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孜宗山古堡的抗英故事

王莒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江孜是连接拉萨、日喀则和中印边境的中心要道,地理位置极为重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江孜曾是西藏除拉萨和日喀则之外的第三城,其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而宗山古堡和白居寺是最为上镜的两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江孜古堡,也被称为江孜宗山古堡,位于西藏日喀则江孜县城宗山顶上,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古堡,现为江孜宗山抗英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堡矗立在江孜古城中央的悬崖峭壁上,山顶海拔为4187米相对高度达125米,几乎成为江孜县城的标志物。古堡现有大小房间193间,存古建筑7064平方米。古堡的建筑风格和地理位置使其显得非常雄峻,展现了西藏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03年,英国侵略军从亚东入侵西藏,沿途遭西藏人民英勇抵抗。1904年,英军推进到江孜,向宗山发起猛烈进攻,藏族军民在武器落后、缺粮断水的恶劣环境下与英军展开殊死搏斗,坚守阵地达3月之久。终因弹尽援绝,寡不敌众,宗山失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的宗山抗英遗址较完整地保存了封建农奴制时代宗政权的原貌。同时,遗址上的抗英炮台、抗英展厅、勇士跳崖处,生动反映了藏族军民不畏强暴、浴血卫国的精神。(1961年宗山抗英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列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被列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90年代由冯小宁执导的电影《红河谷》,就是根据西藏江孜人民1904年的这段抗英历史,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和并肩抗战的英雄传奇。当时西藏面临着来自英军的入侵和殖民威胁。电影通过展现西藏的自然风光、藏族文化以及与英军的冲突,将民族和睦、国土神圣、同仇敌忾,抵御外国入侵的故事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呈现了一幅史诗般的壮丽画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电影中由著名演员宁静饰演的女主角—头人的女儿,一个美丽骄傲的藏族姑娘,曾被英国“科考队员”琼斯所带来新鲜事物所吸引,俩人产生了异国友谊。当英军入侵江孜,丹珠被英军押上小山岗时,却表现出了大义凛然、蔑视生死的气势,那种气势使战场上所有的人都被震慑住了。琼斯想以他们之间的友谊劝说丹珠,而丹珠在民族大义和个人感情之间选择了捍卫正义的举动,她丢下一颗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从一个高贵自私而又桀骜不驯的公主,到英勇的民族英雄,人性已经在她美丽的微笑中得到了升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这已是第二次来到这座英雄古堡,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登宗山古堡,让我们有点气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登堡的台阶顺着山坡蜿蜒盘旋而上,台阶两边是红顶白墙两色的围墙,古堡也是红白两色,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登堡途中可见古堡的断壁残垣遗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04年,江孜军民在宗山筑起炮台,用土枪、土炮、刀枪梭镖、石头和弓箭与英国侵略者进行殊死的血战,战斗持续了近三个月之久。江孜宗山古堡中有许多暗室和暗道,这些暗室暗道彼此相连,如同迷宫一般,对于抵御外来侵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图是古堡的炮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堡上一组组反映江孜人民奋勇抗敌,与敌人生死搏斗的雕塑群,形象地再现了西藏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战斗场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04年7月英军发起了总攻,在付出重大伤亡后,英军到达宗山阵地。随后,英军用大炮轰开了城墙缺口,英军攻上宗山。当地军民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全部跳崖殉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赞歌。从此人们称江孜为“英雄城”,宗山被称为“英雄峰”,江孜宗山古城堡也成为著名的抗英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江孜保卫战历经三个月,抗英勇士们在敌强我弱、弹尽粮绝的情况下,面对强敌,视死如归,决不向敌人投降,宁肯玉碎,不为瓦全,从此处跳崖殉国,壮烈牺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组雕像,如同历史和现实的时空穿越。古堡上是当年面对围城英军,英勇抗敌的军民雕像群,如今面对山脚下繁荣昌盛的江孜新城,不知会有何感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山上俯瞰下方,更能感受到宗山的突兀而险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堡历史上是统治者在山顶上修建的宫殿,后逐渐改建成的城堡,城堡内集合了寺庙与政府的功能。民主改革以前,西藏政教合一,县府既是官府,也是寺院,宗教色彩很浓,城堡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座宫殿式的寺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宗”是西藏地方政府的一级地方行政单位,相当于县。因此“宗山”就是之前江孜县府所在的山上堡垒。城堡中设有殿堂,供奉着佛像,殿堂的墙壁上绘有藏传佛教的坛城壁画。</span>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地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藏封建农奴社会时期,在江孜宗山上有处地牢,俗称蝎子洞。为了使人们了解旧西藏封建农奴社会时期用刑的情形,教育后代,如今此地牢己修复如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刑罚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法王殿又称桑培罗布林寺,建于公元1390年,为白居寺的前身,也是江孜法王热丹贡泰帕的殿堂,因此称法王殿。该殿壁画、梁柱木雕颇具特色。在壁画墙体上残留有1904年英军进攻江孜宗山时的弹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法王殿壁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江孜宗山遗址同时也是旧江孜宗政府的所在地,是藏族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整个建筑依山起势,展示着巍峨宏伟的气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修复后的宗山古堡对以前的历史场景也有一定的还原,比如城堡中的议事厅就是当年宗本(县长)商议事务,收缴差税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宗山古堡山脚不远处是江孜的另一景点白居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登上白居寺的高处眺望,可见远处遥遥相望的宗山古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宗山古堡眺望白居寺</span>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宗山古堡的红色围墙在山峰上一直延伸到了藏南重要的寺庙一一白居寺的后山,当年,寺庙中的僧人和百姓们一起并肩作战,他们也是抗击英军的重要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它的建筑充分代表了13世纪末至15世纪中叶后藏地区寺院建筑的典型样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白居寺的菩提塔,又名“十万佛塔”,它是白居寺的标志。这座佛塔不仅是白居寺的象征,更是西藏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菩提塔内佛堂、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总计有十万个,因而得名十万佛塔。塔内空间狭小,却密密麻麻摆放着多尊佛像,让人目不暇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塔顶的下方,四周各画有一对美丽的大眼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隔着寺院的围墙,可以眺望远处的宗山古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寺庙盛开的桃花在红墙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篇的背景音乐《红河谷》是一首源自加拿大的著名民谣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广受欢迎。这首歌不仅代表了加拿大西部地区的美丽风光,还反映了人们对自由、和平和自然的热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红河谷》的歌词充满了诗意,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河谷景象。歌词中提到的“红河谷”、“野牛群"和“草原上的落日”等元素,都传达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表达了对离开村庄的人的深情告别和不舍,充满了对故乡和爱人的思念。电影《红河谷》中引用了这首经典歌曲的旋律,是不是也有其中的含义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