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透过尘封泛黄的百年家谱,循着冰冷墨迹的字里行间,通过珍贵至极的寥寥数语,一个苦命的女人,极其非凡曲折的一生,鲜活地浮现在我眼前。</p> <p class="ql-block"> 257年前的清乾隆廿六年【1761】辛巳岁十二月廿二日吉时,随着一声女婴的呱呱坠地,开县东里后槽子余钦华家的第二个女儿从此诞生,开启了她苦难而幸福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长大后她成了我高祖的高祖母(鼻祖妣),是我陈氏家谱中记载的、极其辉煌能干的第二位女人。</p> <p class="ql-block"> 约模18岁那年,豆蔻年华的她,便与青春年少、大她一岁零四个月的陈应琦喜结连理,居住在山青水秀、风光旖旎的开县鹿渡溪麻柳林陈家坝长坝子(今重庆开州镇东园艺场),幸福美满、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 19岁喜得长子,十年间,先后生育了发杞、发荣、发槐、发柱四个儿子;我便是发槐的第九世裔孙。</p> <p class="ql-block"> 然人生无常,命运多舛,一场厄运悄然降临。公元1799年,清嘉庆四年己未岁,年富力强的鼻祖考陈应琦突然抛妻别子,撒手人寰,时年39岁。</p> <p class="ql-block"> 这是家族致命的一场灾难,那年鼻祖妣余氏仅38岁,其子发杞19岁、发荣16岁、发槐14岁、发柱10岁。真是“皇桶散了箍”!千均重担,一时全压向了一个弱女子,令肝肠寸断的她几乎喘不过气来。</p> <p class="ql-block"> 长子要结婚,小儿要上学,人情客往自不消说,身处如此变故,直面苦难人生,其景何其凄惨?她自己能不能活下去,就是一场考验!但她坚定地选择了守节养子,直到生命的最后!</p> <p class="ql-block"> 公元1828年的清道光八年戊子岁五月初五,走过68年人生岁月的鼻祖妣陈余氏,驾鹤西去。在她丧夫后不足30年的余生里,一个苦命而坚强的女人,耗尽心血,燃烧生命,以不屈不挠的毅力与超越常人的聪明才干,成就了陈氏家族的兴旺与繁荣。</p> <p class="ql-block"> 其时,发杞、发荣、发槐、发柱,四个孩子皆成家立业,结婚结生子。开榜、开远、开达、开道、开敬、开猷、开仕、开典、开迪9个孙子,相继长大。第一个曾孙学山,也快3岁,人丁兴旺,儿孙绕膝,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天伦之乐,苦尽甘来,幸福满满。</p> <p class="ql-block"> 凭借一个女人的柔弱之力,从29年前一家5口的孤儿寡母,在那动荡的年月,发展壮大到了令人艳羡的、至少19人的庞大家庭,其间历经过多少艰难困苦,只有她心里知道。</p> <p class="ql-block"> 完成了这卓越的人生使命,她太累了,带着辉煌与荣耀,自豪而幸福地走了。历经辛酸磨难,辞别满堂儿孙,带着欣慰与满足,绝决地径向天国,再次直奔鼻祖考陈应琦,她要把别后的血泪酸楚,向他深情倾诉。从此长相斯守,天长地久,永不分离!</p> <p class="ql-block"> 我不曾见过您美丽的面容,也无法聆听您慈祥的声音,却深深理解您人生的艰辛不易;我没陪伴过您幸福岁月的快乐时光,却汩汩流淌着您身上滚烫的血液!</p> <p class="ql-block"> 穿越两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时空,我想大声对您说,伟大的陈氏祖妣,我爱您,谢谢您给予我生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寻找到您留下的骨脉至亲,是我毕生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 致敬,陈氏家族的非凡女人!感恩,陈氏先辈的功勋鼻祖!</p>