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俄界向北行</p><p class="ql-block"> 文/刘 波</p><p class="ql-block"> 图/家乡绣:</p><p class="ql-block"> 数天寻踪奔波,一路颠沛流离,不知不觉间从川北进入了甘南地界,连接天地的蓝天白云,一望无边的葱绿草地,黑白相间的牦牛马群,宛若一部惊险刺激的好莱坞西部大片,一幕幕幻影般从大巴的窗前飘然掠过。我望望此行团队各显神通的队友,心中油然升腾起一股多年久违的豪情敬意。其实,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人际交往无须浮世中过多的利益交换,在真实的大自然和血与火的考验中往往只需那么三两下就成了经年知己,不必情人的柔情蜜意,没有官人的吹拍逢迎,拒绝商人的虚情假意,唾弃艺人的矫柔造作,惟有友人的相见恨晚和友善真诚。世上正人君子和奸佞小人也许会散发出同类相吸异类相斥的气味,验证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哲理……正思忖间,因善良睿智而大美无比的领队悠悠在导游话筒中发话说:“朗木寺镇到了,各位请收拾好随身东西,准备下车!”</p> <p class="ql-block"> 海拔三千五百多米的若尔盖县郎木寺古镇坐落在岷山山系西部的群山峻岭中,好像老天爷故意要分出三省通衢的子丑寅卯来似的,白龙江三锤两绑子就把这块近千平方米的山间凹地分成了东南四川、西北甘肃和西南青海三个大块。站在不到五米宽的古镇街面上,才能真正体验到两脚踏三县一身居三省的的帝王豪情。藏区最大的特点是不管地域多么偏僻土地多么贫瘠生存条件多么艰苦,寺院无处不有,佛终与我同在。郎木寺镇因佛而德因寺而名成为远近闻名的朝拜和旅游景点。郎木镇是一个游人多居人少、充满藏传佛教文化气息的西部小镇,这里有两座历史悠久的寺院,分别是甘丹赛赤寺(又称甘肃的郎木寺)和格尔底寺(全称达仓纳摩格尔底寺,也称四川的郎木寺),两座寺院之间的白龙江像一条清澈分明的小溪,听悠悠说,沿溪朔流而上可以徒步白龙江峡谷,那里景色美丽十分诱人。带着寻觅红色印记的初心,自然只能拜谒郎木寺以正仁心,因为我在资料中看到过红军长征时藏区的寺院和喇嘛僧众救护过不少红军的伤病员,给过遭难的红军无尽的助力,故而带着还愿的虔诚追随大队恭敬地迈进了位于北坡的甘肃郎木寺(甘丹赛赤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 “达仓纳摩郎木”又叫做“德合仓郎木”,“德合仓”藏语意为“虎穴”,“郎木”的藏语含义是“仙女”,合解为“虎穴中的仙女”。在藏族民间传说中,郎木寺山后的石洞中有一处石岩酷似美丽的少女,民间认为这是普救众生的仙女所化,郎木寺由此而得名。虎穴仙女又是郎木寺镇的一道景观,位置在白龙江源头的溶洞里,相传溶洞内有一只凶恶的猛虎,是当年莲花生大师来到此处降妖伏魔时降伏的,大师让猛虎立地成佛幻化成仙女,在这里行善积德普渡众生。郎木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年),由世格尔登活佛绒钦更登坚赞尊者创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郎木寺由第五十三任噶丹赛赤坚赞桑盖大师扩建,几经火灾沧桑发展,成为甘南藏传佛教的重要基地和参拜圣打卡地。郎木寺依坡而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辖有十座属寺和两座静修院,前后有七十任赤哇,僧众最多时有五六百人。现已成为川北甘南青东南地区闻名遐迩的大寺院和宗教文化活动中心,每年吸引了大量游人香客前来参观参拜,晒佛节、辩经、坐床等佛事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游人不仅通过寺内参观游览了解藏族文化感受节日喜庆,参加法会和庙会体验藏传佛教的庄严与神圣,还可以居高临下观赏周边美丽风光,品尝具有藏族特色的酥油茶、青稞酒、糌粑、奶酪等小吃,让自己的心灵在体验宗教魅力的过程中得到净带上有限的吃用物资翻山越岭赈济红军,用藏药医治受伤患病的红军伤病员,特别是中央领导周恩来等人重病沉疴躺在担架上难以指挥作战时就是依靠藏族僧人的藏医藏药而重返指挥岗位的。