城才是重耳驻防的蒲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啊,我研究重耳驻防地蒲地是与姬姓古魏国一山之隔的原舜都蒲坂的目的是分析重耳与魏武子为什么在晋献公带毕万赵夙消灭姬姓古魏国时按兵不动没有参加此次战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661年晋献公带毕万赵夙消灭姬姓古魏国时没有让在蒲地驻防已经6年的与姬姓古魏国一山之隔的重耳和魏武子参战是有原因的,那就是魏武子确实是姬姓古魏国的人,晋献公怕魏武子走漏风声而故意没有让他们参战。同时这也是消灭姬姓古魏国以后没有斩草除根杀掉魏武子的一个原因,因为消灭姬姓古魏国后魏武子卧薪尝胆没有表现出任何反映,何况魏武子是跟随重耳多年的五贤之一,重耳会保护他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8日文勇于永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