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青藏之窗、大河上源和藏汉文化的交汇地,甘南之美足够丰盈。她是人间与天堂交缘、自然与文化交织、雄浑与婉约交融的多彩仙境。</p><p class="ql-block"> 虽然是第一次赴甘南,但对于曾涉足过川藏和内蒙的自己来说,甘南就像一幅曾经浏览的画、一首曾经聆听的歌、一帘曾经萦绕的梦,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因为它浓缩了西藏、川西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许多精华,简约却不简单。</p><p class="ql-block"> 作为最“平易近人”的藏区,天籁甘南散发着一种独特魅力。从摄影的角度看甘南,甘南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多彩画廊,也是人文景观的宝藏之地,只可惜此行匆匆而过,留下不少遗憾,只能留待以后有机会深度探秘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外一篇) </p><p class="ql-block"> 摄影,我们是认真的</p><p class="ql-block"> 此次甘南之行,自己是作为插班生最后入团的,结伴而行的是一群来自中国最开放大学的摄影专业学员。团队规模有点大,领队是她们的大学老师,副领队是一名资深高手。这帮莘莘学子以女生居多,个别的还随带家属。与她们相处10来天,虽然交流不多,不知道她们的个性特点和摄影水平,但从她们身上真切的读到了一句似有所闻的摄影界名言:摄影,我们是认真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认真首先体现在她们的装备上。与自己一机走天下的简单粗暴相比,她们俨然讲究多了,单反微单、长枪短炮一起上,标配是二机三镜,再加上无人机、三脚架及一整套配件,一帮弱女子,装备堪比俄乌战争的重装突击队。尤其是那位性格温和的宝妹,身高不过1米6,背包起码80公分长,份量估计不下10公斤,真是名符其实的包(宝)妹。看她每天艰难的背上卸下,我心里总有一种感觉:她背的不是包,背的分明是一份执着的使命。除了设备,她们的衣着装备也堪称完美,最称奇的是那位号称老麦的年轻人。老麦长得剑眉星目,本该是个大咧咧的面相,谁知却是个精细之人。每次下车拍摄,不论气温高低,头上皆按赤道纬度处置,身上则按南极纬度配置,不怕臃肿热煞,只怕晒着冻煞。除了着装,他还带了一只百宝箱,里面什么都有,除了没有;让我长见识的是,他连电工胶布也带上了,据说是用来裹裤脚防水防虫,这可能与他小时候抲蛇捉泥鳅的经历有关吧。</p> <p class="ql-block"> 与装备相比,她们的好学态度更值得称道。一路走来,我常见的一道风景就是她们屁颠屁颠跟着两位老师讨教,就像一群小鸡跟着老母鸡寻食,场面相当温馨。每天下车拍摄前,还会上演同样温馨的一幕:老师,用什么镜头呀?三脚架要带吗?那天阿坝镇集体拍晨雾,学员们按L字队形分开,依次撑起粗壮伟岸的三脚架,几架无人机也腾空而起,一起接受领队老师的检阅和指点。那一刻,平时脾气有点臭的领队,此刻不仅没了脾气,而且一副美滋滋的样子。他来回游走,指点江山,犹如春风得意马蹄疾;而学员们则翘首以待,小鹿撞撞,恰似寒光遇骄阳。有一位长发飘飘的学员,学得尤其认真,除了问这问那,还扛着三脚架不断挪东挪西,蹲下爬起,最后折腾到高反发作。</p> <p class="ql-block"> 认真不仅体现在求学上,还体现在服务上。领队职责所在不用说,那位客串的副领队也非常给力,为了给学员提供示范样片,每天拍摄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立马整理片子,然后第一时间发到群里,接下来便是在翻看群里女生尖叫雀跃的图文中酣然入梦。除了两位老师,团里还有两位身材精瘦、活力四射的老哥级学员让人印象深刻,一位寡言少语,却是拍视频高手。他平时不显山露水,但只要团里有集体活动,他便飘然而至,忙得不亦乐乎。另一位人称隔壁老王,擅长插科打诨,号称“开心果”。老王熟稔服务之道,专司服务女生,拍摄时担纲贴身指导角色,其余时间则负责嘘寒问暖,于细微处彰显精神。可能是付出过多,后面几天老王高反发作,“开心果”变成了”“无花果”,好在大家将剩下的氧气瓶归他一人包干使用,于是乎,老王满血复活,重新雄起,将“开怀恣戏谑”进行到底。</p><p class="ql-block"> 甘南之行是一次愉悦的体验,这份愉悦,既拜多彩甘南的美色所赐,也拜那群执着可爱的同伴所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