据不少将帅回忆录记载,1936年到1937年红军西路军西征造马家军围追堵截兵败河西走廊后,大量南返的红军失散人员在此受到寺院僧众的庇护救助,面对马家军凶神恶煞一般的追杀和残酷株连迫害,他们不畏生死,一帖药膏、一块糌粑、一件衣衫,都体现了藏族僧侣对红军将士的一片深情,仅郎木寺镇受助脱险者达数百人之多。他们以自己的苦行践履了“虎穴中的仙女”救世职责,对于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令后人没齿能忘永远铭记在心。</p> <p class="ql-block"> 若说三省通衢上的郎木寺是“仙女”传经布道的善美打卡地,甘南迭部县的扎尕那就是“仙女”显身欢歌劲舞适逢的表演舞台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阵雨过后,美丽端庄的扎尕那顿时变得清沏而妖娆起来,在人们的面翩翩起舞。扎尕那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北部的深山中,是一个被山神涅甘达娃用大拇指“摁”开的地方。“扎尕那”藏语是“石匣子”,其村落地貌特征是四面高山环绕,中间顺河形成了一个天然石头城,数百户藏族同胞拥抱高山零零总总地抱团居住在山腰上,村落下梯田鳞次栉比,石阶地上种满了清幽的青稞和油菜,让大山立马变得仙境依依起来。雨后初晴,站在东山腰 “仙女池”的观景台上登高远眺,悠然生出登峰造极眼底生花的漂浮感,仿佛敦煌莫高中的飞天飘飘欲仙,在蓝天白云中升腾飘摇,巨石嶙峋的突兀山峰,幽深旷远的长河峡谷,葱绿滴翠的原始森林,错落有致的藏家村落,金黄葱绿的油菜青稞,把个第四纪冰川地貌遗迹衬托得天宫瑶池一般,还有脚下柔美入肤的仙女池、深山幽静处含情脉脉的仙女潭,与深藏心中的藏汉文化、佛教文化交织在一起——哇噻,真是此处无酒人自醉呀!怪不得美籍奥地利裔植物、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在日记中写道:“我平生未见过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扎尕那因此成为亚当和夏娃诞生地的代名词和中国西部的“仙境石头城”。当地藏族的美女帅哥抓住这个机会,穿上华丽的精美服装在草地上翩翩起舞,像花枝招展的蜂蝶翠鸟一般尽情向游人展示他们的优美舞姿,用充满喉鼻音的蹩脚普通话鼓动三寸不烂之舌拼命推销他们的藏服租赁商品。领队悠悠顾不得长期远程带队的劳累,忙不迭地为随行的“仙女神男”们拍照,满满当当的营商摊位,五颜六色的艳丽服装,惬意自得的舞姿动态,人们忘情地享受着红军流血牺牲福佑过的这片草地上的幸福快乐。看着眼前歌舞升平的热火景象,不由想起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棠在长征中一件悲壮的往事来。</p> <p class="ql-block"> 长征途中,中央纵队第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正率部急行军通过一个敌军严守的山口,女红军陈慧清突然临产,她在路边的草棚疼得痛得在地上打滚,当时身边连医护人员和最基本的消毒和药品都没有。枪声越来越近,董必武对警卫员说,“告诉董振堂,这里生孩子,让他把敌人顶住!”眼看就要率领部队冲过垭口的董振堂十分揪心和难以抉择。他明白如果要确保母子平安,就必须延长战斗,如果敌人的援兵赶到了,就会有更多的同志流血牺牲。军团长董振堂考虑再三,终于咬紧牙关下定决心。他立即找来三十九团团长吴克华,告诉他说,“生孩子要多长时间,你就给我顶多长时间!”吴克华坚定地点了点头,重新投入到激战之中。仅仅1公里以外,董振堂与红军将士一起拼死作战。眼看着顶不住了,董振堂拎着枪冲回来问:“到底还有多少时间能把孩子生下来?”可是没人能够回答。于是,董振堂再次冲入阵地,大声喊道:“你们一定要打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来!”结果战士们死守了两个小时,硬是等陈慧清把孩子生了下来。母子平安脱险了,可是许多英勇的红军战士却在阻击敌人的战斗中倒了下去。最后部队终于摆脱了敌人结束了战斗,一些目睹战友流血牺牲的战士对陈慧清颇有微词,经过她身边,都露出愤怒的神情,甚至还有人抱怨说,为了一个孩子让一个团打阻击牺牲了那么多人不值得。董振堂听到后大发雷霆,他说:“我们今天革命打仗,不就是为了他们的明天吗!”董振堂军团长在西征中战死在了甘肃高台县,敌人把他的头颅悬挂在城楼上示众……是啊,先烈们为了新的生命幸福成长前赴后继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当幸福降临的时候,又有谁还能记着……我突然因情生悲哽咽得没了言语。</p> <p class="ql-block"> “迭部”在藏族语言中是大拇指的意思,是山神用大拇指在茫茫山野中摁开的地方,扩展为翘起大拇指夸赞某人某事“有能耐”“了不起”,是中国式的传统礼仪赞语,迭部是以藏族为主多民族杂居的地方,不但自然风光独特,以重要革命遗址和藏族文化传统为主的历史文化蕴藏也很丰厚,地域得名有神话说、部落说和名人说三个版本。在迭部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古时候迭部地区四面都是高入云霄的石塔山,像铁通一样内外隔绝了起来。有位叫涅甘达瓦的山神经过时被高山挡住了去路,他用大拇指轻轻一摁,石山顿显缺口闪开通道,这一传说与“扎尕那”地名相近。根据藏史记载,唐代松赞干布时期,藏区内分布着诸多各自为阵的小部落,现今迭部境内的藏族除少数羌戎后裔的土著蕃民外,大部分为吐蕃时期从西藏山南塔布调遣来后流落在此的“折”姓军旅后裔,他们在此繁衍生息形成族落,随以老家部落名称呼地名;另据阿芒·班智达的《贡唐担白卓美传》和藏族学者毛儿盖·桑木旦《略述解说》描述,吐蕃赞普赤祖德赞时期,吐蕃军队中有一个叫班达的大力士,他在阅兵时能把两头硕大的牦牛夹在腋下自如行走,被称为达巴叶赫克(藏语“大力气的扛牛者”),故而军队中把大力士赞为“德五”。盛唐时吐蕃赞普封他为镇守唐蕃边界的三军统帅驻守在白崖历神宫。人们就以他的赞誉作为地名,久之逐渐从“德五”“德卜”“铁布”转音成为“迭部”,随着时间推移,人名成了部落名,部落名又成为地名。除此以外,当地还有“益哇”(yida,意为“猞猁”)、“旺藏”(原称“麻牙”,意为“不发达”)、多儿(意为“石圈内”)、洛达(意为“水磨”)等风景优美、遍布神话传说、与红军长征有关的地方,限于行程时间和气候条件未能一一亲访寻踪,实为一件憾事。夜幕降临的时候,和好友老M、老T三家走进了县宾馆对面的俄界餐饮店,落座每人要了碗这里的特色爆炒撅面片。藏族老板听明来意,难以掩饰内心深处的一腔豪气,边揪片子便自夸道:“曹(甘南方言,我)司正儿八经的俄界村人,红军长征时毛主席还握过额(我)爷的手哩,中央政治局在村里开会额爷还给烧水倒茶来着。”我说:“你真是生不逢时呀,要是早个八九十年,恐怕早都成了红军大干部了。”说得老板给我炒了一大碗鼓卷鼓卷的肉菜揪面片,这是闲话。</p> <p class="ql-block"> 俄界是迭部县最南边达拉镇境内的一个藏族小山村,因村庄的西南有八座壮观雄伟的玄天山峰突起在半空,故当地藏族同胞把此处称作“八座高山下的村庄”,渐渐简化转音为“高吉”,就是“八座高山”或“高山之巅”的意思,后来又汉字音译为“俄界”。山因有仙而出名,村因大事而载史,本来不见经传的偏远小山村俄界,却因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六届政治局扩大会议而名声大噪永垂青史,成为红军北上的策源地。村庄四五十户人家数百口人,坐北朝南幽静地平铺在八座高山之下,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林山草中,坡下梯田层层,青稞牛羊焕然生机。村前清澈的小溪咕咕流淌,村后青山白云仙然环绕,红色的“俄界会议遗址”纪念碑标志着这里不同凡响的身份地位。经过雪山草地惨绝人寰的恶劣自然条件严峻考验的中央红军,前有蒋介石重金收买的马步芳马鸿逵马家军、弃乡而逃的张学良东北军、杨虎城的陕军和虎视眈眈的胡宗南、毛炳文、王均国民党中央军三十余万众的重兵防守,后有四川军阀刘湘、刘文辉、邓锡侯、杨森等部二十余万敌兵的围追堵截,内有张国焘的分裂中央、南下西进的分兵企图,面对“甘南王”鲁大昌新编十四师的正面疯狂进攻,九死一生的中央红军又一次面临全军覆没的危局。</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其实早在1935年6月红军穿越夹金山和松潘草地之前,伟人毛泽东利用蒋介石和马家军正就围剿红军狼狈为奸掰手腕讨价还价的间隙,就布好了一局声东击西敲山震虎的大棋。当时毛主席电令在鄂豫皖根据地活动的陈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红二十五军和陈先瑞等人率领的红七十四师打出“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大旗北进川陕,佯动宝鸡,制造红军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假象,迷惑调动国民党军主力向宝鸡集结重点防守,减轻中央红军西线北上的压力。红二十五军在只有三个团兵力的情况下不负重任,西出金锁关昼夜兼程进入川陕,在陕西凤县、太白黄柏塬和咀头镇一带大张旗鼓地打土豪分田地,并派出韩先楚营长亲率三二二团五连作为北上尖刀先锋连,于农历五月初一翻越秦岭北出宝鸡鸡峰山、燃灯寺、黄家山和八鱼镇一线张贴标语、批斗恶霸、分地分牛,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主张,同时派出侦察人员化装成卖杏商贩进城务工人员现身宝鸡西关张贴标语制造舆论,一日后悄然撤出并带走十五名土豪劣绅和乡镇伪职人员,押到咀头镇观看红军实力然后放回。这其中就有当时不满十七岁的二排长刘华清。一周后全军西进入甘攻下了两当县城,从两省交界的赤沙、讷河等地进入陕北与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七军会合,成为长征中最先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红七十四师奇军突进大闹凤县,并在宝汉公路太平庄南截获了国军运送弹药装备的五辆卡车。宝鸡特务头子、保安团长秦伯瀛急报南京。系列声东击西让蒋介石误为红军将从宝鸡入陕,急调汉中的胡宗南部、天水的毛炳文部、甘南的王均部和兰州的于学忠部四个整编军云集宝鸡布下天罗地网,企图围歼红军于一役。为此,红二十五军付出了政委吴焕先牺牲、军长陈子华、副军长徐海东重伤和数百名官兵伤亡的惨重代价,伟人对此深为感怀,多处多次褒扬两军的卓越贡献,此虽为边鼓,但不得不敲。</p> <p class="ql-block"> 1935年8月下旬,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率领红军右路军走出草地,沿包座河进驻到俄界村。9月12日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党的历史上继遵义会议之后的又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俄界会议。会上毛泽东同志作了《关于与红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讨论了一路北上的任务和到达甘南后的方针,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发出了《为执行北上抗日告同志书》,会后全军将士在村南的森林中集结,毛泽东同志作了一路北上的思想动员和重要报告,这支烈火金刚的战斗队伍经历了一场严峻的洗礼,又精神焕发地踏上了向茨日那进军的新征程。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和亘古以来的惨烈壮举,长征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三百八十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迭部县城就是红军占领的其中一个)。从最初的四万五千人锐减到五千余人,光营以上干部牺牲多达四百三十六人,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十四个省,翻越了十八座大山,跨过了二十四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直到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相继与陕北红军、红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纵观深厚的迭部历史文化,完全可以翘起大拇指说“红军长征,迭部!迭部!”</p> <p class="ql-block"> 在甘南盛夏的清晨,伫立在迭部宾馆的窗前,任凭凉飕飕的晨风吹拂满头霜发,朝阳晨曦把广场上那尊金色的伟人长征雕像照得通红,远处公路上绿色的大巴又鸣响了出发寻踪的集结号,便对自己说:“寻踪红色脚印,走吧,一路北上!”</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17日草于成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